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你说“馋了”,是不是想妈妈了?

洪爱珠 理想国imaginist 2023-03-22

小时候总觉得妈妈的厨房是有魔法的,灶台,锅子,火焰,油花每一个都很愿意听她的话。如果妈妈偶然撞进了哈尔的城堡,也肯定能轻松掌控卡尔西法

当时如果想吃厨房以外的东西总会受到这样那样的限制,校门口小摊贩的食物不够卫生,零食和快餐都不健康,但是在自家厨房里,只要许愿,魔法就会显灵,几乎从来不会空手而归,无论什么样的心愿总有办法被实现。

纪录片《人生一串》

但是妈妈的魔法并不是无所不能,它唯独不能,时间总喜欢从中作梗。长大后我们离开家四处漂泊,也终于有了自己的厨房,甚至生活的快节奏把厨房简化,变成手机上的一个程序,从这个时候起,妈妈的厨房会渐渐在生活中退远,然后总有一天终于消失不见
面对这种遗失,台湾作家洪爱珠在书中给出了她的解决方法:“若有什么一生持续念想的菜色,赶得及,就应该去学会。逝者唤不回,如果连菜也丢了,味觉以后就再无处可泊。”

洪爱珠从小在大家族中成长起来,外婆和妈妈都厨艺过人,对食物格外上心,这也让她拥有不少关于台湾家常美食独一无二的记忆。切仔面米苔目台式卤肉高丽菜卷芋枣每一种后面都跟着一份独家故事。

砂锅煲饭 图片来源:《老派少女购物路线》

妈妈病逝后,自小看着外婆和妈妈张罗众人日常吃食的洪爱珠重新走过年少时与外婆,妈妈一起走过的路线,寻访散落在记忆中的珍贵味道,把这些关于味道的回忆全部收在《老派少女购物路线》中,试图重建与往昔的连结。老食、老物、老铺、老市场纷纷在她的笔下徐徐铺开,成为一幅台湾本土饮食购物地图

将寻常食材聚在一处,按照妈妈留下的方法一一处理妥帖,我们也终于回到了童年时,在厨房里垫脚偷吃的那个下午。

让我们沿着地图上的路线,开启春天的美食巡礼,用食物记忆,留住我们所爱的人。
*本文主要内容节选自《老派少女购物路线》

第一站
大稻埕/迪化街/永乐市场

妈妈病中最想念的炸春卷!🌮

1

主要食材

林良号润饼皮一卷,豆芽一把,韭菜一把,虾米适量,香菇十颗

2

特别添加

妈妈的心愿一枚,菜市场喧闹的人流五十克,飞逝的时间五百斤。

3

关于炸春卷

台式春卷又称润饼卷,制作润饼皮需要将面粉加水,反复搅打成质韧湿面团,抓在手中,以文火在小锅上烙出薄如纸的饼皮。炸春卷则是当地街头巷尾随处可见的一道寻常小吃。洪爱珠在书中就提到了她们母女俩和炸春卷的故事,一张薄薄的润饼皮,带着

她重新走过街里一周,走回过去的日子。

🥢 炸春卷的故事

妈妈病笃。倒数时日,她愈是寡食少语长睡偶醒,往生命静止方向深水潜游。彼时我每日问她想吃什么,然后尽量张罗来,博她一点病中日光。妈妈谈食物的时候,较能谈笑,于是以此唤她回神,多望一眼我们这些今世家人。

人在尽头,返身回望,妈妈一生在吃食可谓富裕,倒数时刻,念想的反而是素朴的儿时食物。如咸冬瓜蒸肉饼,那是已故外婆的家常菜,白粥酱菜或肉松一碟。而这日她说,想吃炸春卷。

炸春卷自然不能是买来的。我妈虽病,但绝不糊涂,没有什么比外带回家,被蒸气捂软的春卷皮更坏。最好办法,便是买新鲜润饼皮,裹炒过的春蔬,油炸后立刻呈到她面前。

而时序初春,清明未至,润饼皮在地方市场里不易买,此时唯能往城里去,倚靠我家三代女子的心灵故乡:大稻埕、迪化街、永乐市场。

陪病两年,在频繁的门诊化疗手术急诊中,日常脱轨,活成夜长昼短、苍白无风恒温状态。然而一抵迪化街,日光慷慨,晒褪病房阴凉。感官放大,整个街区的生活气味聚拢上来。青草药材的、熟食摊贩的、 香菇干贝虾米鱿鱼的鲜腥味奔放,不远处霞海城隍庙的香火,也嗅得一点。呼吸满腔复杂气味,就深感扎实活着。

