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从保守派更容易被骗说起,别让美利坚合众国变成美利坚香蕉共和国

信息正义编辑部 信息正义 2024-03-31

Information-Justice|信 息 正 义 


     

       


决定2024年大选的一个重要因素:民粹主义潮流的消长

本文为非营利调查新闻编辑室“Information Justice(信息正义)”原创作品,欢迎转载、分享、转发


文:临风

编:新约客




1776年版的小册子《常识》


为什么保守派更容易被骗?



2016年美国大选的一个特色就是假新闻爆棚,借着社交媒体的迅速传播,假新闻左右了选民的观感,甚至影响了选举的结果。例如,2016年一个流量很大的新闻标题是:“涉嫌希拉里邮件泄密的FBI探员被发现死于明显的谋杀-自杀”,这个故事完全是假的,但在脸书上被分享了50多万次。

2016年臭名昭彰的阴谋论之一是“披萨门”,它在脸书和其它社交媒体上像病毒式的传播。阴谋论者声称希拉里被泄漏的电邮中披露,多名民主党高层官员涉嫌与人口贩卖和儿童色情团体有关。这个闹剧背乎常理,但却忽悠了一大票人,甚至当阴谋被揭穿以后,还是有许多人宁愿相信谣言。


每个人都有上当受骗的时候,但不是每个人都很容易听信谣言。


根据纽约大学心理学和政治学教授约翰·约斯特(John Jost)的研究,保守倾向的人“认知需求”比较低,因此容易受骗。这与智商无关,乃是受到自己世界观的引导,没有作批判性思维的习惯。


另外,根据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人类学教授丹尼尔·费斯勒(Daniel Fessler)所领导团队的研究结果,保守派更容易被虚假、看似具有威胁性的信息所迷惑,这并不是因为他们笨,而是因为他们对自己周围的危险度有着超强的敏感性。如果他们发现了危险的迹象,他们会认为相信它总比忽视它要好。


费斯勒说:“保守派从一开始就对威胁有更强的反应能力,对世界的危险程度有更强的先验信念,因此,保守派比自由派更认真地对待有关危险的信息,这个现象是合乎逻辑的。”这大约与华人那种“宁可信其有,不可信其无”的文化传统相似。


保守派更容易接受假新闻和阴谋论的欺哄,这是有统计数字的根据的,它的因素或许不仅这两件,但是这些研究至少给我们提供了一些参考的线索。


经过2021年1月6日被假新闻和阴谋论鼓动的国会山暴动,今年,2024年的大选,可预见不论谁胜,在野心家的煽动下,后续发展很有可能动摇美国宪政民主的根基。



美国独立革命时期最煽动的小册子


美国独立革命的临门一脚不是《独立宣言》,而是潘恩(Thomas Paine)的《常识》。


潘恩于1776年1月出版《常识》这本不到50页的小册子,他没有借重高深的意识形态,也没有使用任何拉丁术语,或是过度旁征博引。他用直白的口语,常识性地叙述和分析了政府的来源与结构、英国宪法的特色、世袭君主的贻害、美洲殖民地的现状、以及独立的可行性。



潘恩了解他的受众,他首先指责乔治三世是英国的“皇家野蛮人”,君主制与贵族制都是痞子们用武力统治的体制:“他们用精致的文化和富豪的风度掩盖了他们的强制和粗暴”。(划清人民与贵族间的界限)潘恩说:“把庄严神圣的名号加在一条即将消残的蠕虫身上,这是何等不敬虔的做法!”


这本小册子在出版三个月内就发行了十二万多册,到了年底已经卖出了五十万册!酒馆里和大街小巷里都有人大声阅读,连那些不识字的的人,以及原本持反对意见的人都被激动起来了。


这本书被认为是美国革命时期最有煽动力的宣传品,也给独立运动提供了群众基础。


顾名思义,“常识”与“学院派”是对立的,开国精英们并不欣赏这种直接、不够严谨、煽动性的论理方式,但是,人民大众却动员起来了。民粹的力量是无可比拟的!文化塑造与社会转型不能单单在精英的层面操作,它的基础越宽、越草根、越能自发自动,力量也就越强大。


