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从“赛博围棋”中看数字棋类运动的未来

钱泓言 竞核 2024-01-18

当传统迈入时代的河流


传说,北京的秋天是全中国最美的秋天,我不信邪地去看了看。坦白讲,除了树梢处的部分金黄和更惊人的温差,我没能感受到更多秋日的不同,但惊喜总是悄然而至的,即便是在五环外的北京。


比起没能见到真正北京秋色的遗憾,我倒是觉得这次云顶之弈TOC6的旅途让我有了一次不错的北京之行,毕竟我从来没想过能够亲眼见到柯洁,甚至还一同探讨了对云顶之弈、对TOC乃至棋类运动发展的话题,而这一切都得益于云顶之弈TOC6巧妙地将我们联系在了一起。



我不太能准确地回忆出柯洁是什么时候和云顶之弈有了深刻的羁绊,只记得某个下午刷B站时看见柯洁直播间标题挂着“只下围棋”,点进去后正在云顶之弈的有趣经历。


从那之后,“赛博(电子)围棋”的雅号开始在坊间流传,越来越多云顶之弈和围棋的妙梗逐渐涌现,我愈发觉得这两者之间有些冥冥之中的联系,它关乎过去与未来,传统与新潮,继承与发扬。

 

终于,柯洁这个作为链接点的人物出现在TOC6的现场,我终于有机会一探究竟,走在潮流最前端的棋手究竟如何看待这方寸间的差别。

 

所谓弈者,亦是棋者。



在TOC寻找收获


柯洁来到TOC6并不只是来聊天的,他确确实实有一场设置于决赛前夕的表演赛要参加。


TOC一直是个鼓励“我上我也行”的舞台,我想这也是为什么玩家们喜欢决赛前的这个表演赛设置,因为从游戏本身和赛事本身的属性出发,TOC搭建起的不仅是选手们的竞技场,也向所有乐在其中的人伸出枝杈,筑起桥梁。

 

两位职业围棋九段的棋手柯洁、连笑,参与过《一站到底》《最强大脑》的许博远,英雄联盟解说记得、十一,还有一直扎根于云顶之弈的神超、怀南和林小北……表演赛的嘉宾们来自天南地北,各行各业,就像我和柯洁一样,你平时也很难将这些人联系在一起,这大多是要得益于云顶之弈的魅力。



如何去诠释这种魅力呢?连笑给出了一个很贴合大部分玩家的答案:“我一开始也不知道云顶是什么,就跟着柯洁玩,玩了几把之后,发现能合成一星两星,合成的时候还挺有快感,学了几套阵容能赢了之后,就感觉乐趣来了。”

 

合成与胜利,这些都是游戏最本初的正反馈。当然,云顶的策略性、多样性不止于此,但对于千千万万的玩家来说,这就是他们所追求的原始快乐。

 

正因如此,我一直很期待能够在TOC的现场看到玩家们的惊讶、欢呼、雀跃,而TOC6给了我这个机会。你能很明显地感受到云顶玩家的热情丝毫不亚于任何一个顶级电竞赛事,他们举着选手的横幅,喊着响亮的口号,掀起一波又一波的浪潮,让自己的心脏与选手们一同震荡,从而形成一种名为共鸣的节奏。



云顶之弈是一套乐器,而TOC把形形色色的演奏家们组合在一起,奏出色彩斑斓的旋律。

 

旋律的尾声定格在Ace夺冠的那一刻,我没想到我在TOC5上抛出的疑问如此快就得到了解答。

 

“TOC的新面孔是不是不够多?”这是我在TOC5时向腾讯互动娱乐英雄联盟电竞中心负责人甘霖表达的担忧。如今来看,我的担忧有些多余。

 

赛前选手出场时,Ace的个人海报上没有任何荣誉,只写着“多赛季国服前十”,主持人介绍时也只强调了一下他是突围赛道的第一名。几乎没有人会想到,仅仅几个小时之后,Ace的头衔会变成TOC6全国总冠军。



突围赛道的第一名确实很有实力,但决赛的选手阵容中不乏TOC5全国总冠军红莲,甚至还有SET6全球总冠军梨落,这也让Ace的夺冠多添上了一份逆袭和传奇的色彩。

 

不被看好的选手赢下最高荣誉,这本就是竞技体育中最抓人眼球的话题,况且Ace还几乎打满了所有能打的比赛,有点让我想到今年英雄联盟世界赛的主题——“百炼成金”。在电竞精神的表达上,云顶之弈和英雄联盟倒是一以贯之。

 

那时我站在看台的最上方,愈发看好TOC的未来,因为它真的如一开始赛事团队所设想的那样,成为一个全民性的、大众化的、人人皆可参与的舞台。


当围棋撞上“赛博围棋”


