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每一个开发者都了不起,携手打造世界级的智能自动化平台:华为RPA产品总监专访

WeAutomate RPA全球生态 2022-08-02


近日,华为在开发者大会2021(Cloud)期间宣布将RPA产品名称升级为WeAutomate,同时发布了WeAutomate产品春季新版本,希望通过“自动化+”的方式,将RPA与智能化、云化、低代码开发平台整合,构筑更强的智能自动化能力赋能组织快速实现数字化转型。

会议期间,华为RPA产品总监杨永根接受了RPA中国的专访,主要探讨了在产品打磨、场景化落地以及生态建设等领域的经验和规划。
华为RPA产品总监-杨永根
以下为访谈内容:
I RPA中国:简单介绍下华为RPA的来历,以及在华为组织架构上所处的地位。
杨永根:华为RPA产品诞生于全球技术服务共享中心。华为在全球约有20多个区域或者全球性交付共享中心,通过集约化方式向全球100多个国家代表处提供共享技术服务。但是,在提供技术服务的过程中我们发现由于电信行业场景和技术比较复杂,很多国外的RPA产品无法满足,因此华为从2017年开始启动RPA产品自研。
由于华为要求工具类的产品要用“美国砖修建中国的万里长城”,所以期初自研的产品仅仅针对国外厂家搞不定或不愿意做的业务场景。随着2019年“516事件”的发生,公司内部越来越多的部门要求产品和技术实现自主可控,我们的RPA产品也逐步从关键领域开始进行了替换。在经历多年的技术迭代和公司内部复杂项目的淬炼后,华为的RPA产品构建了较强的稳定性、安全性等特性,有的机器人流程已经连续不间断地运行了超过1000天。
I RPA中国:从上一次的华为RPA 2.0版本正式发布,到今天的华为开发者大会宣布RPA产品升级为WeAutomate,时间其实并不长仅有四个多月,这背后,有哪些RPA团队的思考和选择?
杨永根:华为RPA产品最早的定位是供公司内部使用的自动化工具。当时我们给产品起名叫AntRobot,采用的是敲键盘的小蚂蚁机器人形象。AntRobot的寓意是希望我们的RPA产品能像勤劳的蚂蚁一样帮助同事们从机械、重复的键盘鼠标操作中解放出来,从而释放生产力和提升工作体验。从实际应用效果来看,AntRobot在华为公司内部已经被应用到了财经、交付、零售、制造、供应链、审计等各个领域,帮助公司创造了成百上千个数字员工,也成为了数字化转型的一把利器。
2020年我们决定将RPA产品赋能给合作伙伴和客户,希望也能助力客户实现数字化转型。但是在过去一年与客户和伙伴的交流和实践中我们发现,除了流程自动化的挑战外,客户还面临着信息化程度不高以及智能化水平不足的问题。单纯的RPA产品无论是从能力还是架构上都无法有效打通企业数字化转型的‘最后一公里’。所以我们希望通过“自动化+”的方式,将RPA与AI、云化、低代码开发平台整合,构筑更强的智能自动化能力;同时在产品架构上,从单点的RPA产品升级成为整合的智能自动化平台。这也是我们将品牌升级为WeAutomate的原因,其内涵是:客户、伙伴、开发者和华为一起发展自动化业务,让自动化惠及每个人。

I RPA中国:请介绍下WeAutoamte的产品架构和理念。
杨永根:华为认为,要真正打通数字化转型的最后一公里,信息化、智能化和自动化缺一不可。
信息化解决业务流程中缺少应用系统承载,导致业务反复在线上和线下流转的问题。信息化水平同时也决定了自动化能走多远,毕竟RPA只能在计算机系统界面上进行操作,没有系统RPA也就无从下手。而智能化水平则决定了RPA能走多深,即对人类员工生产力的解放程度。缺乏智能化的RPA只能做一些低阶、无需人工判断的录入、点击类操作,一旦将自动化与智能化结合,则可以赋予RPA机器人更强的判断能力和交互能力,辅助人类员工处理更为复杂的事务。

