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中国科协主席万钢:创新引领、跨界协同,共建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新生态

来源:汽车学会


近年来,全球汽车产业电动化、智能化、低碳化转型步伐不断加快,新能源汽车进入全面市场化拓展的新阶段,但也面临着新形势、新挑战,需要全球汽车产业携手努力、共同应对。

创新引领,推动产业研发新布局



面对电动化、智能化、低碳化发展态势,要持续优化新能源汽车研发布局,聚焦纯电动汽车、插电/增程式混合动力汽车和燃料电池汽车3种类型,不断完善高效安全的车用动力电池体系,开发新一代新能源汽车底盘架构,构建车、能、路、云融合的智能驾驶系统。当前,中国新能源汽车发展仍存在区域发展不均衡不充分、环境适应性差等问题,市场潜力尚未得到充分挖掘,对此,要重视插电/增程式混合动力技术在实现低碳转型过程中的重要作用,其续驶里程长、补能效率高、环境适应性好,可以更加适应全域推广市场需求。面向未来,要继续推动内燃机与电驱动技术的结合,提升内燃—电力驱动系统的集成度、电气化、高效率水平。


要突出汽车和能源、道路、信息通信的跨界融合。车能互动基于车载动力电池与电网之间的双向互动、与可再生能源之间的高效协同,能够降低新能源汽车使用成本,并提升清洁电力使用,提高电网调峰效率、安全应急等响应能力。车路融合可以为自动驾驶提供超越感知视野的认知智能,避免单车智能存在的感知局限,加速汽车智能化、网联化技术落地应用。车云协同可以推动交通网、物流网、车联网等多网融合,打造新一代车能路云融合的智能出行体系,推动跨界融合成为智能新能源汽车发展的重要趋势。

绿色低碳,构建氢能交通新通道



2021年,燃料电池汽车城市群商业示范启动,覆盖城市、物流、运输、工程、港口、园区等多元场景,通过科技冬奥验证了燃料电池汽车寒冬季规模运行以及“绿电”制氢和应用的技术经济性。同时,燃料电池关键技术研发和产业化攻关正在加快推进,技术水平明显提升,关键技术突破和规模化应用推动了燃料电池系统成本的下降和电堆功率密度的提高。围绕示范城市群,也初步形成了若干氢能燃料电池汽车产业集群。


面向未来经济的可持续增长,可以通过联通“两纵四横”,打造跨区域高速公路综合示范线,支撑氢能燃料电池汽车跨区域、规模化运营;构建“氢能走廊”,沿高速布局加氢设施,因地适宜地制氢,建设输氢管道,联成跨区域氢能走廊;逐步建成“就地制备”+“西氢东用”的氢能资源配置格局。在规划布局、运营管理、立项审批、质量监督、财政补贴、应急管理、综合评估等方面,加强政策支持和监督管理力度。


开放合作,共创汽车产业新格局



2023年9月,世界新能源汽车大会首次走出国门,与德国汽车工业协会(VDA)合作,在德国慕尼黑车展(IAA Mobility)期间成功举办IAA专场,引发各界热烈反响,在深化产业沟通合作、交流城市运营经验、增进理解互信、凝聚发展共识等方面取得了一系列积极成果。大会愿继续向国际舞台的中心迈进,为构建和完善开放合作、互利共赢的汽车产业全球化发展格局作出更多积极贡献。


面对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推进以开放合作为核心和主线的全球汽车产业稳定、健康、可持续发展至关重要,要推动汽车产业国内大循环与国际大循环相互交融、相互促进、相互依存,以高水平的对外开放加快构建国内国际双循环的新发展格局,维护全球产业链供应链的循环畅通和安全稳定。

END

👇👇👇
点击关注,解锁海量干货资源内容







欢迎关注Apollo智能驾驶新媒体矩阵




点击【阅读原文】联系我们~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中国科协主席万钢:创新引领、跨界协同,共建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新生态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