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宁远县西湾村:“三结合”打造旧石场“新模样”

唐江 陈维新 湖南生态环境 2024-04-27


阳春三月,春意盎然,西湾村旧石场上新建的九嶷山兔文化产业园游人如织,处处充满着欢声笑语,格外耀眼。

西湾村地处永州市宁远县九嶷山国家4A级风景名胜区,素有“舜陵门户”之称。近年来,村两委依托景区优势,坚持“三结合”,围绕旧石场做文章,实现了废弃矿山向“金山银山”的新转变。

盘活闲置资源与发展集体经济相结合

村内有一处因环保问题关停的采石场,占地约100亩,由于缺乏资金和技术支撑,该石场一直处于废弃状态。

“如何将旧石场变废为宝,实现生态资源的有效利用从而促进村集体经济增收,我们一直在积极探索着破题思路。”湖南省生态环境厅驻村工作队入村不久就看中了这块“风水宝地”。

通过充分调研,顺应亲子游、乡村游的热态,工作队抢抓宁远县发展九嶷山兔产业契机,对接县农业农村局和县农业龙头企业,依托村紧靠舜帝陵景区的区位优势和旅游基础,计划在原采石场打造一个集养殖体验、户外拓展、研学科普于一体的九嶷山兔文化产业园,项目成功地吸引了宁远县龙头民营企业舜丰集团的投资,拟定村集体以旧石场土地租赁入股,每年享受稳定租赁收入和股本分红,为村集体经济年增收8.4万元。

餐饮住宿区、兔文化展览馆、婚庆团建区、亲子游乐场

保护生态环境与拓展农旅融合相结合

旧石场留下的巨型“生态疮疤”,不仅有损景区形象,对农业的影响也不少。每到山洪季节,更会冲下大量的碎石沙土影响农田耕种。

项目在建设之初,就充分体现生态理念,不搞大挖大建,不搞过度开发。在原采石区设置隔离带,沿带种植爬山虎等攀爬植物,留存采石的疤痕作为警示教育区;对采石场装卸区铺设草坪进行全面覆绿,打造占地13000余平方的户外露营基地;利用原生活区建成九嶷山兔养殖场,配套进行兔肉深加工,并广泛开展兔文化科普。

户外露营区、亲子游乐场、警示教育区

项目前期投入600万元,实现了三区一场一馆(户外露营区、婚庆团建区、餐饮住宿区、亲子游乐场、兔文化展览馆)的初步运营,并与旅行社签订引流合作协议,可同时容纳2000人次游玩观光,实现生态修复的同时促进农旅融合发展。 

建设富美乡村与促进村民增收相结合

西湾村耕地面积少,且大部分耕地都已流转出去,农业发展的路子很窄,但是森林覆盖率高达90%,旧石场的全新打造,全村走出了“靠山吃山”的发展路子。

“农闲时我就来这里打点零工,每天有120元的工资,一年下来,还挣下不少钱呢。”正在九嶷山兔文化产业园打工的西湾村村民张三妹笑容堆满了脸膛。

“我们村周围山上每年都会大量生长羊肚菌、天鹅菌等野生蘑菇,以前采了没地方卖,都是自采自吃,现在兔文化园餐饮区建起来后,野生蘑菇供不应求,一道简简单单的松菇炖鸡就能卖到一百多元。”村书记张浩权介绍说。

兔文化产业园开园以来,吸引了大量的团建队伍,并定期举办美食节、音乐节等活动,村民自制的酿豆腐、糖油粑粑、瓜箪酒、瑶山腊肉成了抢手品,山上的蕨菜、苦菜公、粑粑菜、竹笋也成了“香饽饽”。此外,游客的大量涌入,还带动了村庄及周边的餐饮美食、农副产品销售、垂钓休闲、民宿经营等多业态发展。

如今的西湾,通过九嶷山兔文化产业园这个产业主引擎,充分挖掘村中资源,引入产业项目7个,共投入1500万元。2023年村集体经济突破30万元,创造就业岗位50多个,在村务工村民年增收3万多元。西湾村也先后被评为全国乡村治理示范村、全国民主法治示范村、湖南省美丽乡村示范村和湖南省人居环境治理示范村。

“下一步我们将持续发力,创新发展思路,努力开创生态保护和产业发展的双赢局面,为乡村振兴铆劲加油!”驻村工作队长杨剑平对西湾村的发展满怀信心。


来源丨西湾驻村工作队

编辑丨谭   倩

校对丨周吉发

审核丨文   萍

【环保故事汇】

点击下方图片参与活动

写下关于你与绿水青山的故事吧

往期推荐

○ 省委一号文件出炉!首次提出实施“五千工程”○ 坚持举一反三 深化整治成效——省第五督察组深入怀化溆浦县开展下沉督察 省第四督察组赴永州蓝山开展下沉督察 千万注意!这种果实近期大量掉落

感谢您阅读到这里

点击右下角“在看

让更多人看到这篇文章吧~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