所以我们在设计WeAutomate的产品架构时,将RPAAI低代码作为三个基础能力。RPA负责解决自动化的问题,AI解决智能化的问题,而低代码则通过流程编排、UI编排等能力构建轻量级应用并解决信息化问题。三者相互配合,构成了WeAutomate智能自动化平台的底座。在这个底座之上,我们沿着智能自动化发现-设计-运行-管理-协作-运营 & 运维这一端到端旅程构建了产品和服务体系,支撑客户、伙伴和开发者共同构建面向业务场景的各类智能自动化解决方案。

I RPA中国:介绍一下WeAutomate的新功能特性。
杨永根:在新版本中,华为对产品能力和特性进行了多维度升级。
首先在智能自动化的发现阶段,我们了解到不管是对客户还是合作伙伴而言,往往面临着收集到了大量的自动化需求,但却因为缺乏有效的评估和排序手段,从而导致不知从何处下手的问题。所以这次华为新发布了Inspire Center,也就是灵感中心。Inspire Center帮助用户激发自动化灵感,通过数学模型进行成本与收益的量化评估,并且实现灵感优先级排序从而让自动化投资更有效。

其次,在设计阶段推出3个新特性:
第一个特性是Hyper-Connect,能够让RPA-AI-小程序服务间互联互通,实现RPA开发过程中对AI服务的一键调用,以及仅通过拖拽方式即可对低代码小程序中数据进行操作。
第二个特性是自动化控件的Plugin机制,能够让开发者轻松扩展自动化能力,通过IDE扩展自动化能力实现控件按需开发和共享。
第三个特性是低代码小程序生成器的能力升级,能够让客户进行规则库自定义、流程编排、BI报表配置,帮助用户快速构建轻量级小程序应用一键部署,为业务用户提供人机交互界面,轻松运行机器人。
此外,在运行阶段,为了更好的拥抱和支持国家信创要求,新产品支持在鲲鹏生态下的软硬件系统部署,并支持基于国产应用的自动化流程运行,帮助用户在实现自主可控的同时降低TCO。
最后,管理中心也推出了全新UI和两大新特性。新UI能够让用户界面更直观,主页直达机器人的配置、部署、调度、监控、评估。

两大新特性,主要是Robot Hive队列机制浮动License,前者我们叫它“机器人蜂巢”,能够实现多机器人任务协同,解决流程自动化过程中人机间协同、机器人间协同、机器与应用间协同的难题,从而实现三方高效协作。后者是指可通过管理中心集中监控和调度License,实现多设计器、执行器间多用户分时共享,提升许可的使用效率。