和我们有类似感受的人还有很多,比如表演赛的各位嘉宾们。


总决赛前一天晚上,我有幸在表演赛结束后和柯洁、连笑、许博远、神超、记得,以及我们的老朋友甘霖与云顶KOL芒果一起参与了一场别开生面的云顶之弈圆桌会议,聊一聊不同行业、不同身份视角下的云顶之弈与TOC。

 

正是因为这场近距离接触,我发现执着的人似乎都会有一种与生俱来的自信和不服输的精神,比如连笑在回答“是否想尝试参加一下TOC正式比赛”时就说道:“我会想在TOC上检验一下自己的云顶水平。”尽管他在云顶上还是个初出茅庐的新手。



或许是围棋造就了他这样的性格,同为职业棋手的柯洁也一直想在直播间的弹幕面前证明自己云顶的实力。

 

想到这里,我看了看这次圆桌的主题——“赛博围棋,启动!”,嗯,还真是贴切。毕竟与“赛博围棋”这个名字关联最紧密的人物正在与我们侃侃而谈。

 

柯洁告诉我们,他入坑云顶的契机是在网上刷到了一个万血大虫子的视频,一口一个特别过瘾。后来上手了发现游戏更新很快,很有新鲜感。

 

人总是会下意识地去选择自己更熟悉、舒适的领域,我想大概连柯洁自己都没有注意到,某些棋和弈的共通之处,让他选中了云顶之弈。



2022年新高考Ⅰ卷的作文题让围棋的术语“本手、妙手、俗手”迅速出圈,而当时的八冠王柯洁也发表了自己的看法,引发热议。而随着云顶之弈装备的不断更新,柯洁和玩家们再次创造了“柯洁云顶三手”的热梗,即“珠光护手,正义之手,挑战护手,实在不行灵风吹他一手。”


玩家为柯洁制作的梗图


柯洁笑着向我们解释说,他很喜欢原来的灵风,曾经靠灵风反败为胜的对局至今都让他印象深刻。“围棋的妙手也是打一个出其不意,对方没有预料到的,产生非常好的效果,我们就称为“妙手”,围棋中的“妙手”和云顶之弈中的“妙手”,成就感都是非常巨大的。”

 

仔细想想“赛博围棋”还真不是个“空穴来风”的称呼,云顶之弈讲究策略,有受大众认可的套路,也有灵光一现的妙招。它以一种数字时代的形式将对弈的精神与乐趣扩展到大江南北,而“赛博围棋”这种传统与现代元素交织的称呼,恰恰反映出这一代年轻人对其数字外衣的青睐和对其竞技内核的认可。

 

最顶级的赛事中,无论是围棋的职业选手还是TOC上的各位弈士,他们其实都经历了大量的对局练习,将各项招数和套路融会贯通,才能根据场面变化和对手路数见招拆招。对弈,说到底并不是一个寻找标准答案的过程。




和围棋一样,云顶之弈非常考验一个人的策略、想法和智商,在不同棋子、不同装备、不同站位的情况下,都可能发生不同的结果,每一次变化都让人感到新奇,每一场对局的形势也各不相同。这些因素的叠加,让云顶展现出了独特的竞技魅力。

 

或许正是这种充满变化的竞技元素,又或许是因为网络将整个世界更紧密地联系到一起,也让云顶之弈的电竞赛事从一开始就和全球化挂上了钩。玩家们理所应当地认为顶尖选手们就是应该要在世界舞台上较量一番,但殊不知要让全世界的受众对同一项运动产生认同并不是简单的事情,就像象棋也有中国象棋和国际象棋之分,这大概就是一种属于数字棋类的先天优势吧。

 

作为数字棋类的云顶之弈一直很致力于变化,一年更新两个大赛季,每个赛季中间还会有半赛季更新,玩家虽然每个赛季都要重新认识棋子、理解羁绊,但底层逻辑没有改变,这也是云顶能一直带给玩家新鲜感的原因。


“符文大陆传说”赛季加入的新元素


如今,云顶之弈做出了更大刀阔斧的改变:取消季中更新,一年更新三个大赛季。云顶之弈新赛季首席设计师Kent Wu告诉我们,季中版本变动没有大赛季版本那么多,就玩家回归率而言,后者更高。其次,如果把投入到季中版本的资源用在大赛季版本更新上,不仅可以实现一年三个版本的更新,同时也能解决更多痛点与问题。

 

第一次知道这个消息时,我便询问了腾讯互动娱乐英雄联盟电竞中心负责人甘霖的看法,因为这势必会极大影响TOC的赛程安排,直接一点说就是加大了赛事团队的工作量。他对此倒是十分乐观,因为这对TOC来说是一个变化与进步的契机

 

“云顶每次的创新或者还原,都能够带来一些全新的体验,就算大家有好几个月没玩,但只要再回归,就能够有很多新的东西、新的乐趣,”甘霖说,“我们的赛事也是通过这样的底层逻辑,有足够多的新内容支撑一个又一个赛季里更多更好的比赛和大家共同分享和成长。”



