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确实,不能再这样free下去了

小西cicero 林中的维吉尔 2024-04-15

“我是阿拉法,我是欧米茄;我是初,我是终。

我要将生命泉的水白白赐给那口渴的人喝。”

各位好,连日写作,累了,今天想写个谈心文。
前几天我在本号上发过一篇文章,说以后要减少在公众号上更文的频率,结果最近这一个周,又恢复到了天天日更的状态。

网上有个胡适的段子,说胡适某天写日记,痛斥自己不该天天打牌,消磨人生,结果没过几天,又故态复萌,日记里依然是天天“打牌、打牌、打牌……”

这个段子真伪不知,但眼下的我好像确实在反用这个段子,明明说了不日更,却架不住我天天忍不住去写。

不过这两天我又再想,确实,不能这样继续之前的状态了。
有这种想法的原因,是因为最近以色列和伊朗吵得挺凶,我写了两篇文章《伊朗和以色列若真开打,事情会闹的很大》《伊朗打以色列:我已点到为止,劝你耗子尾汁》判断都还算精准,阅读量也还可以。

可是有些留言让我感觉很奇葩。比如有人批判我对以色列的批判不够猛烈,对伊朗的评价语带戏谑调侃,他们的逻辑是这样的:伊朗反以反美!反以反美的都是英雄!你敢调侃英雄,你良心大大滴坏了!

我这里想简单澄清两个事儿:

第一点,我觉得“敌人的敌人就是朋友”这个观点是一种低级错误,像伊朗,这是一个把政教合一的原则当做旗帜来打的国家,按照马克思理论,政教合一的中世纪国家比近代资本主义国家更反动。当然依据我国和平共处、互不干涉内政的外交原则,我们也不好对人家的内政说三道四。可是这不等于我们必须认为这种国家做的一切事情都是对的,连调侃都不能调侃一句。

第二点,我在文章中写的东西大多也不是调侃,都是人家伊朗放在明面上公开做的,比如德黑兰人质事件,有兴趣的朋友可以自行百度一下,伊朗从来不避讳这个光辉战绩。
当然我知道,这样人话都听不太懂的黑粉,在我的读者群中毕竟还是少部分的。可是微信公众号的传播机制决定了,即便有少数这样的黑粉,也会对你的表述造成莫大影响,作为一种公共领域传播,微信公众号这个东西,本质上是遵循短板原理的。你能在公众号上看到什么品质的文章,取决于看公众号的受众群中最不宽容、戾气最重的那帮人能容忍什么文字。

我这样说,并不是只针对网上那些伊朗或者俄罗斯的拥趸,在微信上文章写久了,你会发现在几乎所有话题上都有一批这种人,因极端而疯狂、因疯狂而残忍、因残忍而极端。

比如前几天我写了一篇《虐猫的笔试第一名,能不能读研究生?》的文字,关于南大拒绝录取虐猫的那名考研第一名提了一点自己的看法。作为一个自己也爱猫的人,我其实也很痛恨这样的虐猫者,但我觉得对这种人的处罚应该规范化、法制化、商量好了明正典刑,不能搞互联网私设公堂,凭网络情绪随性而为。

结果那篇文章底下,就有这样的留言:

我估计这家伙,应该是根本没看懂我那篇文章表达的意思。不过看懂了我也不觉得他会对我有什么好意。
因为你看他这些留言当中,有对小猫小狗的善意?恕我没看见,那种对人的恶意与残忍倒是宣泄纸面的——还是一定要断人生路,致人死地而后快那种。

我也曾奇怪过,我真么温和的表达,怎么还会遭到这帮人这么彻骨的恨,后来想明白了,无他,无非是因为对他们来说,中伤你,他们绝对安全而零成本。
有读者问我,写作有什么压力——压力就是你要承受这世上太多无厘头的恶意。
我一般是不怎么理这种留言的,要不然光生气也没办法支撑到今天。但今天偶尔贴一篇,我想表达什么呢?

我想请大家理解,我们这些作者,所面对的公号受众环境,真的很恶劣,而且越来越恶劣。已经几乎快写不下去了。

在公域空间里,文章的目的是为了表达观点,只有有观点的文字才能有人阅读,可是阅读的人多了自然会有人不同意,这个时候我们就需要彼此之间的宽容与善意,如果你没有这种起码的善意,你所身处的平台又不给你足够的保障,写作就是一种艰辛、费力不讨好、且写的越多错的越多的事情。