电影《孤味》

其中每股气味,我都能单独辨识,皆神奇勾引。回到陪外婆购物的儿童时期,和与妈妈一起吃喝的时光,我们知根知底熟门熟路,这是我家祖孙三代老派台妹,最热爱的台北聚落。落俗一点便称这类心情“出嫁女儿回娘家”。青春永恒真空,是女子心中的自由小鸟。返抵娘家,回到城北河边的大稻埕,我们皆成少女,步履轻盈一脸发光。

大稻埕百年以来一直是南北货及高档食材集散地,过去许多办桌师傅亦聚此处,人才与食材一筐打尽。水边时光慢,老城区迪化街的旧建筑,那些杨德昌电影《青梅竹马》里,夜行车灯抚亮的街屋立面华饰,近年修复后原质再现,吸引潮流店铺和观光人潮。但只要老铺犹在,民生气息仍厚,就不至于弄得太面目全非。我们以老铺为基础,三代记忆为经纬,有凭有据地走跳此区。

到永乐市场及迪化街,我们惯从延平北路三十六巷进出,此隧道般的入口,过去左右各据一家糖铺, 今仅存一家“永泰食品行”,售各色老派零食。外婆嗜甜,买甘纳豆,和我喜欢的蛋酥花生,是花生裹上鸡蛋面糊再油炸而成,非常脆口。如与妈妈去,则买蚕豆瓜子等咸零嘴。

穿出隧道右转,喝民乐街的凉茶。我们购物,未必记得商号名字,全凭位置或人脸辨识。譬如民乐街的两家青草店老铺“滋生”与“姚德和”,过往门面装修得一模一样,通常认其中有位老太太掌店的那家。理由是她发苍苍,肤质却婴孩般绵白细致,怎么教人不迷信该号凉茶有排毒神效。近几年老太太退休,经询问,才确定是五十三号的滋生青草店。

行经大稻埕许多年,在百年建筑群里穿梭,老铺里吃饭,买儿时食物。将自己藏匿于飞速时代里的皱褶缝隙,以为可以瞒过时间,但事与愿违。

花莲光复市场一隅 图片来源:《老派少女购物路线》

没忘记今日来,是为妈妈买润饼皮。进永乐市场一楼早市,抵“林良号”。圆脸爽朗的阿姨和兄长,接手父亲手艺制润饼皮,近九十年。林良号制饼,是古老节奏与时光之诗。手掌着湿面团, 在烘台上抹出一张丝白薄饼,再足尖点地似的飞甩几下,使其均厚。待由湿至干,徒手将之数百数千地揭起。饼极薄而透光,重叠成分分秒秒时时刻刻,时间的具体证据。默默在侧观看,不久心里若干尘埃,都暂时缓缓地降下。

问阿姨买一小摞饼,她手里忙,仍亲切待我。以闽南语谈上几句,言及外婆和妈妈。聊天后来,她温柔小小声地问:“恁阿嬷阁伫咧无?人有好无?(你外婆还在吗?身体好吗?)”善意纯粹,然而揭开怀旧对话底下,我最黑深无底的空荒。“无伫咧啊。(不在了啊)”

外婆走了十年,以为会陪我许久的妈妈,刻下也正在分秒转身。恍惚间她们松手,长长的百年的大街上,四顾仅余我一人。 
第二站
五股芦洲交界处

代代相传的招牌卤肉饭!🍖

1

主要食材

黑猪肉五百克,红葱头一个,冰糖十五克,蒜两片,米酒十克,白胡椒适量,八角两枚

2

特别添加

妈妈和外婆的操劳五十斤,异国他乡冬夜里对家的想念十五克,面对时间的仓皇一毫克。

3

关于卤肉饭

台式卤肉饭是一道家喻户晓的台湾美食,几乎随便走进街上的一家小店,都能看到卤肉饭的身影。台湾不同地区卤肉饭的制作方式和特点均有差异,北部的卤肉饭一般用白饭佐以带有猪皮的切块卤肉,爱珠家中代代相传的卤肉饭就是这种。


🥢 卤肉之家
卤肉是我家老菜,也是许多台湾家庭的家常菜色,从前天天都吃。如今一家之中,卤肉的人剩下我,倒成了难得的菜。

小时候为防小孩在外头乱买胡吃,小学时的零用钱,仅足够急难时拨打公用电话。因此放学后通常很饿。成长中少女的饿,零食甜饼也不足以消灭,需要吃白饭,拌肉汁。

我到厨房去找外婆,找肉汁拌饭。卤肉通常在下午炒料,炖到傍晚。如果当天没烧新的,外婆也会特别为我用电锅加热一点。

“今仔日要食几碗?”外婆照例问我,笑中一点贼。

“两碗。”我答得很响,无愧天地。

“要搅汤无?”要拌肉汁吗?