开启新时代


今天我们看到的TOC赛制,早在2020年举办TOC1时就定下了基调。当时的TOC分为线上赛、平台赛和新星赛三大赛区,线上赛便是面向所有玩家的参赛渠道,而平台赛和新星赛则更具一些职业化气息,多为主播和前英雄联盟职业选手参与。


即便到了今天,自走棋依然是一个很新的赛道,当时做云顶之弈赛事并没有先例可循,再加上LPL等职业赛事发展得如火如荼,TOC敢于去尝试一条完全不同的、高度投入的全民化路线的赛事体系是非常有魄力的。

 

从零到一,TOC项目团队决定通过主播及直播平台放大赛事影响力,并让更多普通玩家参与到赛事中来,形成区别于传统俱乐部形式的大众赛事体系,打通云顶高分选手和主播生态的交流和对抗。



完成了底层基础,赛事形式创新和框架设计变化也接踵而来,在过去几届赛事中,TOC围绕玩家和主播两大核心群体进一步拓宽参赛途径,全面连接线下网吧场景,并进一步扩大云顶之巅服务器规模,最大程度扩散了赛事的影响力和参与度。

 

拳头游戏云顶之弈全球赛事负责人Michael Sherman对TOC的发展成果给予了很高的评价:“TOC是一个很好的例子,成千上万的玩家们在网吧、Super Server(云顶之巅)等参加我们的赛事,可以让我们全球赛事的发展作为参考。”

 

就我自己看来,TOC6是一个阶段的落幕,毕竟这是云顶之弈最后一个季中赛季举办的赛事,但同时也是一段新旅程的开始。

 

过去我收到TOC的邀请,是在某个影视基地,因为那时的TOC没有观众,选在影视基地确实更好制作一些。

 

当我看到TOC6的邀请函上写着北京JDG电子竞技中心时,我意识到TOC全新的时代要到来了。

 

坦白讲,TOC6线下观赛的火爆状况远远超出了我的预期,因为我此前有些刻板印象地认为这种智力的比拼,很难像其他电竞赛事中选手们用操作拨动观众的心弦,但欢呼声、惊叹声没有刻板印象,也不会骗人。

 

热情,是所有竞技必备的调味料。



甘霖说,这真是一次让人起鸡皮疙瘩的TOC,因为他们终于等来了观众们的山呼海啸,他们看到选手、主播甚至各行各业的佼佼者们齐聚一堂,共襄盛典。



确,此情此景,在了成果,而TOC也凭借一个更健康、更完整的赛事生态,可以让所有参与者一同分享、一同收获。

 

先前甘霖就告诉过我,明年开始TOC会建立年度积分体系,串联全年赛事,从而鼓励选手们参与到每一届赛事中来,并对长期保持良好状态的选手给予奖励。同时加深与产业链内外伙伴的合作,促进跨赛区间的交流学习。

 

可以预见的是,越来越多像柯洁这样与热爱云顶的嘉宾、海内外选手会出现在TOC的舞台上,我很期待我还能在TOC上遇见怎样的人、见证怎样的故事。



甘霖对TOC的发展目标显然有着更大的追求。就像围棋一样,云顶之弈的底层玩法兼具竞技的深度和多变性,云顶之弈作为数字棋类的竞技模式或者说比赛项目,他希望能够用丰富多彩的策略及玩法的表达和演绎,让整个棋类运动更加拓盘出圈,让更多人看到和喜欢,这也是TOC为之奋斗的方向。



这让我想起史铁生在《答自己问》中写的一句话:“传统,也许不该把它理解为源,而应该理解为流。”

 

时代奔跑得太快,有些时候你很难分清传统与流行的边界究竟应该设置于何处,再过几十年,那时的人们或许也会把电子竞技看作一种历史的传承,因为对他们来说这是从出生便存在于世的文化产物。

 

所谓“流”,代表着运动、变化与发展。你不得不感叹科技和数字时代的力量,因为它似乎能将所有事物和变化记录,并在某个时刻为某个人、某件事赋予时代的意义。

 

就像“赛博围棋”这个梗一样,“赛博”是时代给予云顶之弈的烙印,它诞生于数字化的时代,便注定会呈现出数字时代的特色;“围棋”是人们对于云顶竞技内核的认可,它并不刻意地去传统中寻找对弈的源头,只是这种传统会像流水般浸润与之共振的事物。

 

继承并不是目的,承前是为了启后,继承的目的全在于创造。

 

我想,大概再久一些,数字和棋类运动这两个词会更频繁的一起出现,因为那时,云顶之弈和TOC已然斩尽荆棘。


*爆料丨合作丨招聘:点击阅读原文或戳微信号  luoxuanwan111
点分享点收藏点点赞点在看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从“赛博围棋”中看数字棋类运动的未来

钱泓言 竞核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