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到底要不要提前还房贷?

The following article is from 米筐投资 Author 米筐老A

老铁们,最近微信改变了规则,推送不按时间顺序,常有朋友错过文章更新。将“经济学博士”设为星标,或经常点“在看”,保持联系,一起前行


来源 | 米筐投资

作者 | 米筐老A 

责任编辑 | X博士



对于手里有笔闲钱的房奴来说,是否要提前还房贷、看完这一篇文章就够了。



1




受经济下行和疫情冲击的影响,越来越多的人变得保守起来…既不想投资、也不愿消费,更别提贷款去投资和消费了。不仅不愿意从银行借钱,反而却更愿意归还欠款…比如提前还房贷。


以100万的房贷来说,按照5%的利率、30年下来的总利息跟本金差不多,相当于借款100万、实际还款200万。



若一次性把100万的尾款结清,相当于立马节省100万利息…省到就是赚到的,猛然间赚到100万、是不是很有成就感?!


这就是最近网络热议的“提前还房贷”,一些人把几十万、上百万的房贷尾款结清,二三十年下来就能节省数十万到上百的利息,很多人感觉像躺赢白赚了一大笔钱。


世事的变化就是这么突然,让人措不及防!


大概在2017年前后,几乎所有人都在劝你“千万不要提前还房贷”给出的理由也掷地有声:房贷,是一个人一生当中所能借到的额度最大、利率最低、时间最长的一笔钱。可随着货币超发和通货膨胀,房贷的债务压力只会越来越小。


所以那时的策略是,贷款额越多越好、贷款越晚还越好、贷款时间越长越好,人人都相信“贷到就是赚到”,要贷最多的钱、负最高的债、撬最长的杠杆。


可才不过5年光景,策略就发生了180度的大转弯…由之前的“多借晚还”变成了今天的“少借早还”。


怎么回事?到底谁对谁错呢?



2




应该说都对。


外界环境变了,应对的策略也应随之改变、否则就是刻舟求剑。


是否应多贷款、是否该加高杠杆,其实是有标准的:看贷款收益和贷款利率孰高孰低。


当贷款收益高于贷款利率时,贷款越多越好、此时会有杠杆红利;当贷款收益低于贷款利率时,贷款越多越亏、此时就会杠杆反噬。


四五年前投资机会多、资产涨幅高…房价翻倍涨、信托保本保收益、P2P收益能达10%以上、各种资管/银行理财等都收益较高且本金安全,而它们的收益都高于贷款利率。


用低息贷款去做这些高收益理财、妥妥的无风险套利。


可从去年下半年以来,房价下跌、股市下跌、基金普遍亏钱、银行理财产亏钱、房产理财暴雷、信托早已暴雷、P2P被定性为非法集资套了一批人、不仅A股跌港股美股也在跌……总之一句话,几乎所有的投资都不赚钱。


以前干啥都赚钱,现在干啥都亏钱,这是最明显的反差。


所以,与其拿着闲置的资金去投资理财造成亏钱赊本,还真不如提前还房贷更划算,毕竟房贷利息是刚性固定的、一分也不能少还,在此情况下省钱也就意味着赚钱。


但是我们也要知道,每个人的房贷利率是不同的…有人用的公积金贷款、利率只有3.25%,有人利率打7折或8折、利率还不到4%,有人利率上浮30%、目前利率6.22%,因为利率不同采取的策略也不同。


这里面的一个比较就是无风险利率,比如国债利率或银行存款。当你的房贷利率约等于国债利率或存款利率时,就不用提前还房贷,虽然不亏不赚、但多了一个随时使用资金的便利…万一突然要急用钱呢?这时一笔随时能调用的钱就派上了用场。


另外,在提前归还房贷问题上,有几个误区一直存在、这里需要澄清一下。



3




第一个误区是通胀。


很多人会说通胀率高于贷款利率,并把M2增长率(这些年几乎在8%以上)等同于通胀率,所以贷款越多越划算、自然也不应提前还贷。


M2可简单理解为钱的增长率,但它不等同于通胀率…通胀率是物价涨幅,也就是我们常说的CPI,这些年的CPI几乎在2%左右、不超3%,所以并没有严重通胀。可理解为,钱或许是多了,但流通速度低了、或被存起来没在市场中流通。


