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越有困难,我就越要挑战!”上大郑沅芷,很飒!

请收藏 上海大学 2024-04-23

从实求知,将自强不息融入专业学习

所有专业必修课均取得4.0满绩

以学科视角剖析社会问题

获得挑战杯国赛特等奖、市赛一等奖

在更大舞台展现青年担当

参与筹办高级别国际会议 

她是上海大学社会学院社会学专业

2020级本科生郑沅芷

 


所获荣誉及奖项

第十八届“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国赛特等奖、上海市一等奖

第二届费孝通田野调查资助计划优秀结项

2022年度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市级项目

2021-2022年度上海大学学业特等奖奖学金

2021-2022年度上海大学NITORI国际奖学金

2022-2023年度上海大学费孝通教育奖学金

2022-2023年度上海大学-中国银行书院卓越奖学金 卓越领导奖

2022-2023年度、2020-2021年度上海大学学业优秀二等奖学金

2022-2023年度上海大学领导力奖学金

2022-2023年度上海大学文艺体育奖学金

2021-2022年度上海大学自强不息奖学金

2021-2022年度、2020-2021年度上海大学优秀学生

2021-2022年度上海大学优秀班委

2022-2023年度寒假社会实践优秀个人

2021-2022年度社会学院“学术达人”

 

将自强不息融入专业学习

 

“周围的同学都非常优秀。”是郑沅芷刚进入上海大学时最明显的感受,“光和别人比也没什么用,我还是从踏实做好自己开始,”一步一步做好每一件小事,让勤奋成为一种习惯。在一周七天的图书馆自习预约和每天早起跟练英语博客的背后,郑沅芷用行动证明“天道酬勤”,这也成了她大学生活中最鲜明的印证词汇。得益于良好的学习习惯,在大二学年年末,郑沅芷的专业排名跃升20名,名列学院前茅,并获得了上海大学学业特等奖学金、费孝通教育奖学金等荣誉。


 

在进入社会学院后,郑沅芷发现,相较于质性分析,同学们对于量化工具和社会统计学习感到头痛。但“越有困难,我就越要挑战,走出自己路来”,靠着一股拼搏劲,郑沅芷成为学院为数不多学完了所有定量课程的本科生,并在所有的专业必修课中都取得了4.0满绩。也正是这种勇于迎接挑战、积极进取的精神,推动着郑沅芷在大三伊始,就与导师计迎春教授商量并确定了将计算社会科学和性别、家庭、教育作为自己的研究方向。

 


自律和高效为郑沅芷的专业求学道路打下了坚实基础,她和同学院的另两位同学组成的上海大学代表队前往中国人民大学参加“强东杯”第十三届高校社会学知识竞赛全国邀请赛,最终在28所高校中脱颖而出,夺得大赛三等奖的好成绩;她还受邀参加了多个不同类型的学术会议,如即将开展的2024年美国社会学年会(Amercian Sociological Association), “中国式现代化新征程暨纪念费孝通先生《小城镇 大问题》发表40周年研讨会”“新文科在中华艺术宫|学生论坛”等;而郑沅芷在社会学院浓厚的学术氛围下,越来越意识到自己对于社会学的热爱,也更关注对社会问题的剖析。“只有在真实的境遇中求知和体验,才能构建属于自己的精神生活和学术世界,真正为社会发展和世界进步提供青年学子的答卷。”

 


以学科视角剖析社会问题

 

作为负责人,郑沅芷拓展了在专业课上有关乡村教育的研究项目,取得了上海市大学生创新训练项目立项,以社会学角度剖析新科技应用于优化教育资源配置的逻辑路径。在此基础上,她与上海市优来公益基金会合作,组织了近30人的志愿者团队,历时三个月完成了超200小时的课后志愿服务,为甘肃、贵州的小学生带来STEAM创新教育。“既要接触前沿,也要反哺家乡。”当被问及做这个项目的最大愿望时,她这样回答。

 

“科创竞赛似乎大多为理工科学生所涉猎,社科类学生既无法造机器也无法做实验,他们的科研竞赛道路该如何走?”这是郑沅芷在初次接触科创竞赛时的疑惑。通过扎实的实地调研、专业的理论视角和紧张的备赛打磨,她以自己的经历给出了一份答卷。作为主要负责人,郑沅芷与项目团队参与艺术社区赋能社会治理的新路探索,在上海浦东新区的多个街道开展实地走访与访谈调研,讨论艺术如何焕活公众参与活力,继而致力于社区治理。备赛期间,学校团委、学院多次组织专家指导团对参赛项目进行项目指导、模拟答辩演练,使项目在赛前有了质的飞跃。最终,在郑沅芷与团队的共同努力下,《“艺”呼百应,旧里焕新:艺术融入城市社区治理的实践探索与分析》项目获得了第十八届“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特等奖、上海市区一等奖。


 

社会学是一门具有多重研究方式的学科。为了学好社会学,也为了能够将社会学更广泛地运用到解决实际问题之中,郑沅芷努力拉满自己的“技能点”,力图成为掌握交叉学科应用的“六边形战士”。在多次调研项目和联合大作业中,她学习了社会工作、新闻传播、设计、财会分析等多个领域的知识,这些知识帮助郑沅芷参与到了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项目,同时也以负责人的身份获得了第二届费孝通田野资助计划的优秀结项。


 

在更大舞台展现青年担当

 

自入校以来,郑沅芷始终积极向党组织靠拢,成为了一名中共党员。作为团总支副书记,她参与完成学院团委活动,处理学院日常事务,并尽力帮助同学解决困难。作为学生会主席团成员,她带头创立了本科生田野工作坊,组织举办了多起大型院系活动。从日常事务到主题活动,都能看到她活跃且踏实的身影,靠谱的作风也得到了老师和同学的好评,“她是一个很有责任感的人,愿意把集体的事情当作自己的事尽心尽力去完成。”


 

在参与国际组织活动的实践与锻炼中,郑沅芷逐渐体会到“中国声音”在国际舞台上的重要性。1400天,2500公里,从甘肃到上海,这个西北女孩还收获了别样的成长。大学四年期间,郑沅芷先后参与联合国线上志愿者项目,以中国-上合司法培训基地实习生的身份参与拍摄纪录片《穿越上合》第2季、参与筹办第十次上海合作组织成员国司法部长会议,在促进上合组织高质量发展的进程中展现中国青年的担当与力量。目前,她正在参加世界可持续发展组织的实习项目。在这些实习经历中,郑沅芷深切地体会到,每个人并不仅仅是单一的个体,在追求自我的同时,也应力所能及地肩负起对他人、未来以及世界的关切。

 


青衿之志,履践致远。漫漫人生路,认真生活和勇敢付出的人定能奔赴更远的未来。从专业学习到学术科创再到世界舞台,郑沅芷一直尝试在人生的旷野里探索出一条属于自己的道路,无论未来面对何种挑战,她都将向着“心”的方向坚定前进,在无限的可能和无尽的机会中,勇敢而坚毅地实现独属于自己的未来蓝图。


【上海大学融媒体中心】

来源:社会学院

文字:沈东 郑沅芷

责编:吴沁


往期推荐

保持热爱!这位上大老师助力学生推开化工世界的大门

从上大出发!他这样收获心动offer!

纪念、缅怀!上大人永远记得


点个“赞”和“在看”,和上海大学一起加油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