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CSDN刘韧写作班为中国千万开发者摇旗呐喊

刘韧写作班 刘韧 2021-11-29

CSDN消息(谷磊/文):2021年11月27日下午,CSDN刘韧写作班第一次线下课在CSDN北京办公司开讲。CSDN创始人蒋涛主持。这是时隔10年后,著名IT记者刘韧再次办班讲课,为的是推动更多软件和网络被使用,鼓励更多人加入开发者社区。刘韧毫无保留地分享了他的新闻观和专业经验,数千名位学员在线上参与了学习讨论,课后踊跃分享了学习感悟。

刘韧讲到:“新闻是对不符合假设的错误的报道。”“新闻的纠错很重要,这也是它比历史更高级的体现。”刘韧着重推荐了《历史决定论的贫困》这本书,他建议大家都去读一读,会让从业者受益匪浅。在新闻与文学关系中,他提到了一个人物写作公式:特写+特写+特写=故事。其中“特写”是借用文学形式表达新闻,而新闻特写是截取新闻事实的横切面。
 
对于内容的真假,从业者则需由经验、逻辑、多个信息源交叉验证来判断。在对事件的立场不确定时,应该从自顶向下,拆组分析;四面八方,角度分析;矛盾分析;阈值和分际分析;随机带入验算,这些步骤进行逻辑分析。这里提出一个知识点:所有的言论都是主观判断,所以不要冒充或宣称找到了或掌握了真理;不要用这些那些真理作为原则进行推理、论证;言论只是宣泄和表明立场,无所谓对错。

财经新闻是新闻的经济学分析。刘韧在这里讲到了经济学的十大原理,着重强调了短缺和成本的概念,也介绍了亚当·斯密、凯恩斯、哈耶克三位经济学领域的重要人物。科技新闻是科普新闻,刘韧通过回忆自己过去职业进阶的领路人,阐述了“科普”的意义。他还说道:“一直在公司和大家提坚信的三个力量:知道的力量,做的力量和坚持的力量。所以作为一个人,知道自己不知道,是非常重要的一件事。”

刘韧率性的讲解,使得后面问答环节异常热烈,学员踊跃提问,刘韧倾囊相授。有学员问如何描写人物?刘韧分享道,整理人物的履历时间表、行业时间表、历史时间表,梳理人物在行业和历史中的位置,挖掘内容。也有线上学员问道,如何看待远程访问?刘韧说,今后的远程采访会越来越多,因为聪明人都需要相互交流和了解,这是他们的需要。此外,针对什么是好的新闻结构,宣传和新闻的区别,刘韧也一一做了专业的回答。整堂课用了3个多小时方告结束,还有很多学员申请加入写作班,刘韧十分欢迎,愿以文会友,他同时鼓励学员要不懈努力,才会有所成。
 
               
刘韧写作班第一课宋志勇笔记


时间:2021-11-27

时间:14:00-17:00 3小时

方式:线下+直播


1、什么是新闻?
新闻是对不符合假设的错误的报道。
纠错:新闻是提示窗,用于全社会进行DEBUG
错误才关键,对和正确没有价值。
我们对待新闻的态度才重要。
学习问题:宣传和新闻的差别?

2、新闻和历史的关系
新闻求错,比历史更高级;
历史:假设成立的归纳/一种成功学/不能通过修改进步。
历史决定论:(个人感想)历史是一种归纳法,但是其实往往创新的更有效方式是演绎法。
推荐书籍:《历史决定论的贫困》 波普尔
个人感想和问题:假设对不同人而言是不同的,所以是不是新闻的判断是对一个群体而言还是对一个人而言?或者是否可以这么说,任何的报道也是新闻,差别在于新闻价值的大小。(对大多数人不符合假设的错误报道的新闻的新闻价值高,反之则低)

3、新闻和文学的关系
新闻特写:是截取新闻事实的横截面
人物写作:特写+特写+特写 = 故事
怎么判断真假?
a、经验常识  b、逻辑   c、多个信息源的交叉验证
现实的荒谬性高于文学。
我骗你的话都是真的。--- 洪波

4、评论是怎么回事?
评论是新闻的逻辑分析
如何进行评论?
 

写评论的时机:大家思想和立场发生混乱,不确定的时候(并且大家还很关心,对大家而言很重要)
什么是好的评论:把自我的观点表达的很充分。
最坏的评论是反驳别人的观点,因为反驳别人观点的同时,其实也增加了别人观点的曝光度。
言论的主观判断:
①不要冒充或者宣称找到了或者掌握了真理;
②不要用这些真理作为原则进行推理/论证。
③言论只是宣泄和表明立场,无所谓对和错。

5、财经新闻是新闻的经济学分析

经济学的十大原理
①短缺:人们面临选择和取舍,才有经济学。经济学是一门做选择的学问。
②成本:成本分为了机会成本、时间成本、资金成本,不应该考虑沉没成本,而我们往往在生活中中都会比较关注沉没成本。
③理性人考虑边际量,求最大化。
④奖惩:人们会对激励做出的反应
⑤贸易使每个人的状况更好
⑥市场通常是组织经济活动的一种好的方法,也就是看不到得手。
⑦凯恩斯主义:政府有时可以改善市场结果(也是看得到的手)
⑧亚当·斯密《国富论》:一国的生活水平取决于它生产物品与劳务的能力;
⑨哈耶克《货币的非国家化》:当政府发行过多货币时,物价上升。
⑩社会面临通货膨胀与失业之间的短期交易关系。
亚当斯密:有了市场,才产生了工业革命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中心从维也纳向英国的伦敦和美国转移。

