冰川思享号

经济

普华永道造假风波,给了A股一个及时的警报

要让市场监督、舆论监督发挥作用,就要有合理的交易机制鼓励“吹哨”。要让舆论监督发挥作用,就要容忍“唱空”。撰文丨关不羽网传全球著名会计事务所普华永道将被恒大“拉下水”,可能面临至少10亿元人民币的巨额罚款。该消息还有待证实,姑妄听之。但普华永道和恒大之间的缘分匪浅,是不可否认的事实。012009年11月,恒大成功登陆港股时,普华永道就是恒大的财务顾问。此时恒大的负债总额不到300亿元。2023年1月16日中国恒大、恒大物业和恒大汽车同时发布更换核审计机构,宣布和普华永道分手。此时恒大的负债总额将近2.5万亿,“债可敌国”。漫长的十四年合作,普华永道都为恒大开出了“无保留意见”的审计报告。恒大借回来的每一笔钱,都有普华永道的“完美背书”加持。耐人寻味的是,和恒大分手后,普华永道当即发表了公开声明,义正词严地提醒投资者与债权人关注恒大汽车风险。明明白白“八宗罪”,相当专业,人间清醒。可惜,普华永道的专业和清醒都迟到了。迟到的不只是普华永道一家。恒大的债务危机不是突然起飞的黑天鹅,而是在房间里晃悠了十多年的大象。2012年,美国浑水机构香橼(Citron
6月4日 下午 12:33
被微信屏蔽
教育

“史上最难高考”来袭:413万复读生一起卷 ,河南广东要哭了!

所谓的“3+1+2”,即语文、数学、英语“3”大主科不变;“1”是指在物理和历史中选择一门作为选考科目;“2”是指在生物、化学、地理、政治中选择两门作为选考科目,光是组合方式,就足足有:
6月4日 下午 12:33
其他

斯坦福博士报考乡镇公务员,一个多么残酷的选择

很多人从小就习惯于被安排,不敢直面自己的内心选择,从而随波逐流、浑浑噩噩地上学、求职、工作,直至老去。撰文丨魏英杰又到了毕业季,近来关于考公考编的新闻有点多。这两天让人大跌眼镜的一个消息是,拥有美国斯坦福大学博士学位的苏某,出现在安徽省某县乡镇公务员考察对象公示名单上。图/网络随后,网友查询了苏某的就学经历,更是让人感慨万千。简单讲,苏某是属于“学霸中的战斗机”这种类型的学生。高考成绩是学校理科第一名,本科毕业于中科大物理学院,获得郭沫若奖学金。据称这个奖学金含金量非常高,获得者大多去往国内外一流高校或研究所深造。苏某在没有毕业前,就已经拿到了包括斯坦福大学、加州理工大学、哥伦比亚大学等世界一流大学的全额奖学金邀请。后来他选择到QS大学排名全球第五的斯坦福大学读研,拿的也是高额奖学金去的。所有这些光鲜的履历,与其当下选择回老家报考乡镇公务员,对比愈加强烈。学历是个“王者”,就业却成了“青铜”。从网上评论看,多数表示不理解、想不通。此前,也有世界名校海归“上岸”乡镇、街道办公务员的报道。比如哈佛大学硕士毕业生入职杭州某街道办,耶鲁大学毕业生成为郑州郊区某乡镇公务员,近日还有一名东京大学硕士,同样进入了安徽某街道当公务员。于是有人发出灵魂一问:哈耶普斯麻的终点,难道也是考公吗?01我并不反对任何人考公或考编,如果要多说一句,我尤其不反对留学归来的毕业生考公考编。同样是考公,海归和国内的毕业生对比,正常来讲视野可能更开阔一些,如果能把所见所学用于工作中,说不定更有想象的空间,能够激发更多的可能。民国时期,留学海外归来的人才,是推动历史发展的重要力量。我们知道的许多不同领域的名人,都有“海归”这一身份。近些年来,国内家庭自费供孩子出国留学的数量大增,毕业后回国就业的人数自然也随之增加。这些人在国外学到了各种知识,回国后进入不同行业不同领域工作,对社会经济整体而言都是有益的,其中当然也包括进入公务员队伍。过去总有人发问,为什么国内培养的人才,出国留学了不愿意回来?如今越来越多人选择回国,为何又有这样那样的质疑声音?难道留学回来,就不能参与到考公考编的行列吗?这从道理上就说不通。图/图虫创意同时,我认为每个人都是独立的个体,对于每个人所作的选择,应当先从个案去具体分析,而不能一概而论,更不能以偏概全。某哈佛大学硕士考公,与某耶鲁大学毕业生考公,虽说都是考公,但这并不说明,两人是抱着同样的理由这么做的。具体说到斯坦福大学出身的苏某为什么报考老家的乡镇公务员,目前本人并没有出来解释,网上的各种说法也都只能是猜测。其实,苏某本人说不定有非常合理的解释,只是我们不知道或者想不到而已。我就注意到,有人说苏某并不是斯坦福的博士毕业生,而是硕士毕业生。根据资料可以确定的是,苏某于2016年赴美留学,而有人查到他一篇作于2022年的博士论文。这里就有两种不同解释,或者苏某的博士论文未通过,没有顺利拿到博士学位,或者从博士毕业到考公这段时间,发生了什么事情,比如在国外找工作、生活不顺心,诸如此类。这些情况不太可能发生,但不能排除不会发生。至于他没有选择留在国外,或者回国后没有选择进入高校或研究机构,也还有别的可能,比如“不得其门而入”,或者家人不同意,等等。这些情况同样不太可能发生,同样也不能排除不会发生。我的意思是,猜测归猜测,与苏某的个人选择不是一回事。每个人都在为自己作出选择,而别人的看法和感受,毕竟都只是从一个旁观者的角度来看罢了。哪怕苏某毕业于斯坦福,哪怕这所大学出来的人,在全世界都可以“横着走”,而苏某却一心只想着考公,这又与我们何干?子非鱼,安知鱼之乐?子非我,安知我不知鱼之乐?有人辞官归故里,有人星夜赶科场。有人割肉离场,有人急于抄底,双方互相看了一眼,心中默念一声SB。以上都是一个意思,你有你的道,我有我的理,在个人选择面前,不见得谁比谁高明。02问题就在于,回国报考乡镇公务员,真的是苏某的个人选择吗?换句话说,考公务员,真的是苏某的个人志趣吗?这才是真问题,也是我没想明白的一点。照理说,苏某一路走来,专业选择一直保持稳定,本科学的是物理学,留学读的也是物理学,为何报考的却是与专业毫无关系的乡镇公务员?倘若苏某学的是人文学科,考公可能多少还能派上用场,但我相信乡镇公务员,大抵是用不上应用物理学专业知识的。也就是说,一旦走上工作岗位,苏某过去十数年学的专业知识等于归零了。如果物理学不是苏某的个人兴趣,从本科到研究生一直以物理学为专业,这是他个人的悲哀。如果考公才是他的志向所在,那么出国留学研究物理专业,也是他个人的悲哀。因为他的个人选择错位,这还造成了人才损失与资源浪费的后果。从此,物理学领域少了一个专业人才,而乡镇公务员队伍里,又多了一个不能学以致用的人员。图/图虫创意虽说对于苏某的选择我表示尊重,而现在也还不能对苏某的未来下什么结论。但不得不说,苏某今年应该30岁了吧,这时候人生和职业拐了那么大一个大弯,这是一个多么残酷的选择,又是何等不幸的教训。说到底,这就是个人兴趣与专业(职业)方向不匹配造成的悲剧。我经常在招聘面试的时候问应聘者:你个人有什么兴趣爱好吗?有些应聘者的回答,实在令人啼笑皆非。比如,有人说自己的兴趣是上网。还有人说,个人兴趣是,玩游戏。当然,上网、玩游戏也是一种兴趣。但这和我想问的“兴趣”,完全不是一回事。偶尔碰到几个回答算是正确的应聘者,答案也是让人不知从何说起。就说招新媒体编辑吧,碰到有人回答自己的兴趣爱好是读书的,我难免会追问一句:那你最近在看什么书?有人就开始只支支吾吾,想半天也说不出一本书名;还有人承认,上大学后就很少看书了;有些人则只能回答,读过东野圭吾。我相信每个人都有或者应该有自己的兴趣爱好,但说实话,许多人的兴趣爱好都是被逼出来的,要么是父母帮忙选的兴趣爱好,要么是为了今后好找工作而选择的兴趣爱好。本来,每个人在上大学之前,别的事情都可以放一放,怎么找到自己的个人兴趣爱好才是大事。就算年少时茫然无知,到了大学阶段,总要明白自己想做什么了吧。▲电视剧《小别离》剧照(图/豆瓣)从小我们就被追问,你的理想是什么?其实,所谓理想,就是一个人愿意长期从事的工作。而这如果不是基于个人的兴趣爱好,又能够走多远,支撑多久?一辈子干着与自己兴趣爱好毫不沾边的活儿,这得多拧巴,多无趣?好的教育,就是帮助一个人在学习中发现自己,找到自己的兴趣爱好,进而确立个人的志向与职业。但我们的现实往往是跳过了兴趣爱好这个环节,直奔“什么是好的工作”这个主题。一说到兴趣爱好,父母立刻想到的是以后容不容易找工作、收入高不高这些问题;一到填报志愿,父母马上想到的是,这个专业有没有前途、竞争厉不厉害这些问题。“爱好是爱好,工作是工作”,“爱好当不了饭吃”,“工作和爱好可以两不误”,都是父母打击子女个人兴趣选择的理由。就这样,很多人从小就习惯于被安排,不敢直面自己的内心选择,从而随波逐流、浑浑噩噩地上学、求职、工作,直至老去。我不反对任何人考公考编。但我要问一句:那么多人考公考编,都是出于个人志趣和选择吗?当然不是。很多问题,也就出在这里。03除了“斯坦福博士报考乡镇公务员”这事情,最近还有一则“选调生不满分配嘉峪关选择离职”的事,也是闹得沸沸扬扬。这事情的大致来龙去脉是,武汉大学德语语言文学专业女研究生顾某因对选调分配的地方嘉峪关市不满意,在校园网发表题为《山花寻海树,不如就春风》的“小作文”,吐槽“嘉峪关就是落后的戈壁滩小县城,我在那里被禁锢,动弹不得”(其实还有更激烈的措辞),最终在不到一年后选择离职(本人申请取消录用资格)。▲《山花寻海树,不如就春风》节选(图/网络)这事情讨论的人很多了,武汉大学有关方面也已作出回应。别的且不说,我觉得这其实又是一个兴趣爱好与专业、职业不匹配的悲剧性事件。顾某本科在兰州大学上的是德语专业,研究生在武汉大学选的是德语语言文学,而她在“小作文”中自称“文学出身”,这说明她的兴趣爱好是文学。爱好文学而本科选择了德语这个小语种专业,这本身就是一种妥协。而研究生转为攻读德语文学,好不容易和文学搭边,只是属于文学领域的一个专业方向,大概与她自己热爱的文学不完全是一回事。问题在于,“文学出身”的她,作为2023年应届生,手里拿着“9个offer”,最终却选择了与文学毫不相关的考公,考选调。考选调生的时候,她根本不知道自己会分配到哪里。她想的是,考选调生后能够留在自己的出生地兰州。原话是,“按照这个分数,再加上还算拿得出手的学校,就算省上再盲分,也能留在兰州留在家了吧”。甚至,按照她自己所说,“我自己在多年来的读书生涯中其实一直并未把公务员这份工作列入职业规划中”。一个爱好文学的女研究生,一个对考公并不热衷的应届生,最终却选择了去考选调生,为的是找一份能留在兰州而且“体面”的工作,这难道还不算离谱吗?这至少是双重的错配。兴趣爱好与职业不匹配,这是第一重错配;择业方向与实际岗位不匹配,这是第二重错配。如果她上大学只是因为别的缘故(比如考虑招录原因)而选择德语专业,这可算是第三重错配了。图/图虫创意我不知道,她的“9个offer”中有没有与德语或德国文学相关的职位,按理说这个方向也不至于找不到工作,但是显然她直接就放弃了。这或者说明,她学德语或德语文学也并非出自个人兴趣爱好。这意味着,悲剧的根源早就已经埋下了。直至她被分配去所谓“钱少事多离家远”的嘉峪关市直部门单位,认为啥也没“捞着”,这才彻底崩溃,可是已经悔之晚矣。一个人读到研究生毕业,还不知道自己想追求什么,哪怕是有自己的兴趣爱好了,也听由父母亲友的安排,相信什么“公务员多好啊!工资高地位高”“一个姑娘家家的找个稳定工作比什么都重要”,这还怪得了谁呢?多说一句,选调生被称为“公务员中的VIP”,与公务员不一样的是,它属于组织部门培养的后备干部(公务员属人事部门管理),在基层历练后,上升空间和潜力巨大。但是,作为选调生,也有明确规定要有两年时间在基层工作。对这些信息,顾某应该是知道的。既然如此,因为没有被分配在兰州而怨天尤人,即便不是“精致利己”,也是非常不成熟。更可悲的是,她似乎没有为自己的爱好和理想而做过任何实质的努力。04斯坦福博士报考乡镇公务员也好,选调生不满嘉峪关分配选择离职也罢,作为个例都有其特殊性,但不能忽视背后可能存在的共性因素。“考公热”当然是其中一个重要话题,但我认为,兴趣培养与教育,个人选择的原则,也非泛泛而论,这涉及一个更为根本的问题:一个人该怎样去过好自己的一生?或许有人会说我奢谈什么兴趣爱好,站着说话不腰疼,或者说我“爹味”十足什么的。确实,年纪大一些,终于可以倚老卖老地说几句人生感悟了。迄今为止,我的人生就是一个为兴趣与理想而打拼的过程。不过这是另外一个故事了,还是打住吧。让我们记住苏格拉底的一句话:“未经审视的生活,是不值得过的(The
6月3日 上午 11:37
被用户删除
娱乐

馋了一年的老底子游埠古粽来啦!4款咸香大肉粽,新增乌米风味,手工现包,肉香十足!

蛋黄大肉粽蛋黄大肉粽是传统肉粽的升级版,加了油润咸蛋黄,快乐up~蛋黄取自新鲜咸鸭蛋现敲现剥。大大咬上一口,糯米吸收了猪肉和咸蛋黄的香气。猪肉软烂香浓,蛋黄沙感细腻,吃完抹嘴还想再来一个!○
6月1日 上午 9:31
其他

每年高考季,文科生都要被黑上几轮

一直以来,舆论大都是在功利主义大框架下去谈论文理科。这些说法,恰恰忽略了知识、智识和思想对人本身的塑造。撰文丨文峰“生而为文科生,我很抱歉。”近些年,文科生时不时就要被拽到舆论场遛一遛,甚至成为一个时令性的话题。这不,马上就要2024高考了,词条#文科生
5月31日 下午 12:13
被用户删除
生活

A类夏凉被+凉席3件套,凉而不冰,一默品质,夏日好眠就靠它了

夏天燥热难耐,晚上想睡舒服真的好难:空调温度低了,容易着凉、头晕头痛;空调温度高了,跟没开一样,全身燥热,身上黏糊糊湿哒哒的,天天辗转反侧睡不好!这时候用上凉席+凉被就合适了,空调开得高一点也能凉凉的,一整夜睡着可舒服了~传统竹席又硬又硌,还会夹头发;草席闷汗不透气,还容易滋生螨虫!!好的夏凉被,要自带凉感,还要面料亲肤、透气性好,盖起来才不会闷汗粘腻;好的凉席,凉而不冰,清爽不黏身;柔软不硌,久睡无痕,空调房内使用刚刚好~
5月30日 下午 2:23
其他

被王妈背刺的打工人,还会追捧下一个“王妈”

我们与其对着王妈这样一位自媒体网红、一个小企业老板猛烈开火,倒不如想想,为什么一个“明白事理”的人,最后也变成了冷酷无情的样子?撰文丨青柳“打工人嘴替”网红王妈这两天又火了,不过是不一样的火。跟之前在霸总短剧中为打工人鸣不平的王妈不同,王妈的扮演者“七颗猩猩”近日被曝其公司实行大小周、员工需自备电脑、工资较低却还要加班等。这让很多打工人破防。“这不是吃饭砸锅吗?”很多网友觉得,是自己这样平平无奇的打工人,给王妈奉上了点赞和流量,怎么到头来王妈虐待起了自家员工——网友虽然不是王妈的员工,但他们也被伤害了感情啊。图/网络接下来,就是气势汹汹对王妈的密集舆论批判,这架势似乎是在打倒什么气焰滔天的“资本家”。但一看公开信息,王妈所在公司荒野文化,只是百人左右的中小企业。而我们的中小企业整体有怎样的职场生态,相信大家心里多少也有数。01在王妈出镜演绎的短剧里,她是一个为打工人鸣不平的主角,从小人物或打工人视角出发,以幽默方式来嘲讽霸总短剧的逻辑不合理之处。例如,当医生为患病的霸总夫人诊治时,霸总脱口而出一句经典台词——“治不好也得给我治,不然所有人都得给她陪葬”。此时,王妈在一旁说:“我也要吗?关我什么事啊?”她无辜受屈、小声反抗的神态和言语,瞬间引发打工人共情。从这个角度讲,王妈显然有把自己打造成打工人“嘴替”的意思。而且,王妈的形象在整容脸扎堆的网红圈显得很素人,像极了你我这样的普通人,这也是人们能跟她高频共情的原因所在。不夸张地说,王妈其实瞄准的流量市场就是万千打工人,这是她粉丝的基本盘。但就像那句网络梗“屠龙少年终成恶龙”,王妈自己却变成了霸总的样子。网传王妈所在公司对员工实施大小周、自备电脑等规定,还有人称工资只有4000元左右却要求加班情况……这瞬间引发热议,但从媒体后续报道和相关公司回应来看,这些信息并不完全准确。王妈的公司实施大小周(即一周单休、隔周双休)应该是真实的,但随后该公司说已经改成了双休;员工月薪仅4000元左右不太准确,公司回应称不同岗位的薪资标准不同,已确保“所有员工工资不低于6000”;而外界盛传的“参保人数为0”已被该公司否认,称已向公开社保信息的某第三方机构发出律师函,并附上了参保信息。图/图虫创意怎么说呢,公道点讲,王妈所在的公司,当然算不上打工人的梦中情司,但要说多么恶劣倒也谈不上,大概也就是我们中小企业的平均水准吧。此前,某网红主播发布一则招聘启事:“月工资3000—4000元,一周休一天,除了现场摊煎饼外负责其他所有备货、清理流程,包住不包吃。”这么一对比,你是不是觉得这两家网红机构提供的员工福利是在伯仲之间?王妈的“塌房”,我看倒是能让年轻人头脑清醒一点:哪怕是粉丝过千万的“新一线主播”,其员工的大概待遇也就是这么个水平。对自媒体行业有太多不切实际幻想的年轻人,还是丢掉幻想,脚踏实地一些吧。02王妈的“塌房”,背后也投射了社会的一种期待:即那些以道德自诩的企业(管理者),能不能保持价值观的自洽?从这一点来说,王妈确实让人失望了。从过往创作发布的视频内容看,王妈太了解打工人的期待是什么,也很清楚职场的痛点所在。与那些明目张胆把“狼性”挂嘴上的老板不同,王妈当然是有“良心”的,不然她也拍不出那些精准命中打工人痛点爽点的短视频。不过,我觉得大家没必要入戏过深。视频里的王妈是无助打工人,但视频外她是创业者;视频里她要制造笑点共鸣点,视频外她却要面临非常真实的生存压力,面对的是非常剧烈的行业内卷。《中国网络表演(直播与短视频)行业发展报告(2022-2023)》显示,以直播为主要收入来源的主播中,95.2%
5月29日 上午 11:40
其他

经济第一大省,悬了!

