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海南自由贸易港努力打造新时代改革开放标杆

省委深改办 海南自由贸易港 2024-04-11


环新英湾自贸港新城建设按下“加速键”。张茂 摄


春来潮涌东风劲 扬帆奋进正当时

——海南自由贸易港努力打造
新时代改革开放标杆

文 | 省委深改办(自贸港工委办)








在海南建设中国特色自由贸易港,是习近平总书记亲自谋划、亲自部署、亲自推动的改革开放重大举措,是党中央着眼国内国际两个大局,深入研究、统筹考虑、科学谋划作出的战略决策。2018年4月13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海南建省办经济特区30周年大会上发表的重要讲话中,郑重宣布党中央决定支持海南逐步探索、稳步推进中国特色自由贸易港建设,明确赋予海南着力打造全面深化改革开放试验区、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国际旅游消费中心和国家重大战略服务保障区(“三区一中心”)的改革开放新的重大责任和使命。2022年4月,习近平总书记到海南考察调研并发表重要讲话,再次提出要“加快建设具有世界影响力的中国特色自由贸易港,让海南成为新时代中国改革开放的示范”“把海南自由贸易港打造成展示中国风范的靓丽名片”。习近平总书记的两次重要讲话赋予了海南十分重大的历史责任和使命,也为海南发展指明了前进方向。

海南省委、省政府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的决策部署,在国家相关部委的大力支持下,立足“三区一中心”战略定位,瞄准海南自贸港建设的政策制度体系和核心任务,蹄疾步稳推进封关运作各项准备工作,深度对接高标准国际经贸规则,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压力测试,不断放大RCEP与自贸港政策叠加效应,持续拓展国际国内两大市场,国内外自贸区(港)网络联动发力,努力形成更大范围、更宽领域、更深层次的对外开放格局,争创我国新时代改革开放的新标杆。


洋浦国际集装箱码头。陈元才 摄


海南在我国改革开放中
具有特殊地位和重要作用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海南在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大局中具有特殊地位和重要作用”“要赋予更大改革自主权”。近年来,海南以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和指示批示精神为根本遵循,高举全面深化改革开放旗帜,实现自贸港从“顺利开局”到“蓬勃展开”到“进展明显”再到“蓬勃兴起”。一是打造改革开放综合试验平台,先行先试、探路开路。习近平总书记在第五届进博会上指出,“加快建设海南自由贸易港,发挥好改革开放综合试验平台作用。”先行先试是海南自贸港的一项重要职责,目的是探索改革开放的实现路径和实现形式,为全国改革开放探路开路。近年来,海南不断突入改革“深水区”,争创发展新优势,推出很多实招、硬招。比如,省域“多规合一”改革形成全国示范,《海南省国土空间规划(2021—2035年)》获国务院批复同意,启用“三区三线”划定成果。比如,“土地超市”“机器管规划”等创新举措深入实施,建立“项目策划+土地超市+极简审批”供地全流程制度,平台功能拓展到海域、矿产、补充耕地指标、碳汇等。越来越多的改革试点举措在海南落地生根。二是坚持把制度集成创新摆在突出位置,系统谋划、协调推进。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把制度集成创新摆在突出位置。制度集成创新是海南自贸港建设的重中之重,不同于自贸试验区以“制度创新为核心”,自贸港建设更加注重创新的系统集成、协同高效。近年来,海南公开发布16批140项制度创新成果,其中11项被国务院面向全国复制推广,6项得到国务院大督查通报表扬。在贸易领域,出台全国首张跨境服务贸易负面清单,将服务贸易管理事项纳入国际贸易“单一窗口”,助力服务贸易跨越式发展,2023年,全省服务进出口总额458.17亿元,比上年增长29.6%。在投资领域,推出全国首个国际投资“单一窗口”,实现境内外投资者全流程服务,企业提交的表单材料缩减55%,审批时限缩减70%,实现外商投资企业开办至多跑一次等。一批批制度集成创新案例在海南开花结果。三是争当新时代中国改革开放示范,对标国际、加快开放。自贸港是当今世界最高水平的开放形态,海南自贸港也是展示我国改革开放形象的重要窗口。近年来,海南坚持以贸易投资为重点,引进来和走出去并重,大幅放宽市场准入,扩大服务业对外开放,创造国际一流的营商环境,加快构建“两个基地”“两个网络”“两个枢纽”,出台支持“两个基地”建设15条核心政策举措,发起全球自由贸易区(港)伙伴关系倡议,洋浦港入选港口型国家物流枢纽。2023年,实际使用外资227.1亿元,对外直接投资38.8亿美元,增长104.9%,经济外向度达到36.7%,持续发挥了改革开放重要窗口作用。


