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绝绝子!香!一口流汁,翔安这道菜吃过吗~

翔安区融媒体中心 业翔民安 2024-04-24



香香香!一尝惊艳~

无论是巷子里的碗仔糕

还是街边摊上的海蛎煎

“翔安百味”让你欲罢不能~

翔安十大传统名菜名单

您知道了吗?

↓↓↓


今天我们就来详细介绍

“翔安百味”十大传统名菜之


在翔安马巷的宴席上

有一道传承了上百年的“大菜”

曾经还登上《舌尖上的中国》

因其在人们心中的特殊地位

民间甚至流传着

“无它不成宴席”的俗语

它便是马巷封肉




- 01 -

封肉简介


喜欢的理由

有情感的一道大菜

油而不腻瘦而不柴

图源:八闽风物


据《翔安文史资料》中

洪树勋的《封肉》一文称:

封肉是马巷的名特食品

是闻名闽南的马巷三宝之一

源于清乾隆时期的马巷厅三府衙


封肉有一说法

原名“方肉”

因闽南话“封”与“方”同音

又因封肉制作过程中需用纱布包裹起来

于是在口口相传中

方肉称为“封肉”





由于以前马巷属同安管辖

因此“马巷封肉”也被冠之为“同安封肉”

尽管如此

丝毫不影响

封肉在马巷人心目中的地位

它依然是老马巷人

一道忘不掉的美味佳肴






- 02 -

古法制作技艺


图源:CCTV9 八闽风物 

曾经只能在富贵人家或婚宴上才能吃到的封肉,经过几代翔安民间大厨的传承和改良,早已进入寻常百姓家,成为翔安人日常餐桌上的常客,也是最喜爱的一道佳肴


图源:业翔民安


马巷封肉之所以好吃,是因为选材考究,选的是上好的猪前腿,还要搭配板栗、虾米和香菇。从备料到烹煮需要十几道工序。此菜将整块的肉装盆,加盖入笼蒸熟之,上桌才掀盖,肉香四溢,一口封神。


猪肉切花刀用前腿肉或者三层肉,猪肉先切成方块,再切花刀,然后猪烫一下开水,加调料腌制两个小时,最后控干水分再下锅炸。纱布包干货加上海蛎干、香菇、莲子、虾米干货提鲜,浇上厦门酱油、白糖(或麦芽糖)、米酒、八角香料等包上纱布,放进大缸里焖熟。


大缸焖煮缸底放入甘蔗,甘蔗可以吸走猪肉的杂味。大缸放进锅灶中,周围放进细沙,多了一层锅沙,缸体才能受热均匀。新鲜出锅刚出锅的封肉色泽如古铜,香气四溢,夹上一块放入嘴中,肉就“融化”嘴里,丝毫没有肥腻的口感,也许这就是封肉的奥妙所在。


资料参考:同民安



- 03 -

美食故事


猪肉都是切块、切片或剁碎煮的

为什么会不切就煮呢?

据说关于封肉的由来

有一段美丽动人的民间传说




01

很早以前,翔安就有一种民俗请火出巡。每当佛祖请火出巡时,沿途的村民必定要煮“香埔糜”款待抬神辇的轿夫、信徒香客。那时人人都认为:哪家的香埔糜最好吃,越受远道而来的客人的喜欢,吃得越多,就越能得到神灵的保佑,就会财丁两旺。因此,家家户户都想尽方法,用最好的原料,把粥煮得香甜可口,让人吃得一干二净。



02

某村有个人家,穷得叮当响,三餐难度。他也渴望能像别人那样煮一锅美味咸稀饭让人吃个精光,图个好运,兴许还能从此翻身。


可他倾其所有,也只能买一块一斤不上的三层肉。他想,如果把肉切成小块,放入粥中,就如同大海中的金子,闪烁不了光芒发挥不了作用。


他绞尽脑汁,最后想了一个办法:用酱油把整块肉上色,配上各种调味品煮熟,然后放入煮好的粥中。顿时,整块肉油光发亮,整锅粥香气四溢。





03


前来吃“香埔糜”的香客们一看,都惊讶地叫道:“哟,这块肉真大真香呀!”人们都争先恐后、“相报相”、不约而同地端碗盛粥。


可是谁也不好意思、或者是不忍心,把那唯一的那块肉舀入自己的碗中。不一会儿,三下五除二,粥被吃得精光,而那块肉仍然完整无缺。说来也怪,不几年工夫,那穷人家真的发了,过上了好日子。


有个厨子受到启发,用整块的肉配上辅料做成了一道新菜。原来肉块是“方”形的,菜名就叫“方肉”,而翔安话“方”与“封”同音,日子久了,人们就把“方肉”叫成了“封肉”






- 04 -

活动预告



5月1日-2日

将在香山开展

“翔安百味民俗文化嘉年华”活动

通过“乡厨论剑”、“非遗技艺展演”

“舌尖百味宴”等一系列活动

将美食文化、非遗文化

民俗文化带入景区

让所有来到现场的游客都能

感受“美食之香”

体验“文化书香”

展开一场独一无二的“香香之旅”





翔安区委召开常委会会议暨区委党的建设工作领导小组会议
刚刚,70城房价出炉!厦门房价……

翔安“爆改”!废旧盐场变高颜值公园,这里的人有福啦!

来源\翔安文旅 阳关马巷、同民安、网络等

翔安区融媒体中心出品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