6、科技新闻是科普新闻
比特币/NFT(很多人不愿意学习的原因是不想让别人知道他不知道,也就暴露了自己的愚蠢)
个人感想:一直在公司和大家提坚信的三个力量,知道的力量,做的力量和坚持的力量。所以作为一个人,知道自己不知道其实是非常重要的一件事情。

7、写作班的目的
推动更多的软件和网络被使用
鼓励更多人加入开发者。

8、怎样开始
新闻的价值,相互报错,然后纠错。

9、现场问答

问题一:如何描写任务?
整理人物的履历时间表,行业时间表,历史时间表,把人物放到行业、历史中梳理人物在行业和历史中的位置,挖掘内容;
然后再找切入点,可以依据如下方法:新颖、反常识、挖掘反智点,寻找反差(个人理解:抓人的猎奇心理),但是最终有价值。

问题二:好的新闻的结构
标题+前300个字(3分钟~5分钟)能够抓人,如果不能做到抓人,就可能是一篇失败的新闻。
标题:18个字,好的标题需要靠天赋,很难学习。怎么是好的标题,出人意料,情理之中
微博:140个字,有的人擅长140个字的创作;
文章第一段:300个字。
如何写好文章?主要还是靠决心和信心,而且要有必要的时间投入。
时间(好的文章)= 5倍×时间(坏的文章)
坚持往往是最大的问题,但是其实往往能不能坚持修改的关键还是i是否是真正的热爱。
一般一篇文章需要经过五次修改,每次修改阶段的着重点不同:第一遍修改(结构)-> 第二遍修改(节奏)-> 第三遍修改(补充内容)-> 第四遍修改(语句)-> 第五遍修改(解构)
在写文章的过程中,需要发挥DO的力量。

问题三:宣传和新闻的区别
宣传:1、单一信息源;2、先有观点,再找事实论证;
新闻:1、建构再解构(综合性);2、多角度分析,交叉验证。

问题四:如何看待远程访问?
《个人主权》(更正:书的中文翻译应该是《主权个人》)
远程采访的方法:
a、准备
b、沟通内容的提前通知
c、找三人讨论,效果会更好(更多元,观点的角度更丰富)
d、可多次采访
生活需要记者。

刘韧写作班第一课王丽娟学习心得

首先是刘韧老师个人给我人生思考的启发~
        
在听课的过程中,我也没有对这个话题有太多的感触,只觉得刘老师在讲述的过程中,总能让我们时不时会心一笑,“原来真的如此”的瞬间。莫名的觉得有趣和愉快,以及感受到的刘老师个性中的率真。
       
在开车回家要转上四环路的入口,抬头正好看见北方冬日特有的辽阔的淡灰色黄昏,突然脑子里想起前一段时间我做了一个测评,其中一个评价就是我带入角色生活的太久,以至于有些看不到真我的样子,把自己藏起来了,活在了角色当中,当时我其实不是特别理解,因为我觉得我并没有刻意在隐藏或扮演,不理解测评老师说的角色扮演太久,不是真实的自己的结论。但那一刻,我突然明白了这评价好像是那么回事,很长一段时间,长到我都记不起从何时开始的,我以为的成熟就是成为更好的自己,但结合这两件事给我的感触,我突然在想,成长也许不是单纯的成为更好的自己,而是把真实的自己释放出来,并驾驭好她。我也不太确认我的这个想法是否就是合适的,但至少在我想到它的时候,我心中的困惑和焦虑减少了。
        
我也在好奇,是什么让我在这个瞬间有了这个感悟,仔细想想应该是刘老师鲜明的个性,张力十足,让我真实的体会到了回归真我的魅力,这也许就是一个有趣的灵魂的能量~

第二个感悟

刘老师用两句话清晰又简单的概括了新闻和科技新闻的本质,几乎不用刻意的去记忆,这两句话,长进了我的脑子。

“新闻是对不符合假设的错误报道”

听完我下意识的在脑海中搜集近期的和我还能记住的新闻,想到每一个让我感兴趣点进去看和记住的新闻,原来都是对新闻题材选择上是一个不小的,用做那再回到科技新闻就是科普新闻的本质。“科技新闻就是科普新闻”,不仅是可以帮助我们写好科技新闻本身,而且也让我意识到科技新闻更高的使命和价值。

坦白的说,课程讲述中,还是会有一些我暂时没有听懂的地方。

以上是一个写作菜鸟在听完刘老师课后的一些心得,很浅显,但确实发自内心真实的感受。

真心鼓励喜爱写作特别是科技写作的大学生,在学习科技新闻写作之初,就能有幸接受刘韧老师的指导,打开思路,更高效的学习实践。
: . Video Mini Program Like ,轻点两下取消赞 Wow ,轻点两下取消在看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