该内容已被发布者删除 该内容被自由微信恢复
文章于 2023年11月22日 被检测为删除。
查看原文
被用户删除
社会

没钱不要做学术?这些思想大师都是富二代

杏坛传声 杏坛传声 2023-11-19 17:28 Posted on 山东
推荐优质公众号

穷人家的孩子应该去读博吗? 


今年,有很多朋友留言问我,关于是否继续深造的建议。在艰难的就业环境中,读研读博似乎成为一个不错的替代选项。许多人认为,学术界看重才能而非出身,似乎为她/他们提供了更多的翻身机会。


然而,现实的学术道路可能比想象中复杂得多。这里先不论做研究和发表论文的难度,仅考虑进入学术领域所需的经济投入,这本身就是一个巨大的负担。例如,高校在招收博士生时经常倾向于有海外学习经历的申请者。对于一般家庭来说,如果没有全额奖学金,几年的留学投资几乎是不可能承担的。即使选择国内的博士项目,你也面临着长期无收入的学习期,需要父母的经济支持。更不用提,当你在30岁左右博士毕业时,还要从“青椒”做起,每月只能依赖微薄的薪资收入。


因此,对于经济条件有限的家庭的孩子来说,决定是否读博,需要深思熟虑,考虑到长期的经济压力和职业发展的挑战。


你可能还会坚持。你觉得追求学术不只是出于经济考虑,而是受到心中那些灯塔般的思想大师们的启发和激励。她/他们的成就激励着我们,希望有朝一日能够像她/他们一样产生影响。


但是,你可知道许多这样的思想大师实际上出身于富裕家庭,她/他们中的不少人是“富二代”!正因为家庭的经济优势,他们才能够自由地探索思想的世界,不受世俗波折的束缚同时还能置身于社会之外,批判性地观察和分析社会问题。这样的背景为他们提供了一个独特的视角和充足的资源,这些对于普通家庭的孩子来说,可能是遥不可及的。


* 法兰克福学派大师群像:本雅明、阿多诺、霍克海默等


这些富二代思想大师们,就包括法兰克福学派学者——本雅明、霍克海默、阿多诺、哈贝马斯、马尔库塞等。法兰克福学派的理论以对资本主义的理性化、非人格化和剥削化的无情批评而著称。但值得注意的是,这些思想家们大多都继承了父亲的家产,生活无忧。尤其是法兰克福学派的第一代学者,他们的父亲们多是成功的商人,属于德国中产阶级。


下面分享的这篇文章,节选自波鸿鲁尔大学博士生吴冠纬的文章。该文章通过介绍英国左翼出版社Verso 2016出版的《深渊大饭店─法兰克福学派众生相》一书,展现了这些法兰克福学派大师的家产背景与父子关系。



法兰克福学派

——不食人间烟火的理论家


英国左翼出版社 Verso 2016出版的《深渊大饭店─法兰克福学派众生相》(Grand Hotel Abyss: The Lives of the Frankfurt School),是由卫报(The Guardian)艺文版专栏作家 Stuart Jeffries 所作,搜罗了法兰克福第一、二代学人的轶事。尽管有些部分读来过于臆测,但书中的故事赋予法兰克福学人更立体的生活形象,也对法兰克福学派杂揉马克思主义及弗洛伊德心理分析的批判理论,找到更生活化的论据基础。


“深渊大饭店”是匈牙利马克思主义者卢卡奇(György Lukács)对法兰克福学派的批评之词,认为这些学人沉溺在遥不可及的理论殿堂,其实只是无用的虚无主义而已。同样的,当1968年运动爆发时,领袖 Rudi Dutschke 及 Daniel Cohn-Bendit 也不见得认同法兰克福学派将理论跟实践分开的作法。这些曾被奉为左翼批判的教父们就此被请下神坛:例如阿多诺在课堂就曾因为他不赞同当时学运的街头路线而被学生当众羞辱。


*《深渊大饭店》原书, Grand Hotel Abyss: The Lives of the Frankfurt School ,Stuart Jeffries, London: Verso, 2016