然而,如果缺乏有道德理念的精英掌舵,它也有可能会发展成为暴民运动。



格林·贝克(Glen Beck)是今天美国保守派最受欢迎的政治评论家之一,他也是茶党的喉舌。他2009年出版的畅销书:《格伦·贝克的常识:被托马斯·潘恩启发的反对失控政府的案例》,把英国国王的角色改换成美国的联邦政府,于是反对英国国王就变成了反对大政府,反对进步主义。


他认为,“进步主义与政党关系不大,更多的是与那些试图重新定义、重塑和重建美国的进步人士有关,在这个国家里,如果个人的自由和财产与国家的计划和目标相冲突,那么它们就会被牺牲掉”。


一群进步人士被贝克称为“犯罪集团”。


他编造了一个阴谋论,说这个犯罪集团正在秘密接管和改造美国(深层政府于焉而生!),这群人中包括索罗斯和奥巴马。


贝克称,这些人已经或正在秘密地与一系列组织和公司合作,以实现他们的议程,例如高盛、房利美、ACORN、阿波罗联盟、美国进步中心等等。


在铲除这些“进步分子”的过程中,贝克将自己比作以色列的纳粹猎人,他在广播节目中发誓,“我要作为一名猎捕进步主义的猎人,至死方休。我要找到这些祸国殃民的败类,暴露他们对国家的伤害”。


贝克甚至将戈尔(Al Gore)与纳粹相比,将反对全球变暖的运动等同于纳粹针对犹太人的运动。


于2009-2010年间,像贝克这类论调在右派中或许还是个少数,但如今,保守派心目中的“常识”(我心目中的美国,我心目中的人民该如何如何)变成了主流,用他们心目中的“常识”来排斥文化上和种族上的“他者”。


美国文化中的反智冲动



不尊重知识的人,不一定不理性,但他们经常不尊重理性,不但如此,他们还经常反智。


“反智”是指对学术研究、理性思维,以及知识分子或知识精英阶层不信任、疑惧、反感或排斥。反智者宁可盲目相信权威、传统、迷信和本身部落族群的直觉。他缺乏作批判的能力,常被情绪、偏见、利益所蒙蔽。


20世纪中叶,美国著名的公共知识分子和历史学家理查德·霍夫施塔特(Richard Hofstadter)于1964年出版了一本巨著:《美国生活中的反智主义》,他因该书获得第二个普利策奖。


这本书从美国历史出发,审视政治、教育、商业、宗教中的反智现象。他把美国历史上那股反智、反常春藤、反学术的风气解说得淋漓尽致。



例如,美国第一位民粹总统安德鲁·杰克逊(第七任总统),他是川普最钦佩的总统。杰克逊总统绰号“老山胡桃”,作法强硬,对新英格兰的精英们十分仇视。他不信任这些专家,要简化联邦政府行政,认为政府的功能其实很简单,寻常老百姓都可以干得了。


美国政治的庸俗化,他是始作俑者。


美国早年的企业文化推崇实用性,是“经验至上”。我们可以听到“我的工厂里面可用不着代数几何!”的声音。他们怀疑,在学校里学习拉丁文、希腊文、法文、德文、特别是簿记,这些东西简直是在打击穷人孩子的自信心。


这种知识无用论在草根阶层十分普遍。林肯总统的成长时期,家里唯一的一本书就是圣经。


连白手起家的大企业家们也不例外,范德比尔特、卡耐基等人都是瞧不起常春藤精英的著名例子。


范德比尔特公开以自己的无知为傲,被公认为把“满足于无知”发挥到极致。


卡耐基显然比范德比尔特有文化,他周围有着一批知识人。可是,在企业上,他一方面称许大学的“博雅教育”,一方面又非常瞧不起这些东西,认为这些教育浪费时间,对成功与否毫无帮助。


这种蔑视学术,反精英、反知识分子的例子在美国历史上比比皆是,一直到20世纪中叶才开始改变。不过,近年来,美国许多州开始大量缩减州立大学文理学院的经费,裁掉学系。这个趋势与川普夸口:“我热爱没有受过良好教育的人民”的论调不谋而合!


反智带来无知,而无知和专制是天作之合。霍夫施塔特在书本最后一段警告,反智的社会最终的结果是自怜和绝望,这是个多么可怕的愿景!


