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阮紀宏:中央大員來港「低調」示範治港之道 |中環一筆

阮紀宏 獨家 2024-05-10

點擊上方,關注獨家公眾號

夏寶龍主任來香港視察7天,港澳辦官網對25場活動行程已經有詳細交代,夏主任一舉一動所傳達的信息,中央駐港媒體和官方報道,已經有所闡述及詮釋,這裏不敢做狗尾續貂。只不過有一些未解之謎,提出來是拋磚引玉,求索於坊間豪傑。核心問題是,為何中央大員要專程來港卻低調向特區政府傳達治港之道?



這個問題有4個關鍵詞,專程、低調、傳達和治港之道。

專程不用多加解釋,從北京帶同3個副主任來香港,當然就是專程,而且坊間早有分析,這是港澳辦從直屬國務院變成中共中央之後,主任首次以這個身分來香港,為專程增添一層意思。但媒體也有捉錯用神之處,夏主任到埗前紛紛猜測是為23條立法諮詢掀起高潮,但事實上夏主任在不同場合雖然有提到23條立法,但不是這次視察香港的重點,時間上的巧合,倒不如說在全國兩會前專程來港。


中央大員率團浩浩蕩蕩來港,香港特區政府官員鞍前馬後,豈能「低調」?一般而言,領導人過往視察香港,最起碼是到埗說兩句視察目的,不說也發表書面談話,結束時說兩句總結行程,對視察總的觀感表示一番,然而,夏主任在香港期間,7天在不同場合面對圍堵的記者,只有揮手,從未駐足在鏡頭前說兩句,或者回答一兩個問題,連應酬的話也惜墨如金,似乎要表達低調的信號。

感言或答問欠奉 行程清楚突出重點

發表感言或者回答問題雖欠奉,但交代行程則一清二楚,而且還突出重點。港澳辦的官網每天都及時發布夏主任的當天行程,但規格不一。每天一公布是規定動作,「繼續在香港進行考察調研」一篇只有一段引子詳述各種活動名稱,然後幾張照片;自選動作則是,在25場活動中,只有4場活動獲得單獨報道的「殊榮」,即與企業家、區議會議員、金融界代表,和本地及外國商會代表。


這種突出重點的傳播藝術,希望傳達的信息是什麼?外界只能猜測,認為香港經濟發展和地區治理,是夏主任這次視察香港的兩個重點。有關視察重點,外界有些評論,認為夏主任是為香港的經濟發展路向把脈,曾經與京官接觸的人都清楚,京官對香港瞭如指掌,他們通過各種不同渠道獲得鉅細無遺的及時信息,加上從全國甚至國際視野的角度考慮,不但準確把脈,而且早已經開好對症下藥的方子。


至於夏主任面見企業家、金融和商界代表,除了表示誠意外,還要當面直接傳達中央對香港定位的看法,不必假手特區政府間接傳話。參與會面的代表紛紛對記者表示,會面傳遞的信息是正面和肯定的,也能起到借他們的口,說出北京希望說的話。

不必假手特區政府傳話 加強重視作用

不必假手特區政府傳話,並非對特區政府有意見,而是特區政府有特區政府的分量,中央政府有中央政府的分量,分別傳遞信息是要起到加強重視的作用。從另一角度看,是商界、金融界對香港國際中心的地位何等重要,有必要突出一番。


另一個獲得特殊對待的是西貢區議會議員和18名區議會主席,這個重點也不難理解,香港通過國安法和完善選舉制度達到由亂及治,最後一個動作就是區議會選舉,夏主任在去年底區議會選舉順利舉行後,還藉此宣布香港新選舉制度全面付諸實行。這次來港,親自勉勵一番,實屬自然不過。

視察「社區客廳」傳遞什麼信息?

未解之謎在於夏主任在2月25日到深水埗的「社區客廳」視察。所謂未解,也是「為賦新詞強說愁」。誠然,社區客廳的做法,確實是符合實際,對有需要人士起到很大幫助,是值得肯定的做法。但區區一個小小措施,為何要出動中央大員親自來示範?中央政府近年十分重視地區治理問題,中共總書記習近平去年視察浙江時還專程去了諸暨市,紀念毛澤東主席1963年批示推廣「楓橋經驗」60周年。全國推廣基層管理示範的楓橋經驗,香港既然有一個現成的例子,夏主任也做一個示範,也不能算是謎。


值得討論的是香港政界人士對此的詮釋,「高大上」的政界菁英為此畫蛇添足,說是中央官員親切地關心基層市民,特區官員沾沾自喜表示中央肯定特區政府的做法。其實,夏主任有可能是藉此告訴特區政府官員,這樣做才是治港之道,既要做好上層商界人士的工作,也要深入民間做好基層治理的工作,兩者不能偏廢,兩手都要硬,缺一不可。


中央官員對香港的治港之道,大可以找來不同層級的特區政府官員,當面具體地告訴他們應該什麼時候如何做什麼,中央大員這次親自示範,是要向全港市民傳遞一個信息,特區政府對基層的關注不夠細緻深入,社區客廳這種措施,以後要多做廣泛地做,中央大員對治港之道的示範,是給基層市民「尚方寶劍」,如果特區政府官員做得不到位,可以此標準監督批評。


然而,為何夏主任到社區客廳這個活動,又沒有得到單獨突出報道的殊榮呢?為何要「低調」為之?或許,這才是真正的未解之謎。




本文作者:阮紀宏


(作者先後在加拿大溫莎大學、香港中文大學和北京大學獲得學士、碩士和博士學位。曾任香港《文匯報》記者、駐京記者,《香港商報》編輯主任、副總編輯,《明報》副總編輯、副主筆。現於香港浸會大學與北京師範大學合辦的聯合國際學院任教新聞專業,並在香港媒體撰寫時事評論。)



(圖片来源於網絡)

由作者授權《獨家》微信平台發佈

如需轉載請聯系小編


往期精彩回顧





陳祖光:香港快餐店加價一元的啟示 |中環一筆

雷鼎鳴:點評財政預算案 |中環一筆

屈穎妍:教識徒弟有師傅 |中環一筆




獨家新聞

獨家觀點

等你來掃!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