I RPA中国:华为RPA在哪些行业应用的比较多,有哪些典型应用案例?
杨永根:从实际项目和客户需求角度来看,目前主要是应用在政务、金融、制造等行业以及各类企业内部的财务和供应链等部门。例如,一位金融领域客户在企业微信和智能外呼场景下,通过RPA+NLP技术,实现拟人化、自主化的线上客户服务和营销,帮助一线工作人员提升服务能力和效率。再比如,在高端设计领域,我们通过RPA+OCR帮助客户实现了设计图纸差异的自动比对和文档生成,使得过去每年十几万次的人工变更比对,现在可以自动完成,不仅加速了设计和制造进度,也让高端设计人员拥有更好的工作幸福感。而在政务领域,我们帮助深圳某街道办客户通过RPA+NLP技术构建的“智慧网格员”,实现了城区综合治理分拨系统自动登录,问题工单自动分析和自动分拨,极大地提升了城区综合治理效率。
学校业务中也能看到RPA的身影,清澜山学校已经将华为RPA应用到招生、教务、成绩处理等诸多业务流程中,提升工作效率的同时也能够让老师们更好地聚焦教学活动。
I RPA中国:华为RPA在生态建设方面有哪些进展?
杨永根:我们当前的伙伴发展比较聚焦,不盲目追求数量,背后的原因是希望我们的伙伴在合作过程中能获取到足够的利益,从而支撑伙伴的能力提升和业务规模壮大,最终通过优质服务帮助客户实现业务价值,这样才能实现正向的商业闭环。我们目前在华北、华东、华南、华中和西南等区域都发展了包括软通动力、德成技术、富璟科技在内的核心合作伙伴,并且不断通过商业和技术赋能加深与伙伴的合作关系。
I RPA中国:最近低代码赛道异军突起受到了资本的追捧,不少初创企业也拿到了大笔融资,如何看待低代码和RPA之间的关系呢?
杨永根:对于低代码赛道的崛起一点也不意外,它可以很好的满足组织业务的敏捷性和开发程序的效率性,将代表了下一代IT开发技术。此外,很多RPA厂商也集成了低代码和无代码开发技术,进一步提升了产品的易用性和维护性。
例如,前面所提到的华为最新发布的RPA产品就集成了低代码和无代码开发功能,这使得没有任何编程基础的业务人员,可以快速上手设计出自己想要的自动化业务流程。在产品易用性方面,华为也会以低代码、无代码为基石进一步打磨产品的可用性,内置更多成熟、稳定的自动化业务流程来提升开发进度。
I RPA中国:华为对于RPA未来发展,有哪些具体规划?
杨永根:我们坚信,一流的产品+一流的生态是业务成功的关键。在产品层面,我们坚持以“信息化+智能化+自动化”为能力底座,以智能自动化平台为产品架构,持续打磨产品能力,进一步提升产品体验,赋能更多组织实现多样化的业务场景落地。首先在产品迭代方面,华为会以月度的频次发布设计器新版本,通过快速迭代持续将最新的特性和最优的体验带给用户。其次,今年我们策划了春夏秋冬四场发布会,与客户、合作伙伴一起交流提升各行业自动化的应用水平。此外,为了进一步降低智能自动化的开发和使用门槛,我们规划了RPA机器人SaaS服务,让用户通过一键订阅便能即刻享受自动化的业务价值。
此外,人才生态对于整个产业的持续演进和发展至关重要。华为还会与伙伴一起,建设RPA认证体系和教学体系。同时,与更多的知名大学进行合作让RPA课程走进校园,并联合举办各类面向高校的开发者活动。
总体来说,我们的目标是花三年,打造出世界一流的产品,并构建世界一流的生态。


-  END  -


往期精彩内容推荐





大佬观点分享

关于RPA、AI、企业数字化转型

(点击文字即可阅读)


UiPath-吴威 UiPath-Frank Chen陈卫民 | Automation Anywhere-王言

艺赛旗- 唐琦松 | 艺赛旗-胡立军 | 实在智能-孙林君 | 来也科技 - 褚瑞 | 英诺森-胡益、徐志宏

达观数据-陈运文 | 达观数据-陈文彬 | IBM-常旭  | 天行智能-张尧      

金智维-廖万里 | 金智维-屈文浩 | 阿博茨-余宙 | 阿博茨-刘铁锋

云扩-刘春刚  | 云扩-刘林 | 容智-柴亚团 | 容智-黄莹

微软-李永智 | 微软-缪玉峰 | 弘玑-高煜光 | 弘玑-吴迪

和信融慧-李程 | 百炼智能-冯是聪 | SAP - 陆巍 | 玄一科技 - 杨凯程

德勤-杨玲玲 | 德勤-周麟 | 普华永道-庞胤杰 | 安永咨询-安武 | 中兴云-刘雅琼  

BV百度风投-方鑫 | 致同咨询-任子旭 | 兴业数金-梁一纲 | 毕马威-马金平 

建信金融- 陈文极 | 华为-杨波 | 海通证券-任荣 | 美国Avantify-朱继武 | EdgeVerve全球总监Atul Profile

  

行业知识交流分享,结识扩展人脉圈层

公众号后台回复【RPA】

可受邀加入【RPA数字技术】交流群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