相较于广东的两极分化,江苏是全国均衡发展的典型,它的城市梯队结构组成了一种群狼式的完美阵型。粤苏的你追我赶和交出的成绩单,不是取决于模式优劣,而是取决于自身调整能力。撰文丨熊志持续多年的“粤苏之争”,出现了一些悬念。今年一季度经济数据显示,江苏的GDP增量和增速双双超越广东。其中,GDP增速领先了1.8个百分点;在江苏猛追下,粤苏季度GDP差额,缩小到只有500亿元左右。一时间,江苏赶超广东的声音不绝于耳。自1989年开始,广东的经济总量已经连续34年保持第一。如今,经济第一大省的称号,就要易主了?01历史上,广东并非一直都是经济第一大省。1978年,广东经济排在全国第五,而彼时的江苏位列全国第二。乘着改革开放的东风,广东一路超车,在十年后的1989年,开始拿下GDP霸主的头衔。尽管在超越江苏之后,广东一路狂奔,稳坐经济第一大省的位置三十多年,但粤苏之争的故事,并没有走向终结。两大经济强省的你追我赶,也成了坊间这些年津津乐道的话题,一些网友甚至吵得不可开交。从一季度数据来看,广东能否持续保持领先,变数更大了。而回顾近几十年的数据会发现,江苏反超广东,并不是一种虚幻的想象。比如,在2013年到2015年,江苏和广东的差距,一度缩小到3000亿元上下。不过,在新冠爆发前的2019年,广东再次发力,将差距扩大到9000亿元规模。但2019年,也成为粤苏之争一个小小的拐点。此后几年,江苏的GDP增速连年领先广东,二者的差距逐渐缩小,一直到今年一季度,广东只剩下500亿元的领先优势,经济第一大省的地位岌岌可危。▲深圳盐田港(图/图虫创意)广东这几年没跑赢江苏,原因并不复杂:新冠以来,全球供应链被切断,作为外贸第一大省,广东的经济首当其冲。现在,新冠虽已结束,但经济全球化遭遇“脱钩断链”冲击,供应链重构,这给外向型经济特征明显的广东,依旧造成了不小冲击。这一点,我们看看广东几个头部城市的进出口数据,可以说是一目了然。今年一季度,除了深圳同比增长高达28.8%外,东莞同比增长只有0.6%,广州是1.7%,佛山则是同比减少33.1%,堪称断崖式下滑。当然,还是那句话,一季度数据的参考意义有限,不排除下半年广东发力,继续拉开优势。不过,至少从当前数据看,江苏离反超广东确实又近了一步。02粤苏之争之所以备受关注,不仅是因为“一哥”之争天然具有话题度,更在于,广东和江苏所代表的两种发展模式,在全国有相当强的代表性。粤苏之争,也是模式之争。如果我们将视角放在城市首位度的层面,可以看到二者的明显差异。经济强劲的广东,坐拥广州、深圳两大一线城市,拥有珠三角这个强大的发动机,源源不断地虹吸全国的经济资源,实现集聚效应。在产值的空间分布上,广东是高度集中的,珠三角九市的GDP全省占比达到八成左右。但与此同时,粤东西北由于地理、区位的限制,成为了发展的洼地。像河源、云浮这些城市,GDP只有千亿出头,广东省内的贫富分化程度,是全国最严重的地区,没有之一。为此,省会广州不得不进行持续的财政输血,扶持兄弟城市的发展。相较于广东的两极分化,江苏则是全国均衡发展的典型,它的城市梯队结构,组成了一种群狼式的完美阵型。▲江苏省苏州市(图/图虫创意)作为经济第二大省,江苏没有一线城市,但拥有五个GDP万亿城市,数量全国最多。2万亿档有苏州,1.5万亿档有南京和无锡,万亿档有南通和常州。GDP倒数第一的连云港,也有4000亿多,放在广东的21市中,可以排到第六名。如今的江苏,被称为是最散装的省份,苏南、苏中、苏北等地能形成散装的分立格局,前提是它们的发展水平都不差。苏中、苏北的GDP全省占比都超过20%,谁都有不服气的资本。所以,不像苏南苏北人那样“掐来掐去”,广东的珠三角和粤东西北根本就“打”不起来,毕竟经济层面是全面碾压——经济上没有话语权,本地人都跑去珠三角打工了,怎么可能会散装得起来呢?03为什么广东和江苏,一个集中到过头,一个均衡到极致?一个重要因素在于,粤东西北有地理阻隔,广州历史上就是通商口岸,深圳是特区、改革开放的前沿,在对外贸易过程中,拥有先天优势,经过多年的发展,广东的经济产值自然集聚到广深领衔的珠三角。改革开放后,江苏乡镇企业异军突起,“苏南模式”的逐渐成型让江苏经济驶上快车道,同时也造就了发达的县域经济。江苏是百强县数量最多的省份,仅仅是昆山一地的GDP,就超过了5000亿元,直追广东的惠州。可以这样说,同样是改革开放,同样是招引外资,广东是以珠三角单核驱动,尤其是广州和深圳,来作为资源配置中心,吸引全球的技术、资本等资源要素。▲广东省广州市(图/图虫创意)江苏则完全不同,省内没有这样一个强大的资源配置中心。县域经济发达的城市,自身实力都不弱,接入全球分工,全凭各自的本事。就算需要一个中间枢纽,那也是上海,而不是南京或者苏州。这种集中、均衡的差异,跟两省所处的区位相关。江苏所在的长三角,上海是绝对的龙头,江苏的众多城市,在产业链的上下游位置上,其实是相对平等的,它们都为上海做产业配套,都接受上海的辐射。这也意味着,江苏缺少足够多的链主企业,链主企业往往都在上海。所以我们看到,县域经济强大的江苏,民企500强数量能远超广东,2023年江苏入围企业是89个,广东是50个,但江苏位于全国塔尖的龙头企业数量较少,不像广东那样,拥有腾讯、万科、比亚迪、正威等众多响当当的民企。也因为有龙头企业撑着,广东民企500强的入围企业虽然要少很多,它们的营收总规模却只比江苏少2000亿元左右。由此可见,江苏的散装,几乎是全方位的。不仅区域落差小,城市间的实力旗鼓相当,就连头部民企的实力,看上去也更加均衡。04广东和江苏,谁能笑到最后?或许,我们可以换一个问法:集中发展和均衡发展,到底谁会胜出?如果从模式之争的角度,去看待粤苏之争,可以得出一个粗浅的结论:哪怕经济第一大省的位置易主,广东和江苏在较长一段时间内,都很难建立绝对的领先优势。资源集中,有利于规模效应,但抗风险能力更弱;均衡发展,后劲更足,但缺少龙头去全国抢资源。发展模式并没有绝对的好与坏,就像强省会战略,无所谓对不对,只有适合不适合。因此,粤苏之间的追赶才能一直持续三十多年,始终拉不开差距。它们的落后与领先,不是取决于模式的优劣,而是取决于自身的调整能力。▲江苏省无锡市(图/图虫创意)事实上,2013年到2015年前后,江苏一度逼近广东,这也是因为广东前些年率先开启“腾笼换鸟”,淘汰了大量产业。在度过了转型升级的阵痛期后,凭借着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广东很快又将优势扩大化。近几年,江苏步步紧逼,大有反超广东的趋势。但拉长周期来看,谁能保证江苏能一直维持增速领先状态,而外贸承压的广东不会及时调整呢?经济第一大省之争,未来依旧大有悬念。也恰恰是因为有悬念,粤苏两省都很难建立压倒性优势,不过,这也好,这样它们才有足够的竞争压力,去当好全国经济的火车头。▼最新推出冰川思想库7年精选《不服软的时代》团队共同签名本数量有限售完为止陈季冰、连清川、魏英杰、任大刚张明扬、关不羽等知名评论人倾情奉献胡舒立、景凯旋、鄢烈山、吴晓波徐达内、十年砍柴联袂推荐点击图片,立即购买▼冰川思想库视频号上线欢迎大家点赞、关注、转发!*题图为广州和南京,来源于图虫创意*本版编辑:冰小乐*投稿邮箱:bcsxk2016@163.com*商务微信:lhellohm【往期精选】汇聚思想
5月28日 上午 11:13
被用户删除
科技

150多年的德国老牌,拜耳驱蚊喷雾!驱蚊不熏人,宝宝夜夜安睡!

四氟苯菊酯杀虫气雾剂对蚊的室内及模拟现场药效试验》报告。试验环境为底面积
5月28日 上午 11:13
其他

苏宁出局国米,超级富二代也不能抗拒命运左右

当“娱乐圈纪委书记”王思聪正襟危坐出现在某文旅项目签约仪式上,当张康阳因债务危机不得不放弃自己心爱的国米球队,那些曾经站在风口浪尖上的富二代们,还是在时代面前低下了头。撰文丨陈白已经很久没有出现在新闻头条的苏宁,最近因为公司少东家张康阳的投资失败而受到国内外的关注。掌管全球足坛豪门意甲国际米兰足球俱乐部近8年后,张康阳最终因为无力偿还贷款而彻底失去控制权。5月25日,张康阳在社交媒体上发布告别信,回顾了他带领国米八年取得的成就,他在信中写道:“坦诚说,我并未准备好(告别),或许永远也不会准备好。”▲张康阳的告别信(图/网络)苏宁早已债务压身、自顾不暇的现实,注定无论张康阳有多么的不舍,国际米兰的“苏宁时代”还是结束了。回看2016年张康阳豪掷2.7亿欧元高调收购国际米兰,苏宁彼时即将迎来自己的巅峰时刻:三年之后的2019年,苏宁总资产超过2000亿元,门店数量将近9000家,张近东是国内为数不多能与互联网企业家并肩的实体零售大佬。当时,这是一个看起来实现了“周期穿越”的成功商业故事。春风得意马蹄疾,虽然彼时市场上充满了对国米财务状况不看好的声音,但作为张近东独子的张康阳,买下一家没落的欧洲老牌豪门球队,哪怕亏点钱又算得了什么呢?不妨再看看当时万达公子王思聪炮轰娱乐圈的肆意张扬,张康阳已算是比较低调靠谱的了。不过,在时代的动荡变化面前,无论靠谱与否,富二代们最终也无法决定自己的命运。01客观地说,作为富二代,张康阳的表现比王思聪要好不少。早年间,张康阳将所有积蓄拿去购买特斯拉股票,很快就实现了翻倍的收益。从国米八年的经营成绩也能看出,无论是工作态度还是管理能力,张康阳都是在线的。在苏宁入主国米后,其获得包括两次意甲冠军、两座意大利杯和三座意大利超级杯在内的七个冠军。外界对张康阳的评价也非常不错。2018年,年仅27岁的张康阳上任国际米兰主席,成为意大利足坛乃至欧洲足坛最年轻的俱乐部主席。后来几年,由张康阳领导的国米俱乐部管理层,还一度被球迷认为是球队历史上的“黄金组合”。体育媒体曾披露,张康阳作为俱乐部主席,并未过多干预球队具体业务,相反,他秉承“专业的人干专业的事”理念,在球场内,不论是国米前任主帅孔蒂还是现任主帅因扎吉,都被给予了毫无保留的信任。张康阳率领的国米管理层,还从尤文图斯成功挖角传奇职业经理人马洛塔作为俱乐部CEO。2022年5月12日,国际米兰在意大利杯决赛中击败尤文图斯夺冠。张康阳在奥林匹克球场6.5万观众面前振臂欢呼,庆祝球队一年内第三次捧起冠军奖杯。图/网络然而,张康阳估计也没有想到,那是属于他与这支球队的最后荣光时刻。事实上,当他把这张照片发到微博上时,网友们并没有如他所愿分享他的喜悦。相反,国内球队江苏苏宁的前球员在线追债——“咱们也捧起了冠军奖杯,拖欠了一年多的工资什么时候发?”后来,被追债的就不止是张康阳了——因为苏宁的风险敞口开始逐渐暴露,张近东、张康阳父子被全球追债的消息,当时还上了热搜。02仿佛是在一夜之间,苏宁帝国的城墙便处处出现了松动的声音。就在国际米兰夺冠后的两个月,张康阳在香港法院一起国际融资案件中被判败诉,要求其偿还2.55亿美元(约合17.19亿元人民币)的借款。多米诺骨牌也由此开始倒塌。年报显示,2021年苏宁易购净亏损超400亿,2022年5月6日,以持续经营能力不足为由,苏宁被深交所正式“带帽”,苏宁易购变成了“ST易购”。截至2022年7月25日,已经被ST的苏宁易购股价仅剩2.46元,市值已不到200亿元,相较于苏宁易购在2015年1598亿元的市值高点,彼时苏宁市值只剩巅峰时刻的八分之一。图/视频截图危机的种子,其实早就已经埋下。在市值暴涨那几年里,苏宁四处收购资产——2013年高位接盘PPTV,后又斥资收购满座网、天天快递;2016年,买下了那些年虽然夺冠了却一直亏损的国际米兰;2019年,苏宁易购还以48亿元买下家乐福中国80%股份……今天来看,这些收购大多以失败告终。除了到处买买买,苏宁的主业零售也是各种折腾。线下的苏宁小店、线上的电商业务布局,都成为拖累苏宁现金流的巨大负担。有研究机构分析,自2014年以来,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的苏宁再没赚过一分钱。账面净利润为正,仅仅是将自己的子公司卖给母公司苏宁集团,左手倒右手,卖出后又租回的方式来维持账务的表面利润。不过,这一分析并不全对。2018年,苏宁卖掉阿里巴巴的股票实现投资收益113亿元,占同期净利润的89%。从眼下的阿里巴巴股价来看,苏宁当时可谓是几乎卖在了最高点,不失为一项明智的投资决策。但无论怎么说,苏宁这种收益还是蛮讽刺的。03就在苏宁卖掉阿里股票的那一年,拼多多在美股上市,当时目光都聚焦在阿里京东苏宁身上的人,估计谁也没有想到,五年之后,世界会发生如此巨大的变化。历史的关键转折,往往总是草蛇灰线、伏脉千里。很多人认为,苏宁的失败源自瞎折腾式过度扩张,以及它错误的投资决策。这些当然是重要原因,但不是决定性因素。真正影响苏宁的,是市场的巨大变化。尽管苏宁那些年没少买买买,业务版图看似也遍及各个领域。但穿透其财报来看,苏宁本质上还是家电零售平台。以前的苏宁可能还有一部分3C业务,随着品牌自营店和电商销售挤压,现在还去线下自营门店买手机电脑的客户已是少数,更何况苏宁这类非品牌自营门店。家居、家电这一类商品需求的背后,主要还是置业和装修。当房地产市场下行,苏宁的家电还能卖出多少呢?更何况,在极速扩张的那几年里,苏宁不仅自己就有一块不小的地产业务,而且还大举投入线下门店及便利店业务。无论哪一项,单拿出来看,都意味着巨大的现金流和成本压力。更何况,谁能想到,新冠这样的“黑天鹅事件”会到来?2023年底,张近东在致苏宁的全员信中称:“经历过至暗的苏宁无所畏惧。”2024年,他选择重新回到了苏宁的台前。图/视频截图其实,不止是张近东,阿里巴巴、京东、美特斯邦威等知名企业的初代管理者,最近都有重回台前的迹象。当年,阿里收购大润发,业界人士那句“(大润发)赢了所有对手,却输给了时代”点评令人唏嘘。如今,这句话也分外适合张康阳和他执掌八年的国米。当张康阳带领国米在足坛一次次所向披靡、重振豪门荣光,他身后的苏宁却等待他的父亲张近东重新出马。区区不过二十年间,江湖依旧在,英雄却迟暮。当“娱乐圈纪委书记”王思聪正襟危坐出现在某文旅项目签约仪式上,当张康阳因债务危机不得不放弃自己心爱的国米球队,那些曾经站在风口浪尖上的富二代们,还是在时代面前低下了头。▼最新推出冰川思想库7年精选《不服软的时代》团队共同签名本数量有限售完为止陈季冰、连清川、魏英杰、任大刚张明扬、关不羽等知名评论人倾情奉献胡舒立、景凯旋、鄢烈山、吴晓波徐达内、十年砍柴联袂推荐点击图片,立即购买▼冰川思想库视频号上线欢迎大家点赞、关注、转发!*题图为张康阳在欧冠决赛现场,来源于CFP*本版编辑:冰小乐*投稿邮箱:bcsxk2016@163.com*商务微信:lhellohm【往期精选】汇聚思想
5月27日 上午 10:47
其他

三个月后,农夫山泉终于不再沉默

这一次,农夫山泉为苦谣言久矣的民营企业们打了一个样:温和、坚定、毫不妥协、有一分证据说一分话。撰文丨张明扬被各路谣言缠扰了近三个月之后,农夫山泉终于拍案而起。5月20日晚,农夫山泉在微信公众号发布长文:《自2月25日来针对农夫山泉和创始人钟睒睒的谣言及其真相》。图/网络在声明中,农夫山泉详细列出了20条谣言,一一辟谣澄清,提供了相应的证据和解释。农夫山泉表示,已经启动了向公安机关报案、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的相关工作,将追究恶意造谣者的法律责任。谣言灰飞烟灭,造谣者无所遁形,但伤害已经造成了。01农夫山泉可能到现在都没想明白,自己怎么就平白无故地陷入谣言与诋毁的滔天巨浪之中,谣言之密集、造谣之猖獗堪称近年来之最。这三个月,农夫山泉遭受的构陷与恶意,比过去28年加起来都要多。2月25日,娃哈哈创始人宗庆后先生逝世。一场无妄之灾向农夫山泉袭来。借宗老离世,网络上出现了大量对农夫山泉及创始人钟睒睒先生的网暴及诋毁。第一波网暴基本都是与娃哈哈相关的。比如,钟睒睒是娃哈哈的经销商并有窜货行为、钟睒睒被娃哈哈开除;钟睒睒创立农夫山泉是针对娃哈哈,恩将仇报,“农夫与蛇”;因与娃哈哈不正当竞争,农夫山泉2000年被罚款20万。这些当然都是谣言,此次农夫山泉都予以了澄清:钟睒睒从未在娃哈哈公司领薪,更不存在因窜货行为被开除之事;钟睒睒创办农夫山泉完全是临时起意的拍脑袋项目,并不针对任何人或者企业;从创立至今,农夫山泉从未有过因与娃哈哈相互竞争而产生的任何一笔罚款。但在当时,造谣者操纵利用了网民最本能的善恶观,瞬间激起惊涛骇浪。可以说,农夫山泉一开始都有点懵了,万万没想到自己会莫名成为网暴的主角。这是一次完完全全意料之外的网暴,没有任何事实支撑,没有任何逻辑勾连,只有赤裸裸的构陷、“抛开事实不谈”的网暴。▲农夫山泉矿泉水千岛湖生产基地(图/CFP)农夫山泉并不是一家擅长舆论战的企业。对于一家将精力尽数倾注于产品与用户的企业而言,他们从一开始就对从所谓舆论战中渔利缺乏兴趣。在以往的日子里,即使遭到谣言的中伤,他们也很少大张旗鼓地予以反击,更不要说诉诸悲情营销。他们只对水有兴趣。他们更没有想到,国内的网暴与谣言发生机制已经“进化”到了如此恣意妄为的地步。造谣者精准地找到了一家名满天下,却又因为过于纯粹而易于受到伤害的企业。对于造谣者而言,这是多么合适的网暴对象啊。造谣者为何如此猖獗,因为在他们后面跟着一大批唯恐天下不乱的蹭流量者。3月初,有一批自媒体博主直播时,“表演”将农夫山泉矿泉水倒进马桶的全过程,声称自己是真正的“爱国者”。这些人真的有多痛恨农夫山泉吗?我看也未必,他们只是在流量中狂欢,他们是帮凶。更多的是被蛊惑被利用的网民。有人冲到农夫山泉旗舰店客服那里,说自己要买其他品牌的矿泉水,客服说没有,对方就开骂。有人涌入农夫山泉的直播间,一片谩骂声中,一位女主播忍不住泪洒直播间,哽咽着说:“我只是个打工人,请不要这样对待我。”当然也有人看不惯农夫山泉被网暴,试图说点公道话,然后也成为了被网暴的对象。当时不少自媒体,也包括我们冰川思想库,在一片喧嚣中为农夫山泉辩白,后台里涌入了一大堆口出恶言的评论,将发声者冠以“不爱国”的大帽子。忍无可忍之下,3月3日,农夫山泉也做了一次重要的回应。在遭受了如此具有羞辱性的密集诋毁之后,行文仍然克制隐忍。图/网络我当时甚至觉得,这辟谣过于温良敦厚了,起不到震慑群丑的作用。事实似乎也证明,文章发表后,网暴的力度甚至有变本加厉之势。一些针对钟睒睒个人、走下三路的谣言铺天盖地而来,甚至有人造谣他的身世。但回过头来看,农夫山泉的回应实则起到了以柔制刚、一锤定音的效果,所谓“他强由他强,清风拂山岗;他横由他横,明月照大江”。从那时起,虽然造谣者仍然猖獗,新谣言仍然层出不穷,但网民的态度与舆论的气氛,发生了悄然却决定性的转变:股价稳住了,一度断崖式下跌的销量回升了,公共舆论与自媒体也纷纷为农夫山泉鸣不平、反思网暴。以事后之明看,农夫山泉当时做了一次很明智的抉择:当务之急不是怼造谣者,打舆论战,而是回到企业的本质,“为老百姓生产好的产品”,拒绝进入造谣者设定的“撕裂对立、拉踩引战”舆论陷阱。至于那些造谣者,可以让子弹再飞一会。农夫山泉,不响。025月20日晚,农夫山泉针对造谣者的全面反击来了:报案、提起诉讼。正义不介意迟到一会儿。从发布的这份声明来看,农夫山泉并不想陷入情绪推动的口水战,而是汇总了网上流传的20条谣言,一一予以回应,还附上了相关证据链。不回应则矣,一出手就是事无巨细,让造谣者无所遁形。农夫山泉回应的谣言大致分成三大类:涉娃哈哈谣言4条(1、2、3、11)、涉日涉美谣言7条(5、10、12、15、16、17、18)、涉产品质量谣言5条(7、8、13、14、19)。以荒唐程度而言,尤以涉日谣言为最。如谣言十二:农夫山泉媚日,红瓶水、东方树叶、茶派等产品的标签宣传日本文化;农夫山泉辟谣,真相是:农夫山泉红瓶水瓶盖使用象征民族自信的中国国旗红。所谓的隐含日本国旗完全是造谣。东方树叶绿茶标签故事根据中国径山寺历史撰写,展示了中国茶叶影响世界的文化力量。标签上的佛塔图案参考自南朝古塔形象。如谣言十八:长白雪标签上的1588是指日本丰臣秀吉统一日本的年份;农夫山泉辟谣,真相是:长白雪瓶身数字1588代表“多达1588种野生动物生活在长白山地区”,数据来源于白山市人民政府官网以及长白山管委会资料,与日本毫无关系。谣言是如此的荒诞不经,而农夫山泉的回应又是如此一本正经,形成了一种奇妙的反差感。图/CFP当然,这是时过境迁之后的“轻松感”,在谣言甚嚣尘上之时,颇有山雨欲来之感。如此离谱的谣言都可以一度占据舆论场,可想而知当时的气氛是如何的荒谬乖张。谣棍们深文周纳,无所不用其极,将农夫山泉与日本元素强行粘合。在流量生意的刺激下,这支由成千上万造谣博主构成的“联军”,带着几亿倍的放大镜,从各个角度对农夫山泉“提灯定损”,利用并践踏了网友朴素的爱国情感,从而诞生了一个互联网造谣传谣“奇迹”。03为何民营企业及其创始人总是成为谣言的受害者?这当然和舆论环境有关系,但此次农夫山泉遭谣言中伤事件,的确暴露了一些新的谣言动向。譬如,如前文所述,造谣者将企业家与“不爱国”勾连,激发及利用网友的民族主义情绪。此种谣言的杀伤力极大,涉谣企业往往投鼠忌器,唯恐辟谣时被谣棍们抓住新把柄,从而束手束脚,令造谣者更加猖狂。譬如,大搞“一拉一踩”。竞争本是市场经济的题中应有之义,很多有竞争关系的企业家其实并无私怨,更说不上势不两立,但在造谣者的狭隘世界里,竞争就意味着你死我活,就意味着善恶之争。甚至可以说,正因为围剿民营企业的民粹主义论调并不为当下的主流舆论所容,他们就改头换面为“一拉一踩”,掩盖其“唱空民营经济诋毁整个民营企业家群体”的真实目的。图/CFP被“踩”的民营企业固然冤枉,被“拉”的企业也应当警醒。他们只是被暂时利用而已,回过头来,就会被那些拉踩者反咬一口,翻手为云、覆手为雨正是他们的行为模式。但无论如何,民营企业面对类似的舆论漩涡,消极躲避不是办法,花钱消灾更是抱薪救火,唯有积极应对,才是正道。这一次,农夫山泉为苦谣言久矣的民营企业们打了一个样:温和、坚定、毫不妥协、有一分证据说一分话。*题图来源于CFP*本版编辑:冰小乐*投稿邮箱:bcsxk2016@163.com*商务微信:lhellohm【往期精选】汇聚思想
5月24日 下午 4:53
其他