“要!”更响。

外婆让我拿小凳子垫脚,自己去掀电饭煲,盛一碗新炊的发亮白米饭。饭上浇肉汁,肉汁油融融的,再挑两块厚实而方、颤颤的带皮卤肉,坐在饭尖上。

一面吃饭,还缠着外婆聊天,完了添第二碗,是一个真正快乐的儿童。小孩的世界真是小,聊天内容不外乎学校发生的细事,某甲作弊、某乙没来上学一类的。成人后知道,小孩说话时,大人可能感到无聊,故回想家里超级忙碌的长辈,陪着小孩聊天,除了耐性,还因为他们疼你。

电视剧《俗女养成记》

后面二老皆逝。家族协议,日后各自开伙。众人从哗哗吃饭,一瞬冷落下来,卤肉的事,就忽地难得。

妈妈是长女,婚后仍是外婆长年帮手,卤肉之家的真传弟子。我妈大半生,都轰轰烈烈地吃饭,唯在我们外地念书的几年,爸时常不在,妈妈一个人吃饭,中午吃公司便当,晚上胡乱吞碗面就算数,几年下来,她一个人竟很少卤肉。

独居以后,我也就知道了,无论是外婆还是妈妈,一个人才不卤肉,卤肉都是为了众人的。

卤肉饭 图片来源:《老派少女购物路线》

妈妈癌末时期,最后一道从头到尾手把手教我的菜,也是卤肉。自己揣摩学会的,和完全复制她的版本,是两回事。

有时听闻别人说,想念家里某某从前烧的什么菜,但人没了,菜也一起没了,就心生警惕。我的经验是,若有什么一生持续念想的菜色,赶得及,就应该设法学会。以后长路走远,恐怕前后无人,把一道家常菜反复练熟,随身携带,是自保的手段。逝者唤不回, 如果连菜也丢了,味觉以后就再也无处可泊岸。

妈妈病中,站立三分钟都疲劳不堪,但卤肉的开场,将猪肉煸炒到必须程度,需十几分钟,她全程站着,为了让我见到应有酱色。她逐步解释,我凝神狂记,记下的全数紧握不放。
猪肉必须是本地温体黑猪,冻肉差太远了,不如不烧。黑猪也有假的,有信誉的肉贩,会在皮上留几撮黑毛以示身份,记得镊掉。我妈指定部位,不是常见的三层肉,而是闽南语发音的“太兴”,带皮肩胛肉,猪颈以下胸上这块,肉味浓郁,久炖不烂。

大锅卤肉更美,肉少熬不出足够胶质,连皮带肉切厚方块。热锅,锅底只下薄油,猪肉入锅,皮烙到起泡见痕,猪肉本身的油脂,滋滋地冒出来。要耐性,炒足时间,直到每一块肉都上色,微带焦痕。将肉撇到锅子一侧,或是另取大碗先盛起来。此时锅底已积了不少猪油,入一整碗的红葱头薄片,和两瓣大略拍过的蒜,转小火,将红葱在猪油里炸酥,几乎成了油葱,小心不能焦,沥油盛起来。

纪录片《寻味东莞》

再炒糖乌。油里炒糖,转化成焦糖的状态,我妈总是用闽南语说“炒糖乌”,从来不讲“炒焦糖”或是“炒糖色”。我妈留下来的笔记,所有卤水,成分里都有“糖乌”二字。台式卤肉不同于江浙菜中的红烧肉,颜色烧起来比较浅,亮棕色。颜色红,像下了色素,其实靠的是糖乌。且糖搁得根本不多。我们全家是北部人,无论烧什么菜,糖都放得不多。

糖融化后转成糖乌,金色的糖乌,眨眼就会彻底焦黑发苦,要格外注意。糖色一转,速速将肉倾回锅中翻拌,肉裹上糖,速在锅边呛半碗米酒,再呛酱油。我妈交代,酱油和酒一定在锅边烧过,不能直接浇在肉上,酱油遇锅热,滋一声瞬沸起来,才出烈香。最后兑清水,腌过肉,油葱也入锅,尝尝味道,比喝汤略咸,就转中小火,加盖炖煮。

我家卤肉,不太爱放五香或是卤包。香料仅有两种,中药行的上好白胡椒,一到两枚八角。肉用上好的,酱又炒得香,就足了。卤包算是花腔,过犹不及,不如不放。过程中,撇掉浮沫,直火炖煮到软。不能求省事置电锅,也不能用压力锅。肉软而不入味,色泽亦逊。

母后至今,如遇困难,无端端孤儿意识滋长起来的时候,就卤肉。慢慢切件,翻炒,卤一大锅。趁热下肚,以治心堵。当香气开始流泻在小公寓里,就回去和儿时那个完整无缺的家族团圆。
第三站 
芦洲老区涌莲寺口

