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一图速览!政府工作报告要点来了!

3月5日,李强总理向十四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作政府工作报告,要点如下:
一、2023年工作回顾
  • 国内生产总值增长5.2%
  • 粮食产量1.39万亿斤
  • 城镇新增就业1244万人
  • 全年新增税费优惠超过2.2万亿元
  • 新能源汽车产销量占全球比重超过60%
  • 电动汽车、锂电池、光伏产品“新三样”出口增长近30%
二、今年主要预期目标
  • 国内生产总值增长5%左右
  • 城镇新增就业1200万人以上
  • 城镇调查失业率5.5%左右
  • 居民消费价格涨幅3%左右
  • 居民收入增长和经济增长同步
  • 国际收支保持基本平衡
  • 粮食产量1.3万亿斤以上
  • 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耗降低2.5%左右
  • 生态环境质量持续改善
三、今年部分重点工作
  • 财政:赤字率拟按3%安排。一般公共预算支出比上年增加1.1万亿元
  • 政府投资:拟安排地方政府专项债券3.9万亿元。中央预算内投资拟安排7000亿元
  • 特别国债:从今年开始拟连续几年发行超长期特别国债,专项用于国家重大战略实施和重点领域安全能力建设,今年先发行1万亿元
  • 未来产业:开辟量子技术、生命科学等新赛道
  • 数字经济:开展“人工智能+”行动
  • 消费:鼓励和推动消费品以旧换新,提振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电子产品等大宗消费
  • 住房:加大保障性住房建设和供给,完善商品房相关基础性制度
  • 就业:要强化促进青年就业政策举措。分类完善灵活就业服务保障措施
  • 乡村振兴:在全国实施三大主粮生产成本和收入保险政策。加强充电桩、冷链物流、寄递配送设施建设
  • 城镇化:稳步实施城市更新行动。推动解决老旧小区加装电梯、停车等难题
  • 教育:开展基础教育扩优提质行动。推动学前教育普惠发展
  • 医保:居民医保人均财政补助标准提高30元
  • 社会保障:城乡居民基础养老金月最低标准提高20元,继续提高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在全国实施个人养老金制度。多渠道增加托育服务供给
  • 开放:全面取消制造业领域外资准入限制措施,放宽电信、医疗等服务业市场准入。提升外籍人员来华工作、学习、旅游便利度
  • 环保:完善支持绿色发展的财税、金融、投资、价格政策和相关市场化机制

李强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今年经济社会发展政策取向

国务院总理李强5日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我们要坚持稳中求进、以进促稳、先立后破。稳是大局和基础,各地区各部门要多出有利于稳预期、稳增长、稳就业的政策,谨慎出台收缩性抑制性举措,清理和废止有悖于高质量发展的政策规定。进是方向和动力,该立的要积极主动立起来,该破的要在立的基础上坚决破,特别是要在转方式、调结构、提质量、增效益上积极进取。强化宏观政策逆周期和跨周期调节,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加强政策工具创新和协调配合。

积极的财政政策要适度加力、提质增效。综合考虑发展需要和财政可持续,用好财政政策空间,优化政策工具组合。赤字率拟按3%安排,赤字规模4.06万亿元,比上年年初预算增加1800亿元。预计今年财政收入继续恢复增长,加上调入资金等,一般公共预算支出规模28.5万亿元、比上年增加1.1万亿元。拟安排地方政府专项债券3.9万亿元、比上年增加1000亿元。为系统解决强国建设、民族复兴进程中一些重大项目建设的资金问题,从今年开始拟连续几年发行超长期特别国债,专项用于国家重大战略实施和重点领域安全能力建设,今年先发行1万亿元。现在很多方面都需要增加财政投入,要大力优化支出结构,强化国家重大战略任务和基本民生财力保障,严控一般性支出。中央财政加大对地方均衡性转移支付力度、适当向困难地区倾斜,省级政府要推动财力下沉,兜牢基层“三保”底线。落实好结构性减税降费政策,重点支持科技创新和制造业发展。严肃财经纪律,加强财会监督,严禁搞面子工程、形象工程,坚决制止铺张浪费。各级政府要习惯过紧日子,真正精打细算,切实把财政资金用在刀刃上、用出实效来。

稳健的货币政策要灵活适度、精准有效。保持流动性合理充裕,社会融资规模、货币供应量同经济增长和价格水平预期目标相匹配。加强总量和结构双重调节,盘活存量、提升效能,加大对重大战略、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的支持力度。促进社会综合融资成本稳中有降。畅通货币政策传导机制,避免资金沉淀空转。增强资本市场内在稳定性。保持人民币汇率在合理均衡水平上的基本稳定。大力发展科技金融、绿色金融、普惠金融、养老金融、数字金融。优化融资增信、风险分担、信息共享等配套措施,更好满足中小微企业融资需求。

增强宏观政策取向一致性。围绕发展大局,加强财政、货币、就业、产业、区域、科技、环保等政策协调配合,把非经济性政策纳入宏观政策取向一致性评估,强化政策统筹,确保同向发力、形成合力。各地区各部门制定政策要认真听取和吸纳各方面意见,涉企政策要注重与市场沟通、回应企业关切。实施政策要强化协同联动、放大组合效应,防止顾此失彼、相互掣肘。研究储备政策要增强前瞻性、丰富工具箱,并留出冗余度,确保一旦需要就能及时推出、有效发挥作用。加强对政策执行情况的跟踪评估,以企业和群众满意度为重要标尺,及时进行调整和完善。精准做好政策宣传解读,营造稳定透明可预期的政策环境。

来源 人民日报客户端、新华社

责任编辑 孙霄

—— / 好文推荐 / ——

       

       

点亮“在看”,你最好看! (*╯3╰)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