热点事件舆论一再反转,“信息茧房”背不动这个锅

当今的互联网,确然有着嘲杂、网暴、非理性的种种声音,但它并不来自于“信息茧房”,而来自于封闭、单一和偏见。撰文丨顾谈智重庆男子胖猫跳江的事情,迎来了终极反转。5月19日,重庆市公安局南岸区分局,以一个超长的通报,厘清了胖猫自杀事件的前因后果。图/网络此前人们一再诟病的胖猫前女友谭竹,并不是诸多自媒体口中的“捞女”,她和胖猫之间,是正常的恋爱关系,期间的银钱来往,也完全合乎男女朋友之间的财务来往。令人跌破眼镜的是,胖猫的姐姐不仅仅侵犯隐私,虚假报警,并且发动水军制造了谭竹“捞女”形象,企图毁坏她的形象。警情通报事实清楚,结论清晰,条理分明。没想到,通报反而带来了一场令人意想不到的舆论返潮。有人公然说,谭竹的形象并没有什么变化呀,她不是顺利用胖猫的钱开了花店,不还是“捞女”吗?这究竟是人性的卑劣伊于胡底,还是人们对于一个悲剧中人难以释怀的固执己见?一个解释看似更加合理:那些深信谭竹是捞女、情感骗子的人,因为持续不断地主动选择接收符合自己偏见的谭竹形象的信息,以至于形成了一种“信息茧房”,导致他们无法正确地判断出事件的真相,从而根深蒂固地接受了“捞女”的结论。日常中,也总是有些人持有这样一种论调,认为“信息茧房”让人越来越沉迷于单一的信息来源,偏见越来越深,价值观越来越偏执。问题是,到底是那些人深信谭竹是“捞女”,故而形成了自己的“信息茧房”,还是“信息茧房”误导事实,让一些人坚信谭竹是“捞女”?在我看来,对“信息茧房”一词的夸大与滥用,可能是互联网信息时代最大的误读之一。01“信息茧房”是什么?“信息茧房”一词,为人熟知的来源是2006年美国法学教授凯斯·桑斯坦著作的《信息乌托邦》一书,是指当个体只关注自我选择的或能够愉悦自身的内容,而减少对其他信息的接触,久而久之,便会像蚕一样逐渐桎梏于自我编织的“茧房”之中。在传统时代之中,人们的信息来源多依赖于大众媒体。而大众媒体为了能够更加广泛地吸收订户与观众,往往会有意地把媒体塑造为公共论坛,提供多元化的声音,以造就更加广泛的用户基础。但传统媒体时代的问题在于,所有的媒体都有明确的价值观与编辑偏好,故而媒体的信息偏见,其实十分明了。而进入互联网信息时代,借助算法进行个性化推荐,愈来愈成为人们接受信息的普遍方式,“信息茧房”的概念,遂随之和算法进行了关联。但实际上,算法的目标是高效分发信息,将原本孤立的创作者、信息、人连接起来。和过去的传统媒体、门户网站,社交媒体的关注造成的“茧房”相比,在技术驱动下,推荐算法反而能打破“茧房”,以及在信息过载时代,高效获取信息。德国慕尼黑大学的研究者马里奥·海姆(Mario
5月23日 下午 5:59
其他

那些批郭有才的人,才是“群魔乱舞”

令人遗憾的是,那么多人对经济现象如此无知,用自己的喜好去砸别人的饭碗;他们对人生里的一点乐趣毫不在意,宁愿生活在贫瘠里。撰文丨青柳近日,山东菏泽网红郭有才凭着一首老歌翻唱引发大量关注。某短视频平台上,郭有才的粉丝已经接近1200万,从5月初到5月18日这十几天,每天的直播观看人数都超过100万。郭有才不仅自己火了,而且带火了山东菏泽,把菏泽南站变成了知名景点。这也让菏泽喜出望外。为迎接全国各地蜂拥而至的客人,菏泽火速反应,直接把沥青车开到了菏泽南站,火速修缮路面,保障大家的出行体验,甚至让运营商在南站紧急施工,改善通信网络以方便网红直播。这也让很多人焦虑,网上骂声不少,部分典型骂声如下:国家发展难道需要网红来支撑吗?读书还有用吗?追捧一个网红合适吗?一个城市发展寄托于网红合适吗?这样疯狂追捧网红,让踏实奋斗的企业与青年,还会安心做科研与实体吗……这些评论画风很熟悉,也很无聊。那些人有这功夫在网上喷,怎么不去做科研呢?01特地去了解了一下,郭有才的故事颇为励志。郭有才,原名郭壮,1999年出生,在菏泽乡村长大。10岁时,母亲不幸离世,父亲组建新家庭后,他由姥姥和三姨共同抚养。郭有才13岁时辍学,做过汽修工,做过洗浴店前台,虽然生活清贫,但他没有放弃自己的音乐梦想,自学了吉他。如今,他白天直播,晚上和女友经营一家烧烤摊。其实,看看郭有才的履历,就知道“大家都去当网红了”这种指责有多么荒唐。网红好当吗?这种生活困顿你去试试?实在是看不明白,一个努力改变命运的人,为什么配不上泼天的流量?有什么可指责的?至于什么“读书不如当网红”“以后没人读书了”,纯属非常典型的以偏概全!学生不读书了?你当几百万考研考公的年轻人不存在呢?如果仔细研究一下那些批判郭有才的网友,他们大概有三个特征——地域特征、年龄特征和头像特征。这些网友所在地域,大多是财政转移支付的接受地区,对经济多元缺乏理解和想象;年龄特征,大多可从一些四字成语的网名看出来;头像大多都是风景、花卉之类。▲郭有才在街头直播(图/视频截图)当然,这是跟大家开个玩笑,但不少网友对郭有才的批判确实洋溢着一股浓浓的又很常见的胡搅蛮缠,不讲事实、上纲上线、逻辑滑坡、过度联想等。有业界人士专门研究了郭有才这个账号,认为“他的唱功加上口才、体力和情商,绝对是盖过全网80%的人”。比如,他在直播现场解释自己为什么不打伞时说,“我这个农村孩子出来已经习惯了这样的烈日,你看现场的哥哥姐姐们很多人都没有打伞,所以没有关系,大家不用心疼我”;再比如,他还会在直播时劝说粉丝“不要花钱打赏我,只需要点上一个免费的小心心就行”。对郭有才的批评其实没有多少理性反驳的价值。令人遗憾的是,那么多人对经济现象如此无知,用自己的喜好去砸别人的饭碗;他们对人生里的一点乐趣毫不在意,宁愿生活在精神贫瘠里。02这两天菏泽南站确实很热闹,大概只能用“群魔乱舞”来形容。看一眼视频就知道,郭有才已经算是一本正经的了,其他各路网红那是奇葩迭出。那些蹭流量的网红肯定让一些人不喜欢。说实话,我也欣赏不了,看了两个视频直感头疼,打开十来秒就关了。按常理来说,你不喜欢你别看就行,有什么必要去呼吁“管管”、去砸别人的饭碗?这些网红没有粉丝吗?他们没有看表演的权利吗?他们的需求就不值得正视吗?屏幕一滑就可以不看,这些网红影响到你什么了?经济学上有个“分散知识”的概念,即每个人的所知都是有限的,也是独家的,你只能根据自己认知范围内的信息做决策。这就是为什么任何人——是任何人,都不可能从“网红太火”中推导出过长的逻辑链条,比如学生都想着当网红、没人搞经济搞科研了、国家的未来怎么办云云。这就是“分散知识”的概念,你不可能想到网红经济的下游辐射到什么地方,可能就是一个备受论文煎熬、打开视频平台想找点乐子的科研人员,而网红自己也不会知道。图/图虫创意这也是为什么看待经济现象,要稍微收起点想象力,尊重一下市场形成的自发秩序。其实所有对网红展开道德评价的人,都可以扪心自问一句:网红这么香,你为什么不当?如果网红让你痛心疾首,你为什么不去搞科研?因为你的“分散知识”,决定了你既不懂网红也不懂科研,你没法参与到这两个领域。同样的,很多人经历了苦读,最后都跑去当网红,也是不可能的,他们的“分散知识”决定了他们只能选择适合自己的社会分工。因为不懂,因为看了不爽,就要推导出“毁了国家”,要把别人的饭碗砸掉,实在没有比这更自负也更残酷的了。在刷菏泽相关视频时,我看到一个似乎是有侏儒症的网红。我就不解了,人家混口饭吃容易吗?好不容易找到一个对生理条件没太高要求的行业,就因为你不喜欢,所以要让人失业?03这次表现比较亮眼的,其实是菏泽当地,对郭有才表达了大大方方的支持:先是在一个官方通知里,特地提到郭有才表演改了地方,然后又迅速整备菏泽南站相关设施,为蜂拥而至的各地网红提供更好的软硬件服务。当然,菏泽这么做肯定有经济考量,隔壁的淄博火了,开封靠“王婆”也火了,自己为什么不能靠郭有才火呢?网红确实能带来巨大的经济效益。根据《中国网络表演(直播与短视频)行业发展报告(2022-2023)》披露的直播行业最新数据:目前有超过1.5亿个网络直播账号、超10亿个内容创作者账号,他们创造了近2000亿元市场营收、带动就业机会超1亿个。而对于一个地方来说,其经济价值还包括文旅、住宿、消费等。这也是为什么菏泽对郭有才们如此善意及善待的原因——他们能真真切切带来经济收益。这才是一种现代生活的经济理性,机构和个人的行事逻辑,都围绕着经济收益来。社会运转本应如此,网红经济没有什么不堪、低人一等的,只要它不逾越法规底线、能带来收益,就值得被重视。图/图虫创意这当然不是说可以放任自流。当菏泽南站“群魔乱舞”变成扰民事件时,当地回应“已成立专班整治,周边环境已有提升”;菏泽南站20日也发布公告:鉴于2024年5-7月份春季高考、夏季高考、中考等考试比较集中,且菏泽南站附近学校设有考点。为给广大考生营造良好的学习、生活和考试环境,菏泽南站将不再举办各类文娱活动。只要网红守住底线,网红经济会带来一种正向循环:网红表演、粉丝打赏、地方支持——非常好,所有人都在用自己的金钱或劳力,去参与一种产业,有投入就有回报。至于那些一分钱不出也一分利不得、道德感爆棚的网民,关你们什么事呢?当然,要说毫无关系也不可能。毕竟,很多人的工资福利、退休金等,都和地方财政有莫大关系。从这个角度来说,与其担心没人搞科研,还不如担心身边更现实的事;与其痛心疾首,还不如希望这些网红能更好拉动经济。04有一些人的心态很奇怪,既羡慕网红又仇视网红。追根究底,这可能是一种仇富心理,毕竟网红作为一种当前很具活力的业态,依然保持着极强的造富能力,大概让很多人感受到心理落差。不过,这种凡事盯头部的心态并不好。头部主播当然来钱极快,但网红整体也没什么特别的,据统计,在以直播为主要收入来源的主播中,月收入5000元以下占比95.2%,大部分网红其实没有激起一点水花。大家还是该把心态放平一点,只盯着赚大钱的那5%网红,该有多心累啊?!对自己孩子都不指望Ta能一直考班里前三,为什么觉得在千百万人的主播行业,人人都能卷到头部、轻易赚大钱?还是那句话,你不服可以自己去试试。图/图虫创意而且对网红的“鄙夷”里——当然是一种刻意塑造的态度,他们对网红的财富还是很艳羡的,潜藏着一种更加令人焦虑的心态——对娱乐根本上的否定。有些人动辄就把网红和科研、工作、种地等,人为对立起来,认为网红毫无价值。事实上,深层原因是他们认为娱乐无价值,人不应该有纯粹的快乐——没有任何目的和深意的那种单纯的搞笑、好玩。而在我看来,这恰恰是网红最大的价值,他们带来了一种非常奢侈的东西——快乐。女生找男朋友,还要求男生幽默,能让自己快乐。为什么到了集体层面,对快乐却如此不屑?在他们眼里,人的价值似乎必须是无穷无尽的劳作,不配拥有无忧无虑的快乐。这类想法真是令人遗憾,人到底希望生活在一个什么样的世界?人那么努力生活的目的到底是什么?一个社会的认知,如果充斥着对纯粹快乐的否定,那会很可怕。相比于那些炮轰声音,我倒希望郭有才这样的网红多一点,哪怕他们的内容(表演)不那么精致、无需用户太多思考、不那么有营养有深度,我也依然觉得,那才是有温度的现实世界。▼最新推出冰川思想库7年精选《不服软的时代》团队共同签名本数量有限售完为止陈季冰、连清川、魏英杰、任大刚张明扬、关不羽等知名评论人倾情奉献胡舒立、景凯旋、鄢烈山、吴晓波徐达内、十年砍柴联袂推荐点击图片,立即购买▼冰川思想库视频号上线欢迎大家点赞、关注、转发!*题图为郭有才,来源于视频截图*本版编辑:冰小乐*投稿邮箱:bcsxk2016@163.com*商务微信:lhellohm【往期精选】汇聚思想
5月22日 下午 3:56
其他

胖东来,治愈了中国消费者的精神内耗

胖东来的弥足珍贵,在于它不仅仅是一种洞见、一个法门,而是一个以商业、以零售商超为载体的群体性社会实验。撰文丨老汪胖东来最近成为公众的关注焦点,源于百度副总裁璩静事件的反衬,以及针对步步高和永辉超市的、看上去有违一般商业逻辑的帮扶行动。这家偏居于河南许昌,被一些人视为珍宝、同时也被一些人嘲笑为“走不出河南”的超市,却一次又一次地闯入公众视野。▲胖东来时代广场(图/视频截图)关于它的极致品质、细致入微的服务、稀缺的用户信任、令人眼热的福利主义、公益精神等等,一直众说纷纭,但总感觉大多侧重于技术层面,并未一探究竟。我身边有一些和胖东来有着深层互动的朋友。站在一个不远不近的角度,我所模模糊糊感知到的是:在中原文化最深重的腹地,胖东来翻转了某些我们习以为常的东西。胖东来创始人于东来抛出的问题,和日本著名实业家稻盛和夫(1932-2022),竟有着异曲同工之妙——“作为人,何为正确?”01去年3月,我去了一趟许昌。初衷是在看胖东来的同时,探访曹魏大本营。因此,一路上埋头重温《三国志》。结果是,几天下来,我感受到了极大的震撼和反差,以及胖东来的弥足珍贵——在中原文化的腹地、地县级城市,在李硕《翦商》试图拨开历史迷雾、刘震云《1942》试图还原真相的这片土地上,生长出了一种扎根于东西方思想交汇处的人生哲学。▲于东来(图/胖东来官网)对于脚下这片土地,于东来太熟悉了。我们可以在他的内部讲话中,不止一次看到类似表达:什么是奴性——没有自我、自卑、自私、贪婪、虚伪、虚荣……你的生命不属于自己,每天就是为了面子而活、为了责任而活、为了荣耀而活、为了利益而活。我们不懂得什么是生命,不懂得怎样对待我们的生命。我们慢慢活得不是我们自己。就像从小父母教育我们要做听话的孩子,要听父母的话,要听老师的话,要听领导的话……从来都没有教育我们是不是要问问自己听我们自己的话,听我们内心的话!这种关于国民性的分析是如此熟悉,就像我们在鲁迅的杂文、柏杨的资治通鉴白话版、崔健的摇滚乐、王小波《沉默的大多数》、《天道》丁元英的凝视中所感知到的一般。这或许就是胖东来根植于其中,而又试图翻转的那块坚硬的石头。02“我们这个企业最大的价值是什么?就是用理性的方法改变奴性。”在一次面向来自全国各地零售商超企业经营者的讲话中,于东来分享了他做这家企业的初衷:不希望像鲁迅一样,像柏杨一样只是在呐喊。而是希望用一种理性的方法,让更多人能得到尊重,能得到激励,然后产生信任,再给他灌输好的理念,让他往好的理念方向去发展。在我看来,胖东来的弥足珍贵,在于它不仅仅是一种洞见、一个法门,而是一个以商业、以零售商超为载体的群体性社会实验。胖东来是在市场上,在顾客的心智中站稳了脚跟(借用巴菲特的说法,胖东来是有“心理份额”和“护城河”的),走出了一条结实、宽阔的道路。而它的创始者和参与者们,是几千位许昌周边的农民和小城市的居民。▲点击图片可查看大图/作者供图他们在缔造出中国坪效最高的本土超市的同时,自身也经历着一场剧烈蜕变。这使得他们和自己的父辈祖辈,有了极大的不同。在这个意义上,我们更能理解于东来常说的那句话:“胖东来的属性是学校,不是一个企业。”
5月21日 上午 11:10
被用户删除
社会

唯真话,才有力量!

总有一些人,真的能经历风雨而保留纯真,以坚韧的姿态表达对世故、乡愿的拒绝,用不老的笔触展示着对时间的抵抗。风吹浪打,依然故我。《不服软的时代》每篇文章后面站着的,就是这样一个个本色的灵魂。撰文丨百越客王小波说过,人生就是一个缓慢受锤的过程。
5月20日 上午 11:30
其他

福建贫困小渔村,批量生产“霸道总裁”

