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AIGC+影视工业:开局已至,产业图谱初现,降本增效是本轮周期的关键撬动点

东西文娱 东西文娱 2023-10-23
前言
适合影视行业从业者、关注技术与内容融合的投资者


ChatGPT 续写《权力的游戏》的最后一季?

这是OpenAI联合创始人兼总裁 Greg Brockman在近期举行的创意行业峰会SXSW上 抛出的ChatGPT 用例之一。他说 ChatGPT 可以帮助完成写作和编码的“苦差事”,也有能力添加更多“互动性” 的娱乐体验。

正如他所提议的,无论好坏,好莱坞已经开始思考 ChatGPT等新一代的AI生产工具可能对电视和电影制作过程产生的潜在影响。

过往,技术一直在好莱坞的电影制作中扮演着关键角色,头部Studio均有对AI技术的相关布局。而随着近期OpenAI发布GPT-4模型,展现了语言模型向多模态转变的趋势;Runway为代表的公司推出Gen-2模型,实现AI视频生成领域的技术跨越,AI正进一步展现出与好莱坞电影工业更多的融合潜力,AIGC作为一种新的生产力范式对于影视行业的影响正在潜移默化的产生。

通过梳理可以发现,AI技术在文本、图像、视频、音乐等多方面的应用能力,推动了AIGC与影视工业的融合,渗透至从前期策划、中期拍摄到后期制作的影视工业,推动影视产业的效率提升。

对于娱乐公司来说,潜力是显而易见的。比如对于像 Endeavor 和 CAA 这样的公司来说,生成语音技术和 deepfake 技术可能意味着对于老演员新的机遇。在Robert Zemeckis 即将上映的电影Here中,它将使人工智能初创公司Metaphysic 中的 AI技术 来让 Tom Hanks 变老。

相关统计显示,将人工智能技术引入电影和电视制作的初创公司已经成为风险投资公司和私募股权公司的热门投资方向。这意味着,当下生成式AI在影视行业的应用已经成为一个确实的投资机会。

从国内市场来看,随OpenAI发布GPT-4、百度发布文心一言,应用侧微软发布基于AI的新版Office软件Copliot,市场对AIGC关注点逐步从技术层延展至应用层布局,而海外一系列AIGC在影视工业应用的信息也进一步催化了市场的预期,致近期传媒行业表现活跃。

行业应用的潜力已经在被更多看到,而从长远来看,这种变化可能更为深刻。

本文是对AIGC在影视工业层面应用与可能性的梳理。
1.包括好莱坞电影工业在AIGC方面的投入
2.AI在影视工业制作环节的渗透
3.AI+影视工业,技术路线及产业图谱
4.AI+影视投融资机会
5.AIGC+影视行业主要市场观点

本文部分章节设置付费,但并不以付费为目的,已参与录入白名单的用户,可以后台添加服务专员索取全文。全文也会在部分专业社群发布。




好莱坞电影工业拥抱AIGC


在过去十年中,好莱坞影视公司开始逐步投资、研究和应用AI技术,进行技术布局。

在早期,AI技术多用于电影的后期制作。迪士尼早在2014年起就陆续发布了关于AI生成多角色交互场景、重复人机互动的半情景学习的研究文章;在2016年,20 世纪福克斯与 IBM 研究院合作,用AI制作了恐怖电影《摩根》的预告片,次年又与Google Cloud合作,创建了基于AI的学习程序 Merlin,分析观众的电影类型偏好,并用于《马戏之王》及以后的电影投资中;2017年,为索尼影业、派拉蒙影业、环球影业等提供AI电影修复工具的DGene公司获得2000万美元的A轮融资。


2020年起,随着AI技术在机器学习、自然语言处理、计算机视觉等领域取得重大突破,更多好莱坞影视公司积极拥抱AI技术,加大研发的资金投入,拓展AI的应用领域,AI参与到影视内容生产的更多核心环节中。

2020年,索尼公司宣布成立Sony AI,将在影像和传感解决方案、机器人技术和包括影视在内的娱乐方面,全面推动现有业务领域的转型;2021年,在哥伦比亚50周年纪念修复中,索尼影业的调音师利用AI声音分离技术,用杜比全景声重制了《阿拉伯的劳伦斯》等经典电影;在《复仇者联盟: 无限战争》中,迪士尼使用了AI算法对演员的脸部进行高分辨率扫描,并自动将人脸图像映射到灭霸的身体上。

迪士尼工作室首席科学家马库斯·格罗斯(Markus Gross)在IBC会议上提到,“人工智能已经在改变电影的制作方式,并将在未来进一步改变”。迪士尼将AI技术应用于电影制作中,主要覆盖数字人类、虚拟制作和视频处理领域,已经应用在《复仇者联盟:终局之战》《星球大战》等30多部影片中。

而继2020年发布高分辨率版本Deepfake工具后,迪士尼近期又发布了首个可实用于真实场景、自动化的AI视频人脸处理模型FRAN,进一步提升了AI改变演员外貌视觉效果的能力。此外,迪士尼和卢卡斯影业还在剧集《欧比旺》中,用AI配音替代了即将退休的91岁配音演员詹姆斯·厄尔·琼斯(James Earl Jones)的声音。


