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多所高校大学生组织“爬行活动”,真能让身心放松?专家:需专人指导,不可盲目跟风!

子聿学长 2022-11-15

【做计算 找华算】理论计算助攻顶刊,10000+成功案例,全职海归技术团队、正版商业软件版权!

经费预存选华算,高至15%预存增值!

来源丨澎湃新闻、封面新闻等

爬行式锻炼,其实早已有之。在以往,其更多作为老年人奇葩健身方式的一种,与撞树锻炼、上吊式锻炼等等一起,被网友作为围观和调侃的对象。只是不曾想到的是,时至今日,居然越来越多的年轻群体,也加入了“爬行养生”的行列。在社交媒介上,与之相关的分享,备受关注。

人类到底是怎么爬的呢?在一些网友看来,爬行养生是比平板支撑更硬核的核心训练,在相关博主上传的视频中记者注意到,其分别展示了猫爬、毛毛虫、鸭步、袋鼠跳、猩猩爬、鳄鱼爬、驴踢共七种仿生爬行方式。
对此,南宁市第八人民医院中医康复科康复治疗师林琪琪对澎湃新闻表示,正确的爬行训练可以起到稳定躯干、强化核心力量的作用,但这一动作对身体功能有一定要求,不可盲目跟风,需要专人指导。
年轻人开始尝试“爬行健身”
近期,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在社交媒体上晒出自己的“爬行实录”。社交平台上,有人晒出自己在公园爬行的视频,有人发布半夜在家爬的心得体会,甚至有网友在网络上呼吁举办“爬行大赛”。
今年读大二的邓欣雨刚入学时就接触了“爬行健身”。大一时,她选修的体育课是散打。每次上课,体育老师都会让同学围着散打馆爬行三圈当作热身活动。
“当时我觉得好奇怪,而且我的身体素质并不算好,每次爬完都很喘很累。一些身体素质较好的同学,就会感到身体都舒展了。”一个学期后,邓欣雨也慢慢感受到爬行的乐趣。甚至放假回家后,她还会在家爬行。
邓欣雨的爸爸曾对女儿的爬行锻炼表示不解。“我向爸爸解释了这是锻炼身体的一种方式,不同姿势会有不同的锻炼效果。他听后虽然还是充满疑惑,但也表示,‘年轻人能找到一种合适的解压方式挺好的’。”
回到学校后,由于宿舍空间太小,邓欣雨并不能在宿舍“爬行健身”。“以前没有人提出要去操场,我也不好意思一个人到公共场合去爬。”现在,爬行甚至成了一件流行的事。邓欣雨也期待能和同学们一起在草地“健身”。

网友晒出在公园爬行的视频。图片源自网络
专家:“爬行训练”需专人指导,不要盲目跟风
澎湃新闻发现,在2019年8月,一篇由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岳阳中西医结合医院脊柱科和上海市中医药研究院推拿研究所联合发表在北大核心期刊《中华中医药杂志》上的文章,曾探讨了推拿手法配合爬行器训练对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的临床疗效。
文章认为,从中医学来看,爬行训练可以增强腰背部及膝关节等处的核心肌群力量,提高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的生活质量,并起到预防作用。从西医学来看,爬行运动时腰部肌肉交替舒缩可增强腰部血液循环,极大改善脊神经根的供血供氧情况,从而有利于改善腰痛症状。
对此,林琪琪表示,在临床实践中,爬行训练也会用于治疗颈腰椎相关的疾患。正确的爬行训练确实可以起到稳定躯干、强化核心力量的作用,还能改善大脑平衡协调功能,增加灵活表现力。
她提到,爬行是生物演化进程中的一种动作形态,是生物适应自然环境的本能表现,随着进化,人类逐渐不需要再以这样的形态去完成生活功能。“这些年随着生产生活的需要,不少人出现一些颈肩腰腿痛,确实有业界人士提出‘回归’到原始‘爬行状态’以达到强身健体、防病治病的论调。”但她强调,爬行训练是一种需要专人指导的训练,不能盲目跟风。
此外,林琪琪介绍,爬行也分为许多种模式,如熊爬、鳄鱼爬、虫爬等。但爬行是一种对身体功能有基础要求的训练动作,不是普遍适用的大众训练方法。“如缺乏指导,反而容易发力错误,最终导致颈椎、手腕关节,特别是腰椎产生疼痛。”
在林琪琪看来,年轻人居家健身可以自学成体系的健身操。“例如传统的太极拳、八段锦等,可以很好锻炼到身体各部位。每天锻炼20分钟,能够维持良好的身体状态。”同时她提醒,在锻炼过程中,如遇到不适,应及时求诊,在寻求专业指导后再进行训练。
封面评论:“爬行养生”流行,以健身之名一起疯过
爬行式锻炼,其实早已有之。在以往,其更多作为老年人奇葩健身方式的一种,与撞树锻炼、上吊式锻炼等等一起,被网友作为围观和调侃的对象。只是不曾想到的是,时至今日,居然越来越多的年轻群体,也加入了“爬行养生”的行列。在社交媒介上,与之相关的分享,备受关注。
就算本质大同小异,不同的群体,还是赋予了同一种锻炼方式以不同的气象。身着专业锻炼服、动作高度标准化、节奏感强烈、活力满满的年轻玩家,完全改变了这项“怪异健身”的气质。如果说,老年版的“爬行”,被视作无脑的、荒诞的、反智的。那么,年轻世代的“爬行锻炼”,则被标榜为是科学的、时髦的、有趣的——概而言之,这种显而易见的“双标”,无非是因为,年轻人群作为社交媒介的中坚用户,主导了其间的议程与话语权。
社交媒介,天然有猎奇求新求异的倾向。当那些常规的锻炼方式,不足以引发广泛的讨论和关注。那么,剑走偏锋的异类健身,就注定会应运而生,来填补话题市场的空白。流量驱动的游戏模式下,我们会发现,所有时兴的都是新颖的,甚至是脑洞大开的“创设”。通过普拉提化、瑜伽化的改造与赋义,“爬行健身”俨然也变得高级起来。
如果非要进行合理化解释,关于爬行养生的原理,当然也能有一番科学说辞。但,以养生、锻炼为名的“爬行”的流行,本质上与运动并没太多关系,而更多应该视作一种阶段性的“社交货币”,属于特定圈层的“潮文化”。未必真的有那么多人执着于藉此来强身健体,更多只是一阵风潮、一场热闹,一起疯过就好。
【免费】为国内外课题组发布招聘信息,详情联系电话/微信:13632601244

 点击阅读原文,提交计算需求!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