然而,反智和民粹是孪生兄弟。


美国的民粹主义传统



关注历史的人或许会发现,在一个民主体制下,潘恩《常识》的论述与美国开国以来的民粹主义有着千丝万缕的关联。

随着越来越多的普通人参与政治,约翰·亚当斯开始为共和国担忧。1805年,这位前总统将美国政治文化的现状描述为“愚蠢、邪恶、狂热、暴虐的时代……或者说是没有理性的时代”。


他对潘恩的批评最为严厉,因为潘恩已成为未受过教育的美国劳动人民心目中的英雄:“我不知道在过去的三十年里,世界上是否有任何人比托马斯·潘恩对社会更有影响力了”。


亚当斯毫不遮掩他的沮丧:“这个时代没有比托马斯·潘恩更严重的恶魔。对于这样一个介于小猪和小狗之间的杂种,由杂交世界中的野猪所生;在世界历史的任何一个时代,人类都从未经历过如此恶作剧。让我们称之为潘恩时代吧”。


为什么已经下岗归隐的元勋会对潘恩如此深恶痛绝?其实,亚当斯的不满并非唯一,他说得很清楚,潘恩的“常识”观念贬低了教育的重要性,精英所代表的体制被轻看,知识被轻看,使得民主走向了民粹主义。


到了今天,正如川普政权所表明的,基于“常识”的民粹主义动不动就威胁要破坏民主(否认选举结果),破坏宪法(“我上台的第一天要作独裁者”),我们虽然不能都怪潘恩,但是,潘恩所倡导的价值,指引了美国国内反精英、反联邦政府的潮流。


潘恩是左派,但是,受到他影响的更多是美国的右派。

 

2017年剑桥大学一个演讲的海报,题目:从潘恩到川普的民粹主义、阴谋论和常识


或许我们应首先应当弄清楚,到底什么是“民粹主义”?


民粹主义最好被理解为一种政治风格,而不是一种特定的理论或意识形态。


在《什么是民粹主义?》中,学者米勒(Jan-Werner Müller)指出民粹主义的核心要素:反对多元主义,垄断对人民的定义,剥夺持反对意见者的人民资格;民粹主义并非民主政治的正当组成部分,而是它挥之不去的永恒阴影。


自美国建国以来,民粹主义一直是推动美国政治最有影响力(也最不为人所知)的潮流和观念。


民粹主义本来可左可右。


观念上,民粹主义将“人民”视为道德上的正义力量,并将他们与被描绘成腐败和自私自利的“精英”和精英所控制的体制(组织、机构、企业)进行对比。


自从18世纪以来,美国民粹主义的吸引力主要依赖于一种内在的阴谋论:当前的危机源于“真正的人民”(或“真正的美国”,以别于文化他者)被剥夺了他们曾经自然拥有(即“常识”)的权力(交替地被精英、外国人、移民或某种少数力量剥夺),只有恢复他们被不公正地忽视的“常识”(good old days),夺回权力主导,才能纠正这种局面。


川普的铁杵支持者大都属于民粹主义。民粹主义者不一定表示社会阶级低,或是蓝领。2021年1月6日冲进国会山的暴民,有很多都是中产阶级,甚至是产业主。


统计数据显示,美国今天民粹主义反映在教育程度上。


《当代》杂志的丹尼尔·威廉姆斯最近发言说,2024年的大选“已成为受过大学教育、对既有体制安之若素的选民与受教育程度较低、被反体制运动所吸引的选民之间的较量”。


他认为:“教育的落差是川普今年的制胜之道。通过将选举变成一场针对受过大学教育的‘精英’及其既定体制的文化战争,川普在民粹群体间所取得的进展是几十年来共和党总统候选人中的冠军”。


这种教育鸿沟在共和党的预选中也十分明显,尼基·黑莉在拥有大量受过教育的共和党选民的县份中获胜或表现出色,而在没有大量高等学位的县份中,川普的表现特别优异。



【延伸阅读警惕川普




美国建国以后,托马斯·杰斐逊1785 年从巴黎写信给华盛顿总统,谈及弗吉尼亚州立法机构正在审议的一项“更广泛传播知识”的法案。“在我看来,我们的自由只有掌握在人民自己手中,而且是掌握在受过一定教育的人民手中,才是安全的,这是一条公理”。


