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全国最魔幻的景区,三个字

馍王 凤凰WEEKLY 2024-05-06

文/馍王
编辑/米利暗

全北京最“魔幻”的地方在哪里?
潘家园旧货市场。
这里能被冠以魔幻之名,不是因为风景秀丽,而是因为“捉摸不透”的氛围。
不仅卖的货真假难别,严肃中带着一丝调侃,连逛市场的人,一个个也是神鬼莫辨。
历史的时空在这里发生扭曲,中西方文化精品都成了这片神奇土地上信手拈来的小装饰。
你见过断臂维纳斯撑门帘吗?
你见过十八罗汉开大会吗?
你见过真人版“神仙打架”吗?
潘家园,好像一个北京“仙境”,一个充满了老北京风情的“中式迪士尼乐园”。
无论你在多年北漂生活中,沉淀出了多么坚固的金钱观、道德观甚至历史观。跨进这座大院的一瞬间,都变成了你前世的“牵绊”,不再具有任何指导价值。
毕竟,这是一个把“万年猛犸象牙”当甘蔗卖的地方。
假亦真,真亦假。
在这里,没有任何人能帮你,一切都要靠你自己的造化来甄别。
历史的时空,在潘家园扭曲
提起潘家园,北京同事老G蹦出这么一句话:
以前,潘家园最老的东西是老盘子老碗,
现在,潘家园最老的东西是老登。
曾几何时,潘家园还是一个比较严肃的古玩跳蚤市场。
流通在各个摊位的货品,虽不说保真。
但即便是赝品,也赝得规规矩矩,年代特点鲜明。
内行人过来,一眼能看出仿制的是什么朝代的工艺。
天南海北的收藏家,都把“在潘家园捡过漏”,视作收藏生涯中的高光时刻。
比如,中国著名收藏家马未都先生,就曾经在潘家园旧货市场,花200块钱,淘到了一只产自北宋官窑的盘子。
经过专业机构市场估价后,华丽转身,升值到了600万元。
据马老描述,他砍价的时候,旁边一个老头拿眼死死盯着那只盘子不放。
马老断言,只要他敢松手,盘子马上就会被别人买走。
可是,如今的旧货市场里,整体的供货风格早已悄然变动:
许多店铺卖的东西,不仅在历史学上没有依据。
甚至在生物学上,也无从下手。
就拿随处可见的文玩摊位举例,第一位选手,是一具来自明末清初的高达。
从造型来看,此物的制造者通古博今。
远看像如来装了义肢,近看似唐僧穿了丝袜。
紧随其后的,是下班后兼职兔女郎却忘记摘头套的石狮子,爪子里握着的并非绣球,反而像一只尚未成熟的佛手瓜。
还有葛优老师的经典造型的青花瓷衍生文创。
俨然一只刚刚被e人“吸食”过的、满腹怨气的i人。
而整片中央区域的摊位上,最受年轻人欢迎的玩意儿,非红木奥特曼莫属。
细看这包浆的厚度,这流动的光泽。
明显和当年的和田玉奥特曼以及翡翠史莱克,同属一个神话体系之中。
看到这里,人们不禁发出感慨:
这潘家园的“文玩”,早变成“文创”了。
无论大小,所有商品一律透露出一股超脱历史之外的气息。
好像有那么一部分潘家园人的历史,过得好像是《妈的多重宇宙》。
除了货物本身稀奇之外,流行在旧货市场的做货手艺,也好像随时都会失传。
蟑螂,大家都熟悉吧。
一个能导致巨大南北文化冲击的物种。
但无论南方人还是北方人,看到有人用蟑螂身上的零部件做工艺品,估计都得打一个哆嗦。
潘家园就有这么一位师傅,专门用蟑螂和季鸟猴蜕下来的硬壳,在水晶球里面做“毛猴”工艺品。
虽然听起来十分骇人,可最后的成品,的确妙趣横生。
前有其乐融融的蟑螂一家四口,茶余饭后搓搓麻将牌。
后有孤芳自赏的蟑螂艺术家,在桃花树下吹奏小曲儿。
放眼整个潘家园旧货市场,受伤最深的,除了蟑螂之外。
可能就是那些戴着潘家园滤镜,一本正经想来潘家园捡漏古董的收藏爱好者们了。
他们忙前忙后逛了一个下午,好不容易在市场角落,找到一个卖正常古董的摊位,张嘴刚要询问价钱,结果抬头一看。
摊主正端着青铜鼎吃盒饭。
〓 什么叫钟鸣鼎食之家啊?
只看这个,大家还能在心里安慰自己:
古代那些个落魄的诸侯也都是这样,如今的卑微难以遮盖曾经的高贵,没准人家是深藏不露呢?
再往后看两眼,终于绷不住了。
上到展览多年的国宝,下到尚未出土的墓葬。
到了潘家园,都是克隆羊多莉。
故宫博物院馆藏的文物“越窑青釉八棱瓶”,在潘家园只能用来压布角。
远隔重洋收藏在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的《昭陵六骏之拳毛騧》。
在潘家园摆得像是家门口的脚垫。
连三星堆风格的人面相,都是按一式两份卖的。
你就说真不真吧?
捡漏大师们迈着迷茫的步伐,挨个摊位浏览过一遍,脸上的表情终于从冷笑变成了傻笑:
开始,我以为他们把我当傻子。
后来,我发现认真捡漏的我才是傻子。
这种亦真亦假的幻灭感,就好像鉴宝主播连线到网友收藏的“蒙娜丽莎”。
看得主播把自己人中都掐紫了。
货奇,人更奇
潘家园旧货市场,比货更迷幻的,是人。
有句话说得好,一个人的思想境界,决定了ta的穿着。
就像雷军在做出小米SU7之后,车被说像保时捷,而他本人的穿着,又被说在模仿马斯克。
而这种外形上惺惺相惜的情绪,在潘家园里,早就烂大街了。
旧货市场里,除了目光清澈的游客之外,还有这么一个神秘的群体。
他们闲云野鹤,无牵无挂,但每次出场,必会聚集起周围所有的目光。
他们有一个共同的名字:高人。
“高人”的着装之统一,仿佛能追溯到地球上某个失落的文明的习俗,叫人担心某天整个潘家园旧货市场会突然宣布独立。
可“高人”风格又从不千篇一律,呼之欲出的个性盘踞在衣服的每一个褶皱里。
有表面优哉游哉,内里深不可测的。
仙风道骨羽扇纶巾,挥一挥拂尘,凡尘从不沾身。
还有玩世不恭,路边算命风格的。
龙纹头巾再加上嘴角一丝玩味的微笑
真实诠释了什么叫“墨镜一戴,谁都不爱”。
而盛夏来临之际,高人们的行头更加解放天性。
有身着豹皮裙、头缠座右铭的掌幡大爷。
往那一靠,就是一副题字“及时行乐”的山水画。
还有走南闯北,安全第一的“核桃防弹衣”团伙。
这完善的结构和扎实的厚度,玩的就是一个“人在江湖漂,永远不挨刀”。
更有甚者,展示了“织女”级别的成衣裁剪功力。
这菩提手串吊带背心,一件就能从北京潘家园穿到成都太古里。
斩1无数,未尝败绩。
尽管此地高人如云。
可是想在潘家园彻底“高”出名堂,不仅要有将“姿态”贯彻到底的决心,还要保持极高的出勤率,才能像张三丰一样,在光明顶上一统武林。
有这么四位高人,经年累月地达成了以上两个指标。
他们的事迹被一传十十传百地流传开来,终于,被人送外号“潘家园四大天王”。
他们分别是:
血胡芦僧“东盘”、蒙古大将“西撸”、核帽天王“南揉”,以及神力大仙“北刷”。
在旧货市场最火热的三四年前,这四位天王一旦到场,脚下站立的方寸土地,就是整个潘家园的中轴线。
游客拍照围观的疯狂程度,就算”真天王“刘德华来了,怕是也压不住气氛。
可即使是这风头一时的四大天王,也终没能逃过淡出江湖的宿命。
“西撸”和“南揉”,已经隐退潘家园近两年。
“东盘”则和他寸步不离的宝葫芦一起,开启了直播生涯。
很少再出现在旧货市场,以真面目示人。
四大天王里,只有神力大仙“北刷”仍然活跃在潘家园一线,继续被各路游客们偶遇和打卡。

