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哲学与伦理

刘韧:诚实使用语言是发展智力和道德的起点

刘韧 刘韧 2023-07-09

1.所有的故事都搁着角度、立场、利益考量的滤镜。

2.我想写的所有人物故事的主题都是:个人在面对人生挑战时的应战细节。

3.我第一次给报社同事分享写作方法的时候,有人不服,问:人物,可以按你的方法写,但技术报道,能按人物写吗?我笑笑,没理他。那时我已在人物写作中借鉴面向对象编程中的封装、继承、多态写法了,只有这样才能保证万字不乱、万字可改。

4.用感觉、感触、情绪、现场、细节,为一篇文章开头,不要试图,在文章一开头,就因为所以地论述一个道理。开头,诉诸、引发、触动读者的思绪越多,越是好开头。

5.诚实使用语言,是发展智力和道德的起点。

6.受古诗兴和意境启发,今后人物采访,要注意收集环境、场景素材,醒和意境的运用,可增加故事的可触感,也能让故事具有不可言说的意味深长,避免直赋的粗鄙。我之前强调素描的信息效率有点过头。

7.文学是作者和读者经验情感价值观共鸣后的无限次创作的作品。文学不同于仅靠字面就能理解的新闻,它要靠作者的经验情感价值观,注入反应再创作后,才能理解。

8.对话是最可塑的写作方式。对话是互动激发的过程,双方互为因果,相互启发,能说出大量未曾预料之语。我一直将采访当做写作的开始,之后的录音整理、突出主题的剪裁、故事化、修辞,都是工匠手艺,唯独对话是在创造。

9.我发现,我将和朋友聊天,切换到我最擅长的采访模式,不仅我能学到更多新知,朋友也有表达的畅快。不亦乐乎!

10.一时不能理解刚刚遇到的新概念,是再正常不过的事,万万不必担心自己笨,学不会这个新概念,而中断可贵的学习。先记住这个概念的内容,在实践中用它,慢慢就能加深对这个概念的理解。不理解,能用多少,用多少,用的反馈,会逼迫你修正加深理解。我20岁学计算机本科教材,犹如天书,30岁学经济学原理,一头雾水,现在依然不懂很多概念,但我没怕过,先试后懂。

11.记得,关闭每每燃起你希望的新闻和媒体。好新闻总是出乎你预测,逼迫你改进算法。

12.知道韩国棋手现在为何又强了吗?中国棋手集训,相互切磋的优势,一度让中国棋手战胜了韩国棋手。但阿尔法狗之后,所有的棋手都是和机器切磋,向机器学习,中国棋手的切磋优势就没了。我想尽快和ChatGPT切磋人物写作,借助ChatGPT提高写作水平。

13.当然,不是要让ChatGPT代替我写人物,我只是将4小时的采访录音,用ChatGPT识别为几万字的采访文字整理,然后让ChatGPT建议10个主题,我算定其中的一个主题后,让ChatGPT将这个主题外的素材删除。然后让ChatGTP分段、加小标题,并为每个小标题下的素材,提供10种架构的可能,供我选择、填充、具体、优化、定稿。最后,我让ChatGPT提供10个标题、10个提要,供我选定。ChatGPT是从不倦怠的写作参谋。我的提示要求越生动、明确,它的参谋越好、越新奇。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