曾经贫穷的小渔村,如今光上市公司就有51家,平均每7个人里就有一个老板撰文丨牧龙闲人前不久,《2024中国百强县》榜单发布,晋江在福建一骑绝尘,排在全国总榜单的第4位。这是这座沿海小城连续第23年居中国百强县前十。▲晋江城市风光(图/网络)晋江被网友们亲切地称为“国货之城”,这里孕育了一大批重量级的品牌。像我们熟悉的安踏、特步、鸿星尔克、361度、匹克、七匹狼等,这些企业都在晋江。它们生产的鞋子出口到世界各地,全球每5双运动鞋,就有1双产自晋江。▲中国十大运动品牌,大部分都诞生于晋江(图/网络)此外,晋江还有着一系列让人眼花缭乱的称号,如“中国伞都”“中国拉链之都”“世界夹克之都”等,每年制造了全国约30%的伞、25%的品牌男装、20%的休闲食品及60%的外墙砖。据统计,这座人口207万的小城,光上市公司就有51家,各类经营主体达30万户,算下来平均每7个人里就有一个老板。这样繁荣的景象,在全世界范围内都是很少见的。曾经贫穷的小渔村,是如何上演“草根集体逆袭”奇迹的?01晋江制鞋第一人,点燃星星之火时光倒退40年,晋江还是个“一方水土难养一方人”的贫困县。古人以“虽欲就耕无处辟,州南有海浩无穷”,形容晋江一带的贫瘠荒凉。这里三面临海,土地受海水长期浸渍,土壤盐碱化严重,良田成了非常稀缺的资源。为了生存,很多人背井离乡,下南洋闯荡;也有人留下来,做起了家庭作坊式的小生意。谈到晋江鞋服产业的源头,当地人一般会从陈埭(dài)镇的林土秋说起。林土秋是陈埭镇洋埭村的光脚农民,1979年改革开放后,其在外打拼多年的哥哥回乡省亲,看到家里破败的景象,撂下一句话:“不要埋头种田,要办厂。”于是,林土秋联络了几个亲戚朋友,共同筹资创办了当地第一家“股份制”乡镇企业——洋埭服装鞋帽厂。说是“企业”,其实就是个小作坊。厂房很简陋,一间破旧的石头房子、几台缝纫机,就是他们的全部资产,一群人就这样踏上了制作皮鞋的创业之路。办厂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他们不懂技术,只好从国营皮革厂请来两位老师傅,每人每月工资100元。在那个年代,这是妥妥的“天价工资”了。为了让这些钱花得值,他们跟着老师傅努力学习制鞋技术,林土秋也是既当老板又当学徒。好不容易解决了技术问题,做鞋的原材料又成了老大难。当时整个晋江都没有鞋材市场,买颗鞋钉都要跑到厦门去。从晋江骑自行车到泉州,再从泉州车站买票到厦门,紧赶慢赶,回来的时候也得大半夜,只能摸黑推着车子走。镇子只有一条小路,碰到阴天下雨浑身湿透,弄得满身泥巴。更糟糕的是,当时国家物资匮乏,买东西要凭票供应,为了买到更多的布料,他们只能花高价去黑市买,还常常买不到。克服万般艰难,这群农民在创业的道路上努力摸爬滚打着。不过,他们的辛苦也得到了回报,由于物资紧俏、供小于求,他们的皮鞋很受市场欢迎,做多少卖多少,仅仅一年下来,就赚到了8万块钱。在那个万元户还是凤毛麟角的年代,8万块无疑是一笔巨款了。林土秋的成功,激发了整个陈埭镇的创业热情,村民们都心动了,人们纷纷腾出房子,筹款买来缝纫机,加入到制鞋的行列中来——特步创始人丁水波,在村外的小河边搭起窝棚,每天做十几双拖鞋拿出去卖;361°创始人丁建通,把自家客厅作为皮鞋作坊,最高产能达到“日产5双”;拉板车的许景南则用多年来辛苦攒下的钱,创办了丰登鞋厂,也就是后来的匹克;还有丁和木,跟几个亲戚合伙搞了个小作坊,代工生产鞋子,后来发展成为大名鼎鼎的安踏……这些农民企业家们,凭借自己的勤劳和勇气,成为第一批“吃螃蟹的人”,开始在这片祖祖辈辈生活的土地上,尝试新的活法。一家一户的力量或许单薄,但当整个镇子都行动起来,已经是不小的规模了。他们的鞋子都是手工打造,上脚舒适,推向市场后反响很好,不仅畅销全国各地,还销往海外市场。到1984年,陈埭镇的工农业总产值已达到了1.1亿元,成为福建省首个亿元镇。可以说,林土秋点燃了陈埭镇制鞋的星星之火。之后的十几年里,星星之火继续朝着整个晋江蔓延,3000多家大大小小的制鞋企业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出来,晋江也彻底摘掉了贫困的帽子。02“霸占”央视,开启品牌之路如果说林土秋点燃了晋江制鞋的星星之火,那么接下来一个人的出现,则率先为晋江的鞋子开启了品牌之路。那就是安踏创始人丁和木的儿子——丁世忠。丁世忠从小跟着父亲制作鞋子,他白天在学校上课,晚上就到自家的作坊里帮工。生意一开始不错,但随着当地鞋厂越来越多,竞争逐渐变得惨烈起来。那时一个镇子1000多户人家,大大小小的作坊就能有500来家,几乎家家户户都在办厂。随着产能的提高,鞋子开始出现积压,一些小作坊最先扛不住压力,倒闭了。为了开拓销路,初中毕业的丁世忠带着600双鞋子,背井离乡,到北京谋出路。在他看来,与其在家里苦等外地的经销商上门来收鞋,不如走出去,主动寻找市场。在北京,丁世忠跑遍了几乎所有商场,但没有人买他的鞋子。因为商场都有专门的进货渠道,他人生地不熟,既没人脉也没品牌,根本摆不上商场的货架。走投无路之下,丁世忠想了个“寄售”的法子,与传统“一手交钱一手交货”相比,寄售模式对商场更有利,商场不用垫资、不用承担风险、鞋子售出后再结算。商场负责人很痛快地同意了,就这样,鞋子才终于摆上了货架。凭着质优价廉,丁世忠的鞋子在北京销量很好,后来他干脆开了个档口,做起批发生意,把家里产的鞋子源源不断运到北京批发出售。仅仅4年,他就赚下了20万元。但同时,丁世忠也发现了一个问题。那时,耐克等国际大牌已经开始进入中国市场,他注意到,市场上出现了一些仿冒产品,质量明明不怎样,印上耐克的商标后,价格和销量就能翻好几倍。这让他见识到了品牌的重要性。于是,丁世忠返回晋江,在和家里人商量后,给自家鞋子定了个品牌,取名“安踏”。之后,他力排众议,花80万元巨款请孔令辉做代言,并投入300万元在央视体育频道打广告。这个做法当时很多人不理解,甚至连公司内部都将他视为“败家子”。结果第二年悉尼奥运会上,孔令辉力挽狂澜,击败瑞典“乒坛王者”瓦尔德内尔,霸气夺冠,一举火遍全国。安踏也随之一炮而红,当年便实现了2亿元营收。丁世忠的这场投资,堪称代言史上的传奇,人们这才意识到代言和宣传的重要性。于是晋江各企业纷纷跟进,掀起了一股“代言热”,效仿安踏签约运动明星、往电视台投放广告,一度将央视体育频道重金砸成了“晋江频道”。随着央视广告的播出,晋江品牌传遍了大江南北。尤其2008年奥运会前后,随着全民运动的兴起,晋江的运动品牌们也迎来了蓬勃发展的全盛时期。几乎每一条繁华的街道,都能看到晋江系的影子。它们贡献了全国40%的运动鞋产量,将晋江稳稳送上了“中国鞋都”的宝座。03赚了钱,不能忘本。其实,运动鞋服品牌只是晋江的一个缩影。当年,在林土秋创办洋埭服装鞋帽厂的同时,也有晋江人在进行着其他领域的尝试。如恒安集团的许连捷,跑运输出身,抱着“造普通人家用得起的卫生巾”的念头,开始生产卫生巾。由于那个年代思想保守,他被人骂过“流氓”,还无数次被供销社老板赶出来。但他从未放弃,他说:“卫生巾是改变妇女生活品质的产品,她们需要健康、需要告别旧的生活方式。”如今,恒安集团已是全国最大的妇幼卫生用品制造商,旗下拥有安尔乐、七度空间、安儿乐、心相印四大中国驰名商标,为数亿人解决了痛点。在休闲食品领域,晋江则诞生了盼盼、雅客、亲亲、金冠、蜡笔小新等一大批我们耳熟能详的品牌,每年产出着全国约20%的休闲食品。此外,这里每年还制造着全国约30%的伞、30%的泳装、25%的品牌男装及60%的外墙砖,几乎涉及了老百姓生活的方方面面,产业集群优势非常明显。40多年来,晋江老板们用他们的冲劲,闯出了一条祖辈不曾走过的路,他们历经坎坷,如今拨云见日、柳暗花明。▲晋江系部分品牌(图/网络)不过,这么多有钱人汇聚一处,晋江的老板们相互摆阔也一度是出了名的。婚丧嫁娶,动辄摆上几百桌的豪华酒宴,彩礼嫁妆更是动辄上亿。针对红白喜事大操大办的奢侈风气,恒安集团掌门人许连捷,牵头成立晋江慈善总会,提出“不重面子重里子,不比排场比慈善”的口号。这个曾被曝出在机场吃泡面、靠着座椅打盹的企业家,做起慈善来相当阔绰,多年来累计捐款超过10亿元,每逢喜事必捐款。两个儿子结婚,他各捐6666.66万元;侄女结婚,他慷慨捐出1000万元;父亲八十大寿,他大手一挥,豪捐9999.9999万元。在他的带动下,晋江越来越多的企业家开始移风易俗、红白喜事简办,把节省下来的钱用于公益事业——晋兴集团董事长陈建福家中有喜,捐出善款2000万元;利郎集团董事局副主席王聪星爱女大婚,捐出善款1000万元;豪信汽车集团总裁曾国信、华宇织造董事长柯文新,各自在子女婚礼上,向晋江慈善总会捐款500万元……据统计,自2002年成立以来,晋江慈善总会收到的善款已超过46亿元。这些钱被用来新建了学校、创办了敬老院、铺砌了水泥路、建起了运动场,至少18万困难群众因此受益。正如安踏掌门人丁世忠所说:“我们是从苦日子过来的,现在富裕了,不能忘本,要尽我们所能,去帮助更多有需要的人。”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这种基因,已深深融入了晋江企业家们的血液中。2014年,晋江获评“中国七星级慈善城市”,成为中国县级市“首善”。慈善的意义不只在于穷人得到救济、弱者得到关怀,更在于唤醒整个社会的互助意识。它带给一座城市以温度,温暖着这片土地上生活的每一个人。从一个靠政府财政补贴过日子的“破败渔村”“农业穷县”,脱胎换骨成为福建首富县、中国百强县,晋江创造了一个草根集体逆袭的奇迹。他们善于抱团取暖,以村镇为单位形成产业簇群,从而聚沙成塔、汇流成河,在激烈的商战中活下来,一路发展壮大。这种群体竞争优势和集聚发展的规模效益,成了晋江崛起的“法宝”。“晋江模式”也成为中国改革开放以来,县域经济发展最成功的四大模式之一,与“温州模式”“苏南模式”“珠三角模式”并列。郡县治则天下安,县域强则国家强。晋江经验的实践之路仍未停止,仍将带给更多地区以启迪。●
5月20日 上午 11:30
其他

工业第四城骤然失速,背后大有玄机

在今年全球宏观经济转暖、中国外贸复苏的背景下,佛山经济却失速了,不免让人觉得有些困惑:佛山,到底怎么了?撰文丨薛清和
5月17日 下午 12:05
其他

重庆,正在告别“城投之城”

二十年如一梦,重庆这座昔日“城投之城”所经历的辉煌和曲折,是理解当下经济的好教材。撰文丨关不羽2024年,国务院办公厅印发《重点省份分类加强政府投资项目管理办法(试行)》(即“47号文”)约束地方基建,列出了12个债务高风险省份的名单,西部地区占了7席,重庆赫然在列。过去很长一段时间里,重庆都是“西部崛起”的明星,“八大城投”的江湖威名如雷贯耳,大举债配套大基建的大开大合,创造了GDP增速连连两位数的奇迹。它因此引来众多效仿者,开启了我们经济十余年的“城投时代”。当下我国经济中很多流行元素,就是从这座“城投之城”起步。011997年,重庆成为中国第四座直辖市。然而,这座西南工业重镇并未如预料那样,进入经济高速发展的快车道。这次“升格”多少有些“生不逢时”。重庆的经济底子是国防建设时期打下的,国有比重高达80%,大而不强,“国企病”很重,不良资产率很高。启动经济的“第一桶金”没个头绪。于是,方兴未艾的房地产被寄予厚望。别的资产不行,土地资产不是现成的吗?2000年,一份构想宏大且超前的文件横空出世,那就是《重庆市国有土地整治管理办法》。这份文件的核心是建立了土地储备机制,利用国有土地杠杆撬动向银行和市场借钱,投入基础建设和老国企改造;提出设立平台公司,借助土地储备机制实现对土地增值价值的利用,“以地换基础设施”、“以地换桥”、“以地换库”和“以地换路”等。“土地”为核心展开的构想,称得上是“土地财政”的纲领。设想中的平台公司就是后来的城投公司。这算不上是重庆的发明,当时一些东南经济发达地区的城市已经有了类似的做法,据说最早也最成功的城投平台是苏州搞出来的。但是,此前从未有省级行政机构这样高调地“打明牌”,可见当时重庆主政者的决心。▲重庆路桥建设施工现场(图/图虫创意)然而,土地财政的“摊牌”并没有收到立竿见影的效果。土地和土地不一样,东部发达地区的经济基础好、地值钱,只要地方政府愿意下场盘活土地资源,大把的金融机构排队等着掏钱。这是被不良资产缠身的重庆金融系统没法比的。因此,模式启动之后,重庆的城投平台陆陆续续建起来,但是玩不转。往往是项目启动了,资金没到位,导致老国企的不良资产没处理,城投投出来的不良资产又了冒出来。2001年出任重庆副市长的黄奇帆,上任后成了解决各种债务问题的“救火队员”,忙于解决烂尾楼和烂尾工程。重庆不缺地,也不缺平台,缺的是钱。缺钱就是缺金融资源,激活重庆的金融资源,拿到“第一桶金”,成为关键。被不良资产深度套牢的重庆金融系统需要“白马骑士”——那就是重庆渝富,一家以国开行为后盾的金控公司,即“半金融性质”的资产管理公司。渝富的运作模式很复杂,大体上就流程是:国开行提供西部开发的政策资金,渝富公司极低的价格收购金融机构手上的坏账,主要是国企负债。同时,在重庆市政府的强势支持下,渝富公司和那些企业签资产回购协议。显然,绝大部分国企拿不出现金,就得把抵押物作价转让给渝富公司,这是路线A;或者转化为渝富公司控股参与经营,此后渝富公司需要为企业托底、提供周转资金和投资,这是金控模式的路线B。沿着路线A,渝富公司把土地转让套现。“八大城投”作为主力买家接盘,将土地纳入土地储备。钱当然是甩掉不良资产包袱的地方金融机构融资来的。后面“八大城投”消化土地储备,就是“房地产开发-基建”的常规操作。路线B需要渝富公司的长时间输血,主要也是来自路线A的土地变现。这套闭环操作的精妙之处是“空手道”。参与各方都没有花钱,坏账消除了,资产盘活了,现金流也起来了。▲2003年的重庆(图/视频截图)其实,这就是一套金融加杠杆的操作。土地是杠杆也是筹码,撬动的金融资源提高了土地估值,从金融系统套出了数倍的现金。终极埋单的,当然是楼市。也就是说,金融系统堆积的国资不良资产,放大数倍后,转成了居民按揭的长期负债。整套模式中,“八大投”只是台前风光,真正的主角是渝富。因此,这套模式被称为“渝富模式”。“渝富模式”不仅在短短数年内成为全国的样板,还在2005年被世界银行大力表彰。根据世界银行披露的数据,2004-2006年,“八大投”累计投资金额达到798亿元,累计融资金额达到926亿元,承接了全市70%的基建。截至2006年底,“八大投”的总资产达到1919亿元人民币,占全市国有资产总额的42.5%。与此同时,重庆的GDP增长也显著提高。2002年重庆的GDP增长达到10.2%,这是1998年后第一次达到两位数,2007年更是达到了16%的超高速区间。此时的重庆,已经成为名副其实的“城投之城”,也是西部乃至全国的经济明星。02然而,“渝富模式”吸引了众多模仿者,它们无一成功。当时很多学者认为,难点有三:第一,没有国开行这样不计风险的“大金主”,“渝富模式”难以启动;第二,没有巨大的土地升值空间,无法闭环;第三,没有操盘能力强大的地方政府,很难操作。因此,后来流行各地的城投模式并不是“渝富模式”的翻版,而是简化后的终极版本。触发这一“进化”的契机是2008年的四万亿大基建。大规模的基建投入,促使各地纷纷跳过精妙复杂的“渝富模式”,直接解锁简单粗暴的“城投模式”。没有国开行这样专业强大的外援,但是有更容易拿到的转移支付,地方政府的底气十足。还有金融机构的“基建信仰”、“房地产信仰”,城投拿着几张PPT的方案,就能撬动数十、上百亿的PPP(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模式)。正所谓“一力降十会”,钱多力量大,还要啥操盘能力?此时,靠“渝富模式”取得先行之利的重庆,更是拔得大基建的头筹。自己就推出了一万亿的基建投资计划,领跑全国。2008年到2011年,“城投之城”重庆的GDP增长保持在15%的高速区间以上,在全国是独一份。▲重庆(图/图虫创意)不过,与GDP高速增长的惊艳表现相比,重庆的产业经济发展质量相形见绌。优质企业不多,产业优势不明显。按照“渝富模式”的理想路线,靠金融资源输血起死回生的国企重现生机,部分城投平台也要从土地金融转型为经营性实体企业,完成“脱虚向实”的进化。然而,这两个目标都未能达成。老国企沉疴难起,输血救得了一时,却救不了一世。尽管使尽了金融的洪荒之力,甚至保送了不少上市公司,但是能打的少,作妖的多,挑不起发展的大梁。城投平台的经营性转型也不成功。最典型的是重庆建投转型失败,它是“八大投”中仅次于重庆城投的土储平台,资源积累深厚。2006年,重庆建投合并重庆煤炭集团和重庆燃气集团组建重庆市能源投资集团有限公司,正式转型经营性国企,意在通过金融资源和能源资源的强强联手,在电力市场化改革中大展拳脚。然而,它此后的经营一直磕磕绊绊,靠政府补贴维持经营。资产越做越小,债务越做越大。最终因2016年后的环保政策收紧、能源政策转向而难以为继,彻底走向衰败,2022年破产重组,黯然退场。最后一次出现在公众视野中,是前段时间在“换表风波”主角重庆燃气的股东名单上。实际上,2006年“八大城投”重组为“五大投”后,水利、公路两家也尝试过转型经营性,均无果而终。可见城投平台企业“脱虚向实”的转型之难。城投直接转型之路走不通,重庆政府也曾尝试另辟蹊径,另起炉灶打造主力产业。重庆有军工系统衍生出的汽车工业基础,理所当然地作为重点产业培育。本土国企长安起步很早,2000年又引入美国福特
5月16日 上午 11:42
其他

在上海,出现一种新的然而真实的生活方式

现代的全世界的中产阶级家庭,实际上都在步入在婚姻、家事、生活的“拼多多时代”。撰文丨连清川有一次,我被朋友叫到了他在美国宾夕法尼亚州郊区的家里,因为他在砌一张桌子的时候被难住了。基于小时候在农村里玩泥巴和木棍的丰富经历,我三下五除二帮他了结了困境,使他不至于在妻子面前丧失男性尊严。但是我不禁要嘲笑他。作为一个在纽约工作,在宾州拥有独立房子,在公司中担任重要职位的准高层,难得周末还要在家里砌家具,传出去不是大失身份,让人笑话?他看着我,简直像看一个外星人。你不知道吗?这就是典型的美国中产阶级生活。图/视频截图后来我知道,他没有忽悠我,而我对于美国中产阶级生活的困难程度认识大大不足,简直可以说一无所知。他们没有钟点工,没有月嫂,没有上门安装家具,一切都靠夫妻双方自力更生。而且,对于他们来说,每年呼朋引伴,相互修理房顶,既是一个艰苦卓绝的工作,也是三五男人喝酒吹牛的难得欢乐派对。中产阶级生活,意味着艰辛、自立与因此而成立的家庭。01在上海本地的论坛“篱笆网”里看见个帖子,标题说:其实婚房拼多多也蛮好的。一方面住更好一点一方面离婚时候没那么方便还有女孩子也不用什么都看公婆脸色这个帖子有几百层楼,赞同反对的都有。其中有一个回帖说:哪个女孩子结婚时候想离婚?拼多多了肯定更硬气一点我都有点刷新三观了。婚房拼多多啥意思?才看明白:就是双方的婚房由双方共同出钱购买,也可以全款,也可以按揭,但是意思就是双方共同承担,而不是把所有的压力全都放在男方或女方(基本都是男方)。这倒是有意思了。上海著名的丈母娘故事全国人民都了然于胸,就是说上海丈母娘火眼金睛,小囡(女孩子)出嫁以前上学谈恋爱基本不管,一到婚期就会强力介入,考察男生从家世到收入尤其是房子进行全面把控,未达要求绝不松口,因而棒打了无数异地鸳鸯(尤其是男方为外地“凤凰男”)。婚房拼多多,意味着丈母娘的控制能力从此全面“衰落”,小夫妻掌握未来生活的控制权。图/图虫创意但这还不算结束。“拼多多”延展在许多话题层面和地方社区版块之中,例如同样是本地论坛的宽带山。知名的有婚礼拼多多。一位楼主分享自己的婚礼消费,没有彩礼,从婚宴到婚礼用品到蜜月旅行,双方父母各自给了一笔新生活启动费用,剩下的双方钱凑在一块共同承担。有留言羡慕地说:“我觉得很好的,两边家庭经济能力差不多,属于1+1>2那种……两辈人齐心协力的典范”。还有家务拼多多,意思是在家务事务上,双方各自承担工作,均等分配,而不是主要由老婆来负担。我发现的最极致的是“拼多多婚姻”,又称为两头婚,既非男娶女嫁,又非入赘女家。还有顺口溜曰:不来不去,不进不出,不娶不嫁,两家拼拼。这已经是极其现代的婚姻方式了。对于男女双方而言,彼此无负担愧疚,未来的生活,全然建立在双方的经营之上。在上海,拼多多原来不止消费,而是一种生活方式,一种新颖的生活方式。02自1978年以来,在改革开放与外部思维进来的同时,中国都市中慢慢积累与建立起一个人群,在许多学者的调查之中,称之为“中产阶层”。但中国的转型太快速,而中产阶层形成的速度太快,以至于人们对于中产阶层的生活生发出许多误会来。中产阶层自然是来自于西方社会学意义中的中产阶级。但向来在中国,中产阶级生活似乎只有经济含义,也就是说,一旦人们的收入水平达到了一定的水平,能够用以购买房产,消费品质较高的产品,拥有相当数量的流动资产,就进入了“中产阶级生活”。但中产阶级生活并不是中产阶级生活方式,而收入仅仅是中产阶级生活的一个评判标准而已。为什么我的那个朋友,以及美国千千万万中产阶级习惯于自己动手割草坪,砌家具,修房顶,带孩子,开房车旅游,乐此不疲,生活过得充实然而艰辛?图/视频截图人们总是归咎于美国人工贵,无法负担类似于钟点工、手工劳动等等这些问题,但是在一个纯粹的市场经济中,无从被解决的需求是难以想象的。答案只有一个:这些事情,就是中产阶级生活方式本身。从经济账的角度上说,中产阶级的生活不仅仅在于日常的消费,而在于对生活所有各个层面的经济分配:房产、医疗、养老、子女教育、个人爱好以及重要的旅游。除非富贵之家,任何中产收入都无法绰绰有余地解决所有问题。但更加根本的问题还在于:中产生活方式意味着独立性。不同于中国依赖大家庭共同解决小家庭的问题。当一个孩子成年进入社会之后,他们与家庭之间的经济脐带就基本断裂。因此,婚姻与家庭问题更多是成年孩子自己的问题。因而,解决家庭生存的所有问题,就依赖夫妻之间的协作。因而从某种程度上讲,美国中产阶级家庭,多数是“拼多多家庭”。即便是那些“绝望的主妇”们呆在家中全职照顾的家庭,也是在孩子出生之后,男性有了更高收入能够负担起整个家庭的生活成本之后的选择。而在1990年代之后,这种家庭的数量也在急剧减少。现代的全世界的中产阶级家庭,实际上都在步入在婚姻、家事、生活的“拼多多时代”。图/图虫创意拼多多家庭其实就是现代中产阶级家庭。当人们从大家庭的生活方式中获得解放,从大家庭的阴翳或者荫庇中获得了个体的独立性,夫妻双方对于家庭的经济、劳作、生活中就必须进入协作模式,双方共同承担家庭的负担,是一种必须而不是选择。为什么中产阶级家庭愿意如此苦中作乐?恰恰因为他们为了获得自我与家庭的独立性所必须付出的代价:只有自己经过的生活,才是真正的生活;只有家庭共同经营的家庭,才是幸福的家庭。回帖中说“哪个女孩子结婚的时候想离婚,拼多多了肯定硬气一点”,其实道出了现代社会的另外一个真相:在拼多多家庭之中,男女双方的平等性就更加彻底一些。因为在经济上无需依赖男性,女性在家庭生活中的地位,自然也就水涨船高。说到底,在上海的拼多多家庭,拼多多婚姻,拼多多婚房,说是一种新的生活方式,其实更加本源地说,是正在回归中产阶层生活的本质。03在豆瓣、小红书这些社交媒体上,“拼多多备婚”的帖子也正当红。它其实有两种涵义。其一,是在拼多多上购买婚礼所需的物件。因为选择足够多,价格足够合理,物品足够丰富,案例足够充足。它在消除的,是各种所谓奢华婚礼的过度消费。当然,这也是回归婚礼本身意义的一种选择:它是人生经历中的一场重大事件,重要的是它的意义与独特性,而不是一场庞大的消费现场。其二,是婚姻的“拼多多关系”,双方共同承担家庭的责任与负担。在传统的婚姻关系中,男女双方家庭看似一场交易:男性一方负责婚姻所需的经济支出,包括婚房、婚礼费用、启动新生活所需的资本,而女方的代价是为男方生育后代,养育孩子,和承担未来的所有家务工作。这种契约当然是脆弱的、不堪一击的,尤其在现代中国社会。在当下繁重的家庭、教育与医疗负担中,很难想象多数男性能够一力承担所有的经济支出,契约本身的变动和毁约可能性很大;女性职业地位与收入都已经进入平等,凭什么要全部承担养育与家务工作?这种契约本身就是不平等的和无效的。“拼多多婚姻关系”于是恰恰成为了一种破除传统时代婚姻观念的“新的”生活方式。双方平等地进入婚姻关系,一起拼婚房首付,一起交按揭,一起做家务,一起养孩子,一起过日子。现代都市生活,必然要进入这种生活方式。电商拼多多,本身的模式不就在于,通过用户与用户之间的连接,减少消费的交易成本,从而通过社交形成合力,导致规模效应,从而将商品的价格打下来,品质打上去吗?把拼多多消费,引入到现代婚姻家庭关系之中,所意图构筑的,其实就是更加平等,更加理性,更加独立的现代性生活方式。在中国现代的超级都市上海,出现这种生活方式,一种新的,然而真实的现代都市生活方式,并不是偶然,而是因为人们普遍认知、认可与认同拼多多的消费方式,也认同平等、独立与理性的现代家庭社会关系。图/图虫创意当然,当你详细去查看篱笆网、宽带山乃至小红书上的帖子的时候,你会发现抗拒的大有人在。一位女楼主说,以后想让女儿找个人拼多多买婚房,被老公怼了。老公说,男的连婚房的觉悟都没有,搞不好。“嫁不掉我们养着,有地方住。找这种条件的不如不结婚。”回帖中最热的帖子阴阳怪气说:“你家慢慢养着好了。”抗拒有什么用呢?无非以为世界一如往常,孩子们无法独立,婚姻一成不变。他们能阻挡什么呢?中国终究要走入现代。04有一个很红的文章,标题叫做:在拼多多,找到9亿种生活方式。9亿,是拼多多目前的年活跃用户规模。每个人都有自己独特的生活方式。这大约是对现代生活的一种至为精炼的总结。张国荣有首歌,名字叫做《我》,其中有句歌词:我就是我,是颜色不一样的烟火。每个人所绽放出来的不一样的烟火,都值得被歌颂;每一个人,都有权选择自己喜欢的生活方式,都值得被尊重。拼多多婚姻并不能是所有美好的婚姻的唯一模式,拼多多生活也不是所有美好生活的惟一模式。但是这样的生活方式,是在现代都市上海的消费与文化中所孕育出来的真实的生活方式,它是回归现代都市婚姻与家庭的一种真实的生活方式。它是众多烟火中新近爆出的璀璨一颗,我们有什么理由不因此而欢欣快乐呢?*题图为上海南京路,来源于图虫创意*本版编辑:冰小乐*投稿邮箱:bcsxk2016@163.com*商务微信:lhellohm【往期精选】汇聚思想
5月13日 上午 11:17
其他

现在的大学生,为何幼稚得像个孩子?

