查看原文
其他

女子深夜翻看手机,无意中发现13岁女儿大秘密!吓得立马报警...

13岁女孩加入明星的“粉丝群”后
一位“警官”以有人泄露艺人隐私为由要求群里人员配合调查女孩为自证清白按假警察要求进行操作结果被骗6万多元!
此类案件频发家长和学生们一定要当心了!

女孩加粉丝群遭“警官”恐吓

5月9日,大连13岁的初中女孩郑雪(化名)在家里用妈妈的手机刷短视频时,添加了一位好友,对方邀请郑雪加入某明星团体的粉丝福利群,说是可以送周边。
郑雪进群没过多久,一位自称“北京市最高警察局的警官”突然冒了出来说有人泄露艺人隐私,涉嫌犯罪,群里所有人都得配合调查,否则不但会被拘留、留案底,甚至父母也会受到牵连。
这位“警官”表示,他需要对群里的人进行核查,没有问题才可以退群。为了清洗自己的嫌疑,郑雪对其言听计从。她开始按照对方的要求进行操作,“警官”先要求郑雪将爸爸妈妈支出去,然后要求郑雪提供妈妈银行卡号,说是要对银行账号进行核查。

不到一小时消费6万多元

经过一番沟通,“警官”知道郑雪妈妈的银行账号比较多,表示需要逐一进行核查。按照对方的要求进行操作后,郑雪开始收到一笔笔消费短信,“警官”表示需要先将郑雪妈妈银行账户的余额转走,并称这笔钱之后将原路退回。对方还要求郑雪将消费短信一一删除。
期间,“警官”为了消除郑雪的疑虑,还向她提供了一份“报警回执”,同时还发了一张抓小朋友的照片。
深夜,郑雪妈妈无意中看到手机上,有一条女儿未来得及删除的消费短信,这才知道女儿遭遇了电信诈骗郑雪父母立即拨打了报警电话。
经了解,当晚在不到一个小时的时间里,郑雪妈妈的多个银行账号加起来有16笔消费,合计6万多元。这些钱除了给他人购买了一部近8000元的手机外,其他的全部转入某外卖平台账户。
目前,警方已经立案侦查。



近年来此类案件频发

记者搜索发现,近年来,此类案件在全国多地频繁发生。去年8月15日,浙江嘉兴海宁13岁的女孩遇到此类骗局,在加入粉丝群后,女孩在群里一位“警官”的恐吓和诱导下,被骗走35.8万元。
除此之外,另一类频发的中小学生被骗案件,主要形式为在被害人用家长手机玩网络游戏过程中,利用快手、抖音等软件添加他们的QQ、小红书等社交软件账号,加为好友后开启语音视频聊天,以“被害人涉嫌诈骗案,不转账就告知家长”或“未成年人禁止玩游戏,不交罚款告知家长或公安局”为借口恐吓被害人,指导被害人按指示操作,以致被害人父母钱款以快捷支付的方式被转出。


 警方提醒 

孩子手机里有这种App,务必警惕


近段时间,多地警方在工作中发现,有诈骗分子通过非主流社交软件联系学生,帮助实施电信网络诈骗。请家长、老师及时检查学生的手机是否安装有连信、蝙蝠、事密达、海鸥、纸飞机等非主流社交软件。
如果发现学生的手机装有此类软件,务必与学生做好深入沟通,了解甄别是否正在从事或帮助实施电信网络诈骗,发现可疑情况立即报警。
警方在工作中还发现,个别在校学生受网上“拨打电话后只需要打开手机免提,什么也不用干,每小时就可以轻轻松松赚到100元零花钱”等兼职广告蛊惑,偷偷背着老师、家长使用自己或家人、同学的手机卡,通过两部手机连接参与“手机口”项目。
这个“项目”实则是仅需一根音频数据线,就能将“境外电话”摇身一变成为“本地来电”。诈骗分子通过手机1与学生保持通话,再要求学生通过手机2拨打潜在受害人电话,并将两部手机放在一起,或要求学生使用音频数据线将两部手机连接,从而达到将“境外电话”变成“本地来电”目的,增加诈骗的迷惑性和风险性。
公安提示:请学校、家长立即排查学生手机,发现此类问题及时制止,同时加强学生防范电信网络诈骗知识教育,严禁出租、出借、出售手机卡、银行卡,警惕网上“轻松挣钱”兼职陷阱。诈骗分子通过网站、社交软件等发布“轻松赚钱”“日结佣金”的虚假招聘广告,诱惑包括未成年人在内的市民参与“手机口”业务,实则是为电信网络诈骗犯罪提供帮助。
同学们要提高自我保护意识,千万不要因为一时贪念而把自己的身份证、银行卡、U盾及手机卡等重要的个人信息出借或出售他人,以免成为电信网络诈骗犯罪的“帮凶”,让自己滑入违法犯罪的深渊。


来源:半岛晨报、杭州日报

编辑:卢丽珍

审核:秦延庆 吴芳

终审:翟羽

大家都在看

 突发!已致1死30伤!18车被困!紧急提醒


 让孩子有反诈意识

也很重要

提醒

↓↓↓  ↓↓↓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