航拍三亚市崖州区国家现代农业(种业)产业园,双色稻拼出“兴农强垦 种安天下”的字样。李学仕 摄


建立海南自贸港政策和制度体系
开启我国新时代
高水平制度型开放的新篇章


《海南自由贸易港建设总体方案》(下称《总体方案》)正式颁布实施以来,在中央部委的大力支持和全省上下的不懈努力下,海南推进全面深化改革开放和自贸港建设的一系列政策文件落地实施,以“零关税、低税率、简税制”和“五自由便利一安全有序流动”为主要特征的自贸港政策和制度体系逐步构建,优惠政策随着市场主体驱动持续优化调整、迭代升级,自贸港政策红利加速释放,成效初步显现。一是“零关税”三张清单扩容增效。“零关税”政策落地实施以来,海口海关累计监管“零关税”货物195.7亿元,减免税款37.03亿元。其中,进口“零关税”原辅料83.2亿元,免税11.3亿元;进口“零关税”交通工具及游艇72.4亿元,免税18.7亿元;进口“零关税”自用生产设备货值39.97亿元,免税6.98亿元,进口享惠商品已覆盖基础设施建设、加工制造、研发设计等重点行业领域,对推动产业聚集、稳定经济大盘发挥了积极作用。二是“低税率”政策受惠主体稳步扩增。海南自贸港鼓励类产业目录在全国版的基础上新增鼓励类产业目录176项,“两个15%”所得税政策享惠面不断扩大。政策执行以来,享受企业所得税15%优惠政策的企业累计减免税额236.7亿元,累计享受企业所得税减按15%执行优惠政策的市场主体达4000余户次。2023年,享受企业所得税优惠政策的企业户数、个人所得税优惠的人数都增长两成以上。离岛免税政策含金量不断加大,政策效应持续释放,自2020年7月1日海南离岛免税新政实施以来至2023年底,海关共监管离岛免税购物金额近1500亿元。三是贸易投资更加自由便利。“一线”放开、“二线”管住进出口管理制度及《海南自由贸易港跨境服务贸易特别管理措施(负面清单)(2021年版)》《关于推进海南自由贸易港贸易自由化便利化若干措施的通知》等一揽子贸易便利化政策发布以来,有效支撑了海南外贸高质量发展。洋浦保税港区11项试点政策措施扩大至洋浦全域,加工增值内销免关税政策扩大至全省重点园区,享惠企业数量翻番,累计内销货值46.7亿元。2023年,海南货物进出口总额2312.77亿元,同比增长15.3%,创历史新高;服务进出口总额458.17亿元,同比增长29.6%。

博鳌近零碳示范区。袁琛 摄四是运输领域对外开放持续扩大。“中国洋浦港”国际船籍港加快建设,入籍“中国洋浦港”的国际船舶总数达44艘,国际航行船舶登记总吨位位居全国第二。《总体方案》实施以来,洋浦新增航运相关企业近600家,新增登记船舶300余艘,总载重吨超1200万吨,港航物流产业已初具规模。航空领域,国际航线网络不断优化,第五航权客运航线取得突破,第七航权开放试点稳步推进。五是金融服务实体经济能力不断增强。出台合格境外有限合伙人(QFLP)余额管理制试点办法,跨境贸易外汇收支更加便利。截至2023年底,办理外汇登记的QFLP基金108支,注册资本共计115.2亿美元,累计跨境流入15.3亿美元;办理外汇登记的QDLP基金管理企业为14家,QDLP业务登记金额21.7亿美元,跨境流出6.55亿美元。开展跨境人民币结算便利化服务试点,实施本外币合一银行结算账户体系试点。2023年,海南省人民币跨境收付额3268.3亿元,同比增长122.9%,增速居全国前列,结算量突破三千亿元,创历史新高。国家外汇管理局在洋浦经济开发区开展跨境贸易投资高水平开放试点取得良好成效,截至2023年末,4项经常项目便利化措施全面落地实施,累计办理试点业务金额210.2亿美元;9项资本项目试点政策已落地8项,累计办理试点业务金额12.3亿美元。六是各类人才加速集聚海南。海南大力实施“百万人才进海南”战略,出台加强和改进新时代人才工作实施意见等一系列政策,改革创新人才发展体制机制,实行更加积极、更加开放、更加有效的人才政策,推动人才事业发展迈上新台阶。实施“百万人才进海南”战略以来,全省累计引进各类人才超60万人。

