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文化

费说新语丨红朝见闻录(五十四)

过尽松陵路 讲张 2023-09-03

撰稿丨湖州老费

图片丨董天昊大帝

责编丨贵群群主

1【且不论书法之优劣】

《负曝闲谈》第一回,陆鹏夸言府里饭菜说:“有一只鹅,鹅里面包一只鸡,鸡里面包着一只鸽子,鸽子里面包着一只黄雀,味道鲜得很。”钱钟书先生说:“此实烹饪之奇闻。”

“四十年翥凤腾蛟梦记钧天闻广乐,九万里团花锦簇春回禹甸起新图。”网上见到为纪念改开四十周年写的这副对联,且不论书法之优劣,其内容便也是鹅里包鸡、鸡里包鸽子、鸽子肚里塞黄雀一路。

2【差别所在】

黄永玉先生活了近百岁,真是高寿。王国维《人间词话》云:“东坡之旷在神,白石之旷在样貌。白石如王衍口不言阿堵物,而暗中为营三窟之计,此所以可鄙也。”这也是黄永玉先生与他表叔沈从文先生的差别所在。记得很多年前有人说过黄永玉嘴里衔根骨头但仍仰着头作不屈的样子,这境界便是范曾所不能及的,所以世人都鄙范而扬黄。

3【可荤可素】

走进菜场,躇踌良久,最后买了两块钱豆腐。南社前辈杨了公说:“为人之道,须如豆腐:方正清白,可荤可素。”

4【工作性质】

朋友老沈说:“女Government official出台有个桌牌,上面写着名字;女技师出台挂个腰牌,上面写着数字。其实工作性质也差不大多。”

5【无他】

杨修一直被誉为最聪明、最能洞察领导机心的下属,但不免聪明误用,以至丢了性命。我认识某地一书记的秘书,没几年,便从副科升了正处。一次酒后问他为啥能升这么快,他狡黠一笑,说:“无他,只是会造谣耳。”我以为他开玩笑,他说真的,每次跟书记出差,回来必在机关偷偷说,这次书记在京一下宴请了八个X长,或某某单独接见了书记之类。

6【叔叔,你坐】

郁老师讲在深圳坐地铁,车上一小孩问:“妈妈,老弱病残的那个弱是什么意思?”妈妈答道:“是弱智的意思。”结果那小孩环顾一周,对郁老师说:“叔叔,你坐……”

7【时气】

书画展览信息,点开一看,凡主题“翰墨歌盛世”“墨笔抒浓情”字样的,无一不是垃圾。《同人集》杜于皇《与汪秋涧》云:“仆向谓诗、文、书、画之坏,至‘俗气’二字止矣!无以复加矣!今始知有甚于此者,‘时气’也。”当下的“时气”,莫过于所谓NEW时代精神。

8【两个坏人】

周明初说:湖州坏人比较多。明末出了三个阁老,其中两个便是坏人。一个是沈㴶,因为曾经教授过内竖李进忠(即魏忠贤)、刘朝,在天启初与他们朋比为奸,被人比作宋代的蔡京。幸亏在天启二年就死了,不然列入“阉党”是免不了的。另一个是温体仁,崇祯年间的首辅,与宜兴周延儒互相倾轧,劣迹斑斑,是《明史》中列入《奸臣传》的人物。

9【十分喜欢您的拙作】

八十年代初,有个朋友不停写信,向凡是能获得地址的书画家求字求画,而求字画的缘由,必是“十分喜欢您的拙作”。当年的书画还不像现在这么值钱,书画家又大多善良,即便是讨要“拙作”,一般也都能满足其愿望。

九十年代末,有个北方画家来上海,边老师问他,这次来南方还准备去会哪些朋友?画家说南方也没啥朋友,只是想去趟千岛湖,见见那里一个神交多年的崇拜者(当时还没粉丝一说)。边老师问:“女的吧?”北方画家轻“嗯”一声。边老师又说:“叫红莲对吧?”北方画家顿时愕然。这个红莲,当时凡有点名气的画家都接到过她的电话,一打或几小时,深情而妩媚,一听便能令人想入非非的那种,目的无非讨画,不过终究没有人见过其真容。

最近偶尔看到西泠某社员,居然靠讨字画讨成九旬国学“通才”,且名列“西泠五老”之一,由于讨得早,收获巨大,近几年不断在各种大小拍卖释出,可谓名利双收。

10【台词】

老舍的《茶馆》有句台词:“这年头让人高兴的事一件没有,让人笑的事见天都是。”

11【波尔布特】

看到一组当年波尔布特时期柬埔寨的照片,借用魏缉霸的说法:“大家觉得总不至于这么坏吧,结果就是这么坏。大家觉得,做好准备,这货要活到90多岁,苦日子要很久。结果可能是某一天忽然他就死了。没有逻辑,期待意外。”