如果“大学高中化”这个趋势不能够扭转的话,那么在不久的将来,大学辅导员们赶赴衡水中学学习取经不是没有可能。若如此,将是中国大陆当代高等教育最大的不幸。撰文丨任大刚倒退一二十年,你一定会对如下场景目瞪口呆:在一个招聘会现场,一位头发花白的父亲正忙着填表,20来岁的儿子一言不发站在旁边看着。过了一会儿,男孩后面冒出两个女人,是他的妈妈和姐姐。妈妈拿着简历,姐姐背着书包、拿着水杯。父亲东张西望,问工作人员,儿子还有多长时间轮到?这不是假想,而是《这届大学毕业生的社会化越来越难》这篇采访文章描写的最新场景。如果留心一下,会发现近期围绕“大学高中化”这个热门话题的分话题,除了“社会化越来越难”,还包括:有的大学成立家委会、组建大学生家长群、大学生考试成绩通报家长,等等。图/图虫创意通过罗列这一系列现象,为我们刻画出的,是幼稚、懦弱、社恐、无担当、无责任感的新一代大学生群像。如果这一群像有较高逼真度,那么,于学生而言,上这样的大学,与这样的大学生为伍,意义何在?对教授们来说,教出这样的学生,意义何在?我当然希望这不是真切的群像,但这很可能是我一厢情愿的臆想。01“大学高中化”趋势从何而来所谓“大学高中化”,是指中国大陆高校在教学和管理上,仍然延续中国大陆高中时候的主要做法:其学习的目的,与高中刻苦学习的唯一目的是高考取得好成绩一样,大学努力学习,就是为了研究生考试一举通过。考研就是第二次高考,也是一次“改命”的机会。与考研无直接或间接关系的课程或兴趣爱好,一概弃之不顾,考上再说。为了取得保送上研究生的名额,学生进大学伊始,就异常注重每门课程的考试成绩,为了获取高分而熟读教材,分毫必争,大学知识教育应有的宽度和广度被有意放弃。图/视频截图像高中时候一样,家长深度插手学校管理。他们对远在远方求学且已届成年的子女并不放心,担心他们贪玩好耍荒废学业,担心他们的安全,担心他们是否吃饱穿暖,他们仍将成年子女当成高中生,他们开始通过即时通讯软件,成立家委会、家长群,互通各种信息,随时出面,为子女排忧解难。学校为减少麻烦,减少与家长方面的冲突,不得不做出让步,也逐渐像管理未成年人一样,介入本该由学生自治的领域,如早晚自习、寝室卫生、出行安全等。如果“大学高中化”这个趋势不能够扭转的话,那么在不久的将来,辅导员们赶赴衡水中学学习取经不是没有可能。若如此,将是中国大陆当代高等教育最大的不幸。02学历崇拜需要祛魅2023年,全国报名参加研究生考试的人数达474万,而2007年,大学毕业生人数只有459万。这就好比2007年的大学毕业生,全参加2023年研究生考试都还不够,仍差了15万人。同时也说明,经过15年时光,研究生学历大幅贬值。是不是当年只需要本科学历的工作,如今必须要研究生水平才能胜任?又或者,产业升级翻天覆地,经济社会发展所提供的工作岗位,已经到了大多数本科生无从着手?非也。任何人都能看出:大规模扩招,使拥有大学学历的人越来越多,而工作岗位并未相应增加甚至在减少,为了脱颖而出,学生竞相取得更高学历,于是相同的工作岗位,对学历的要求水涨船高。大学招生是选拔性的,需要人才;工作单位的HR招人也是选拔性的,也需要人才。图/图虫创意在过去,可以说是大学在帮助工作单位的HR做人才把关工作,工作单位的HR只需要根据大学的标签安排人就行了。当然,工作若干年后具体表现另说,到那时候已经是领导裁定的事了。而现在,随着大规模扩招,标签发放越来越多,大学已经承担不起为用人单位贴人才标签的功能。但用人单位的HR面对一群毫无工作经验的职场新人,他们除了自己组织笔试面试,无奈之下还是得把大学贴的标签作为一项客观标准,视为选人的重要参考。即便HR错招了不合格的人,他们也可以把责任推到大学身上:“他是985的,不过如此。”言下之意,错在学校,与我无关。对非科研类工作而言,如今学历重要,但学历的重要性已大不如前,这点从近年来研究生就业率就能看出端倪。既然如此,大学也应从社会氛围的学历崇拜中适当抽身,名正言顺回归本分。03多数人读研是巨大浪费中国大陆的产业结构,决定了中国大陆的职场并不需要那么多“研究生”,大量就业机会还是在第二和第三产业的基础部门。然而,大量将来只能在基础部门工作的大学生,正拼尽全力挤入“研究生”赛道。而且,他们中的大多数取得研究生学位证书之日,就是告别“研究”之时。这是个莫大的讽刺,也是教育资源的巨大浪费。在今天,大学科研院所与企业的关系越来越紧密,大企业科技研发费用逐年走高,众多科技型初创企业的技术来源,正是大学科研院所。我认为,大部分的研究生,应该从这层关系中产生。而要把握这层关系,就需要那些准备进行“研究”的大学生对产业状况有一定程度的理解。图/图虫创意事实是,非但大学生不清楚产业状况,很多大学教师对相关产业的了解程度也是隔膜的,有限的。产业状况不是开几个座谈会就可以弄清楚,也不是一个在校大学生通过短暂的实习可以弄明白,他们必须在相关行业有一定工作经验,是带着真问题来学习怎样进行研究,以及准备研究什么的。按照这个要求,很多专业并不适合招收兴趣不明、禀赋不明,只有考试成绩清楚的应届生;很多专业所招收的研究生,应该是有工作经验,有行业和产业认知的大学生。压缩应届大学生在研究生招考中的比例,对报考者提出1年到3年相关工作经验的要求,应该是今后研究生招考改革的题中应有之义。而那些与产业化相距甚远的基础研究,比如传统的数理化医文史哲艺术等学科,还是可以由本科毕业直接读上去研究高深学问。一切一刀切的办法,总是会把好事办成坏事。04让有工作经验者才能考研让有工作经验者才能报考研究生,现实中还是不能排除有少数人仍然把考研当成唯一“改命”的机会,但至少在招生单位和研究生导师看来,可以一眼望穿该生的潜力如何,到底是否值得培养。不仅如此,它还是有一些实实在在的好处:第一,可以让一些高校放弃做“考研基地”的不良嗜好,认认真真做好本科教学,把培养对社会有用之才而不是考试之才作为第一要务。如此,为它们逐渐转型做职业教育提供动力。第二,釜底抽薪地打掉高校本科毕业生的学历内卷,解除大学生的考研紧箍咒,让他们在更自由的大学校园中充分发扬个性,挖掘和发扬自己的兴趣爱好,有更多的时间走出校园,走进用人单位,感受社会,学会与不同的人打交道,从而逐渐克服“社恐”,培养与人交往的自信与技巧。第三,可以让大部分大学生放弃唯分数论,不再斤斤计较于分数多少,更加多元发展,也可以借此把家长方面势力清除出学校的教学与管理。图/图虫创意众所周知,现在的高校把考上研究生也算成是本科就业率。这样做,只是把问题和矛盾往后拖而已,最终吃大亏的是学校的声誉和学生的时间精力。考虑到从某一届起开始施行“有工作经验者才能考研”,各高校的本科生都不能考,也就意味着大家都在同一条起跑线上,又有何损失呢?眼下面临的困难,让我们几乎退无可退,或许正是倒逼改革的好时机。▼最新推出冰川思想库7年精选《不服软的时代》团队共同签名本数量有限售完为止陈季冰、连清川、魏英杰、任大刚张明扬、关不羽等知名评论人倾情奉献胡舒立、景凯旋、鄢烈山、吴晓波徐达内、十年砍柴联袂推荐点击图片,立即购买▼冰川思想库视频号上线欢迎大家点赞、关注、转发!*题图来源于图虫创意*本版编辑:冰小乐*投稿邮箱:bcsxk2016@163.com*商务微信:lhellohm【往期精选】汇聚思想
5月10日 上午 11:11
其他

大败局!批量复制的旅游古镇,正在批量沦为“鬼镇”

很多古镇正面临共同的困境:还没火就凉了,继续勉力维持运营又需要源源不断投入资金,每天还会产生折旧损失;如果直接关闭,前期的数亿乃至数十亿投资,又会彻底打水漂,造成巨大浪费。撰文丨熊志热闹的“五一”小长假刚刚过去,作为旅游市场的香饽饽,一批特色古镇在蜂拥而至的客流中赚得盆满钵满。过去这些年,古镇遍地开花,吸引大量游客,但放眼望去,能够持续爆火的终究是少数。很多网红古镇,有的目前已经客流稀少、严重亏损,还有的刚刚建成就进入荒废烂尾状态。中国的古镇旅游没救了?图/网络在社交媒体上,有关古镇同质化、过度商业化的吐槽随处可见。千篇一律的建筑风格,高度雷同的美食和纪念品,让游客对不少古镇逐渐失去兴趣。缺少科学规划的古镇烂尾之后,一些地方正在承受一哄而上、跟风模仿的恶果。01刚刚过去的“五一”假期,网红古镇成为热门旅游目的地。像湖南的凤凰古城,接待游客达到40.15万人次,浙江的西塘、乌镇两大古镇,接待游客分别达到47.14万人次、30.59万人次。古镇旅游热背后,是古镇建设的狂热。全国到底有多少个古镇?早在2012年,中国古城与文化研究院院长林鹏接受媒体采访时,就曾提到一个数据:“目前我国共有2800多座已开发或正在开发的古城镇,数量肯定是全球第一。”2016年,住建部等三部门发布《关于开展特色小镇培育工作的通知》,政策层面的鼓励引导,掀起了一股建设特色小镇的风潮,其中包括大量旅游功能的特色古镇。现阶段,我国的古镇数量可能远远超过2800个。换个角度,我们能更直观地感受到这一数量的夸张——截止2021年底,全国县城数量不到1500个,2800多个古镇,相当于平均每个县标配了大约两个古镇。古镇遍地开花的同时,同质化的问题也越来越严重,“查重率”甚至高达99%。图/图虫创意相信很多游客都有切身感受——全国各地的那些古镇,长得都特别像。首先,建筑风格的重合度很高,青砖绿瓦、瓦舍勾栏、小桥流水……仿佛是一个模子刻出来的,“撞脸”严重。其次,在商业运营上,古镇也高度雷同。很多古镇名曰古镇,其实就是披着古镇外衣的商业街。商业街如果能有一些特色美食小吃、民俗产品、游艺项目也就罢了,问题在于它们的商业形态也是千镇一面。不管你在东部的浙江,还是西南的云南,古镇里几乎都能看到“我在××很想你”的路牌,走到哪都能吃到味道大同小异的臭豆腐、鱿鱼、烤肠这类小吃。卖的纪念品,也无外乎是手串、手镯、镜子、梳子、簪子等,它们可能来自同一个地方——义乌。总之,数量繁多的古镇,丝毫没有给人以赏心悦目的观感,相反,它们在不断制造审美疲劳,让游客失去重游的动力。02中国幅员辽阔,地方差异显著,古镇的同质化,当然不是因为不同地区的历史文化趋同。说到底,“千镇一面”是因为在一哄而上的建设过程中,很多地方采取了最省力的复制粘贴模式,把古镇开发搞成了工业化、流水线式的批量生产。古镇建设有了固定模板之后,各地纷纷低成本抄作业,就成了文旅市场内卷的一个标志性现象。有些地方的古镇开发,是基于本身存在的历史建筑、传统民俗,好歹是修旧如旧,能体现一些地方特色。有的古镇就很离谱了,没有历史文化元素,也要凭空“造城”,几十亿的资金砸下去,直接将那些开发成功的古镇一比一复刻过来。假山假树假风景,一座只有躯壳、没有文化内核的“假古镇”,就这样拔地而起了。地方热衷于跟风建古镇,原因很简单,古镇开发确实能带来实实在在的经济效益。以号称最赚钱的古镇之一乌镇为例,运营主体“中青旅”公布的财报显示,2023年乌镇景区共接待游客772.07万(人次),实现营业收入17.84亿元,实现净利润2.84亿元。要知道,在大规模开发之前,乌镇一度是浙江嘉兴桐乡市最后一个通公路的乡镇。▲乌镇(图/视频截图)从普通小镇到世界级的旅游目的地,乌镇开发的成功,让很多地方看到了古镇巨大的引流效果,于是纷纷跟风效仿。地方没钱投资也没关系,采用PPP模式(即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模式),交给市场化的民间资本来操盘。对地方来说,除了能创造旅游收益、为主政官员提供肉眼可见的政绩外,古镇开发的热潮还潜藏着一个隐秘逻辑——不少地方打着文旅的旗号,堂而皇之搞房地产卖地卖房。古镇的建设,往往选址在非市中心,甚至是相对偏僻的郊区地带。开发商可以打着古镇开发的旗号低价拿地,地方政府则可以借助文旅热带动的周边地价升值,获得更高的土地收益,同时推动城市开发向郊区扩张。但开发过热的结果,就是古镇失去特色,供应严重过剩了。为了收回投资,有的古镇过度商业化,进去就得收门票,收费名目繁多。里面古香古色的建筑不多,从义乌批发进货的店铺倒是不少,整个古镇就像一个大型的小商品市场,毫无历史底蕴和文化气息。另一方面,一哄而上的照搬照抄、复制粘贴,不仅让古镇高度同质化,千镇一面,还造成了“古镇太多,游客都不够用了”的局面。比较夸张的是,一个旅游城市甚至能同时冒出三四座古镇。03古镇旅游很火,很多人看到了乌镇模式的成功,却没看到或视而不见有一个又一个的“假古镇”因缺少科学规划和地方特色,陷入严重亏损局面,甚至走向烂尾边缘,变成一座“鬼镇”。2021年,一篇题为《特色小镇死亡名单》的文章在网上流传。文章指出,不少特色小镇资金链断裂,商户逃离让其沦为“空城”,至少有100个“文旅小镇”处于烂尾、倒闭状态。像文章中提到的陕西白鹿原民俗文化村,在《白鹿原》大火之后仓促上马,投资3.5亿元,结果火了不到一年就凉凉,经过多次停业整改依然无力回天,最终开业仅四年就难逃被拆命运。▲2020年4月,白鹿原民俗文化村正在拆除(图/媒体报道截图)白鹿原民俗文化村的开发失败不是个案。在一些大手笔大规模投入和开发的古镇面前,白鹿原民俗文化村3.5亿元的投资已算是小数目。这两天就有媒体报道,40亿元打造的济南宋风古城,五年仍未完工,如今成了荒草丛生的“空城”,疑似烂尾。复刻古镇容易,要把古镇盘活从来不是一件易事。事实上,在古镇开发运营方面,即便是那些有成功经验的操盘方,在异地复制时也很容易遭遇“淮橘为枳”的尴尬。以央企“中青旅”为例,它成功地将乌镇打造成知名文旅小镇,但其2010年开始打造的另一座特色古镇古北水镇,却远远没有达到预期。古北水镇的客流量,在2017年达到顶峰之后开始下滑,运营公司一度年亏损高达1.7亿元。2023年接待游客152.36万人次,只恢复到2019年的64%——虽然可能谈不上有多么失败,但相较于明星产品乌镇,可谓是冰火两重天。相比之下,古北水镇又还算成功的,还有一些古镇,甚至连名号都还没有打响,就已经人去楼空。04从扎堆开建到批量倒闭,仿古古镇被游客抛弃是意料之中的结果。从开发的角度看,是因为一哄而上、盲目跟风让古镇失去特色;从消费端的角度看,现在旅游的市场环境、偏好也在发生变化。社交媒体发达,让过去旅游市场的信息不对称问题,得到了很大程度的缓解。一座古城到底值不值得游玩?网上有一堆攻略、体验、避坑帖,供大家参考。这种情况下,哪怕地方宣传得再卖力,缺少特色、体验不佳的古镇也很难吸引游客。再者,年轻人是旅游市场的主力,而现在的年轻人越来越青睐一些特色鲜明、有明确辨识度的文旅项目。就像“王婆说媒”爆火一样,年轻人的游玩方式,也从过去的浅尝辄止、走马观花式观光,变成沉浸式深度体验,他们希望体验那些更有参与感、更加新颖的玩法。这种情况下,那些建筑风格千篇一律,卖着同款大鱿鱼、臭豆腐的仿古古镇,又怎能让游客提起兴趣呢?当旅游竞争变成“卷”古镇开发,而这种开发还是低水平的复制时,古镇建设热潮往往会产生巨大的沉没成本。以湖南张家界的大庸古城为例,在周边已经有溪布街、古庸城、大庸府城三个古镇的前提下,这座古镇仍在2016年开建,2021年开始运营,近年来一直处于亏损状态。▲张家界大庸古城(图/“张家界大庸古城”公众号)运营方“张旅集团”的财报显示,大庸古城2023年营业收入为520.86万元,净利润为-2.49亿元。而更让人大跌眼镜的是,在大庸古城的收入构成中,起到核心贡献的并不是门票,而是停车场服务收入!大庸古城的亏损,直接拖累“张旅集团”业绩。对此,其负责人直言:“主要是受大庸古城的拖累,包括古城的折旧摊销、财务费用、资产计提等。”这可能是很多古镇的共同困境:还没火就凉了,继续勉力维持运营又需要源源不断投入资金,每天还会产生折旧损失;如果直接关闭,前期的数亿乃至数十亿投资,又会彻底打水漂,造成巨大浪费。所以,当年轻人开始抛弃仿古古镇时,地方也应该从古镇开发的暴富迷梦中醒来,克制“造镇”的冲动。古镇开发不是不可以,但起码要有科学规划,要因地制宜,深挖地方文化特色。无视文旅市场规律,一哄而上大规模开发,靠复制粘贴打造出来的“假古镇”,迟早会走向衰败甚至死亡。▼最新推出冰川思想库7年精选《不服软的时代》团队共同签名本数量有限售完为止陈季冰、连清川、魏英杰、任大刚张明扬、关不羽等知名评论人倾情奉献胡舒立、景凯旋、鄢烈山、吴晓波徐达内、十年砍柴联袂推荐点击图片,立即购买▼冰川思想库视频号上线欢迎大家点赞、关注、转发!*题图为正在拆除的白鹿原民俗文化村,来源于新华社*本版编辑:冰小乐*投稿邮箱:bcsxk2016@163.com*商务微信:lhellohm【往期精选】汇聚思想
5月9日 上午 11:35
经济

2024年第一个被打破的铁饭碗出现了

都学位供应紧张了,怎么还会有教师过剩呢?中国每年还有一千万人在不舍昼夜奋考教师资格证。怎么,这千万“预备军”脚还没抬起,大门就准备关了?撰文丨澜瑟2024年,第一个被打破的铁饭碗,可能是教师。第一声惊雷,是最近#2035年全国或有近200万教师过剩#登上微博热搜。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部高等教育研究院乔锦忠研究团队测算结果显示:到2035年,全国将有约150万小学教师、37万初中教师过剩。这么庞大的数字,确实足够触目惊心。第二声惊雷,发生在北京,北京丰台区一份中小学教师“区管校聘”管理改革工作文件提出,将探索建立教师退出机制,打破“铁饭碗”观念。教师退出机制的引入,已经让教师群体感受到职业危机感了,端铁饭碗的手在微微发抖。但诡异的是,同期广州、杭州、温州等多地教育局发布了中小学学位预警。学位还是不够用。都学位供应紧张了,怎么还会有教师过剩呢?前两年的“从教热”还历历在目:师范专业录取分数暴涨、清北高材生涌进中小学做老师,中国每年还有一千万人在不舍昼夜奋考教师资格证。怎么,这千万“预备军”脚还没抬起,大门就准备关了?突如其来的降温,除了仰天长叹,更让人关心的是:怎么会剩这么多?剩出来的这些教师会去哪儿?教师还能是个铁饭碗吗?01这个铁饭碗有点烫手其实,教师铁饭碗不牢这事,不止发生在预测数据里,在当下已经有不少征兆。比如在2023年,已经有多地提出控制教育类专业新增布点:四川,在2023年7月明确非师范类高校原则上不再新设教育类专业;山东省教育厅也在9月提到21个从严控制新设专业,其中就包括学前教育、早期教育,并指出教育类专业原则上不再新设。这就已经在为此前的“从教热”“师范热”降温了。因为再不遏制,教师现在就要过剩了。据麦可思研究院《中国-世界高等教育趋势报告》统计,本科教育学毕业生从2017年的14.19万人增长到2021年的18.43万人,五年间规模扩大30%;专科院校教育与体育大类专业毕业生从2017年的36.20万人增长到2021年的48.62万人,五年间规模扩大34%。其实教师这个铁饭碗,也没有想象中那么吃香,不少人就主动把铁饭碗打破,就此作别讲台。2023年10月,广东省陆丰市、雷州市等多个教育局公布了硕士公费定向师范生未履约名单。而就在前几天,福建省莆田市也公布了一则公费师范生违约处理决定书,而且这已经是莆田发出的第15号2023年公费师范生违约处理决定书。大学减免学费、毕业就有编制,难道这些都不足以吸引现在苦就业苦编制的年轻人们了吗?要知道,公费师范生违约往往需要支付数万元违约金,广东那几个城市的未履约师范生甚至需要退还和缴纳10万元以上的费用。实际上,这些违约的公费师范生大多是被分配到乡下偏远地区,当地的教育环境和生活环境往往不尽人意,让他们产生了逃离的想法。有身处其中的人曾透露,学校虽然提供了住宿,“但住宿条件很差,十几个人一个宿舍,都没有热水器。”那大城市里的老师们呢?还记得之前轰动全国的名校生集体去深圳中小学教书吗?剑桥、牛津、清华、北大等名校生的尽头,不是大厂,不是实验室,而是深圳中学。然而现在,他们也在逃离,在社交平台上就有不少深圳教师宣布自己离职了。帖子下面当然也会引来很多质疑:高薪稳定还离职?被这个岗位折磨得痛苦不堪的教师真的会一一反驳:跟深圳房价一比,那工资不值一提。算上工作强度,还真给少了。还有教师吐槽深圳教师早七晚十的工作节奏,“每天这么个干法,不憔悴才怪。想走。”大厂虽然996,奈何人家高薪,可深圳教师们累也不一定拿到那份承诺的高薪。网上就曾疯传深圳教师断崖式降薪,并得到了业内人士的承认。这一连串的事情都在2023年集中发生,仿佛在告诫我们:2024年了,就别再惦记教师这个铁饭碗了。不然你或者你的孩子很可能成为2035年那200万过剩教师的一员。022024、2030是两个拐点2024年,在教育这一块,我们真的来到了历史的拐点。什么叫“教师过剩”?翻译过来就是他们没活干了。为什么没活干了?最根本的还是出生率的持续下降。新生儿越来越少,学生也会越来越少。根据最新的《中国人口预测报告
5月9日 上午 11:35
科技

