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如果你从未错过火车,那说明你在火车站浪费了太多时间

小西cicero 林中的维吉尔 2024-04-19
各位好,如之前的文章所述,近期在上海组建自己的团队,打磨我的第一款多媒体多渠道文化产品。


这是我尝试转型的第一款作品,不日就将推出,离家远走也值当。但周末还是想回家休息一下,所以就定了周五晚上的高铁。


结果是,我低估了周末上海的堵车程度,成功错过了原定客车,此刻正滞留在中途抢票,不知几点才能到家。


错过高铁这件事,过去在体制内工作时我从来没有遇到过,后来出来创业反而多了。也曾反思过这样是不是有问题,但我想起那句话——如果你从未错过过火车,那只能说明,你在火车站浪费了太多时间。


我想这是对的,我出生在一个体制内的知识分子家庭,从小家里人教育我的就是要遵守各种规矩,甚至为规矩留下余量。比如赶火车这种事,过去我都是宁可留下一个小时在火车站等车的。


但这样过分“乖”的结果,是我在人生中赶上每一趟有形的列车,却错过了无数次无形的机遇。


因为在快速迭代的现代社会,机遇这种事情,有的时候就是留给那些不留余量,敢于冒险的人的。


就像赶火车,你的确可以选择每班车都提前半天做准备,提前一两小时在候车室等待,可这样做的结果,一定是你出行的心理代价是极大的,你不仅将浪费时间在火车站,也将浪费机遇在无形中。


更类似于团队创业……我曾经写过文章,自述自己不敢组建团队,这跟怕赶不上火车有些相通,我害怕突如其来的意外让团队运营遇到困难。


可是这几年的内容创业经历也告诉我,不建团队,不冒风险,怕辜负他人,很多时候就是难以做出更好的产品。


所以就像我给高铁站等火车的时间越来越短一样,走出体制后,我这几年的风险偏好,变得稍微大了一些。


也许我的这个发展趋势不符合趋向收缩的时代,但怎么说呢?在不确定的风浪中闯荡,像过去那样求稳保守,终归是不行的。


由此想到这星期,受邀到沪上一所新锐高校跟同学们做了个分享,在座的同学中很多都在搞学生创业,有位同学问了我相似的问题:怎样把握边界感,在安全的边界之内获得创业的成功


我想了想,老实的回答说我不知道。创业这件事本身就是不确定,不安全的。如果迪亚士,哥伦布遵循中世纪世界观的“边界”,相信马格里布之外就是世界的边界,或者像郑和下西洋一样重复既有航线,就一定无法开辟新航路,发展新大陆。近代西方之所以相继迎来商贸、科技、工业革命,就是因为他们倾向于先去尝试再讨论边界。


而明清时代的中国,之所以逐渐被世界甩开,也许就是我们养成了尝试还未开始,先去进行这样的讨论:此事安全不安全?保险不保险?甚至正义不正义?华夏不华夏?


一旦讨论将新事物定义为奇技淫巧,以夷变夏,很多人会登时放弃了尝试的兴趣与勇气,也不允许别人做这样的尝试。


而我们的文化环境,如大明的皇明祖训,如嘉庆的《守成论》,也在鼓励这种逻辑。


但时至今日,有时你仍会发现,中国的孩子,无论多么活泼,相比西方的孩子还是太“乖”了,因为他们对边界、规矩、家长和老师的训令总是更尊重,甚至有点噤若寒蝉。


可是此刻我在想,这样的思维,终归会让我们的孩子错过了很多。

就像一个奔波的人,如果从未错过火车,一定在火车站浪费了太多时间,在远方浪费了太多机遇。


——————


在车站用手机写了这篇文章,写的仓促了。


刚刚提示总算抢到票了,我出发了,愿下半夜能到家。在不确定的职场上打拼了一个星期,相信大家也同样为奔波而疲劳吧,都辛苦了,周末晚安。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