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吳德祖:從國家戰略和國際局勢看香港北都「大學教育城」計劃 |中環一筆

吳德祖 獨家 2024-05-10
點擊上方,關注獨家公眾號



特區政府《北部都會區行動綱領》,計劃預留超過60公頃土地打造大學教育城。相關議題在日前立法會北部都會區發展事宜小組委員會上得到進一步探討。部分議員對本地港生適齡學童人口下降表示擔憂,擔心大學城會面臨招生不足的困境;也有議員擔心大學是否有足夠資源人力統籌和建立校園及研究中心。



議員們的顧慮有其內在邏輯,但如果將視野放寬至全國,乃至從全球背景下考慮,會發現這個計劃蘊藏着巨大的潛力。推進得宜,將不僅有利於香港的整體發展,對於助力國家發展也會有重要作用。



香港具有得天獨厚的國際化環境,對於全球教育、科研人才具有強大吸引力,這正是發展高等教育、吸引全球人才的獨特優勢。有華人學者曾向筆者表示,當前美國和西方社會,華人學者面臨各種壓力明顯增大,不少人選擇離開。報道顯示,僅2019-2021年間,就有3878名華人科學家離開美國科研機構,回到中國開展研究。這種趨勢,短期內不僅不會減緩,反而可能加劇。



香港有開放、包容的學術環境,可以為這些學者提供新的學術、科研、教學的歸宿。不僅美西方的華人優秀學者,香港還可有重點地吸引包括東南亞、印度、非洲等發展中國家的優秀學者在香港開展教學和科研。香港素有文化多元的優勢,這些國家的學者來香港,不僅交通、語言便利,而且生活方式和習慣上,也能迅速在香港找到同樣文化國籍背景的族群,快速融入香港社會。以此為戰略方向,背靠祖國內地的強大市場和科研轉化鏈條,香港有條件成為吸引全球優秀學者來華的前沿基地。



從生源角度來看,新建大學城則應不僅着眼於滿足本地學生的需求,而是着眼於打造一個國際化的教育高地,吸引包括內地學生在內的全球各地學子來港求學。根據《中國留學市場2023年盤點與2024年展望》,中國持續穩居全球留學生生源國榜首,目前中國仍是美國、英國、德國、澳洲、新西蘭、日本等國的第一大留學生生源國。每個留學生每年學費、生活費消費動輒數十萬元。



留學對於許多國家來說已經成為重要產業。據測算,中國留學生每年為美國經濟貢獻44億美元。即使如此,由於各種原因,以美國為首的西方發達國家在一些關鍵技術領域仍對留學生特別是中國留學生持敏感態度。涉及關鍵技術領域則會受到更嚴格的安全審查。也正因為如此,近期留學市場一個新的動向,是重心正在逐漸「東移」轉向亞洲市場。近兩年,選擇日本、新加坡、香港的內地學生越來越多。留學生教育領域,同樣有潛在的激烈競爭。香港有優勢,但同樣需要進行頂層設計,長遠的戰略規劃,配套的政策措施。



誠然,教育非短期之功,尤其需要點滴努力,才能見效於長遠。但從整體戰略層面考慮,此計劃不僅對於香港,對於國家都具有深遠意義和巨大潛力:通過充分利用香港的國際化優勢,吸引全球人才,擴大招生範圍,加強與全球知名學府交流合作,搭建起連接香港、內地乃至全球的學術橋樑,打造匯聚全球智慧,培養各學科傑出人才的世界級教育高地。



本文作者:吳德祖


(作者畢業於北京大學中文系(本科、碩士),武漢大學經濟學博士。喜歡讀書、交友,進行有意思、有意義的思想交流。據說專長新媒體,但始終與媒體和文字打交道。大學時,曾做過《北大青年》執行主編;工作後,曾任中國青年報社副總編輯;現任香港大公文匯傳媒集團副總編輯。)



(圖片来源於網絡)

由作者授權《獨家》微信平台發布

如需轉載請聯系小編


往期精彩回顧





陳文鴻:權力平衡 |中環一筆

美國藤校關停線下課,加沙事件抗議學生被逮捕 |中環一筆

雷鼎鳴:新質生產力對經濟發展的意義 |中環一筆




獨家新聞

獨家觀點

等你來掃!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