在为弗吉尼亚大学奠基的过程中,杰斐逊与弗吉尼亚政治家利特尔顿·塔泽威尔通信,谈到教育在共和国中的重要性:“我认为我们目前的自由状态是短暂的,除非人民大众能够获得一定程度的知识”。


开国元勋本杰明·拉什在1787年说:“如果老百姓愚昧无知,心怀恶毒……共和国不可能长久自由幸福”。


为什么开国元勋如此将美国的宪政民主的健康与教育连接在一起?因为在那个时代,教育不仅是传授知识,也是培养公民意识和品格(virtue)的殿堂。


约翰·亚当斯1789年曾经语重心长地说:“我们的宪法只是为一个有道德和宗教信仰的人民所制定的,它完全不适合于管理任何其他人民”。



如果民粹被野心家利用,无知的人民就是最好的土壤。民粹主义所以危害一个国家,那是因为民粹主义的思路就是,把一切的罪过和责任都推向“他者”,自己总是受害者,从不反省。这种思维方式如何谈论进步?它只能分裂,只能制造仇恨!



结语



2024年的大选已经进入两党候选人直接博弈的阶段,从某个角度看来,它其实并非左右之争,而是事实与谎言之争,是国家命运与自恋狂之争,是自由民主与专制独裁之争,是宪政法治与民粹主义之争。


历史或许不会重演,但是历史的教训会不断重复,直到人们觉醒。


建国时期,亚当斯、杰斐逊、拉什和其他开国元勋都明白,反智主义和民粹主义无法维持一个共和国生存所需的政治美德。


为什么许多开国者对托马斯·潘恩激进的国家愿景,那种植根于“常识”和民粹式民主的愿景的持久性持怀疑态度?因为,它缺乏了厚实的道德根基,和作为公民的责任感。


现在MAGA群众拥戴独裁,不再尊重宪法,要消灭所有文化上的“他者”。他们以为是在拯救美国,其实是活在一个虚构的神话里面。如何去唤醒一批活在神话里的人?如何让邪教徒认识邪教的邪恶和危险?这就是我们今天的难题。


在此危机深重的时刻,我们能做的就是唤醒人们的认知偏差,谴责民粹主义那种族群分裂和仇恨“他者”的直觉。


美国虽然并不伟大,但是美国开国的理念是人类历史上一个重要的转折点。建国者所倡导的理念给人类历史开创了一扇新的窗户,奠定了一个基石,(经过历史上不断的奋斗)使得人民不问种族、出身可以一视同仁,可以同样享受程序正义,人权可以受到尊重和保护,可以容纳想法不尽相同的人。这些都值得珍惜。宪政、民主、人权、法治不能被民粹主义所取代,否则,美利坚合众国将会变成美利坚香蕉共和国。


2024的大选究竟鹿死谁手?那将决定美利坚合众国的命运,或许也将决定国际的命运。



参考文献:

·"Why conservatives might be more likely to fall for fake news," Christopher Ingraham, Washington Post, 2016-12-7.

·"Why Fake News Targeted Trump Supporters," Olga Khazan, 2017-2-2, Atlantic.

·《周六荐书 | 什么是民粹主义?》(微信),扬-维尔纳·米勒,钱静远译,2020-6-12。

·《美式民主是否正走向衰败》,临风,2021-7,博登书屋。

·“Glen Beck,” Wikipedia.

·Richard Hofstadter, “Anti-Intellectualism in American Life,” Alfred A. Knopf, Inc. & Random House, Inc., 1962. 全书四百多页。该作者因本书二度获得普利策大奖。(“探究美国文化中一些反智现象”,(一)、(二)、(三),临风,2012年新浪博文,三篇介绍Hofstadter的书。)

·"The Founding Fathers and Super Tuesday 2024," John Fea, Current Blog, 2024-3-8.





    
-------    ✡ 信息正义  ✡     --------出品  Information Justice了解“信息正义”

请长按二维码关注

或点击右上角分享 


【旧文重读】川普发出“血洗美国”威胁,并非媒体断章取义 |【文献】为什么美国应该向黑人赔偿【文献】美国国家骚乱问题咨询委员会报告34年前川普叫嚣要处死的无辜少年,在川普被控罪时写了封公开信“中央公园五人”冤狱事件,那是川普对美国的第一次尖叫(万字长文)红州惊人的犯罪率:三份报告揭示对美国治安的最大误解


个在看,帮助信息正义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