“北刷”是四大天王里,最和蔼可亲的一位。
所有游客,都可以给他拍照拍视频。
如果有行家路过,无论从它的藏品中挑出哪串对他提问,他都能立刻说出品种和保养方式。
可谓是真正的如数家珍。
除了脖子上硕果累累,“北刷”这件标志性的冲锋衣下面,就好像一个文玩保险柜。
就连胳膊,也被各种文玩挂得满满当当。
据传说,北刷身上挂的各式文玩大串,重达80斤
但是北刷本人却毫无架子地透露,其实重量也就20来斤
当然,挂着20斤大串在旧货市场溜达一天,对于抱会儿猫都嫌累的中产来说,也绝对是一周健身房的运动量了。
满眼奇珍异货,又被如此“高人”们层层环绕着。
初来乍到的外地游客,言行难免渐渐拘谨。
既感觉自己好像是那个古文里,冒失闯入了桃花源的捕鱼人,在一个“忘记了时间”的城市里漫步者。
又活像坐着安装了装甲的大巴车参观野生动物园,虽然去了,但始终没有真正参与到这种“魔幻”的气氛之中。
如果你有这种担心,那么完全不用担心。
因为热情的潘家园摊主们,会拉你下车。
想赶紧参与到热火朝天的氛围里,和“高人”们一起松弛游荡?
只需要看上几个小东西,然后跟各位“奇人摊主”砍几回合价。
你立刻就会知道,潘家园商品价格的弹性,比汪小菲日思夜想的那张床垫还要好。
潘家园旧货市场的摊主给价,突出一个收放自如、张弛有度。
连来逛夜市的智利总统听了价格,都吓得砍了两个回合。
〓 智利总统访问北京期间,在潘家园夜市砍价