12【名人】

唐双宁被查,对贪官落马我没有兴趣,我倒想说说那些吹捧唐双宁的名人。

当年西泠印社请来饶宗颐当社长,有个美院教授说:“饶老可是大大的学问家,不但懂七国语言,连梵文也懂。”我问:“你读过饶老的书?”答:“没有,饶老太深奥,我怎读得懂?”我说:“没读过他的书,怎么知道他是大学问家?”世人概念里的学问,大都不过人云亦云,至于饶的学问是不是有问题,更不是一般人能识别和了解的范围。

叶嘉莹,大凡读过两三本清人诗话词话,便也不会觉得她对诗学词学有啥了不起的贡献,而她的创作,妥妥的老干体而已。

冯其庸于士林,一直是个笑话。他写信向启功先生求字,启功先生回信说眼睛不好,写不了。不写也就罢了,启功先生竟然把他来信中落款“晚其庸拜上”的“晚”字剪下来,粘贴在回信的信封上,另加一行小字云“尊谦璧还”。

王鲁湘吃了三十多年人血馒头,他哪懂书法、绘画?

至于那个画廊老板,好不容易碰到唐双宁这个金主,认个大爷,倒是不值得惊诧。

13【嘉宾欲】

沪上退休教授在微博上吐槽上海书展,自己去做嘉宾,但由于入场时间未到,七十五岁的他只能在门口过道矮栏杆上坐等云云。无欲则刚,“嘉宾欲”也是欲,受点小辱大体也不算冤枉。

14【不大,正好】

老李携一本书来赴席,问是什么书?答是路上偶遇沈院长送的。有人好奇翻开书,只见沈文泉三字签名足足占了扉页三分之二,便道:“这名字也签得太大了吧?”我说:“诸葛大名垂宇宙,不大,正好!”

15【希望】

张养浩《山坡羊·潼关怀古》说,“伤心秦汉经行处,宫阙万间都做了土。兴,百姓苦;亡,百姓苦”,一向脍炙人口。不过近百年的经验是,某些政权的亡,对百姓来说却是希望,是苦尽甘来。纳粹德国、二战后的日本、罗马尼亚、伊拉克、利比亚……

16【老树画画】

“青山常为伴,白云时相随。醒来知是梦,惆怅好几回。”这是老树风格的题画诗。宋吴龙翰序同时代诗人画家杨公远《野趣有声诗》云:“画难画之景,以诗凑成;吟难吟之诗,以画补足。”老树毕业于南开中文系,后来又在大学教比较文学,我想他应是先通诗,再画画的。

专业画家,如李津,如郝量,如任重,知他们名的充其量万人。而知道老树的,城市白领、躺平青年、有闲富婆,这数字可能破亿,说他名满天下大概不为过。

一直觉得老树的画是颇具烟火气而无荤腥味的高级鸡汤,那天老树从手机里给我看他这三年里画的一批大画,宽阔磅礴,激昂跌宕,不着一字而见胸中块垒。

17【见怪不怪,怪自为怪】

有人在798搞了一个朱新建的画展,今天被约谈了,约谈的内容大致如下。

“这些八路表情都很痛苦,他们是遇到什么解决不了的事了吗?表情怒目圆睁吓坏老百姓,不亲民。”

“这些八路中有两位女战士,这俩女战士问题很严重,她们烫头了,影响XXX正面形象。”

“你们推文里写的这位朱新建就喜欢潘金莲那样的女人,你们一屋子都是这样的作品。”

最后指出艺术家思想有严重的问题,并想对艺术家进行约谈。

还好朱新建早早离开了这个世界,别说约谈,即使是拘传也传不到了。

手头有一本栾保群先生送我的新书《鬼在江湖》,书里讲了一个《集异新抄》中嘉靖时做过南京刑部尚书的钱邦彦故事。言其少年时读书僧寺,每夜有披发赤面鬼窥于窗外,诸僧怖慑,不敢出声,而钱生读书自若。老僧慰之曰:“所谓‘见怪不怪,其怪自坏’者也。”钱先生笑曰:“一‘坏’字尚作人我相,不如说‘见怪不怪,怪自为怪’更恰当。”

18【一惊一乍】

宜兴刘舫兄请吃饭,席间复旦大学Z教授总结地方融媒体:“主战场上无阵地,主阵地上无敌人。”所以只能天天一惊一乍吹牛皮。

19【看一眼都是输】

这几年曾翔因为“吼书”而没少挨骂,吼是皮相,因吼而骂者无一例外都不懂书法。当然,曾翔也有曾翔的问题,石开说得很委婉:“字型的塑变和点画的表现固然是书法艺术的本体所在,但附着在书法本体上的人文内容也极其重要。不是常听人说吗?若不是谢(无量)、胡(小石)之辈有些学问,如今还可镇住学业荒废的一代,他们想在书坛立名,大概就难了。同样道理,若是对人文关怀不够,即便有一手神技,又如何坦然面对古人和日益可畏的后生呢?!”但这样的问题是当下书法界的普遍问题,曾翔无论如何还是值得一品,至于美院某教授的“乱书”,借用郭德纲老师的说法:“看一眼都是输!”

20【不得不】

千萨萨最近在网上学到一句话:“如果你一定要我说实话,那我就不得不撒谎了。”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