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带着语文课本,去和这个春天约会吧!

点击下方名片,关注我们↓↓↓



导 读



最近,#不小心拍到语文课本封面#的话题刷屏网络,网友们纷纷使用“语文课本封面”模板晒出自己拍摄的美景。当美景遇上语文课本封面,中式美学适配度满分。







说来也奇怪,这些风光摄影图片在网络上也并不少见,为何这次能集中斩获一波流量,吸引一众网友情不自禁地参与?

这是因为语文课本是我们每个人接触教育的起点,它教会了我们识字、阅读、写作等基本技能,另外语文课本还承载了每个人的童年、少年记忆。当祖国美景跳入语文书封面模板时,不仅多了份诗画相融的意境,还自然而然地引发怀旧之情。

语文的浪漫,除了光影之美,还在于它那如诗如画的文字。每一个字、每一个词,都蕴含着无尽的韵味。读到“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时,似乎已经站在了夕阳西下的滕王阁,抬头便是孤鹜披着落霞向天边振翅,何其美哉!难怪网友感悟道“如果不是为了赶路,语文才是最美的学科”。

小编整理了一些语文课本里出现的宝藏景点,你最想打卡哪一处美景呢?不妨带着“语文课本”,去和这个春天约会吧!

SPRING HAS ARRIVED

岳阳楼


北宋文学家范仲淹于庆历六年九月十五日(1046年10月17日)应好友巴陵郡太守滕子京之请,为重修岳阳楼创作了一篇散文《岳阳楼记》。这篇文章通过描写岳阳楼的景色,以及阴雨和晴朗时带给人的不同感受,揭示了“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古仁人之心,也表达了自己“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爱国爱民情怀。

岳阳楼



庆历四年春,滕子京谪守巴陵郡。越明年,政通人和,百废俱兴。乃重修岳阳楼,增其旧制,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属予作文以记之。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朝晖夕阴,气象万千。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前人之述备矣。然则北通巫峡,南极潇湘,迁客骚人,多会于此,览物之情,得无异乎?

START


SPRING HAS ARRIVED

杭州西湖


美丽的西湖造就了脍炙人口的诗篇,而这些诗作又让西湖美名远播,很难说到底是诗词成就了如今西湖,还是西湖为诗词文化添砖加瓦。

杭州西湖



崇祯五年十二月,余住西湖。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是日更定矣,余拏一小舟,拥毳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张岱《湖心亭看雪》
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苏轼《饮湖上初晴后雨》
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杨万里《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

START


SPRING HAS ARRIVED

江西滕王阁


流传千古、传诵不衰的名句“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出自唐代文学家王勃创作的一篇骈文《滕王阁序》。王勃用词色彩明亮,把自然风光描绘得五光十色。句法以四字句、六字句为多,对仗整齐,朗朗上口。


江西滕王阁



时维九月,序属三秋。潦水尽而寒潭清,烟光凝而暮山紫。......云销雨霁,彩彻区明。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渔舟唱晚,响穷彭蠡之滨;雁阵惊寒,声断衡阳之浦。
——王勃《滕王阁序》

START


SPRING HAS ARRIVED

济南

 老舍先生也是语文课本中的常驻大佬了,1930年夏至1934年秋初,老舍先生在济南齐鲁大学文学院教书,闲暇时写了许多文章描述济南的山水风景。《济南的冬天》是一篇充满诗情画意的散文,作者将景物描绘得栩栩如生,仿佛读者能够亲身感受到济南冬天的气息。

济南



古老的济南,城里那么狭窄,城外又那么宽敞,山坡上卧着些小村庄,小村庄的房顶上卧着点雪,对,这是张小水墨画,或者是唐代的名手画的吧。
那水呢,不但不结冰,倒反在绿藻上冒着点热气。水藻真绿,把终年贮蓄的绿色全拿出来了。天儿越晴,水藻越绿,就凭这些绿的精神,水也不忍得冻上;况且那长枝的垂柳还要在水里照个影儿呢!看吧,由澄清的河水慢慢往上看吧,空中,半空中,天上,自上而下全是那么清亮,那么蓝汪汪的,整个的是块空灵的蓝水晶。这块水晶里,包着红屋顶,黄草山,像地毯上的小团花的小灰色树影;这就是冬天的济南。

START


SPRING HAS ARRIVED

北京


关于北京的文章,在语文课本中出现的次数那就多了,有《北京》《长城》《颐和园》《北京的春节》《我与地坛》等等。

还有郁达夫的散文《故都的秋》文笔细腻,用词精准,准确描述出自己对秋天的感受和认知,表达了作者对故都秋天的热爱和怀念。

北京



秋天,无论在什么地方的秋天,总是好的;可是啊,北国的秋,却特别地来得清,来得静,来得悲凉。我的不远千里,要从杭州赶上青岛,更要从青岛赶上北平来的理由,也不过想饱尝一尝这“秋”,这故都的秋味。
......
北国的槐树,也是一种能使人联想起秋来的点缀。像花而又不是花的那一种落蕊,早晨起来,会铺得满地。脚踏上去,声音也没有,气味也没有,只能感出一点点极微细极柔软的触觉。扫街的在树影下一阵扫后,灰土上留下来的一条条扫帚的丝纹,看起来既觉得细腻,又觉得清闲,潜意识下并且还觉得有点儿落寞,古人所说的梧桐一叶而天下知秋的遥想,大约也就在这些深沉的地方。
秋蝉的衰弱的残声,更是北国的特产,因为北平处处全长着树,屋子又低,所以无论在什么地方,都听得见它们的啼唱。在南方是非要上郊外或山上去才听得到的。这秋蝉的嘶叫,在北方可和蟋蟀耗子一样,简直像是家家户户都养在家里的家虫。