七是跨境数据流动试点有序推进。出台发布《海南省培育数据要素市场三年行动计划(2024—2026)》,完善与自贸港相适应的数据基础制度。海南全球首个商用海底数据中心项目一期竣工,文昌—香港国际海缆、海口区域性国际通信业务出入口局、海南自贸港国际互联网数据专用通道建成投用,数据基础设施建设不断完善。“游戏出海”试点通过国家评估验收。2023年,海南数字经济产值已超1000亿元。



环岛旅游公路儋州峨蔓火山海岸路段


充分发挥政策和区位优势
推动形成高水平对外开放新格局


高水平对外开放的重要特征之一就是制度型开放。海南充分利用政策优势和区位优势,在对接国际高标准经贸规则上先行先试,稳步扩大规则、规制、管理、标准等制度型开放,提升外贸外资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度,推动高质量发展。以制度型开放为重点推动高水平对外开放。海南充分发挥改革开放综合试验平台作用,持续推动对外开放规则衔接,对标全面与进步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定(CPTPP)、数字经济伙伴关系协定(DEPA)等国际高标准经贸规则,全面落实国务院印发《关于在有条件的自由贸易试验区和自由贸易港试点对接国际高标准推进制度型开放若干措施的通知》,以创新驱动加快推进规则、规制、管理、标准等制度型开放,以高水平开放赢得国际竞争的主动,深度链接全球资源,积极构建国际经贸网络,不断提升贸易和投资自由化、便利化水平,更好集聚和配置全球资源,努力形成更大范围、更宽领域、更深层次对外开放格局。以国际化平台建设为路径促进高水平对外开放。近年来,国家层面的对外开放交流平台正在成为海南推动高水平对外开放、融入国际高标准自由贸易区网络的重要载体和渠道。一是博鳌亚洲论坛已是海南对外开放的“金字招牌”,成为海南对外开展国际交流合作的重要桥梁和纽带。从2023年至今,发起全球自贸区(港)伙伴关系倡议,成员达32家。二是中国国际消费品博览会是全国首个以消费精品为主题的国家级展会,作为落实《总体方案》的重要举措,借助自贸港的政策、生态、营商环境等优势,有效集聚生产要素,吸引产业链落地海南,促进产业转型升级,打造成为全球消费精品展示交易的重要平台,实现在海南自贸港“买全球、卖全球”,带动现代服务业发展。三是为落实建设更为紧密的中国—东盟命运共同体和共建“一带一路”倡议,国家能源局、海南省人民政府和阿拉伯国家联盟秘书处、印度尼西亚能源与矿产资源部共同在海南主办了2023中国—东盟清洁能源合作周和第七届中阿能源合作大会,为中国与东盟、阿拉伯各国新型能源合作按下了“加速键”。以自贸港建设为核心实现高水平对外开放。下一步,海南将不断深化高水平对外开放,加快推进高水平开放压力测试,加快形成与国际高标准经贸规则相衔接的制度体系和监管模式,为推动加入高标准经贸协定提供实践支撑。一是全力以赴做好封关运作这一海南自贸港建设“一号工程”。以任务清单、项目清单、压力测试清单为抓手,加快封关运作软硬件项目建设,深化海南自贸港全面政策研究,狠抓政策落地见效,滚动实施压力测试项目,对政策制度、封关设施、系统平台、管理能力等进行全方位、全流程压力测试。二是加快落实对接国际高标准经贸规则试点任务。以落实对接国际高标准经贸规则试点任务为抓手,力争在绿色低碳、服务业开放、知识产权保护、跨境资金流动、执业资格互认、跨境数据流动等领域的制度型开放上取得更多进展,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三是加强国际交流合作。加码“两个基地”“两个网络”“两个枢纽”建设,主动融入国际高标准自由贸易区网络,围绕制度开放进行互学互鉴、互联互通,通过全球自贸区(港)伙伴关系倡议、国内自贸区网络联动,打造聚焦全球自贸区(港)建设和发展的国际对话平台。

春来潮涌东风劲,扬帆奋进正当时。一千万琼州儿女正满怀豪情地乘着中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东风扬帆启航,驶向中国特色自贸港和高质量发展的彼岸。



位于海口江东新区总部经济区(生态CBD)的江东天地项目现场,塔吊等大型施工设备加快运转。张茂 摄


赵乐际将出席博鳌亚洲论坛2024年年会博鳌亚洲论坛2024年年会今日启幕,日程公布海南自贸港欢迎您!便利开放的入境免签政策→中共海南省委自由贸易港
工作委员会办公室
编辑|叶维铭、孙林洁

审核|刘洋

来源|省委深改办(自贸港工委办)

转载请注明来源:

海南自由贸易港微信公众号

微博/头条/抖音:海南自由贸易港网址:http://www.hnftp.gov.cn/
扫码关注海南自由贸易港官方发布                      请点在看↓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