广大从潘家园铩羽而归的网友们,纷纷在网上,给准备向潘家园进攻的新朋友出谋划策。

可即便这样,旁观过遇到真正的高手对决之后。
你还是会感受到自己的天真和幼稚。
当然,也有那种拉不下脸叫价的新摊主。
纵使嘴比纪晓岚还要硬。
仍然被有备而来的客人们,狠狠拿捏,玩弄于股掌之中。
刀光剑影,觥筹交错之中。
每一抹看不出深浅的笑容,都让你无论你砍掉了多少钱,还是会觉得自己亏了。
当你最终一锤定音,把看上的小玩意儿拿在手里捣鼓起来,怎么看也都觉得爱不释手。
夕阳西下。
你直起发酸的腰,重新环视整个喧哗的潘家园旧货市场。
你突然发现,无论文玩菜鸟还是老油条。
这里每一张你能看见的脸,都是兴致勃勃的。
潘家园,中产奇幻乐园
其实,无论你来北京旅游还是在北京居住,我都会建议你多去潘家园逛一逛。
来到这里,你就立刻来到了“阿凡达”的母星。
满眼奇装异服的“高人”,满耳喧杂的吆喝和“行话”,就连鼻子里,也充斥着松香和手串散发出的木质气息。
这种感官上的刺激,是全方位的、立体的。
那些被世界视作珍宝的东西,在他们这里,就好像老乡兜售的土特产。
摊主贩卖这些东西时候的气魄,就好像新疆人民第一次发现和田玉能卖钱的时候,一麻袋一麻袋地把它们用摩托车搬到市场上。
这种集聚规模给游客带来的感触,已经从文化冲击,上升到了文明冲击。
潘家园的奇与幻,让你慢慢相信这个市场背后,有一个更加完整的、与你这边不同的世界,正在支撑它继续运转。
在这里,你可以沉浸式领略上下五千年的历史,把玩中西文化激烈碰撞的产物。
像鉴宝专家一样指点江山,像社牛阿姨一样释放激情,砍价厮杀。
什么是中产追求的沉浸式体验?
这就是来自泥土里充满生命力的“沉浸”感。
在潘家园之外的世界,年轻人玩鬼屋,要玩有三层大楼作为场地的;
玩剧本杀要有NPC提着刀来追杀的;
连看话剧,都要可以追着每个角色满地跑的“沉浸式话剧”。
〓 沉浸式话剧《无人入眠》

在工位上卷生卷死的人们疯狂追求沉浸感的背后。

其实在心里都狠狠打着,和现实生活的短暂“离婚”的算盘。
你说是逃避也好,说是渎职也罢。
可很多时候我们都忘记了。
我们的确有从这日复一日的日常生活中跑开,透一透气的权利。
然而在北京,想要追求沉浸的成本却并不便宜。
如果你嫌看演出太贵,环球影城太挤,不妨把潘家园当成它们的平替。
环球影城日常排队盛况
因为,除了奇幻的市场,潘家园甚至有完整的配套设施。
潘家园旧货市场,绝不可能发生排队20分钟买到15元一杯的黄油啤酒,喝到嘴里平平无奇这种事。
取而代之的是,逛完旧货市场,转向潘家园奶站,成箱成箱的临期酸奶牛奶,大桶2块小桶1块,有果肉燕麦的才能跨入3块。
你扯一只塑料袋就往里装吧,装完不用吱声,自己扫码付钱拎走就行。
体验过从上百万砍价到几百块的情绪过山车,来到这里只会感到一种真切的踏实。
老G总骂潘家园,老G总逛潘家园。
无论你在潘家园穿梭过多少来回,把多少摊位都逛了个底朝天,甚至跟所有摊主都拉过几句家长里短。
在心灵深处的某个地方,你还是会觉得只看到了潘家园的冰山一角。
潘家园总有一些没有告诉你的秘密藏着掖着,让你每次前往时,都充满一身,想要尽情探险一番的干劲。
潘家园,很魔幻吧?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