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总书记的两会“妙喻”,必须收藏学习!

新闻与写作 传媒茶话会 2024-03-31

点击下方名片,关注我们↓↓↓



导 读



3月4日,一年一度的全国两会拉开帷幕。


2013年以来,习近平总书记56次参加全国两会的团组审议讨论,面对面听取数百位代表委员发言。“绣花”“石榴籽”“开荒牛”“源头活水”……


在与代表委员交流中,总书记许多精妙的比喻蕴含着治国之道,流淌浓浓深意。


这些“妙喻”还能用在我们的写作中,一起来学习吧~


01 绣花


比喻工作中需要绣花般的细心、耐心、巧心。

2017年全国两会上,习近平总书记两次用到“绣花”这一比喻:

3月5日在上海代表团参加审议时,总书记强调,城市管理应该像绣花一样精细。城市精细化管理,必须适应城市发展。


3月8日在四川代表团参加审议时,总书记强调,当前脱贫工作,关键要精准发力,向基层聚焦聚力,有的需要下一番“绣花”功夫。

02 石榴籽


比喻事物的紧密和联结,强调民族团结的重要性。

2017年3月10日,习近平总书记在新疆代表团参加审议时强调,要全面贯彻党的民族政策,高举各民族大团结旗帜,引导各族群众增强对伟大祖国、中华民族、中华文化、中国共产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认同,像爱护自己的眼睛一样爱护民族团结,像珍视自己的生命一样珍视民族团结,像石榴籽那样紧紧抱在一起。

03 盆景


比喻“面子工程”,强调多干实事。

2015年3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两会上强调,少搞一些“盆景”,多搞一些惠及广大贫困人口的实事。

04 稻草人


用来形容部分党员干部无视法律、纪律,把法律、纪律当摆设。

2014年3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两会上强调,生活纪律、组织纪律、财经纪律、政治纪律,多少纪律,问题是执行得不好,有些人觉得纪律是“稻草人”,不在乎,现在就是要严明纪律。

05 腾笼换鸟


常用来形容在经济或社会发展中,通过调整和优化结构,实现转型升级的过程。

2014年3月,习近平总书记在与广东团代表一起讨论全面深化改革、促进结构调整问题时,用了“腾笼换鸟、凤凰涅槃”八个字

06 长牙齿


形容某种规定、制度或措施具有明确的约束力、强制力或执行力度,就像牙齿一样能够“咬住”或“咬碎”违反规定的行为。

“要采取‘长牙齿’的硬措施,全面压实各级地方党委和政府耕地保护责任……”2022年全国两会期间,习近平总书记在看望参加全国政协十三届五次会议的农业界、社会福利和社会保障界委员时,用“‘长牙齿’的硬措施”这个生动比喻,强调耕地保护的重要性。

07 拔“烂树”、治“病树”、正“歪树”


通常用来形容在组织、团队或社会中清除不良元素、纠正错误行为、扶持正面力量的过程,强调深入推进反腐败斗争。

2015年3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两会上强调,要深入推进反腐败斗争,下大气力拔“烂树”、治“病树”、正“歪树”,使领导干部受到警醒、警示、警戒。

08 踩“急刹车”


比喻突然而紧急的停止或中断,强调绿色转型是一个过程,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

“实现‘双碳’目标,必须立足国情,坚持稳中求进、逐步实现,不能脱离实际、急于求成,搞运动式‘降碳’、踩‘急刹车’。不能把手里吃饭的家伙先扔了,结果新的吃饭家伙还没拿到手,这不行。”2022年3月5日,十三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内蒙古代表团审议现场,习近平总书记以“踩‘急刹车’”为喻,为中国实现“双碳”目标廓清思路。

09 钉钉子


比喻刻苦钻研、持之以恒的精神。

2013年,在上海代表团,总书记强调,各级干部要转变工作作风,牢固树立群众观点,保持奋发有为的精神状态,发扬钉钉子的精神;2014年,在安徽代表团,总书记再次强调,要发扬钉钉子精神,保持力度、保持韧劲,善始善终、善作善成,不断取得作风建设新成效;2015年,在吉林代表团,总书记要求持之以恒把民生工作抓好,发扬钉钉子精神……
十多年来,习近平总书记50多次全国两会“下团组”,提及次数最多的精神之一,就是“钉钉子”精神。

10 手榴弹炸跳蚤


比喻在工作中没有考虑实际问题,一些政策、举措过于超前或者不接地气,不符合当地基本情况,强调要精准扶贫。

2015年,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两会上说,坚持精准扶贫,不能“手榴弹炸跳蚤”。有些地方拿着国家大笔扶贫资金,在贫困县修建“长安街”,到贫困乡镇盖起“天安门”,美其名曰“新农村建设”。其实,这是政绩观出现了严重偏差,亟待整改。

11 眼睛、生命


比喻生态保护的重要性。

2016年3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两会上强调,生态环境没有替代品,用之不觉,失之难存。在生态环境保护建设上,一定要树立大局观、长远观、整体观,坚持保护优先,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像保护眼睛一样保护生态环境,像对待生命一样对待生态环境,推动形成绿色发展方式和生活方式。


12 啃硬骨头


比喻面对困难、挑战或艰巨任务时的决心和毅力。

2016年全国两会,习近平在青海代表团参加审议时指出,“十三五”时期是脱贫攻坚啃硬骨头、攻城拔寨的时期。


本文经授权转载自“新闻与写作”微信公众号

主编:刘娟

编辑:蒋婷婷

值班编辑:陈莹

校对:李媛 毛洁


  END  



往期推荐

习近平文化思想首次写入政府工作报告!这些内容与媒体有关!

文章写得“太死板”?硬题材如何做到软表达?

省级客户端整合有哪些打法?这四个锦囊用得上!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