基于这一点,我才无数次的想过放弃,想换个有付费门槛的平台,在那里多说知心话,比如我最近在推的知识星球。比如我近期正在和蜻蜓合作,即将推出的音频年费会员。

说实话,我知道向写文章的人付费这个事儿,并非大多数读者的习惯,我们这里没这个习惯。我自己也很喜欢,甚至可以说享受公众号这种大家免费观看、自由交流、随缘打赏的氛围。这个感觉就像是寺庙或者教堂,正经的寺庙、教堂、公园都应该是不收费的,因为你要传道信仰、要普度众生或者让公民放松心情么。进门先收个门票,那就没意思了。

可是如果一个社会里,太多的人进了免费的公园、寺庙就随地吐痰、乱扔烟头,甚至威胁放火烧庙、打住持、骂方丈,还没人能管管。那这种免费就是继续不下去的,我必须提高门槛,至少为了屏蔽恶意。
今天既然聊到了留言,索性就再多回应几篇,比如前天我写《范曾再娶不是罪过,但想当“佳话”……“大师”,您说笑了》一文,看到有位读者这样留言:

这位读者应该是我的老读者了,首先我感谢他的祝福,这方面多的话就不说了。
只是,他似乎是不满于最近我做了几个知识付费的接口,“疏远”我了,然后看到我又写了一篇免费的、能被他接受的文章,才又回来了。

看了这个留言,你能理解为什么我舍不下公号这边么?
因为免费公域空间与付费私域空间的数量真的是不同的,有大量的读者就是这样——你免费,我就看看,一看你要收费,我就走了。

无可非议,人性使然。

可是我也想跟这位读者澄清一下:

我不是“急于搞知识付费”,从我以写作为生的第一天起,我就一直在搞知识付费。
不然,您觉得我是怎么活下来的?

只不过,之前的知识付费,是广告、打赏,这样的隐性付费。
现在我跟很多看了我多时文章的读者建立信任关系了,可以换个模式,到私域空间再听我聊聊天。这有什么错么?
如果您看了我多时的文章,仍觉得这样是不对的,那只能说明一点,您觉得我聊的,不值这个钱。那您转身离去,我也只能遗憾。

另外,您在留言中也提到了,您觉得对范某大师娶亲这个事儿,很多“文化人”丧失了基本原则,只会做肉麻的吹捧和贴金。您想过这是为什么吗?
这个现象我其实也观察到了,就说公众号圈子里,比较大的大号,我基本没看到敢说这事儿不是“艺林佳话”的。

可是你知道为什么吗?没有别的原因。就是大家都深谙“都是在圈子里混,多交朋友少结怨”的潜规则。你从捧的那个角度去写范大师娶亲,流量未必差,还能结个善缘。你若秉笔直刺,万一结了冤仇,以后给你使个绊子咋办?

所以这就是免费的公域最终一定会走向的终局——所有自媒体都不招惹任何可能威胁他的群体,大家都在说一些安全的、求存的“乡愿”。大家一起在这种无聊的热议、喧嚣的沉默中浑浑噩噩。

您说我“急于搞知识付费”,真理解我的难处么?您愿意接受这样的未来么?

所以,再一次的,我真的需要跟大家“请假”,以后我会减少在公众号上的更新——或者一时习惯改不了,就多在号上写点风花雪月。大家别嫌我文章写得少了、或者片汤了。
我只是厌了以金玉之言、投泥淖之中。

我会把更多的精力,放在有门槛的知识付费项目上——哪怕其实这些项目,甚至没有在免费公域上写文收益高。哪怕这些不成熟的项目,可能暂时无法让所有付费读者满意。
比如已经开了的“知识星球”,有读者留言,觉得上面文章少,其实不少我每个周至少在上面做十个以上的答疑,间歇更新一些主题文章:

只是相对于我过去在公众号上的免费高频输出来说少了点。

我理解,凡事都怕对比,习惯了免费的满汉全席,四菜一汤收费大家都觉得亏。

但公域这样免费言说,我真的遭不住了,以后难以为继了。

启示录中说:“我是阿拉法,我是欧米茄;我是初,我是终。我要将生命泉的水白白赐给那口渴的人喝。”可抱歉,我做不了那个人。
所以请我的读者酌情,愿意跟上的朋友,就跟上。至于在这门之外的人,怎么说呢?黑粉我当然乐于摆脱,而那些长期看我文章,却对我知识付费有意见的朋友……很抱歉我的文字还不足说服您付钱,这是我的错。只是您需要知道——Free is not free。

自由从不免费,免费的才是最贵的,无论是对我这个写字的创作者,还是对您读者来说。

再跟大家通报一下行程:
明天起我出个长差,可能接下来一个月会在上海。因为我要和蜻蜓合力打造一个知识付费的年度音频节目,我会把这个作品打磨好,让读者们认可。

另外今天会做个直播,主要讲讲艺术方面的几本书,先卖个关子,感兴趣的朋友请预约一下,今晚8点见: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