本雅明和霍克海默

——啃老族与叛逆少年


时间回到20世纪初叶,法兰克福第一代学者是如何背离了父亲的期望,沉迷在批判理论的哲学专研之中。此书引用了托马斯·曼的《布登勃洛克家族:一个家族的衰落》(Buddenbrooks: Verfall einer Familie)“富不过三代”的说法来比喻,只不过这些学者恐怕是还没到继承家业就先败光了。


本雅明是法兰克福学派最有才华的学者之一,他的父亲是柏林的古董商,也因为家学的耳濡目染,开启了本雅明对于物世界(Dingwelt)的着迷,让他发展出一套专研遭到历史忽略、看似无用的物件之学问,在他的作品如《柏林童年》(德:Berliner Kindheit um 1900 / 英:Berlin Childhood around 1900)、《拱廊街计划》(德:Das Passagen-Werk / 英:The Arcades Project)都表露无遗;然而,本雅明这种研究工夫在父亲眼里却是不事生产:本雅明到了三十几岁还在跟家里拿钱,名副其实的啃老族。一战后家道中落,本雅明及妻儿在父亲要求下同住一个屋檐下,以能做点生意并且在父亲资助下继续攻读,却仍因家庭失和逃离老家。本雅明在生活处事的笨拙不适及不事生产,也难怪他对同为父子情结浓厚的卡夫卡有诸多性格上的投射。


*法兰克福学派代表人物:本雅明


在法兰克福学派浓厚的父子情结上,本雅明绝非特例。


同样专研马克思主义及心理分析的霍克海默也是如此。他的父亲是斯图加特一带经营纺织厂的成功商人。作为家中独子的霍克海默自幼就受父亲栽培接班——送他到布鲁塞尔、曼彻斯特等地实习,学做生意及法语、英语等外语,但在脱离斯图加特的父亲掌控后,霍克海默就像脱缰的野马,过着靡烂的生活、有着复杂的情欲关系,直到父亲得知后硬拎着他回斯图加特的工厂做管理职;但霍克海默又跟大他八岁的父亲私人秘书谈姐弟恋,这一切看在父亲眼里实在是大逆不道,认为家道中落的秘书接近他儿子只是为了财产,就解雇了这位秘书来终止这段不伦之恋。尽管如此,霍克海默对父亲的叛逆就此转向美学的创作及哲学的专研,他的小说都是迷惘的少年对资本家的报复,而理论杂揉着对资本主义(资本家)及家父长权威的批判


*法兰克福学派代表人物:霍克海默



马尔库塞与阿多诺

——大书商与大酒商之子


父亲的权威是两面的,一方面期望儿子发展如自己的意想,另一方面也希望能给儿子最好的资源。马尔库塞的父亲就给他一栋公寓及古董及出版生意的持股分,好让马尔库塞在完成一战兵役“拍马屁”(马尔库塞担任工作是在马厩)及弗莱堡大学博士学位后,经营了六年的书商生意。


阿多诺则是第一代法兰克福学人最养尊处优的公子哥儿,即便是两次大战的兵马倥偬,他还是能够维持着惬意的生活品质——1922年开始经济大萧条时,阿多诺全家还能到意大利奢华渡假,更不用说二战期间,阿多诺的流亡地点仍在牛津、纽约、洛城等物价高昂的地方。


* 法兰克福学派代表人物:阿多诺


阿多诺的父亲是法兰克福一带的大酒商,当年为了娶信仰天主教的意大利女伶 Maria Cavelli-Adorno,也因弃犹太教改宗而闹了家庭革命。带有天主教真正“西方”的优越感,更使得阿多诺能够在发展其思想体系上更加容易抽换“西方-犹太”的族裔认同,来开启启蒙辩证。而阿多诺的家境优渥,雄厚的经济及文化资本,也让他更能自信流畅表达自己,成为法兰克福学派第一代的话事人。



作者/吴冠纬


采编来源:香港01(对原文有所删改)


文章来源:社会学理论大缸

本公众号转载的文章,仅作分享之用,不代表本公众号观点,版权归原作者或平台所有。若涉及侵权等行为,请先与微信号LANJINGYU320联系删除,万分感谢!



欢迎扫码加入社群!


来自全国的教育学人,共享学术信息和资源。



如果本群加不进去或成员已满
请扫一扫下面的二维码备注:“想要加群”
END

点击图片 扫码关注杏坛传声 伴您左右


点点点,赞和在看都在这儿!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