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3个小时的电话都聊了什么

2017-01-13 少年博士 少年博士


大学是一个寝室的大学,工作是一个人的工作,大学毕业以后,各自都忙着自己的事情,曾经要好的朋友彼此之间的联系也是屈指可数,毕竟生活没有那么多时间让你缅怀过去,从来都是要向前看。可是毕竟在一起共同学习共同生活了四年,相互之间已经非常的了解,一个电话就可以拉回到熟悉的感觉。


一个平淡无奇的日子,到点下班后照例回家,买菜,做饭,饭还没熟,接到一个大学同学的电话,本来是聊一些工作上的事情,后来一不小心就聊了3个小时,谈一年多的工作,成长与改变,家庭,感情,周围同学的情况,未来的打算,总之就是天南海北的胡扯。这让我有一种错觉,就像以前大学寝室里晚上熄灯后的卧谈会,又或者是毕业以前几个人聚在一起喝酒撸串儿,一切都仿佛在昨天,不禁感叹时光飞逝!




最开始从工作聊起,我们两个都是在互联网公司,但不在同一个领域,恰好他需要用到我所在领域的一些知识,就过来询问一下我的意见。工作上的问题大概十几分钟就讲完了,之后就开始聊起一年多来的工作情况。


如果单从工资多少论,他在同期毕业的同学中间算混的比较好的了,短短一年多的时间已经月薪过万了,在刚刚过去的一年,大江南北四处玩,日子过得可谓是逍遥自在。而我呢,辗转换了三四份工作,现在的这个勉强还算满意。说来也巧,当初毕业找工作时,他选择现在的工作方向是听了我的建议,并且在找到工作后还三番五次的邀请我去他当时的公司。有时候难免会想,假如当时我选择了接受邀请,会不会比现在有更好的发展?


好在这一年多的时间我也没有虚度,让我不再为上面的问题所困惑。长时间一个人居住的生活给了我很多独处的时间,再加上接触了一些不熟悉的领域,对于自己有了更深刻的认识,自己想要什么,不想要什么,有能力做什么,还欠缺什么能力,慢慢的变得清晰。没有得到自己期望的,却也得到了一些始料未及的东西。


生活的际遇,真的很难说清是好是坏,喜忧参半才是常态。也许有时即便是那些看起来十分重大的决定,也并没有那么致命。一些选择并不是在对和错之间,而是在对和对或者错和错之间,因此在面临一些抉择时,都大可以放轻松一些,也不必为了曾经的选择而苦恼或者庆幸。




后来谈到家庭关系,这个年纪的我们总会遇到相同的问题,家长催婚。他们一有空就会喋喋不休,我们年纪大了,想早点抱上孙子,你别在外面漂着了,回老家找个稳定的工作吧!对此我这位同学表现的稍显激动,甚至用出了道德绑架这个词,当时我听了是有一点小小的惊讶的!同学认为自己读过的书,见过的世面可能是父母的几倍几十倍,父母的思想过于狭隘,已经和时代脱轨了,自己的人生应该由自己做主。


我赞成每个人的道路应该由自己来选择,可是家庭关系从来不是讲道理的地方,在面临矛盾时,尊重和理解或许会有更好的效果。还有一点当时我并没有提到,父母确实没有我们了解的知识多,可他们将我们一点点带大,可能是最了解我们的人。你愿意听取一些不了解你的知名人士的建议,为什么不愿意听取更了解你的父母的建议呢?当我们放下对父母的偏见,平心静气的去体会他们的建议是否有价值,也许会有不一样的收获,也许没有,谁知道呢?


后来讲到他追求5年无果的爱情,今年才刚刚放下,提起时仍有些难以释怀,不免唏嘘感叹能找到一个对的人有多么的不容易。然后我们又一起盘点了周遭同学的近况,谁谁谁结婚了,谁谁谁小日子混的不错,谁谁谁好像混的不太好,谁谁谁转行做xx了,然而这些都是我们各自的一些道听途说再加上一些没有根据的妄自猜测,那些曾经朝夕相处的同学现在过得怎么样,只有自己清楚,冷暖自知。我在这里祝他们过得幸福过得快乐!


挂断电话后我就在想,平时不喜欢讲话的我怎么能和他聊3个小时呢?为什么能和他聊三个小时呢?其实我们两个性格差别挺大的,他是充满激情的,带有些许自恋成分,再加上稍稍的叛逆,在人群中表现出阳光鲜明的个性,虽然这和他的外表有点相悖(嘿嘿嘿)。而我呢,追求的是有条不紊,步步为营,偶尔喜欢追寻新鲜的事物,但也要在自己把控的范围内。




至今我仍觉得假如我们在一起共同办一件事情,在面临一些选择时肯定会产生许多的分歧和矛盾。最后我想到了一点,或许是支撑我们聊3个小时的动力,那就是我们都渴望追求自我价值的实现,只不过他选择了一种更炽烈的方式,更加注重外部世界的影响,而我则更喜欢相对平和的姿态,喜欢探寻自我的世界。


晚上11点半,终于吃上了熬了三个小时的粥,味道还不错,你可以试一试!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