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岳阳:环境DNA技术助力长江江豚保护

长江江豚是长江重要的旗舰物种,也是目前长江唯一的水生哺乳动物。一条江、一座湖里面有多少头江豚?多少种水生生物?它们主要在哪些区域活动?它们的生存现状如何?在岳阳,专家团队通过环境DNA技术,抓好抓实长江江豚保护工作。

在东洞庭湖畔岳阳楼水域观测点,省洞庭湖生态环境监测中心主任李本超带着他的团队,抬着采样设备踏上了监测船。他们此次的任务是采集水环境样本,通过环境DNA技术,对长江岳阳段和洞庭湖的水生生物资源现状进行分析。

湖南省洞庭湖生态环境监测中心主任 李本超:现在是江豚出没比较频繁的时候对吧?“对,这个时候去采样,有时候是看得到江豚的。去年(2023年)3月份,我们就监测到了江豚。”

李本超介绍,过去,对江豚、鱼类等水生生物的检测主要依靠人工观测,不仅费时费力,观测出来的数据也不精准。而环境DNA技术作为一种新兴的生物监测方法,即使在江豚密度较低的情况下,也能够实现高频次、多范围的有效监测。每头江豚只要在监测水域生活过就会留下印记,研究人员只需要采集一瓶水质样本,通过环境DNA技术对水环境样本进行分析,就能判断水里有没有江豚。

湖南省洞庭湖生态环境监测中心主任李本超:我们通过eDNA生物监测,在洞庭湖多个断面都发现了长江江豚,过去主要集中在(长江)三江口一带,现在湘江流域都发现了江豚的踪影,江豚的数量达到了160多头,较以前有了较大幅度的增加。底栖动物物种数也在逐年增加,目前达到50多种。

近年来,岳阳先后实施洞庭湖水环境综合整治五大专项行动、生态环境专项整治三年行动计划、总磷攻坚“7+1”行动计划,推动水环境质量持续改善。国、省考水质监测断面达标率从89%提升至94%,长江岳阳段连续5年水质优良率100%,东洞庭湖水质连续5年达到国家考核标准。现已监测到东洞庭湖越冬候鸟376种、25.5万余只,江豚由110头增加至162头,野生麋鹿由最初的10头发展到257头。

湖南省洞庭湖生态环境监测中心主任李本超:洞庭湖水生态环境持续得到好转,生物栖息地环境也在不断改善。接下来,我们计划增加更多监测断面,以便更详细了解江豚活动轨迹,更好地保护它们。

来源丨智慧岳阳

编辑丨周吉发

校对丨曹志远

审核丨文   萍

【环保故事汇】

点击下方图片参与活动

写下关于你与绿水青山的故事吧

往期推荐

○ 省第三督察组组长带队赴邵阳洞口督导○ 一通特别的“举报”电话○ 夜间突击 以督促改——省第五督察组开展夜间检查○ 全国首次!湘粤两省联合编制跨省河流“一河一策一图”

感谢您阅读到这里

点击右下角“在看

让更多人看到这篇文章吧~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