百度出了个霸道女总裁,李彦宏知道吗

科技从来不止是科技。对于科技公司来说,科技背后到底展现了什么样的价值观,在这个时代正变得越来越重要。撰文丨沸雪多年一直未走出魏则西事件泥潭的百度,如今再次陷入现象级舆情危机。更为尴尬的是,这场“没有问题就制造问题”的舆情危机导火索,居然来自百度负责舆情和公共关系的副总裁。“五一”假期期间,一个简介为百度副总裁的抖音账号“我是璩(qú)静”突然火了。在其发布的一条视频中,她提到
5月8日 上午 10:29
其他

香飘飘“讽日事件”,开了一个特别糟糕的先例

从香飘飘“讽日事件”看,无论它是主动炒作还是被动迎合,都折射了当下企业不得不去面对网络情绪(流量)这个命题。撰文丨魏英杰卖奶茶的香飘飘,这回是拿捏住了泼天的流量。因为所谓的“讽日事件”,无数网友涌进香飘飘直播间,直接把香飘飘的店铺日销售额抬升数百倍,原来一天只能卖几千块,当天暴涨到上百万元。香飘飘的股价也一日飞升,节后首个交易日即收获涨停板。这几年销售不畅的香飘飘,借助这一波流量,大有逆势回升之势。但是,企业主动利用网民情绪,收割小粉红流量,真的是好事吗?在我看来,这不止是危险的,而且是有害的。流量来得快,去得也快。一旦遭遇流量反噬,对企业更有倾覆之危。网红经济时代,成也网红,败也网红,许多企业因此一夜暴得大名,却也可能因此一朝跌落谷底。图/网络深谙流量规律的胡锡进,对香飘飘“讽日事件”都是嗤之以鼻,不假颜色,直斥此举“涉嫌用‘员工个人行为’的摆拍制造噱头,消费、愚弄公众的爱国情怀,这种摆拍与编造‘小学生把作业本丢在巴黎’没多大区别”。措辞非常严厉了。01从事情本身来看,香飘飘“讽日事件”开了一个糟糕的先例。那就是在海外打民族情绪的旗号,收割国内的小粉红流量。墙外“开花”墙内香,软饭硬吃,不仅是吃相难看,而且大有不计后果的意味。以往很多企业卷入其中,多少有被动接受的意味。比如鸿星尔克,面对顾客随便拿件商品、丢了钱就跑的行为,以及无数网友冲进直播间“野蛮消费”的局面,也只能无奈地呼吁要“理性消费”。而且,这类事件多发生在国内,罕有企业会在海外大做文章。毕竟,企业是理性经济人,既然要开拓当地市场,又怎么可能刻意去得罪当地消费者。你总不能指着别人的鼻子骂傻子,还要人家掏钱埋单吧?如果香飘飘就是这么打定主意的,那只能让人叹服了。我的判断是,香飘飘在这起事件中,一开始很可能并非刻意为之,而是在舆情应对过程中,选择了积极选边站队。图/网络事件发酵之初,香飘飘的官方回应是,这是员工个人行为但他们非常支持,随后在微博上发文称“我们的员工是好样的”。这一回应的重点是强调此举系员工个人行为,并非企业所为,而表示非常支持,则是为了回应网友担心该员工会不会被公司处罚、辞退。但是,香飘飘很快就决定了更进一步摆明态度,其标志性动作是,公司董事长亲自拉着“欢迎香飘飘勇士归来!”的横幅,在机场接回国员工。图/媒体报道这意味着,无论此前是否员工个人行为,此时公司已经主动接管,试图主导这波流量的方向。一旦确立了这个方向,其后公司表示要重奖“好样员工”,甚至在直播间里喊粉丝为“同志们”,也就不让人意外了。如果这事情从头到尾都是一场策划,那也无话可说。毕竟,企业要作死,谁拦着也没用。但我想到的问题是:面对这波突如其来的网络舆情,香飘飘有别的选择吗?或者说,任何企业面对类似事件,能说个“不”字吗?02面对员工个人摆拍惹起网络是非,香飘飘保持沉默显然不行,那么,可以做的一种选项是,快速做出切割,与员工划清界限。企业为了避免卷入其中,惹来不必要的麻烦,往往会选择这么做。但从实际经验看,这么做企业非但可能脱离不了干系,而且还可能遭遇网络暴力。还记得吧,今年元旦日本发生地震,某地方电视台主持人在自媒体上发表不当言论,当时单位的处理是对其停职进行调查。这么做并没有什么问题,却遭到大量网友抨击。结果,这位主持人个人账号反倒涨粉数百万,个人账号的商品橱窗上的一款钙片,大卖数十万件。香飘飘如果也是按照常理来处理这名员工,结果可想而知。沉默不行,切割也不行,香飘飘还能怎么做?打不过,那就加入。这是香飘飘的另一种选择,而香飘飘显然也是这么做了。既然沉默和切割不仅收获不到流量,反而可能遭遇网络暴击,而加入“大合唱”,顺应网络情绪,则可以收割流量红利,那么香飘飘又有什么理由不这么做呢?这或许就是香飘飘处理这起网络事件的主旨。至于迎合这一波民族情绪后会怎么样,一时也就想不了那么多了。▲香飘飘直播间(图/视频截图)重点也就在这里。我关注的问题,不在于香飘飘是不是借摆拍造势,也不在于香飘飘是否刻意消费爱国情绪,而在于:企业在面对类似事件时,实际上很难有说“不”的勇气。这才是整个事件的可悲之处。这让人想起不久前发生的农夫山泉事件。一起看似莫名其妙的网络狂欢,却把一家合法经营的知名企业踩烂在脚下。当网络舆论被民族情绪左右,企业随时可能被这股情绪所裹挟与绑架,甚至被吞没。香飘飘是主动炒作也罢,借势造势也罢,这起事件客观上是一块试金石,可以测量出当下企业的市场空间与行为边界。03这让人不禁想起联想集团创始人柳传志的一番话。那还是在十余年前,柳传志在一次小范围的企业家座谈会上表示:从现在起我们要在商言商,以后的聚会我们只讲商业不谈政治……这段话曝光后,曾引起一场大讨论,牵涉到企业家或者企业要不要承担社会责任等议题。我依稀记得,当时许多左右人士都对柳传志这番话不满意,左边的人指着他的鼻子骂,右边的人也指着他的鼻子骂。多年后回想,感觉那时候很多人都误会了柳传志。他那些话与其说是一种表态,不如说是一种担忧。任何企业都不可能超然于社会之上,但是,企业的本分是创造商业价值,才谈得上其他。企业创造商业价值是1,有这个1,才有后面的0,没有这个1,一切都是0。所谓“在商言商”,无非是说企业要坚守本分,同时也是呼吁给企业一个良好的营商环境。而从香飘飘“讽日事件”看,无论是主动炒作还是被动迎合,都折射了当下企业不得不去面对网络情绪(流量)这个命题。情绪肯定是非理性的,而企业行为应当是理性的,倘若企业要去迎合非理性的情绪才得以生存,这不得不说是非常糟糕和危险的一种境地。从这个角度讲,香飘飘“讽日事件”本身就是一个信号,一个隐喻。▼最新推出冰川思想库7年精选《不服软的时代》团队共同签名本数量有限售完为止陈季冰、连清川、魏英杰、任大刚张明扬、关不羽等知名评论人倾情奉献胡舒立、景凯旋、鄢烈山、吴晓波徐达内、十年砍柴联袂推荐点击图片,立即购买▼冰川思想库视频号上线欢迎大家点赞、关注、转发!*题图来源于媒体报道*本版编辑:冰小乐*投稿邮箱:bcsxk2016@163.com*商务微信:lhellohm【往期精选】汇聚思想
5月7日 下午 3:22
其他

摸着良心说,刺激消费就别惦记农民工了

专家们喊农民工返乡建“新型工业化”并不可行,人口向经济发达地区迁徙集中的趋势不可逆转,这是用脚投票的结果。撰文丨关不羽4月25日新华社举办“中国经济圆桌会”大型全媒体访谈节目,多位官员、学者和企业家代表共话我国经济走势。有官员在节目中表示,当前我国一些地区新型工业化和城镇化水平还比较低,下一步要把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摆在更加突出位置。继补消费缺口、接盘房地产,我们的“农业转移人口”,或者更直白一点说是,农民工又多了一个新的经济任务。补消费缺口,是去年7月8日央行货币政策委员会委员蔡昉在中国财富论坛上提出的。他做出假设,如果1.8亿农民工成为户籍市民,可增加消费支出约2万亿元,可以大幅弥补消费缺口。他还特意强调刺激效果“立竿见影”。更夸张的是今年还有个12万亿版本,出自中国(海南)发展研究院院长迟福林,他提出“如果让3亿农民工真正享受到城市居民待遇,至少有12万亿人民币的消费总量”。一纸户籍人均消费4万,农民工那么豪横了?图/图虫创意接盘房地产,是今年4月中旬国家统计局一名官员提出的。他指出,我国有大约1.8到1.9亿的农民工在城市中生活,其中购房的比例还不足三分之一。他因此认为我国的房地产市场仍具备坚实的支撑。这是农民工要人均消费10万都不止了吧?不知道农民工兄弟姐妹得知自己已成为专家们寄予厚望的“经济富矿”,会是怎样的心情?只能说,农民工漂在户籍身份的夹缝中,专家们漂在脱离现实的想象里。刺激几万亿消费、接盘多少房子,过于魔幻,本文不做讨论。仅分析4月25日这档节目中“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的观点。01取消户籍歧视、推动城镇化的大方向无疑是正确的,但是“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的观点经不起推敲。“当前我国一些地区新型工业化和城镇化水平还比较低,下一步要把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摆在更加突出位置”——这话有点绕,直白地说,就是农民工市民化重点是经济欠发达地区。惦记着农民工几万亿消费潜力的专家们好歹还先提了让农民工享有市民待遇,没想到4月25日连这一点都不提了。背后是因为,那些经济欠发达地区的造血能力低下,根本没有足够的财政能力支撑。中国财政科学院的研究显示,我国中西部地区财政自给率不足50%。越是经济欠发达地区,财政自给率就越低。财政自给率低,基本公共服务领域的保障高度依赖转移支付。按照国务院办公厅公布的《基本公共服务领域中央与地方共同财政事权和支出责任划分改革方案》分档方法,34个省级行政区中仅9省市能够负担50%及50%以上的基本公共服务支出责任(另有大连、宁波、厦门、青岛和深圳5个计划单列市,中央分担30%)。图/视频截图经济欠发达地区基层政府的财政情况更不乐观,财政自给率低于30%的比比皆是。农民工在这些地区落户,能指望公共服务质量的提升吗?是孩子能上更好的学校,还是更好的医疗保障?本来就没有,将来也很难指望。如果没有基础公共服务质量提升,农民工在欠发达地区的“市民化”的确可以美化部分地区的城镇化数据,前些年一些县城就搞过这套把戏。可是,这些被美化的数据并没有从本质上改善农民工的民生质量。02即使依靠大规模转移支付,补足了经济欠发达地区的基本公共服务保障的短板,这些地区依然不能提供农民工的就业岗位。一些专家的观念还停留在上世纪的农业人口向工业部门转移,而现实是农民工就业正在从工业部门向服务业转移。2023年,农民工中从事第三产业的占53.8%,比上年提高2.1个百分点;从事第二产业的占45.5%,比上年下降2.3个百分点。从六个主要行业看,从事制造业的农民工占27.5%,从事建筑业占15.4%,从事批发和零售业占13.2%,从事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占7.1%,从事住宿餐饮业占6.7%,从事居民服务修理和其他服务业占12.7%。和2010年相比,2023最显著的变化是制造业占比下降了10个百分点。图/图虫创意且不说经济欠发达地区是否能实现“新型工业化”,人口密度低、经济不繁荣的经济条件是无法提供足够的第三产业就业。农民工“用脚投票”的结果,肯定比一些专家的拍脑袋想象要准确。2023年全国农民工总量29753万人,在东部地区就业的农民工15277万人,过半农民工选择了经济发达的东部地区务工谋生。跨省流动的数据更具说服力。在外出农民工中,跨省流动6751万人,占比38.2%;东部地区外出农民工中跨省流动占13.8%,中部地区占51.7%,西部地区占44.5%,东北地区占30.9%。中西部地区的农民工更多地选择了“逃离”老家、外出务工,专家们凭什么喊他们回家乡建设“新型工业化”?03农民工就业正在从重体力的制造业、建筑业部门,转向相对体力负担较轻的服务业。这一变化趋势背后有地区经济发展水平差异的经济驱动力,也有产业部门消长的经济因素,比如房地产的衰弱,势必会影响建筑业的就业需求。但是,更为重要的是,农民工老了,打不动螺丝、背不动砖,不得不转行。2023年农民工的平均年龄43.1岁,比上一年提高了0.8岁,老龄化程度高于平均水平。其中,50岁以上农民工占比30.6%。这意味着三分之一的农民工将会在十年内退出主流劳动市场。他们中的确会有一部分人离开常年工作的经济发达地区,回到相对贫瘠的家乡。人家是落叶归根,不是回乡再就业。由于缺乏养老保障,这些回乡的老农民工或许不得不活到老干到老,但是指望他们成为“新型工业化”的劳动力大军是一厢情愿。户籍又不是回春丹,换不来他们的青春体魄。因此,也不要把近年来所谓农民工“回流现象”理解为中西部地区的经济吸引力提高,其中有一部分原因是农民工年龄结构变化带来的变化。图/图虫创意实际上,农民工在输入地的适应性、融入度超出了很多人的想象。进城农民工中,47.3%认为自己是所居住城市的“本地人”,比上年提高1.6个百分点;86.3%表示非常适应或比较适应本地生活,比上年提高1.1个百分点。这其实不难理解。九零后、零零后的新生代农民工大部分都是在城市中成长起来的,“农民工”只是他们的户籍身份,而不是现实身份,更不是生活经验。他们的故乡记忆是淡薄的,地域认同是模糊的,生活方式和所在城市是高度融合的。这种情况下,专家们凭什么喊他们回家乡建设“新型工业化”?04用户籍制度强行固定“农民”的职业身份,是历史的旧账、是时代的疮疤,应该彻底消除。户籍制度改革打破城乡二元制,无疑是正确的道路,但不能歪嘴和尚念经。今天在户籍改革的问题上还抱有“人口红利”的功利主义思维,不仅道义有亏,现实也行不通。人口向经济发达地区迁徙集中的趋势不可逆转,这是农民工群体用脚投票的结果。人往高处走的经济驱动是无法阻挡的,随着人口老龄化,这一趋势只会愈加明显。图/图虫创意其实,今天中国农民工职业身份、人口迁徙的“市民化”事实上已经完成。农民工的数量年增长率低于1%,能进城的都进城了。本地化认同近半,且逐年提高,该选择的也都选好了。赋予农民工城市户籍、给予平等的基本公共服务,是还历史欠账,而不是收割新一轮的“人口红利”。非要逆转人口迁移趋势,拆东墙补西墙,只会弄巧成拙、鸡飞蛋打。至于用一纸户籍换几万亿的消费刺激,更属异想天开。人家农民工贡献了大半辈子的“人口红利”,临老难道又成了“经济富矿”?真想不通,这么大的脑洞是怎么开出来的。注:本文涉及的农民工相关统计数据,均来自国家统计局《2023年农民工监测调查报告》。▼最新推出冰川思想库7年精选《不服软的时代》团队共同签名本数量有限售完为止陈季冰、连清川、魏英杰、任大刚张明扬、关不羽等知名评论人倾情奉献胡舒立、景凯旋、鄢烈山、吴晓波徐达内、十年砍柴联袂推荐点击图片,立即购买▼冰川思想库视频号上线欢迎大家点赞、关注、转发!*题图为来源于图虫创意*本版编辑:冰小乐*投稿邮箱:bcsxk2016@163.com*商务微信:lhellohm【往期精选】汇聚思想
5月6日 上午 11:55
其他

这本书,摸到了时代变化的脉络丨对话冰川

嘉宾:冰川思想库团队(陈季冰、连清川、魏英杰、任大刚、关不羽)特邀嘉宾:景凯旋(南京大学教授)
4月30日 下午 4:22
其他

个人可以买地建房了!这个大动作超乎想象

如果我们承认住房是一种商品,那么,在商品供给趋于饱和的时代,没有任何个性特征的商品,怎么可能会有顾客喜欢?撰文丨任大刚浙江丽水最近出台的房地产政策,比起很多城市放松限购,可能更有实际意义。该项政策称,将“适当放宽容积率限制,符合相关情形下允许建设单幢低层住宅,低层建筑非沿街部分可以采用高度不大于2米的实体围墙”。▲绿色区域均可建设为院落(图/丽水电视台)顺应这一政策,丽水的碧湖新城16亩低密地块亮相,容积率低至0.7,地块通过区内道路形成3个子地块,其中一宗子地块还能进一步拆分至800-1000㎡小地块,允许单个业主拿地,也允许多人组团联合拿地共同建设。从户型设计到室内装修,从智能家居到园林景观,一切皆可“私人定制”。01目前仍然离不开房地产业丽水推出这样的政策,提振房地产业的用意较为明显。第一,丽水市2022年一般公共预算收入170.86亿元,2023年为186.06亿元,而这两年的支出在700亿元左右。财政支出的大头,需要转移支付解决。转移支付资金的使用,刚性较强。有较大使用灵活性的,是土地出让金之类的收入,但丽水的财政状况,比较严重地受到了土地出让金减少的影响。2022年,丽水市本级政府性基金预算收入84.12亿元,完成调整预算的49.0%,下降53.1
4月29日 下午 12:27
其他

香港,如何走出“失落的二十年”

人来了,留住了;人工智能园区起来了,产业也就起来了。香港自然就能成为知识的轴心,人工智能产业的必经之地。撰文丨连清川2024年3月30日,一位81岁的老人在中国台北辞世,波澜不惊。他叫徐大麟,人们已经不记得了,他是把Venture
4月28日 下午 5:11
其他

北京车展的泼天流量,被这个男人半路截胡了

流量这门功课,雷军从小米手机时代就是学霸级选手,而周鸿祎十几年前跟雷军在朝阳公园东门的约架虽未成行,却也在科技互联网圈浸润多年后,终于学到了雷军的绝招。撰文丨陈白以前主要在科技圈爆火的“红衣大炮”周鸿祎,这回算是火出圈了。近日开幕的2024北京车展,绿衣服的雷军和红衣服的周鸿祎,快成了这届车展最闪亮的“红绿灯”。有他俩出现的地方,人就挤得水泄不通。现实中爆棚的人流,源自互联网世界的流量。小米汽车上月发布后,雷军登上新的神坛,他再一次复制小米手机当年的神话。甚至在雷军的个人IP带动下,整个国产新能源汽车的销量都出现了提升。▲雷军为首批小米SU7车主开门(图/“小米汽车”公众号)至于周鸿祎,360虽然不造车,但作为老板的他最近找到一个令人叹为观止的身位切入——宣布把自己的迈巴赫座驾换成国产车,此消息顺利登上热搜,一众汽车厂商纷纷“送车上门”,以至于360公司所在地的北京798一度变成了“小车展”。厮杀多年的汽车圈,因为这两人迎来泼天的流量。但从媒体报道来看,流量更多还是雷军和周鸿祎的,绝大多数车企变得更加流量焦虑。比如,哪吒汽车CEO张勇也许怎么都想不明白:周鸿祎坐在汽车顶上,居然会被夸赞为“北京车展上有史以来第一位男车模”,而他只因为在视频节目中的坐姿问题,就被网友骂得狗血淋头。而且,从媒体报道来看,本届北京车展也并非处处人满为患。像沃尔沃、凯迪拉克、英菲尼迪、别克等二线豪华品牌处境相当,在发布会之外时间相对冷清;连兰博基尼、宾利这些超豪华品牌,也在媒体日失去了往日的高关注度。流量这门功课,雷军从小米手机时代就是学霸级选手,而周鸿祎,十几年前跟雷军在朝阳公园东门的约架虽未成行,却也在科技互联网圈浸润多年后,终于学到了雷军的绝招。流量密码到底是什么?国产造车新势力以前可说找到了一些解题思路,但在雷军和周鸿祎面前,他们也许只掌握了一半的正确答案。01流量密码其实很简单。在这届车展上,周鸿祎一段回答就概述了其精要所在。面对央媒记者提问国产车选哪辆时,周鸿祎把话题转到车钥匙的点评上:(哪吒CEO)张勇就是一个技术直男,车钥匙做成这样能好看吗?我觉得车钥匙的主要功能还是很多人带着车钥匙到酒吧往桌上一放…所以,要看看保时捷的钥匙什么样子,法拉利的钥匙什么样子,哪吒的钥匙应该做得跟它们很像,这样别人拿着哪吒车钥匙到酒吧也能装帅。这段话之所以极为精彩,是因为周鸿祎在不经意间,透露了目前国产新能源汽车的底层流量密码——国产、仿制以及装帅。小米汽车SU7自打上市之初,就一直面临外观“抄袭保时捷”的质疑。当然,保时捷外形设计专利已经过期了,因此保时捷官方的回应也只能是打太极。保时捷中国总裁及首席执行官柯时迈(Michael
4月27日 上午 9:30
其他

