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孙东:个别国家单边政策,对香港科创发展影响有限丨香港一日

郭永佶 直新闻 2024-01-10
直新闻是深圳卫视全媒体新闻品牌
由《直播港澳台》团队出品

更多分析请下载直新闻APP
参与评论请在新浪微博@直新闻


这是《香港一日》的第1606期

梁振英:可用数字技术解决港经济发展瓶颈


据港媒1月7日报道,全国政协副主席梁振英表示,香港经济发展遇到地小、租金贵、劳动力不足和工资高等瓶颈,考虑到数字经济是全国经济发展未来的动力之一,“可用数字技术解决香港经济发展出现的一些瓶颈”。


梁振英指出,香港是高度国际化的城市,拥有庞大海外市场,可以与内地数字经济服务“并船出海到外面去打市场”,首站可以是东盟的十个国家。他认为不管是政府、社会、产业与个人,都必须下更大的决心往数字经济方向走。


梁振英称,特区政府要平衡数据安全和数据流通两方面需要,在确保数据安全前提下,部分数据已可以在大湾区广东城市和香港之间流通。他强调,不出现任何危害到国家数据安全的问题,继续往前走,抓住现在非常好的苗头和趋势。



孙东:个别国家单边政策对港科创发展影响有限


香港特区政府创新科技及工业局局长孙东1月7日表示,面对激烈的大国博弈,科创是主战场,香港难免会受到影响,但个别国家实施的任何单边政策,对香港科创发展造成的影响都相对有限。


孙东指出,香港科创界别在采购及推出产品时,一般不会只依赖或针对单一市场,政府鼓励企业采多元化策略,吸引世界各地的投资,以减低单一依赖。他强调,特区政府会继续密切关注事态发展,作出合适的应对。


孙东表示,河套可成为内地和国际重点科创企业在港设立总部或科研中心的重要据点。港深政府会研究利用绿色通道、白名单等机制,简化科研物资、设备的出入境手续,便利为研究或试验而采集的数据和样本;特区政府还会与中央相关部委探讨便利河套深港科技创新合作区内的跨境资金流动。


另外,为便利香港与深圳科研人员往返两地,孙东指,特区政府正与深圳市政府探讨在河套区建设跨河桥梁连接两个园区,桥梁位置有待两地政府商讨。

 

公益金百万行  港珠澳大桥开步


今天(7日)上午,公益金55周年百万行首次在港珠澳大桥香港连接路举行。活动有超过170支来自工商机构和团体的步行队伍,连同个人参与者总共近11000人参加。行政长官李家超以及中联办主任郑雁雄主持起步礼。


活动起点位于港珠澳大桥香港连接路(香港方向)邻近观景山隧道西面入口,行至沙螺湾附近沿路折返至终点,全程长约6公里,走完全程约需两小时。为表谢意,公益金向每位完成全程的参与者赠送铭谢状。


本次百万行筹得的所有善款不会扣除任何开支,而是全部用于资助24间提供“家庭及儿童福利服务”的社会福利会员机构,协助有需要家庭,鼓励成员间建立互爱互勉的紧密关系;预防及处理个人或家庭问题,并针对家庭无法解决的需要,提供辅助服务。


香港公益金,成立于1968年,是一家香港非牟利及非政府资助的慈善机构,负责为其所资助的社会福利机构筹募捐款。


公益金百万行于1971年首次举办,是香港公益金发起的一种筹款方式,是其历史最悠久的一项筹款项目。

 

图片来源:星岛网


图片来源:香港政府新闻网


陈茂波:《财政预算案》需广纳民意

 

图片来源:香港财政司官网


香港财政司司长陈茂波今天(7日)在社交平台发表文章,谈到新一份《财政预算案》的相关工作,并表示正密集地进行相关的咨询工作。


陈茂波在文章中提到,他已经就新一份《财政预算案》见了将近200位市民和高中生,覆盖不同年纪、不同阶层和不同背景的市民和年轻人,具相当代表性。大家关心的范畴非常广泛,包括公共财政、经济发展、社会福利、土地房屋、教育、医疗等,反映着不同市民多元化的关注、观点、视角、理念和想法,让我们有更丰富的参考。


陈茂波指出,“我们有决心对公共财政进行整固、节流开源,逐步把政府收支回复平衡。保持公共财政稳健,是确保经济和社会可持续和稳定发展的其中一个重要关键。但这个过程必须兼顾现实情况,在和社会充分沟通下共同努力推动,不能太慢、也不能操之过急,在过程中小心评估社会上不同阶层的承受能力,以及不同行业的经营状况。对于社会上最弱势的一群,更要确保他们在社会保障制度下获得适切的支持和基本公共服务。”


陈茂波续指,推动香港经济高质量发展,离不开积极融入国家发展大局,更主动对接国家发展战略,巩固和提升香港“八大中心”的发展,并抓紧粤港澳大湾区及共建“一带一路”倡议的发展机遇。


香港“高才通计划”:4.7万宗申请获批 人才来港可大有作为


香港劳工及福利局长孙玉菡今天(7日)在电台节目表示,截至去年11月底,“高才通计划”已接获逾5万宗申请,当中4.7万宗申请获批,已有4万人取得签证、3万人已来港,形容计划成功。他称,香港最大优势是一国两制,生态环境也难被复制。法律、金融、社会制度,对于人才而言,都非常有吸引力。


同时,孙玉菡也谈到了“再就业津贴试行计划”。他说,香港面临人口老化的挑战,估计日后每3人就有一人是65岁或以上的长者,形容65岁并不老,若仍有能力“做到70几岁都冇问题”,鼓励有能力及活力的长者继续工作。他又说,政府仍在考虑“再就业津贴试行计划”的细节,期望可吸引一段时间未有工作人士,提到40岁至59岁的女性劳动参与率较男性低很多,希望可吸引妇女重投职场。





作者丨郭永佶,深圳卫视直新闻主笔

编辑丨刘立平,深圳卫视直新闻主编

排版丨苏瑞雪,深圳卫视直新闻编辑


本文章版权属于“直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如需转载请回复“授权”



往期回顾

更多精彩内容 搜索微博“直新闻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