派拉蒙旗下的米拉麦克斯影业(Miramax)在即将上映的电影《这里》中,采用AI实时换脸技术。这一技术无需特效团队的后期处理,同样的减龄工作在2019年的《双子杀手》中曾花去公司两年的制作时间。

曾在《返老还童》中参与面部减龄工作的彼得·布施(Peter Busch)加入了生成式AI技术公司Flawless担任首席战略官,将在AI配音领域指导面部表情跟踪的技术。



AI+影视工业:已经覆盖前期策划、中期拍摄、后期制作的各环节


综合来看,AI技术已经渗透至影视生成的工业流程,覆盖从前期策划、中期拍摄到后期制作的全产业链。

在前期策划环节,AI可以根据预设风格学习,自动生成批量化的剧本,创作者可以从中获取灵感,也可以从中选出优质剧本进行二次加工;AI还具备数据分析的能力,能根据同类型电影预测票房回报,从而为投资人推荐合适的演员、拍摄地点、预算投入等。

导演奥斯卡·夏普(Oscar Sharp)使用首位AI剧本作家“Benjamin AI”创作了《阳春》、《这不是游戏》等四部短片,曾在伦敦科幻电影节48小时挑战赛中获得第三名。这一定程度上说明,AI已经有能力基于数据分析掌握剧本写作的基本方法、风格和技巧,输出具备一定逻辑的剧本内容,辅助人类创作。

华纳影业从2020年起开始使用Cinelytic 软件预测电影的成功可能性,该软件利用AI生成财务模型,分析选角、融资情况、预算分配对项目的影响,并提供发布日期等营销方案,在AI分析的帮助下可以帮助项目决策,避免过往投资失败的案例重演。

在中期拍摄环节,通过AI合成技术,可以实现演员年龄的跨越、已故演员的重现、CGI角色和真人演员的同台等,赋予角色更多可能性,AI还可以实时生成无法实拍的虚拟场景,降低后期制作的时间和难度,增强观众的视觉感受。

漫威电影《蜘蛛侠:无路可归》中就利用AI技术让章鱼博士和绿魔看起来更年轻;《爱尔兰人》里罗伯特·德尼罗(Robert De Niro)、阿尔·帕西诺(Al Pacino)和乔·佩西(Joe Pesci)3位七旬演员则无痕减龄扮演年轻版的自己。据一项数据统计,AI技术为系列电影中保持演员外观不变的难题提供了解决方案,与传统特效手段相比成本下降了50%。


AI数字人在疫情时期,加速进入影视领域。以曾出品获得奥斯卡提名的《至爱梵高》的Bondit Capital Media公司投拍的科幻电影《b》为例,由日本AI机器人Erica担任主演,开发团队为Erica进行了电影演技培训,令该片在疫情期间能顺利完成部分拍摄。Erica在片中将本色出演AI机器人,突破传统以特效制作机器人的拍摄模式,引起了国内外观众的关注和讨论。

随着虚拟制作技术被广泛应用,AI也被用于提升虚拟场景的真实度。在《阿凡达:水之道》中,灯光能够照亮虚拟物理场景并提供接近最终渲染质量的预览,演员能在逼真的场景中更投入地拍摄,导演也能观察到实时场景变化,及时做出镜头指导。

后期制作方面,AI技术已经能成熟地运用到配音、译制中,也在剪辑、修复、转制以及后续宣发上发挥作用。

AI视觉配音解决了电影需要花费巨大的成本进行部分重拍的困境。在狮门影业的惊悚片《坠落》中,AI巧妙地改变演员的口型和面部表情消除脏话,令电影从R级变成PG-13评级顺利上映。而且,相比请演员到录音室配音的时间和金钱成本,不断进化的AI配音技术更有效率,随着AI配音技术在模拟演员音色上愈发成熟,有望替代部分配音演员,实现自动化配音。


AI译制已经能模仿原声的音色、音调、语调等细节,改变演员的唇部动作以匹配正在说的交替对话。此前,Netflix法语剧集《Lupin》就在Deepdub的技术支持下译制后在美国发行,低成本的译制方式将推动影视在多国发行的趋势,提高收视率和收入转化率。

此外,AI能识别电影的叙事结构,预测电影传达的情感,智能选取关键片段,批量生成预告片以供参考,加速预告片制作效率,减少制作时间和编辑成本,提高创作个性化预告片的能力;AI也能参与到经典老电影画质修复、2D电影转3D、影视字幕翻译的制作流程中,提高工作效率。

.............

以下内容为白名单用户专属

白名单用户可免费索取


Hello!
我们在为更加闭环、更加高效的服务模式做准备
欢迎加入限定白名单
与我们一起探索






AI+影视工业
技术路线及产业图谱

AIGC已经渗透至剧本、图像、视频、语音、编辑领域,提升影视工业各环节生产效率,影视行业管理人才和技术公司更紧密地结合,为影视内容生产实现工具化应用。以下梳理了部分典型的工具与应用。‍‍‍‍‍‍‍‍‍‍‍‍‍‍‍‍‍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