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上影节金爵论坛|电科所、中国移动咪咕、中影CINITY等共话“未来的电影”

东西文娱 2023-10-23


电影科技正助力中国电影行业的数字化和智能化升级之路。全球范围内,人工智能、虚拟引擎、区块链、5G、VR/AR/XR、人机交互等技术,已被广泛应用于电影创作生产的各个环节,并逐步改变着传统的观影方式,给“未来电影”打开了更广阔的想象空间。在今天上午举办的“未来的电影:电影新技术应用与制作创新论坛”上,与会嘉宾就如何利用技术升级实现电影工业制作能力扩容,推动品质升级与产业结构迭代等话题,进行了深入讨论和交流。 


科影融合是未来的趋势

在论坛开始前,中国电影科学技术研究所党委书记、所长张伟,率先带来一场以“融合前沿科技、传递光影之美——谈推动电影国产化高新技术发展”为主题的演讲。她以“融合创新”概括了当下电影科技的发展趋势,“只有融合创新才能打破传统的、既有的运营模式,打造更高的、更灵活的、资源利用率更有效的解决方案。”


她理解中的“融合”应该是全产业链和多维度的融合,除了电影生产制作流程中的图像处理技术、人工智能技术、云计算技术,还要有产业流程的融合,比如融合了前期拍摄和后期制作技术的虚拟制作(Virtual Production,简称VP);再者是数字技术和实体经济的融合,比如电影院网络售票和票务系统、本地系统的融合;还有网络空间和实体空间的融合,比如VR、AR和影院的融合。


张伟表示,随着“AI+行业”的创新应用,大模型会紧紧围绕着行业的需求,逐步建立完善机制,形成生态,服务于电影行业的智能化。“总之,全球科技趋势交融、融合发展的新形态日趋明显,基于技术迭代和产业应用的融合创新正成为促进技术创新应用的新引擎、行业创新应用的新动力。”


中国电影科学技术研究所党委书记、所长

张伟



中国移动咪咕公司首席数字官孙翔云则从“内容+科技+融合创新”的角度,分享了咪咕在打造5G+元宇宙过程中的一些探索和实践。她认为影视行业发展的下一个风口就是元宇宙,无论是从前期的创作、摄录、制作,还是后期的放映、宣发、运营,元宇宙中涉及的5G、XR、AI、3D技术都将为电影技术的升级提供支撑。


她表示,元宇宙的“开放性”和“兼容性”,决定了它可以和不同的行业、场景进行结合,从而实现生态共建,“元宇宙是自主可控、自由探索、即时交互和实时在线的,无论是我们已知的AI技术也好,AIGC也好,还是ChatGPT也好,它都可以融入我们的创作中,共同打造一个新的生态共建模型。”


中国移动咪咕公司首席数字官

孙翔云



任何技术手段都要服务于内容


在随后的论坛环节,嘉宾们围绕着新技术给未来电影创作可能带来的影响和转变,畅谈了各自的观点和体会。中国电影器材公司党委副书记、中影CINITY总经理、中影华夏影视设备融资租赁总经理边巍提到,在拥抱和利用新技术的同时,也要重视内容的协同优化,“我想一个新技术的出现,一定要跟内容相结合。如果要想让一个出色的显示技术充分发挥优势,相应的内容一定要针对这个显示技术做调整和优化,这是未来我们要持续努力的地方。”同时,他强调任何技术的升级,本质上都是为内容而服务的,“任何技术手段,它的目标还是能够让观众更沉浸地、更快速地、更毫无知觉地进入到这个故事里。”

边巍还特别提到,他们首次尝试在CINITY的推广应用中设置企业标准,从而保证创作者在他的创作空间里所看到的效果,能够完整地呈现在影院的大银幕上,“我们通过技术手段为创作者和观众之间搭建一座透明的桥梁,让他们之间没有任何隔阂,这个标准的产生对我们而言是一种约束,只有这样才能保证内容创作和技术应用的整体性。”

中国电影器材公司党委副书记、

中影CINITY总经理、

中影华夏影视设备融资租赁总经理

边巍


导演刘晓世则通过分享《长空之王》创作的幕后故事,讲述了新技术运用对创作的助益。他透露,为了让演员能真实感受到驾驶战斗机的各种挑战,他们在模型设计和机械装置的研究上可谓煞费苦心,“我们做了4架1:5的歼—16模型,每架长度是5.7米,堪称庞然大物,但是跟真的战斗机比起来它还是小个子。如果只是在空中飞行的话,我们基本上看不出来这个飞机是假的,因为它可以模拟失速、尾旋和眼镜蛇机动,在空中有很好的机动性能,确实非常酷。”刘晓世强调,没有常识的想象力是对想象力的误解,没有真实的体验,演员的表演即便再努力,也会失真,“新技术能帮助我们去实现拍摄上的不可能,但我们不能因此而没有节制地发挥想象力,那样会失去真实感。”


导演

刘晓世



新技术的应用应当具有突破性


作为最早一批进入中国电影市场的海外影人,繁星满天影视公司首席执行官、国际电影制片人艾秋兴,见证了过去三十年间电影技术的三次重要升级,及其给中国电影市场带来的影响和转变。然而,对于新技术的出现和更迭,艾秋兴却表现出了谨慎的态度,“当新技术被创作者当成一个工具使用的时候,它确实能帮助电影人去实现自己的想法,但很可能它也只是个‘玩具’、一个商业噱头,仅仅是为了吸引票房而已。”她毫不避讳地指出,在《阿凡达》火爆之后,市面上充斥着大量3D影片,全然没有考虑到影片的内容和题材属性,“这样的市场运作显然已经偏离了新技术对电影创作加持的初衷。”


艾秋兴认为,一个真正有价值的新技术,应当是具有“前所未有”的突破性,且能直接参与电影创作本身的。她以张艺谋导演的《影》为例,观众一直很感兴趣影片中的两个“邓超”的对手戏都是怎么拍的,“这完全是张艺谋导演团队的一个‘发明’,他通过一个特殊的传感器装置与摄像机进行实时互动,解决了空间的精准定位问题。演员在真实的场景里,通过真实的表演,实现了以往需要依靠后期虚拟技术才能实现的效果,这是非常有意义的。”


繁星满天影视公司首席执行官、

国际电影制片人

艾秋兴


编剧、导演瑞奇·梅塔也认为,创作者始终应该保持清醒,以一种合理、节制的方式使用新技术。“我们应该首先考虑自己想要表达的是什么,然后再考虑怎样通过技术来帮助我们进行表达。换言之,我们的想象力应该是被约束的,而技术本身却是不被限制的,所以对我来说,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是怎么样去使用这些技术。”


他以最新创作的剧集《偷猎者》为例,剧中有一组长达90秒钟描写大象在森林里被捕杀的镜头,为了增加艺术效果,他们用了大量特效近景,给观众营造了一种“一切近在咫尺”的效果。“我们想要拯救这些动物,但如果没有这么生动的场景,观众很难被打动,从而产生同理心。”五年前,瑞奇同样想尝试这样的镜头表现,但受制于技术没能成功实现,而今天他终于有了这样的机会,他认为这才是新技术出现的意义,“我们使用这些技术,就是希望它能创造出一种全新的内容,带给观众一种前所未有的体验。”


编剧、导演

瑞奇·梅塔


Hello!

我们在为更加闭环

更加高效的服务模式做准备

欢迎加入限定白名单

与我们一起探索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