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第892期 【大象聊学习1011】聚焦的程度,学习的品质

2017-06-15 项恩炜 成为学习者

成为学习者,做专业的、接地气的、学习过程实证研究者。


 


聚焦的程度,学习的品质

项恩炜

语音整理稿,未经作者审核


今天下午,在华东师大的校长培训中心,咖吧那边正在等一位朋友,听到了一段非常经典的对话。


对话的双方,从内容来判断,一位是中学语文特级教师,一位是大学的教授。本来假设猜测是中学老师向大学教授请教。而事实上,整个对话是大学教授在向中学老师不断的请教,非常精彩。

中学老师的焦虑:

比如说,中学的老师提到我是教语文的,现在其实,语文课里面科学教学这块,如何科学的进行课堂教学,这块其实问题很大。


这时候教授问:嗯,现在比较有影响力的语文教育方法或者语文教学方法有哪些呢?这个问题问过去的时候,其实指向精准的一个问题。啊……对面的语文老师当时含糊了一下,提到了上海的某一位老师,但是名字说不清楚了。


后来话题一换,说到哎呀…这个…经过文革啊,还有新文化运动啊,其实我们的中间出现了断层。而这个时候,教授又好奇地问了一句:哎,那这个文革之前呐,或者新文化运动前后啊,你觉得怎么样有一个有代表性的,有影响力的语文教学方面的人物。他这样一来之后,这个问题就又精准了一下,没法再躲啦。但是这位语文老师果然是特级,真得很厉害!马上就提到了陶行知、叶圣陶他们这一辈人。教授就接着问:哦,那这个叶圣陶他有怎么样的核心论述呢?这时候对面的语文特级老师就直接背了一段叶圣陶先生的话,这让我很是佩服。您看整个对话的过程,教授是不断的聚焦,不断的聚焦

如果说:

这个对话的过程,教授呈现出一种好学的状态,那么这个好学的状态所体现出来的是他不断将话题聚焦再聚焦的一种品质。


有趣的是,后来约定的朋友来了,他正好在做一些微课的分享。今天晚上他在网络分享的微课,是红楼梦里面的一个对对碰。他挑了其中都在十来岁豆蔻年华这个岁月的女孩子,就是差不多在十三岁左右的女孩子,找了两位人物,把她们放在一起来谈,她们对于目前教育的一些启发。其中挑的人物,一个是林黛玉,另外一个是智能儿。说起智能儿的时候我一下子没有反应过来。后来听了朋友的介绍才知道,只在第十五回和十六回出现的一个,真的好不起眼的小人物叫智能儿。


在整部红楼梦当中,这位朋友在诸多人物当中就成长阶段而言,进入到豆蔻年华阶段的女孩子当中,能够选出这么两位人物,尤其是把智能儿给找出来,这是聚焦、聚焦、再聚焦的一种思维方式,这一点也让我很是佩服。后来现场看到了他的稿子,哎呀,洋洋洒洒,尤其是让人佩服,而且是……竟然是异常的有趣味!两个人物经过他的独特的视角加以聚焦之后,形成一种对比的关系。读来,确实非常有味道、有启发。我想这也是聚焦的魅力所在。以这样聚焦的方式来读红楼,以这样聚焦的方式来做网络的微分享,这对个人而言无疑是很好的一种学习方式。


这样的聚焦的学习方式,对于中小学生的启发意义何在呢?晚上的时候我看到了这样两幅图片,我觉得挺有意思,发上来分享给大家。


您看,其中一幅图是高中学生的外语学习。他将外语学习做了一个左右栏的笔记,同时中间加了很多线条。左边的是英语,右边是中文,但精妙的地方是他用一些圆圈和线条,做出了左边和右边核心词汇的对接,这一步是相当关键的。有了这一步,就容易实现思维的聚焦,如果没有这一步,这很可能只是泛泛的英语单词的抄写和汉译英、汉译文章的抄写而已。

英语阅读方法:

因而呢,在外语阅读的学习过程当中,除了有一个整体的感悟之外,还要有一个聚焦的过程。谁能够在整体感悟下面更好的聚焦,这样的学习的水平就可能越高。

另一幅图片是文言文的阅读,是初中的。文言文的阅读,那天,我请这个孩子翻译这一段的时候,其实一上来做整体上的,凭感觉的理解,整体翻译呢,大致是差不多的。然而这样的凭感觉的翻译是经不起追问的,一旦追问到这个词是什么意思的时候,或者你这个意思是在文章里哪个词里面体现出来的时候,孩子就感觉非常的痛苦。那我的理解是确实平时缺少了一种精确、一种聚焦的学习的过程。所以,在这个场合里面会显得异常痛苦,经不起问。

聚焦:

这样的聚焦,会使得学习产生一种痛苦的感觉。然而恰恰是这个痛苦的感觉在里面沉浸久了,享受了思维的痛苦之后的学生,容易享受到真正学习的快乐,因为这是一种思维的快乐。

回顾一下刚才的几例,能够实现思维聚焦的,这些学习的过程当中最核心的要素在哪里呢?我认为是在于追问无论是教授的追问,还是孩子动笔圈划时候的追问,还是咱们阅读者在阅读单篇文章或者是一部完整作品时候自我梳理时候的聚焦都离不开追问本身。


追问的对象可以是一个核心的词汇,也可以是一对核心的关系。当然我们做回答的时候,如果是学生,那最好是用自己的语言围绕核心的、学科的知识、学科的概念,加以阐释。因为所有的经验性的表达,当提炼再提炼,聚焦再聚焦的时候就容易成为概念性的一种感受。这种感受一旦被符号凝固下来就容易成为定义,容易成为词语。

大象观点:

所以呢,聚焦这么一种思维的形成,我认为还是得关注到最小的一个符号,比如说就一个词语本身的追问,这样更加容易发生聚焦的思维方式。

只是呢,我们的日常生活当中,或者说我们的文化背景里面有一种对抗聚焦的力量在。比如说倒江湖,比如说做老好人,比如说把这个事情混沌一下,和谐一下。那我们很难就一个问题、一个词语认认真真的讨论下去而不转移话题,似乎缺少这样的一种文化。似乎一追问一个话题问下去,对方答不了,就显得很难看。这样呢,就是台面上下不来了,氛围就被破坏了。或者说一问之后,这个思维就痛苦了,学习就不快乐了。所以整一个氛围就感觉我们似乎是不喜欢被聚焦,也不喜欢被追问。那影响到我们的课堂教学,我们学生的过程,似乎也就很容易出现这样一种泛化的,这样一种不聚焦的,这种学习的状态的产生。

因此家长朋友或者教师朋友要在和孩子对话的过程当中,或者和自我对我的过程当中,能够围绕一个词语来展开思辩,来展开追问,是需要相当的勇气和智慧。

大象想法:

但是我想,这样的自我追问,或者这样的互相提问,肯定是有助于真学习的发生。因为我个人相信,聚焦的品质高下,其实也决定了咱们学习品质的优劣。



文:项恩炜

编辑 :珍   珍

冬   兰

成为学习者,是一个民间教育实践研究组织。

是致力于:

做专业的、接地气的、学习过程实证研究者。

我们致力于:

朝向成长:关注成长中的点滴片段;

专注学习:关注学习中的真实问题;

读行双叙:通过实践叙事双重方式;

互为背景:成就彼此各自精彩绽放!

喜欢我们的文章吗?你可以这么做:

----微信订阅成为学习者

----点击屏幕右上角“...”分享转发我们的文章

----登陆成为学习者网站

www.52xx.net www.beingalearner.com

----加入成为学习者练习QQ群176834581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