被女友卷走三个亿的百亿富豪,承包了本年度最大笑料

“中国首父”徐波千算万算,还是没算到:我国有事实婚姻,有血缘认定,有公序良俗,不可能让一个女人跟你共同生活十多年,养育这么多孩子,最后不分走一分钱,甚至还要倒贴你利息。撰文丨侯虹斌真难得,居然有一个人,让网络上的左、中、右、男权女权们立场一致,百般嘲弄,瞬间成为热门新闻。真是够排面啊!他就是著名的百亿富翁、多益网络老总徐波,状告女性伴侣汤某卷走他的3亿多跑路了。徐波自称,汤某当初卷款8亿多,经过追讨,返还5亿多,还有3亿多。徐波不服,委托律师以民间借贷为由起诉汤某,要求归还3亿多元,但法院判决是:不用还。图/网络徐波怒发微博痛斥司法被一群女人“操纵”了。这事的信息量非常大,越看越觉得徐波,这个网络上赫赫有名的“煮肘老师”(曾用ID“煮老师”,最新已改为“宝宝老师”),真是一个“宝藏男孩”,太多笑料了。01我对徐波的故事并不陌生,写过关于他的几篇长文。他是一个货真价实的百亿富豪,至少他在28岁时已经上了财富排行榜,2017年时身价就有285亿。但他真正出名,是因为在网上长年累月地发表男女关系言论,号称“要生100个孩子”;教大家“如何找听话又好用的女朋友”;誓不结婚;找人代孕生了至少十多个孩子……之前,徐波曾因状告方舟子轰动一时;之后,他又公开声称公司内部女高管贪腐,女权主义的女职员勾结,还开除了公关部全体女员工……种种操作,让人非常难以想象居然出自百亿级巨富老板的手笔。回头来看看,徐波这次在网络喊冤到底喊的是什么。据徐波自述,他跟女友汤某于2009年底在某相亲网站结识。虽然徐波当时想要处女,而汤某不是,但最终他还是接受了汤某。两人同居期间,汤某先后为徐波生了两个孩子。这一阶段,汤某不工作,由徐波照顾,但他又声称“各自财产完全是独立的”。图/网络两人交往十余年、经过徐波的“长期考验”后,他信任了汤某。按徐波的说法,“汤某(后来)从我这借款数亿,用来买房及代孕生育她独有权责的子女。”这个阶段,徐波认为自己只是捐精人。徐波共转给汤某8.19亿元人民币(未包含其他国内外财产),他在转账时,特地为其中4.19亿元备注“借款”。此外,汤某还代持了徐波的国内外其他资产,总价值10多亿元。徐波给这些财产算了利息,“一年至少2000万以上”。到了2022年,汤某“不管孩子,卷款私逃”,在徐波威胁下,汤某把其中5.15亿元转回,拿走了3亿多元以及其他代持资产。徐波起诉后,受理的哈尔滨某法院判决:汤某不用还。法院给出的判决逻辑是:两人交往14年,同居关系已等同于事实婚姻;共同生活和抚育13个子女必然有共同支出,所以推断双方不是借贷关系。徐波对此非常愤怒。是啊,他极为憎恨女性,一直对交往的女性百般考验,而且事先做了各种资产隔离。他期望生100个孩子,长期炫耀自己满屋子十多二十个男孩。然而,他利用美国法律,认为自己只是捐精,选择白人女性的卵子,代孕出混血儿,把汤某派去国外是管理这一大群孩子和孕母们。图/网络如今,徐波却声称,他与这些孩子没有关系,对孩子没有抚养义务,这些都是管理者汤某的孩子。问题是,在多益网络官方账号发布的相关小作文中,徐波自称“中国首父”,长期在微博晒超级多的孩子,还夸赞汤某如何尽心尽力照顾多个孩子、不是她自己的孩子也不嫉妒……这些证据,我都能随手捞出一大把。你猜,法院会信徐波吗?徐波啊,你既然把人生目标定为“为中国而生孩子”,如今稍为遇点波折,就说这些孩子跟你没有任何法律关系。你这个百亿富豪的格局,有点低啊。我们的出生率都断崖式下跌了,你怎能就此罢手,不继续生下去呢?02男女间的金钱纠纷,总是引人瞩目,何况是好几亿。我在徐波诉汤某案的判决书上,数有多少个零都数到眼花了。徐波是一个普通人难于望其项背的富豪。他不仅懂法,而且似乎知道如何钻法律的空子。图/网络中国不允许代孕,他就去美国找人代孕,而且留了一手,认为自己只是捐精者——按美国法律,捐精者与孩子是没有法律关系的,不用抚养。随后,他再派女友汤某去管理自己的“后宫”和照顾孩子们。如果说,徐波声称给汤某1000万元买衣服,还是我们勉强可以想象和理解的事情,那么,短时间他就给了汤某超过10亿的财产,难道是对女友的宠爱吗?至于徐波一直跟多位女性同居,这都不算事了。他在微博鸣冤时自曝的资产问题,才是以后可能会引爆的雷点。简单来说,徐波想要的女友,不仅用来亲密和生育,还要为他代持海外资产、管理后宫和子嗣们的大管家。如今,这个大管家反了,携款溜了。徐波千算万算,隔离了这么多道防火墙,还是没想到,中国法院不采用美国法律——我国有事实婚姻,有血缘认定,有公序良俗,不可能让一个女人跟你共同生活十多年,养育这么多孩子,最后不分走一分钱,甚至还要倒贴你利息。徐波也就是多亏在中国,如果在美国,汤某花钱找个厉害律师,也许还能多分几十亿。03为什么各个派别都在嘲笑徐波,几乎无人同情?因为徐波又是封建主义,又是资本家;往左说,他极其痛恨女权主义;往右说,他极其看不起“没钱普男”,总以大富豪自居。白手起家暴富,身边有过难以计数的女人,这些经历让徐波自负到极点。但是,只要看过他照片,再结合他说过的话、做过的事,是个人都明白:能让女人们看中的,惟有他的钱。徐波曾发过这样一条微博:就算我身无分文,且所有人都不认识我了,我也能很快东山再起。……我马上去找个富婆,以我的能力,搞定她很快的,我再随便做点什么,都能做起来,再次发家。图/网络这种自信,真的很可怕。也因为这种自信,让徐波异常坚信:汤某,以及那些在他身边来来往往的女人,根本不喜欢钱,只爱他这个人。徐波也曾非常喜爱汤某。在他的描述中,汤某是个肤白貌美腿长胸大的大美女,既有学历,又高智商,温柔贤惠不贪钱,生孩子不打麻药不喊疼,爱他爱到骨子里。他还说,汤某非常“厚道善良”,可以和其他女朋友在床上手拉手聊天;而且,她非常忠贞,其他男人根本不可能把她约出去单独吃饭(“能做到我送1000万人民币”)。而且,汤某根本不要财产、不贪钱;就算徐波死了她也会“好好照顾这一大群孩子们和其他女朋友们”……如今,现世打脸。图/网络他不知道,世界上不可能存在一个天真单纯、传统善良的女人,乐于未婚生育;不会有一个真爱你的女人,乐于帮你管理三宫六院;不会有大美女,对你的巨额财富视而不见、偏偏爱上你丑陋的外表和更丑陋的灵魂。她们是漂亮,不是瞎。图/图虫创意徐波这桩官司,可能是中国有史以来金额最大的男女关系官司。这也给大家提了个醒:习惯于贬低和奴役女性的男人,永远学不会与正常女性相处,只能吸引居心叵测的女人。当代社会,不存在无怨无忧、百依百顺、甘当奴隶的女人,如果有,一定是骗子。醒醒吧,徐先生,大清早亡了。▼最新推出冰川思想库7年精选《不服软的时代》团队共同签名本数量有限售完为止陈季冰、连清川、魏英杰、任大刚张明扬、关不羽等知名评论人倾情奉献胡舒立、景凯旋、鄢烈山、吴晓波徐达内、十年砍柴联袂推荐点击图片,立即购买▼冰川思想库视频号上线欢迎大家点赞、关注、转发!*题图来源于CFP*本版编辑:冰小乐*投稿邮箱:bcsxk2016@163.com*商务微信:lhellohm【往期精选】汇聚思想
4月26日 上午 11:24
其他

别再吹合肥模式了,盲目跟风就是一场豪赌

合肥模式不是随机掷骰子一样的赌博,那些盲目跟风上牌桌、什么项目热就投什么、脱离地方产业发展实际需求的地方,才是真正的赌博。撰文丨熊志在区域经济领域,提到黑马逆袭,合肥是绕不开的一个。短短数十年内,合肥一路狂奔,从“县城”成长为GDP万亿城市,在逆袭翻身的过程中,押宝京东方、投注长鑫片存储、接盘蔚来汽车,一笔笔冒险的神操作,为它带来了巨大的投资收益,还做大做强了产业链。经济上的成功,让合肥模式火爆全国,并深刻地改造着地方的招商引资模式,政府下场搞股权投资蔚然成风。一篇名为《苏北官员在深圳,想投出下一个合肥》的文章写道:江苏省北部某地级市派驻外地的招商人员,“越来越像一名风险投资人了”。▲合肥(图/图虫创意)作为大众口中的“最牛风投城市”,合肥的进击之路,确实堪称草根逆袭的样本,但将它的成功简单归结为一场豪赌,带来了太多脑补式想象和误解。正因如此,在抄合肥模式作业成为政圈新现象时,一些地方也许没有意识到:东施效颦地跟风模仿,是在将自己推向冒险的边缘。01无论是从经济还是从人口来看,合肥近些年的成功,都是有目共睹的事实。六普到七普十年间,合肥的常住人口增长了近200万。而近两年,在“最牛风投城市”光环加持下,合肥更是展现出强大虹吸力,吸引了大量人口流入。其中,2023年新增人口达到21.9万,增量在重点城市中位居第一。经济方面,一度有着“全国最大县城”之称的合肥,2000年到2022年,GDP总量从325亿元猛增到1.2万亿元,增长近37倍,在全国的排名从80名左右跃升到二十强上下。如今的合肥,早已不只是传统意义上的“家电之都”,新能源汽车、半导体、芯片等领域都已形成产业集群,战略性新兴产业产值在合肥工业中的比重已超过50%。对经济崛起起到关键作用的战略性新兴产业中,几家代表性企业,从引进到落地,再到带动上下游企业集聚,形成产业集群,让合肥的发展有了“赌城”一样的传奇色彩。以京东方为例,2008年合肥不惜暂缓地铁建设,拿出三分之一的财政收入,“豪赌”液晶面板产业,引入了当时市值下跌、亏损不断的京东方,建设了国内首条液晶面板6代线。如今的京东方已经成为千亿营收巨头,成为合肥的明星企业。▲合肥京东方工厂(图/视频截图)京东方落地之后,还有两个同样被人熟知的故事:2016年,合肥产投与兆易创新合作启动总投资1500亿元的长鑫存储内存芯片自主制造项目,为国家在该领域打开全新局面。2020年,合肥建投联手三级国资平台筹资70亿元,帮助蔚来走出“至暗时刻”,随着比亚迪、大众等龙头及配套企业先后进驻,一座“新能源汽车之都”正在崛起。至此,一条城市“投行化”的招商引资新路,也就是合肥模式呼之欲出。简单来说,就是政府成立产业投资基金,以“投”代“引”,用直接的股权投资吸引明星企业和项目落户,最后带动产业升级。传统的招商引资模式,无外乎是给钱、给地、给补贴,用各种税收优惠来吸引企业。合肥模式的介入更深,通过国资平台进行股权投资,用资本招商,和企业有了更深的绑定。当然,政府信用背书也为企业的发展提供了各种方便。经济上的成功,让合肥模式被奉为圭臬,一时间各地主政者纷纷前往考察学习,学习合肥成为现象级风潮。去年年中有媒体提到一个数据,“平均算下来,到合肥考察团每个月有50个”,其中不乏一线城市的考察队伍。与此同时,股权投资带动产业升级的合肥模式,也在各地遍地开花,越来越多的城市,委派招商人员全国找项目,试图复制合肥模式的奇迹。02不靠海、不沿边的合肥,能够在长三角强大的虹吸效应之下快速崛起,甚至坐上人口增长冠军的宝座,成为各大城市对标学习的对象,其招商引资模式上的创新,无疑功不可没。投资京东方、长鑫存储、蔚来汽车等冒险操作,体现了合肥这座城市开放、创新的一面。敢赌当然是有风险的,它需要城市主政者有超强的魄力,以及抓住产业风口的眼光。但让人担心的是,这两年在有关合肥逆袭的讨论中,复杂的城市产业升级之路,被提炼成一种剧情简单的爽文故事,合肥模式的成功,也被简单化为一场风投的胜利豪赌。这种神话合肥模式的极简主义叙事,制造了一种小城逆袭的戏剧快感,但同样遮蔽了很多不应该被忽视的细节。招商引资从来都不是一场赌博。事实上,任何龙头企业、明星项目的落地,都是经过综合权衡的结果。在成功投资引进京东方、长鑫存储、蔚来汽车等企业的背后,合肥的产业升级,实际上经过了漫长的铺垫过程。▲合肥蔚来超级工厂(图/视频截图)以京东方为例,遭遇持续亏损的危机之后,京东方曾和上海、深圳寻求合作,但谈判破裂,最终能够成功落地合肥,有两个大前提:第一,合肥刚刚提出工业立市不久,工业投资比重不断加大,积累了一定的工业化经验,尤其是家电产业异常发达。第二,作为“家电之都”,合肥“四大件”(空调、彩电、洗衣机和冰箱)的产量,曾连续多年位居全国第一,家电产业的不断发展,产生了对液晶显示屏的海量需求。合肥引进京东方,其实是为了提升零部件的本地配套率,解决家电产业的配套需求。引进蔚来汽车,也不是一场无心插柳的冒险。在地方政府化身白衣骑士,挽救“2019年最惨的男人”李斌之前,合肥已经有了一定的汽车产业基础,而蔚来汽车和合肥龙头车企江淮汽车,之前已经代工合作了三年。芯片、集成电路领域的投资,也并非因为这些产业太热了,而是合肥在家电、电脑、显示产业快速发展的过程中,对芯片的需求量不断提升,芯片又面临着卡脖子的难题。“缺芯”之痛下,地方才下场,通过股权投资引导产业集聚。不难看出,合肥的这几个招商引资的经典案例,根本不是随机掷骰子一样的赌博,也根本不是大胆放手一搏就能赢得一切。在资本招商的过程中,对企业和项目的筛选,基本都是服务于现有产业的配套需求,从产业链的下游向上游一路延伸补链,缺什么,就投什么。最终能够四两拨千金,不是运气,更不是偶然。03出生平庸的草根,一路打怪升级,最终咸鱼翻身,迎娶白富美,这样的励志故事,总是让人沉迷难以自拔。只不过这一次故事的主角,从某个人变成了一座城市。合肥的崛起,合肥模式的成功,当然是充满传奇色彩的。但任何一座城市的产业升级,往往是艰难而又漫长过程。用“赌城”或者“最牛风投城市”之类标签,去化繁为简,是一种浮于表面的观察;对一些关键细节的遮蔽,很容易产生幸存者偏差。一个扎心事实是,在成功投资京东方、长鑫存储、蔚来汽车等企业之外,合肥的风投史不乏失败的惨痛案例,根本不是大家想象中的“一投一个准,一投就成功”。比如在引进京东方的那几年,合肥引进江苏船企熔盛重工集团,甚至花了12亿元改造河道。但随之而来的是航运市场萎缩,熔盛重工深陷债务危机暴雷,明星企业成了“老赖”。类似案例不止一个。2013年,合肥宣布与北大未名集团合作,投资200亿共同在合肥建设医药产业园。双方合作同样随着未名集团的破产重组,变成了一地鸡毛。有前期的工业基础,才有后期的项目落地;有铤而走险的成功,也有投资失败的烂尾,这才是合肥模式的完整叙事。遗憾的是,合肥的成功,现在被包装成了一个诱人的风投之城故事,大家只看到了牌桌上的合肥,孤注一掷地赌来了一个又一个明星企业,却没有看到冒险投资背后,也有一个个拿不上台面的沉痛教训。▲合肥政务文化新区(图/视频截图)其实换个角度看,股权投资、资本招商模式,帮助合肥实现了产业升级,但合肥模式只是一环,合肥的崛起,同样是多维度因素叠加的结果。比如,当年果断引进中科大,奠定了合肥产业升级的智力基础;比如,确立工业立市战略,为合肥锚定了一个正确的发展方向。再比如,合肥不惧产业要素被虹吸的风险,主动融入长三角城市群,从产业配套做起;还有,推动强省会战略,拆分巢湖,做大合肥,提升省会城市经济首位度……合肥模式爆火之后,各地纷纷设立产业引导基金,一片热火朝天。数据显示,截至2023年6月30日,全国各地政府引导基金共有283支,总管理规模近3.9万亿人民币。现在很多地方跟风上牌桌,满世界找项目,希望像合肥那样,通过风投来为城市招商引资寻找解药,甚至脱离地方产业发展的实际需求,什么项目热就投资什么,这才是真正的赌博。在地方资本招商的焦虑下,一些“牛鬼蛇神”的企业也粉墨登场,拿着一份份华而不实的PPT来讲故事圈钱,忽悠地方政府投资,给招商引资带来了巨大的风险。城市发展不是比谁的胆子大,比谁更有赌性,更敢冒险。成都投资锤子,南京投资拜腾汽车,南通投资青年汽车……失败案例实在太多了。所以,是时候重新看待合肥模式了。地方政府纷纷下场,以产投平台为纽带,深度介入企业经营,是否会影响市场竞争公平?在筛选优质企业时,是否具备企业发展所需要的配套环境?再者,就算拉来了重点企业,这些城市是否会像合肥一样,见好就收,及时退出股权,交给市场化平台去运作呢?如果这些疑问没有一个确定的答案,那么对遍地开花的合肥模式,我们还是要多一些警惕和担忧。▼冰川思想库7年精选《不服软的时代》正式上架陈季冰、连清川、魏英杰、任大刚张明扬、关不羽等知名评论人倾情奉献胡舒立、景凯旋、鄢烈山、吴晓波徐达内、十年砍柴联袂推荐独家发售冰川团队共同签名本点击图片,立即购买▼冰川思想库视频号上线欢迎大家点赞、关注、转发!*题图为合肥,来源于视频截图*本版编辑:冰小乐*投稿邮箱:bcsxk2016@163.com*商务微信:lhellohm【往期精选】汇聚思想
4月25日 上午 11:25
其他

读书日新景:女生在拼书,男生在“白嫖”?