START


SPRING HAS ARRIVED

桂林山水


“桂林山水甲天下”这句话想必大家都听过。在许多版本的语文教材中,桂林山水也都是必不可少的“标配”。陈淼所作的游记散文《桂林山水》富有诗意,将桂林山水的美丽景色描绘得淋漓尽致。

桂林山水



人们都说:“桂林山水甲天下。”我们乘着木船荡漾在漓江上,来观赏桂林的山水。我看见过波澜壮阔的大海,玩赏过水平如镜的西湖,却从没看见过漓江这样的水。漓江的水真静啊,静得让你感觉不到它在流动;漓江的水真清啊,清得可以看见江底的沙石;漓江的水真绿啊,绿得仿佛那是一块无瑕的翡翠。船桨激起的微波扩散出一道道水纹,才让你感觉到船在前进,岸在后移。

START


SPRING HAS ARRIVED

绍兴水乡


“文学巨匠”鲁迅的短篇小说《社戏》,描写了故乡——浙江绍兴“水乡社戏”的独特风情。这是鲁迅所有文学作品中,为数不多的童趣记忆。作者运用多种感官描写手法,如视觉、听觉、嗅觉等,将水乡的美景、声音、气味呈现得十分生动。

绍兴水乡



两岸的豆麦和河底的水草所散发出来的清香,夹杂在水气中扑面的吹来;月色便朦胧在这水气里。淡黑的起伏的连山,仿佛是踊跃的铁的兽脊似的,都远远地向船尾跑去了,但我却还以为船慢。他们换了四回手,渐望见依稀的赵庄,而且似乎听到歌吹了,还有几点火,料想便是戏台,但或者也许是渔火。

那声音大概是横笛,宛转,悠扬,使我的心也沉静,然而又自失起来,觉得要和他弥散在含着豆麦蕴藻之香的夜气里。

START


SPRING HAS ARRIVED

东北


端木蕻良的《土地的誓言》写于1941年9月18日,“九一八”事变爆发10周年之际,此时东北三省沦陷近十年,抗日战争正处于十分艰苦的阶段。作者在文章中表达了对故乡土地的深深眷恋和热爱之情。

东北



当我躺在土地上的时候,当我仰望天上的星星,手里握着一把泥土的时候,或者当我回想起儿时的往事的时候,我想起那参天碧绿的白桦林,标直漂亮的白桦树在原野上呻吟;我看见奔流似的马群,深夜嗥鸣的蒙古狗,我听见皮鞭滚落在山涧里的脆响;我想起红布似的高粱,金黄的豆粒,黑色的土地,红玉的脸庞,黑玉的眼睛,斑斓的山雕,奔驰的鹿群,带着松香气味的煤块,带着赤色的足金;我想起幽远的车铃,晴天里马儿戴着串铃在溜直的大道上跑着,狐仙姑深夜的谰语,原野上怪诞的狂风……这时我听到故乡在召唤我,故乡有一种声音在召唤着我。

START


SPRING HAS ARRIVED

苏州园林


叶圣陶出生于苏州,对故乡感情深厚,一生钟情于苏州园林。语文课文《苏州园林》是叶圣陶为陈从周教授编撰的图册《苏州园林》所作的序言。

苏州园林



苏州园林里都有假山和池沼。假山的堆叠,可以说是一项艺术而不仅是技术。或者是重峦叠嶂,或者是几座小山配合着竹子花木,全在乎设计者和匠师们生平多阅历,胸中有丘壑,才能使游览者攀登的时候忘却苏州城市,只觉得身在山间。至于池沼,大多引用活水。有些园林池沼宽敞,就把池沼作为全园的中心,其他景物配合着布置。水面假如成河道模样,往往安排桥梁。假如安排两座以上的桥梁,那就一座一个样,决不雷同。池沼或河道的边沿很少砌齐整的石岸,总是高低屈曲任其自然。还在那儿布置几块玲珑的石头,或者种些花草:这也是为了取得从各个角度看都成一幅画的效果。池沼里养着金鱼或各色鲤鱼,夏秋季节荷花或睡莲开放,游览者看“鱼戏莲叶间”,又是入画的一景。

START


在你的记忆里,语文课本里还有哪些值得打卡的地方?来评论区留言吧~



文章经授权转载自“新闻与写作”公众号,内容综合整理自网络,图片来源于小红书

主编:刘娟

编辑:蒋婷婷

校对:李媛 毛洁


  END  



往期推荐

“伪装者”“卷王”“拼命三娘”,姐妹们现在都这么卷吗?

听劝!媒体姐妹们,是时候对自己好一点了!

今年两会,传媒行业代表委员都说了啥?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