不管如何通胀,只要你用贷款购买的资产(比如房子或股票)、其收益率不高于贷款利率就是亏钱的。多印钱并不代表必然通胀、通胀也未必就资产泡沫…就比如2017年以来,很多城市的房价就没涨,股市也没有大牛。


第二个误区是购买力。


很多人把总量购买力和流量购买力混淆了。


对绝大多数人来说,每月增减1000块钱、其影响可忽略不计。但30年汇总下来,可就是36万…而这笔钱的购买力就较强,甚至能在部分三线城市作为买房首付了。


1000元可等同于提前还房贷后、每月减少的利息,36万可等同于总计节省的利息,前者是流量购买力、后者是总量购买力,提前还房贷只能节省出流量购买力、但并不能把流量购买力聚集为总量购买力。


大家以为总共省下来的几十万、甚至上百万的利息很多,实际上节省的这些利息、被均摊在二三十年的时长里,其购买力有限。


第三个误区是收益。


收益是事后概念,很多人把它当成了事先概念、把预期收益当成了实际收益。


有些人凭借过去很多年股市、楼市的平均涨幅数据,就此得出其收益率会高于房贷利率,这是错误的。


股价、楼价的涨幅是聚集的,一年走完了5年的涨幅、一月走完了一年的涨幅……不涨则已,一张就是暴涨、且时间非常短。


如果你刚好逮住了暴涨的时间段,你能赚大钱,若你持有的两三年里、一直横盘甚至下跌,那你肯定亏钱。


所以过去的数据显示平均涨幅超过10%、甚至20%,并不代表你持有的这段时间内也是这个涨幅…所以存在贷款收益低于贷款利率的可能。


那我们该怎么做呢?



4




如果手里有笔闲钱,理财知识匮乏、也找不到确定性收益的机会、自己也不想或没有时间折腾琢磨,那确实可以提前还房贷。


一是把房贷全部结清、彻底无债一身轻,前提是你得有那么多钱。二是提前还一部分房贷,这适合有一些闲置资金的人,很多银行的提前还贷金额低至1万元。三是可以把贷款期限缩短,比如把30年期贷款缩短为10年期,这适合当下月收入高的人、能还得起高月供。


但也得考虑一个现实,很多人总会后悔……提前还了房贷、手里没有资金了,事后又看到别人投资赚钱、就非常懊悔。


所以我建议,如果有闲钱、不如先别提前还房贷,拿出一部分钱去理财测试一下自己水平,如果收益可以、那就不用提前还房贷,如果收益较差、那就果断提前还房贷。这样事后再看到别人赚钱也不后悔,因为自己确实没那理财的本是、也图个心安理得。


可如果提前还了房贷,急需用钱或者又发现好投资机会了呢?


没问题,有补救措施。因为现在金融手段很多,完全可以把房子再抵押给银行、再贷一笔款出来啊……这样手里又有钱了。


一个可行的应对策略,就是当没有投资理财机会时、提前还房贷或其他类贷款(比如信用卡/装修贷/消费贷等),先把债务成本减轻、这是确定性的收益。如果有投资赚钱的机会时,那就把房子再抵押给银行、获取一笔新钱。


没有始终如一、万年不变的策略,有的是根据环境的变化、而不断调整自己的应对。


在是否提前还房贷这个问题上,请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选择适合自己的策略,不要再人云亦云、被别人牵着鼻子了。


再插一句题外话,有人因为疫情都快断供了,可有些人却在网上凡尔赛的吆喝要提前还房贷…这难道是在拉“仇恨”么?


点击查看硬核财经猛料:和6000个EMBA老板聊完之后,我的录音放在了这里!


>清华大神带你读研报<   

| 金投研好文推荐:孙正义败走中国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