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社会

今天这个班,上的有点尴尬

小西cicero 林中的维吉尔 2024-04-28


为什么现代社会多放假,反而有利于经济。

我家附近有一所中学,从单位辞职后,它成了督促我每天起床按时工作的闹铃。

因为只要一到工作日,学校课间操的高音喇叭就会吵的不行,叫醒睡梦中的我。星期一则叫的更早一点,因为有固定的升国旗仪式。那一天,叫醒我的一定不是梦想,而是某个孩子演讲声音。

今天是星期天,昨晚忙了一夜,本来想晚起床一会儿,但是早上八点,我依然被学校的高音喇叭叫醒了。听着某个孩子用他年龄不该有的官腔和他年龄不该有的觉悟,拿腔作势、慷慨激昂的喊着演讲词,我迷迷糊中在想一个问题——今天不是星期天么?我和孩子们都应该睡个好觉才对。

清醒后,我才反应过来一个问题,今天虽然是星期天,但是五一调休,要上班。

在国内假期诸多调休当中,我总觉得五一调休是最令人尴尬的,明明实际只放了一天假,但是却必须从周边三个周末里东拼西凑,硬凑出一个“五一五天小长假”来。今年的这种尴尬感尤为强烈——这个周末,周六放假、周日不放假,然后无论企事业单位还是学校,都上三天班之后正式放假。下个周末,融进“五一小长假”当中。下下个周末,虽然距离五一已经整整过去将近半个月,已经到了五月中旬,但是假日办依然贴心的记着你还欠单位一天班没上,周六那天需要你把“债”还回去。

……挺好,时隔这么久,没想起来问你要“利息”,让你加个班,也不错了。

当然我知道,每当谈起假期不足这个事儿,总有人提出反对,比如依稀记得多位“经济学专家”就曾告诫过中国人,说我们的每年11个法定假日,已经非常多了,不能再多了,再多企业要亏本!经济会出问题。

可是放眼世界,中国人的假期真的很多么?

我想起一位在法国工作的朋友曾经给我介绍过,法国人休假有一个“桥”的概念,例如有两个法定公休假期是在周三周四,那么政府会要求今年把这个周五也一起放掉(不调休的那种),省的大家上一天班再休周末,破坏了休假的心情。
稍微查查资料你就知道,英法德等欧洲国家的普遍的法定假日时长在30天以上,美国和日本分别只放假25日和21日,已经严重拖了发达国家后腿的。
而在发展中国家或地区中,这几年经济势头良好的越南每年放假22天,中国大陆每年只有16天(11天法定假日加上5天带薪假期)的法定假期,在世界范围内不仅比不过欧洲甚至比不过非洲,排名倒数。

而在带薪假期方面,刚刚工作的我国年轻人法定带薪休假只有5天,在世界190+国家与地区中仅排在180位左右,倒数。即使你是老员工,取法定最高上限15天的带薪假,也只能排到100位左右。
而这个休15天,对大多数工薪族来说是个神话。因为现在员工经常跳槽,你到了新企业,不可能跟新老板说我在原单位工龄多少多少年,所以我要在您这儿休15天的带薪假。
35岁以上的中年男性或者备婚备孕的女性,有企业能收留你就已经很不错了,想休这十五天假?除非你去考铁饭碗、挤进体制内。

此外还有一个问题,是工作时长,IMF统计过15个主要工业国家的平均每日工作时间,德国每天的工作时间5.2小时为最短,而中国的每日平均工作时长为9.2小时,排名垫底,时间甚至远远超过了同样以“勤奋”著称的东亚邻居日本和韩国。

但是我们并没有通过这种长时间工作获得与之匹配的工作效率。

根据IMF的数据统计,每日工作时间最少的德国的2022年人均GDP为48636.03美元排名全球第21位,中国为12813.77美元,排名第68位。德国人的工作时间是中国人的56.5%,但人均GDP却是我们的3.8倍,相当于他们在单位工作时间所创造的价值是我们的6.7倍……

我觉得这并不单纯是一个“劳逸结合,提高工作效率”的问题。



很多半吊子经济学家,觉得多放假是一个国家懒散的表现,一定会危害经济,这种观点即过时,也错误。
如果我们把时间放回到二战以前,你会发现当时的世界上,哪怕是英法美等老牌列强,他们在放假上也是非常吝啬的,有良心的企业家也只愿意在星期日这天给工人休个班,去教堂礼拜。而工作日工人们的工作时间都长达十几个小时,根本就是损耗生命的活计。当时单方面要求八小时工作制和公休假期的,主要是工人阶层。甚至五一劳动节这个节日,最早就是为了纪念工人们的争取休假、争取八小时工作日。

1886年5月1日,美国2万多家企业的35万名工人停工上街,举行了声势浩大的示威游行。仅芝加哥一座城市,就有4.5万名工人涌上街头,美国的主要工业部门陷入停摆。

当时在罢工工人中流行着一首《八小时之歌》。歌中唱道:“我们要把世界变个样,我们厌倦了白白的辛劳,只得到仅能糊口的工饷,没有时间让我们去思考。我们要闻闻花香,我们要晒晒太阳。我们相信:上帝只允许8小时工作。我们从船坞、车间和工厂,召集了我们的队伍,争取8小时工作,8小时休息,8小时归自己!”