冰冰凉凉的夏日米苔目!🍨

1

主要食材

白米二百克,水二百五十毫升,淀粉一小匙,地瓜粉两小匙,红豆适量,绿豆适量,粉圆适量

2

特别添加

和外婆之间的小秘密一勺,童年夏日的暑气三十斤,快节奏生活中的一次迟疑一毫克。

3

关于米苔目

米苔目又称“米筛目”是客家传统米制粉类,常见于福建,香港,台湾以及东南亚等地。米苔目甜咸皆宜,既可煮汤加肉丝,或与各种配料一起炒食也可加入糖水,冰块作为夏日冰品。小时候陪外婆从菜市场采买回来后,两人一起立在小摊前分食一杯冰凉的米苔目是曾经小小洪爱珠夏日最快乐的事情之一。


🥢外婆与米苔目
米苔目是在来米制,中性,清净而无油气,制成冰品也常有。故要说回涌莲寺前的那摊车。摊主是一位老妇人,如今我一点都认不得她的相貌,及她旧斗笠顶上一块塑胶布补丁。仅隐约记得摊车位置在庙口,及摊上坑坑凹凹的白铁方形冰桶。当时毕竟小,视线在低处,倒是清楚记得外婆给我买冰的几个动态。
通常外婆问:“呷冰无?”答:“好。”接着外婆嘁嘁喳喳地向摊主交代,不多久就从车上递下一杯保利龙装米苔目冰。一面走动,跟紧外婆怕跟丢,一面忙吃。冰在糖浆里瞬间就化水,不时吮一口融冰,才不会走着走着晃出来。且记得把冰递回给外婆,她也吃上几口。外婆患糖尿病,在家吃甜食,老被家人高度关怀,我妈也限制小孩吃糖,因此这种含糖时刻是祖孙俩放风的乐趣,彼此掩护是为溺爱。
儿时的米苔目时光,都与我外婆一道。长大生出了自己的偏好,多年不吃,兼排斥一切粗面。面吃细面,吃粉就选米粉米线。米苔目这白胖的粉食,跟粗米粉被我归成同一路,觉得味道寡淡。现在回头去找米苔目,怀念的仍不是味道,而是童年。

时间是冰,不吭不响融化,如今是成人视角。我外婆没有了,面前这位卖冰的阿婆,目测也不小于七十岁,问她在此售卖多少年,答四十七年。是同一位。

今日暑气大,阿婆甚忙,前头排队的夫妇,买七大袋冰给一家三代吃。阿婆的白铁车不插电,以冰桶存放粗绞的冰碎,舀动时沙沙发响。附近制冰厂摩托车经过,少年伙计唰的一声在冰桶里倒入新冰,旋即扬长而去。如此数趟,彼此不必交谈。

自制的米苔目,在案上堆成小山。配料只有红豆、绿豆、粉圆,用不成套的不锈钢锅装,比家庭规模略大一点,吃起来也像家庭风味。她揪一把米苔目落碗底,浇一勺甜绿豆,碎冰堆成满满一碗,最后将琥珀色糖水从顶上浇下来,堆高的冰,哗一声矮下去。

咸米苔目 图片来源:《老派少女购物路线》

见我久等,阿婆将案上最后一小把米苔目留给我,常客经过,摆手说无了无了,才上午十一点。她身后张支大伞,零星摆几张塑胶椅,可坐下吃。米苔目原料是籼米,遇冷比起热食更有嚼感,闽南语说 Q。
米香虽有,而其实淡。若糖浆味重,或配料花样太多,米味就掩掉了。此处米苔目冰,只加一种豆,一勺糖水,碎冰本身无味。绿豆是炖得很透,亦不太甜。冰以粗冰,齿间哗哗咬碎。吃来吃去,就是米味,绿豆沙味,很解暑,一切简单,也似乎只宜简单。网路时代,生活里尽是隆隆废气,吃成一碗直截的凉水,觉得竟很不容易。像一个专注澄明的念想,同样的不容易。

《老派少女购物路线》是作家洪爱珠首部散文著作。母亲病逝后,她将绵长思念化作珍珠化石般晶莹剔透的文字,记录下母亲给予她的丰盛饮食与饱满日常生活,从厨房小物到人间菜场,从粥面粉饭到异乡茶食。她回忆与母亲一起,叠印外婆脚步,加以近年发现的店铺,组成老派购物路线。老食、老物、老铺、老市场,是回返时间的甬道,是追寻记忆的线索。以饮食忆往寄情,厨房的烟火、家族情感的绵延、老台北的人情风土皆在她的文字里收拢得浓淡合宜。
洪爱珠的文风温润典雅、洗练机趣,她以家常饮食为主轴,母后哀思为伏线,重回那仿如盛世的亲族过往与时代光景,再现老派人的心志与作风,也直言女性生存境遇之苦辛。老派是一种生存之道,在人人渴望前卫新潮的世代,不妨老派一点。
👇阅读原文,《老派少女购物路线》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