而这个梦想在二战之后最终实现了,各国纷纷出台法律,给工薪阶层多放假。究其原因,劳动者们的争取固然有一方面。更重要的原因,其实是全球经济模式的转变。

二战前,尤其是1929年经济危机的全球经济模式,其实有很浓烈的重商主义色彩,各国的经济方针都是尽量让自己的工厂开足马力生产,倾销到国外去赚取金本位的、能换到真金白银的外汇。

在这种模式下,国家当然和企业主一起,希望劳动者必须多干活,因为你多干活才有更多工农业产出,有了更多产品、卖到国外,才能成就国家的强大。

可是1929年的全球大萧条和随后爆发的第二次世界大战把这种竞争模式扫进了垃圾堆。因为此后人们发现,世界的主要问题,并不再是工业品的稀缺了,工人们加班加点,生产出一大堆工业品,可这些工业品是需要有人使用的,过去世界面临的主要问题是工业化不足,产品稀缺,只要能生产出来,就不愁卖不出去,能生产的企业就一定能盈利。

可是当全球工业化浪潮刮过之后,如果生产产品的劳动者继续保持低工资、少假期,没有金钱也没有时间消费。那么这些多出来的产品能卖到哪里去呢?只能卖给外国,如果对象国家关闭市场怎么办?那就只好动粗强行打开市场,要么像19世纪的带英那样满世界搞“开门送,自由贸易”,学砸了,就是二战中的德意日,抢地盘不成反被炸成回石器时代。

所以二战之后西方各国首先开了窍,想要保持自家的经济活力,工厂生产出来的商品要有人买,给他们多发工资、多休假期、建立相对较为完善的医疗和社会保障体系,让本国的老百姓们有金钱、有时间、也敢于消费。
这样货币就在整个市场的体系内部流转起来了,这就是所谓的内需,二战之后真正实现经济崛起的发达国家,无一例外地都培养起了强大的内需。

说的实在点,就是人类终于认识到,如果加班加点干出来的那些工业品,最终落个“有命挣,没命花”的下场,那岂不是非常可笑?
所以我们可以看到一个现象,在冷战时代,有两套评价国家经济实力的标准在同时运行,一个是苏联和其卫星国依然在采用的旧式“工农业总产值”,这个标准的核心思想依然是只评价生产端的,默认只要工农业品生产出来就不会卖不出,在这个体系下,苏联依然有坐二望一的实力。

而西方世界则在同期开始采用一个新标准去测量经济的“体温”,那就是“国内生产总值”,也就是我们今天最为熟悉的GDP。以GDP作为衡量国家经济实力标准的内核,就是认可工农业品你光生产出来并不能算完,必须有足够的市场,足够的“第三产业”,将商品卖出去,让人们使用到才算数。而像冷战时代苏联那样,军工企业畸形发展,造一堆坦克飞机,然后在仓库里吃灰、解体时论吨买的模式,那不是生产,那是浪费。
所以苏联虽然能把工农业总产值一时间冲的高高的,苏联工人们经常“自愿”牺牲休息时间,参加个“星期日义务劳动”什么的。但实则早已被美英法、甚至废墟中走出的西德和日本所甩开了。
因为缺乏内需,加班加点忙活生产的苏联老百姓们没有时间也没有闲钱去消费,它的大量生产最终沦为了一种无效而惊人的浪费。
GDP与“工农业总产值”的区别,在于计入了所谓的“第三产业”。像旅游、交通、消费、服务等等产业,时至今日在发达国家的GDP当中无一不占有最重要的位置。

像美国的第三产业GDP占比高达80%,英国80.91%,法国70.2%,德国70.36%,日本70.42%……

而与之相对应的,经济欠发达的国家,第三产业占比则低得可怜,比如继承了苏联衣钵的俄罗斯,其之所以给人一种长期经济萧条的印象,就是因为其GDP畸形,第一产业占比为20%,第二产业占比为70%,第三产业占比仅为10%。

而要发展第三产业,一个必须的前提,就是这个国家必须有充足的内需和市场,说白了就是老百姓手中有足够且敢花的钱,也有时间进行消费。否则商场、影院、餐厅、宾馆、游乐场建起来,上班族们却都被锁死在各自的岗位上996,有限的假期也只想在家躺着,服务员、厨师等等第三产业从业者们只能在各自的店铺里干等着客人上门,这个场景就很尴尬。
所以假期是第二产业的休息时间,却是第三产业的“发展黄金期”。这就解释了为什么越是第三产业占比更重的发达国家越喜欢给老百姓放假,唯有如此,第三产业才能挣钱。
而如果缺乏假期、缺乏内需,光靠一两个主持人空问“为什么老百姓有钱也不敢花”,是无法解决问题的。

所以你看,一个小小的放多少天假的问题,它并不仅仅关乎劳动者是否能有足够的休息时间、能劳逸结合。发达国家愿意给自己的民众多放假,也并不单纯是一种讨好选民的社会福利,更是为了培养其内需。
只有老百姓手上有钱、有保障、有假期了,才会愿意多消费。而一个国家如果自己的民众消费力充足,内需庞大,就不会过分看重和仰赖海外市场。经济的长期良性增长,也就有了不可动摇的保障。

所以应当做的是转变思路,不要把假期当做一种对生产的损害,而看成对消费的促进,不要把人当做单纯创造产品的生产者,也要把他们当做有享受生活权利的消费者。
真的,多放几天假,让人们享受生活,你会发现,这反而会对经济好处巨大。

全文完

本文4000字,本来只是想聊聊调休,一不小心写长了,愿对您有所启发。今晚有一个会员直播必须准备,看不了的读者朋友们先别着急,明天我会详细解释。
长文不易,谋生更不易,所以喜欢请给个三连。多谢了。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