女性更爱买书,更爱分享书,更愿意为文化消费买单,得女性者得天下。撰文丨张明扬前两天,被人拉入一个拼书群,群里日夜颠倒川流不息,500个人热血沸腾地讨论着拼书大业:有些讨论很市井,言必称几折,没个5折都不好意思拿出来说;有些讨论巨专业,作家的生平、婚姻、八卦如数家珍;有些讨论挺温情,分享自己读某本书的瞬间与记忆,一不小心就被共情到……我这才后知后觉,4.23世界读书日到了。图/晓风供图第一次进这种群,东张西望一番,又被拉进几个相似的群,有不少新发现:比如普通人买书时的价格敏感度远比我预料的高;比如还有出版社的工作人员潜伏其中,偶尔还出来吆喝一下;比如多多读书月在各大拼书群热度最高,好几个群都是随读书月而动;比如读书买书在移动互联网时代仍然蔚然成风,大半夜的拼书群还有人在聊书;比如不同年龄层的读者也像我年轻时一样喜欢买世界名著,我刷到好几次《基督山伯爵》……01还有一个意外的发现。在拼书群里,很多人的口头禅是“姐妹们”——“有姐妹们拼嘛”、“姐妹们冲啊”,“姐妹们”出现的频率甚至和“群友们”差不多。难道我误进了女生拼书群?我仔细观察了群友们的ID名、头像、说话口吻、以及买书类别,大致得出了一个结论:这些群虽然不是女生拼书群,但群友构成显然以女性为主,而且人数优势比较明显;发言活跃的,喜欢分享读书心得的也以女性为主,为数不多的男群友更喜欢潜水。我来了兴趣,又去看了一圈社交媒体上的读书博主,发现同样以女性为主,跟帖踊跃、热爱分享读书心得的用户也是女性为主。那么,是否可以得出这样一个结论:女性更爱买书,更爱在社交媒体上分享读书?图/图虫创意我又去逛了豆瓣小组“买书如山倒读书如抽丝”,去新浪微博搜索“拼书帖”,发现参与拼书、参与“多多读书月”的活跃用户同样以女性为主。“多多读书月”的销量数据也可作为佐证。在前六届多多读书月中,女性主义书籍持续热销。在某届“多多读书月”“最受读者欢迎的十大好书”中,女性主义书籍有三本(《始于极限:女性主义往复书简》《盐镇》《看不见的女性》),女性读者爱读的“泛女性主义”书籍有两本(《亲密关系》和《一百年,许多年,许多事》)。虽然说男性读者也会看(泛)女性主义书籍,但相关作品的热销,的确可以说明,女性正崛起为纸质书市场举足轻重的“中流砥柱”。近两年,经常有出版界的朋友在聊天时表达过类似的感受:得女性者得天下。一本书要大卖热卖,没有女读者的参与是无法想象的,真正现象级的畅销书更是如此;而与此相对的是,“直男”向的书籍越来越不好卖。02那么,可以得出“中国女性更爱读书”的结论么?以我有限的观察来看,我觉得不能。但是,“女性更爱买书”很可能是成立的。我试着分两个方面探讨。其一,在文化消费上,大多数男性读者(观众)就是一群缺乏消费意愿的“白嫖主义者”,他们的销金窟是网游,文化消费高度集中于网游氪金。当女性读者充斥于各种拼书群时,那些爱读书的男性正在其他群里索取交换电子书。如果你在一个大群里推荐一本书,男同胞的第一反应往往是:有PDF么?有免费资源么?求书。然后,会有一群男同胞刷屏:同求。大多数男生不是不爱读书,他们只是不愿意花钱买书。当然,如果书的打折力度足够,他们的买书偏好可能会提升一些。“白嫖党”横行的状况也发生在影视领域。在2021年年初大火的网剧《赘婿》中,主人公宁毅被塑造成了一个舔狗深情人设,对妻子苏檀儿忠心耿耿,几无二心,反倒是女主苏檀儿还有一个倾慕对象乌启豪,还上演了大闹婚礼的狗血桥段。而在《赘婿》的网文原著中,宁毅除了正室苏檀儿之外,还有七个女人。很显然,这就是经典的“男频文”。在《赘婿》之前,男频文的影视剧大多遭遇了市场惨败,其核心原因就是作为大文娱消费主力的女性观众对“男频”不买账。而男性读者呢,看看盗版网文倒是很乐意,让他们去为了看剧给视频网站充值就太强人所难了,更何况是购买剧中明星代言的商品呢?我经常开玩笑说,《鹿鼎记》如果再重拍,很难有当年的收视盛况了。原因也很简单,有多少女性观众愿意去看“一男七女”的爱情模式呢?▲《赘婿》剧照(图/豆瓣)其二,女性不仅爱读书买书,还愿意分享。女生读到好书,会热衷于向闺蜜推荐,会发一条社交媒体分享自己的喜爱,而遇到不喜欢的书,也往往口下留德;而男生呢?从豆瓣就可以发现,很多“豆瓣男青年”热衷于用读经典给自己立人设,对新出版的书各种吹毛求疵提灯定损,言必称“这书不行,这作者水平不行,我劝你不要读了”、“谁谁谁也不过如此,不如我读过的谁谁谁”。女性推荐书是因为喜欢,男性推荐书往往是为了立人设。也因此,至少在读书方面,女性的爱分享特质天然适合这个社交媒体时代,天然适合各种拼书群荐书群,“拼书”对她们而言一点都不违和,与她们的文化消费习惯天然契合。图/网络女生读到好的书,他们会充满共情地向姐妹推荐,诉说她们的情感,将她们的人生经历、记忆与这本书勾连,创造出新的阅读维度。这也就是为什么,女性读书博主的荐书更加有感染力的原因。而面对书的推荐和分享,女性读者的反应也更加nice与平和;而有些男性读者呢,往往第一反应是“割韭菜”、“营销文”云云。这也就是为什么,作为推书第一大V的董宇辉,有那么庞大女粉丝的缘故。当然,男性面对书籍的批判性本能,也是有很大正向社会效用的,但这是另外一个话题了。至少对于买书而言,批判性的负分享本身不是好事。03女性更爱买书,更爱分享书,更愿意为文化消费买单,这是一个事实,无关道德批判,更无关性别偏见。根据在各个读书群的“潜水”所见所得,我也初步有了一份“多多读书月”的“女性春日书单”,也未必都是女性主义。考虑到女读者对荐书分享书的态度更加有开放性,我也就不揣浅陋地在这里推荐一下。姐妹们,冲起来。1、《给樱桃以性别》,(英)珍妮特·温特森
4月23日 下午 5:23
其他

重庆成都严查“燃气刺客”,行业寒气不可传递给普通人

民生无小事,在当下,随着人们对公用事业收费价格的敏感度提高,燃气、水电、电信等领域可能存在的问题,是不是可以主动查一查、治一治?撰文丨魏英杰重庆、成都两地的燃气乱收费疑云,在沸沸扬扬多日后,终于都有了官方处理结果。4月19日,重庆举行燃气调查情况新闻发布会,通报了调查结果,免去车德臣重庆燃气集团党委书记、总经理职务,并提请股东大会免去其董事长职务,同时派出工作组入驻重庆燃气集团,对相关问题开展彻查整改。图/新闻截图紧随其后,成都于4月20日也公布了调查结果,查明燃气企业存在问题,对确认多收的燃气费,将责成企业全额退款。对比两地通报,在所通报的问题上颇为相似,两地燃气企业均存在错抄、以估代抄、计费周期混乱以及计价不规范等问题。而对于燃气表本身是否存在问题,两地通报一致表示:“从目前调查核实的情况看,尚未发现燃气表计量和质量、燃气质量、通过远程操控改变燃气表计量等问题。”也就是说,按照官方说法,发生在成渝两地的燃气费异常事件,并不是因为燃气表或燃气本身存在问题,而是因为工作不规范、态度不认真、管理不到位等问题造成的。调查也调查了,该处理的处理了,那些立案了还没处理的,相信很快也会公布结果。照道理,事情到这里应该告一段落,不过联系到整个事件及其背后折射的问题,尚有一些话不吐不快。01首先要对重庆有关部门雷厉风行查处这起关涉民生的事件表示赞赏,对成都方面迅速跟进点个赞。很多人可能没有意识到,这是国内罕见的官方亲口承认燃气乱收费的案例。不难看到,网上关于燃气表读数异常、收费不合理的曝光层出不穷,但是别说有官方出面调查处理,连燃气公司道歉、退费的报道都几乎看不到。这一方面可能是因为,一旦出了这种事,燃气公司一般都是私下处理了事;另一方面更是因为,单个用户要证明燃气表异常、乱收费,实在太难了。要证明燃气表异常,你得把表送去权威第三方检测机构取证,这本身就是难度大、成本高的事情。至于燃气公司,总有各种理由来证明设备或抄表不存在任何问题。也就是说,这个问题几乎是个死结,只要燃气公司咬死自己没问题,用户并没有多少博弈能力。到头来,能让燃气公司退还不合理收费就不错了,但要撬开这个行业不可告人的秘密,没门。这次如果不是重庆等地成立了联合调查组,进行了大量的调查取证,哪怕用户再合理怀疑,设若燃气公司还是死咬着不松口,恐怕用户也无可奈何。▲知名编剧李亚玲称自家用气量异常(图/微博截图)而官方的通报,直接揭露了燃气公司常年存在的各种“骚操作”,这就把这个行业的部分秘密暴露在了公众面前。广大用户多年来的疑惑,也得到了部分证实。事实证明,就算燃气表没问题,燃气企业也有很多办法多收费、乱收费。基于此,成渝两地的官方调查和通报,其意义超出了一时一地,具有“破冰”之效。自此以后,用户对燃气收费有疑问,也就有了具体指向,至少可以合理地质疑,而不会陷入自我PUA的困局。过去很长时间内,燃气公司在日常抄表、计费操作中,“不动声色”地乱收费,这种行为类似于“雪糕刺客”,可以称之为“燃气刺客”,让人觉得非常不爽,可又说不出反对的理由。现如今,有了重庆等地的调查实例,用户也就可以理直气壮地对类似不合理收费说不。02当然,重庆等地燃气乱收费风波之所以惊动官方介入,进而集结各方面力量进行调查处理,主要是因为投诉太多、问题太大、个别案例过于“惊悚”。在官方没有出面回应之前,相关投诉在网上已经是闹得沸沸扬扬,而且涉及的不止三两户家庭。按照重庆官方通报,“相关企业累计受理投诉2.6万件”。这是何等惊人的投诉量。而成都“老人居家4个月燃气费1.5万元”的报道,更是让许多人大跌眼镜,惊呼不可思议。显然,在这样的舆论面前,当地有关部门不能不回应,也不能不直面存在问题。如此大量投诉,如此惊人的“消费”,燃气公司如果还坚持自己没问题,那不仅自己成了笑话,也将严重损害当地的政府公信力。换句话说,正是燃气公司的“吃相”太难看,让相关问题酿成舆论风波,而这种“燃气刺客”现象,又把当地官方逼到了“墙角”。此时不出手,要待何时?▲重庆解放碑步行街夜景(图/图虫创意)值得一说的是,在这次事件中,无论是重庆还是成都,都没有查到燃气表本身质量有问题,或者燃气公司存在远程操控燃气表计量问题。这似乎有点不符合公众的“想象”。尤其是,网上有一个视频片段,拍到燃气表跑得飞快的镜头,更是让人不由得不信燃气表被动了手脚。现在,按照官方调查结果,成渝两地的燃气企业还算是守住了“底线”,并没有直接通过修改燃气表(不知技术上能否实现)的方式,来达到多收费目的。如果是燃气表被动了手脚,那以后都不知道该相信谁了;而错估、乱估、计价不规范,说起来都是管理问题。管理问题,通过撤换负责人、整顿,还有救。如果是“表”坏了,说明“芯”也坏了,那就彻底击穿了用户的信心。信心没了,要再挽回,可就难了。对此,成渝两地的用户也许可以稍微松一口气。03这次的成渝燃气风波,其警示作用也超过了单个行业,影响波及水、电、通信等领域。实际上,平日里很多人不光是觉得燃气表跑得快,感觉电表也经常乱跑,还有手机话费、宽带费,同样经常发生异常收费。这到底是不是“幻觉”不好说,不过成渝两地官方披露的燃气行业“惯例”,不由让人有了更多“合理想象”。网上也经常看到投诉,家里的电表怎么跑那么快,是不是电表质量问题,或者电网企业耍什么幺蛾子。既然有些地方的燃气企业存在管理混乱现象,是不是可以说,这些问题同样可能在电网、电信企业发生?图/图虫创意别的不说,电网的所谓峰电、谷电,很多用户其实都搞不太明白,而手机话费的各种套餐,更是让人眼花缭乱。宽带不“宽”,光纤不“先”,也是陈年酱缸一样的老问题了。这些问题,是不是可以主动查一查、治一治?别等出了舆论风波再介入,那又要被动了。特别是,很快就要入夏了,以前大家面对绝对值并不高的电费,可能会抱着“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的心态,但眼下水电气生活成本明显上涨,会不会冒出越来越多较真的人?这些涉及民生的国企,还普遍存在服务态度不如人意的现象。这里举一个亲身经历:去年我在某大城市办过一个异地宽带,只需要在手机号码下挂一个宽带账号即可,安装和使用的时候倒是挺方便,没想到注销服务的时候却碰上了大麻烦。当地电信企业非得要求机主本人带身份证到当地营业厅办理手续,上缴“光猫”,才允许注销服务。无论我怎么解释,网上营业厅(服务热线)人员硬是不给我注销。后来,我是在工信部网站投诉了两次,拨打了一次当地12345热线,反复沟通了多次,并填写了一堆复杂的表格,提交了举着身份证拍的各种证明(委托书),耗时2个月,这才好不容易注销了这个异地宽带业务。这事情的荒谬性,根本不必多讲。很明显,电信公司就是为了“多收三五斗”,连吃相都不要了。这类事例,其实非常考验用户的耐心,也非常损害企业的形象。那么,又会有什么具体事件如同成渝燃气风波一样,压倒公众的忍耐极限?所谓民生无小事,在当下,随着人们对公用事业收费价格的敏感度提高,其分量也更加沉重。04还有必要分析一下,为什么重庆等地燃气收费异常会演变成全网关注的热点。据红网舆情中心数据显示,重庆燃气风波在一周时间内舆情呈快速上升趋势,并于4月14日达到波峰。截至4月16日15时,该事件的网上互动声量达2.19亿,影响力值近61.60亿,相关媒体报道和评论层出不穷。不得不说,除了相关事件波及范围大、事例夸张离奇外,还和这一事件戳中了广大网友的痛处有关。比如有一种说法,因为眼下地方财政紧张,所以给燃气公司等公用事业的补贴减少了,这才导致燃气公司通过涨价、乱收费等方式来增加企业营收。这一说法似乎得到了很多网友认同。图/图虫创意其实,燃气公司有没有政府补贴且不说,对于很多网友来讲,眼下号召的是政府“过紧日子”,而不是百姓“过紧日子”,更不能一边号召政府“过紧日子”,另一边地方国企却想法设法变相乱收费,让自己过好日子,而让百姓“过紧日子”。所以,别小看是燃气费异常问题,背后涉及的是地方政府部门对“过紧日子”的态度和落实方式。燃气企业多为国企,国企的背后是政府部门。燃气企业乱收费,居民只会怪到政府部门头上。“哪怕大家一起过紧日子,也不能不让人过日子呀。”我想,这正是成渝两地燃气风波变成全网关注热点的一个重要原因。幸好,重庆等地及时出手、有错必纠,果断处置了这起舆论风波,让事情转向正轨,也让“民生无小事”有了坚实支撑。重庆等地在这起舆论风波中的态度和做法,我认为值得其他地方关注和学习。▼冰川思想库7年精选《不服软的时代》正式上架陈季冰、连清川、魏英杰、任大刚张明扬、关不羽等知名评论人倾情奉献胡舒立、景凯旋、鄢烈山、吴晓波徐达内、十年砍柴联袂推荐点击图片,立即购买▼冰川思想库视频号上线欢迎大家点赞、关注、转发!*题图为4月19日重庆召开燃气调查情况新闻发布会,来源于重庆市人民政府网*本版编辑:冰小乐*投稿邮箱:bcsxk2016@163.com*商务微信:lhellohm【往期精选】汇聚思想
4月22日 上午 9:01
其他

给打工人多放几天假,天塌不下来!

虽然打工人对“调休”喷得声嘶力竭,段子横飞,但在他们内心深处,最想要的,最渴望的诉求,就是“多放几天假”。撰文丨张明扬五一临近,连日来,抱怨乃至抨击调休的声音沸反盈天,“五一其实只放一天假”“反对调休的声音,不能装作听不到”等话题持续占据社交媒体热搜榜。有人说,每年假期前不都是这样嘛,有什么奇怪的,抱怨发泄一阵也就结束了。这一次,还真不太一样。与往年相比,今年“反调休”的声浪不仅更强,并且径直从“抱怨”上升到“反对”。社交媒体上的打工人吐槽也就罢了,诸多机构媒体也持续参与到“反调休”大讨论中来,往往以分裂示人的社交媒体这次与机构媒体展现出了近年来鲜见的一致性。图/网络“调休制度不改不行了”,似乎正加速成为新的社会共识,打工人的抱怨声正成为改革声的一部分。01相比往年停留于情绪的抱怨声,近期“反调休”舆论的最大特色是追根溯源了调休和长假的合法性问题。从一开始,我们设置调休和长假的初衷,本就不是立足于打工人的休假和体验本身,而是为了鼓励出游、刺激假日经济。调休和长假虽然是一种官方叙事,但在很长一段时间内受到民间社会的欢迎。时至今日,随着社会气氛的改变,调休显然已不合时宜。无论有多少看似合理的辩护理由,有一点却无比真实:公众对调休制度的耐心已经消耗殆尽。图/视频截图这当然是一种社会进步。老一辈的人或许会动辄指责现在的年轻人好逸恶劳,对加班和放假斤斤计较,但这种声音往往忽视了人类社会一个基本规律:所谓社会进步,不仅仅是物质层面的极大丰富,公众对休闲、休息时间以及工作生活的平衡,也会提出新要求。如果有人抱怨这种想象出来的“好逸恶劳”,那他们实际上站在了社会进步的反面。科技的进步、制度的升级、经济的增长,从根本上就是为了让人类从繁重、单调、低效、缺乏意义感的劳动中解脱出来,有时间有精力追求更全方位的自我实现和自由发展。反对调休渐成气候,是公众对人之为人的理解更加深入,是自我觉醒,是社会进步的明确表征。每一代打工人,都会在社会进步上留下自己的痕迹:上上代打工人捍卫了“八小时工作制”,上一代打工人拥抱了“双休”和“带薪休假”,这一代打工人也不会放弃自己的社会责任。所谓的好逸恶劳,实则是舍我其谁的社会责任感。从这个意义上而言,调休制度显然已不合时宜。调休曾在上一个阶段对中国社会起到了积极作用,但过时就是过时,果断退出、渐行渐远才是给予调休制度的最大体面。02既然调休制度“不改不行”了,那么,当下更有意义的讨论也就变成:如何改。有一种理性稳健的声音是:进一步落实带薪休假制度。这是一个过于正确的道理,但逻辑陷阱恰恰在于:舆论呼吁落实了很多年,但落实的效果呢?有目共睹,一声叹息。带薪休假纵有千般好,在当下语境中,落实难度也远大于改革调休制度。哪怕对于落实带薪休假相对容易的群体——大城市白领,在申请休假时恐怕都遇过各种事实上的阻碍,以及领导(老板)的不情不愿、冷嘲热讽乃至白眼。特别在这个找工作并不容易,打工人人人自危的大环境下,带头带薪休假本身就伴随高风险。大城市白领尚且如此,何况其他群体?在国内,恐怕只有外资企业工作的打工人(还得加个非制造业的定语),可以更自如充分地享受到带薪休假的福利。图/图虫创意当疲惫不堪、怨气冲天的打工人提出不想调休,不想连上七天班时,不知道从哪里跑出来的大聪明,老成谋国地喊出一句“落实带薪休假”,说好听点,是远水救不了近火,都火烧眉毛了还在奢谈大道理;说不好听点,就是何不食肉糜了。带薪休假,当然要落实,当然要推进,但面对迫在眉睫的“调休制度疲劳综合征”时,这种改革声音是无力且不接地气的。更重要的是,落实带薪制度,面对的一大阻碍是:弥漫全社会的“休假耻感”价值观。哪怕是打工人,在申请休假时,有几个人不是惴惴不安,成功了有一种大功告成的窃喜。在这种价值观下,要求多休假就是“好逸恶劳”,就是没有上进心,就是不合格的打工人。而在当下,对这种过时价值观的迎头痛击就是“改革调休制度”。只有这种价值观被否定了,被更新了,才有“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如果连落实难度低很多的调休制度都改不了,你去谈什么落实带薪休假,完全可以理解为用口号来回避问题了。03前几天,胡锡进发了一篇文章《应该增加两天假,恢复五一黄金周》。胡锡进有句话说得颇有道理:在中国的现实条件下,公共假期是带薪休假代替不了的。图/“胡锡进观察”公众号这篇文章写得并不算多高明,但却是目力所及,最旗帜鲜明提出“增加公共假期”的声音。是啊,我们为什么如此拒绝谈论“增加公共假期”的可能性呢?各路专家,惯于去各种论证“中国的公共假期有11天,与法国、意大利等国持平”。这话说得自然没错,但又回到了“鸡生蛋,蛋生鸡”的问题,我们能和欧美国家的带薪休假落实情况比吗?而打工人呢,虽然对“调休”喷得声嘶力竭,段子横飞,但如果具体到“多放几天假时”,总是遮遮掩掩犹抱琵琶半遮面,只敢在各种网络投票中表达“多放几天”的隐秘诉求。或许打工人也不是不敢喷,而是他们认为“多放几天”并不可能,何必浪费火力,先集中火力对准“减少调休、停止调休”这个最低诉求吧。如前文所述,哪怕是这一代看似天不怕地不怕打工人,也在“休假耻感”价值观中摸爬滚打了数年数十年,他们怯于面对自己“想多休假”的真实需求,难以理直气壮地喊出“为什么不可以多放几天假”的声音。然而,在打工人内心深处,他们最想要的,最渴望的诉求,其实就是“多放几天假”!想“多放几天假”这个诉求一点都不丢人,所谓的耻感完全可以休矣!04“多放几天假”不仅不是乌托邦,而且是当下最有可行性的假期改革举措。长假与假日经济虽然是一种“功利化”思维,但功利化不代表就是错的。旧版假日经济之所以弊病丛生,恰恰在于它与“调休”捆绑在一起。如果放弃调休,增加公共假期,那么2.0创新版的假日经济无疑将成为中国公众的新宠。4月17日,五一小长假火车票正式开售,相关话题“12306
4月19日 上午 11:51
其他

人口第一大省开砸铁饭碗,传递出哪些信号?

年,河南转移支付预算5335亿元,比去年实际执行数要少500多亿。今年,河南本地财政可能还要再勒紧裤腰带。地肯定卖不太动了,外贸形势也不太好。今年1月至2月,河南进出口同比下降
4月18日 上午 11:22
其他

李显龙交班,新加坡模式的又一次完美复刻

李显龙的交权,事实上就是把政权委托给了黄循财。对于不熟悉新加坡政治语境的人,未必能体会‘委托’两字的沉重。撰文丨连清川1972年出生的黄循财在社交媒体Instagram上有20万粉丝,自己打的标签是“书虫,吉他手和爱狗人士”。他最喜欢的歌手是埃里克·克莱普顿;在今年3月泰勒·斯威夫特新加坡演唱会前,他还在Instagram上贴出了用吉他弹奏她的成名曲《爱情故事》的视频。他的父亲出生于海南,他自己出生于新加坡本地,在美国威斯康辛大学获得经济学学士和硕士学位,最终学历是哈佛大学公共管理硕士。他是新加坡的下一届总理。▲黄循财(图/视频截图)现在看来,他和5月15日即将离任的新加坡总理李显龙看上去非常相似:温和,亲民,智商很高。事实上不相似几乎是不可能的,因为他就是李显龙一手栽培出来的。2005年开始,黄循财就担任李显龙的私人秘书长达三年;2011年,他开始正式踏入政坛竞选国会议员,也是在李显龙“鼓励”之下开始的。此后10多年时间里,黄循财在李显龙内阁经历了7个部门的要职,简直就是当成接班人来培养的。他简直就像是李显龙的复刻。01在视频号里刷到李显龙是大概率事件。他大概是中国公众最喜欢的东方政客的形象:用国语发表演讲,时刻把人民挂在嘴里,新加坡的利益是永恒的主题,从来没有西方政客那种夸张亢奋的语调,永远是一副循循善诱长者的形象。温和与坚定,至少给我的形象是如此。而且,他很会道歉,很会落泪。2023年宣布即将辞任时,他深情回顾自己从2004年开始担任新加坡总理之后20年筚路蓝缕,屡屡带领新加坡淌过险恶的局势,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2020年之后的新冠疫情,数度哽咽,一度落泪。新加坡人民为之动容。此情此景,不禁让人们想起1965年,当新加坡被马来西亚联邦踢出、被迫独立时,创业总理,世界偶像,他的父亲李光耀当众落泪的场景。对于中国人来说,新加坡的历史基本上就是他们父子的历史,几乎忘记了其实在1990年之后,曾经也有一个长达14年的总理吴作栋。当然,吴作栋是非常容易被遗忘的,因为李光耀担任国务资政一直到2011年,横亘了吴作栋的整个任期。李显龙在新加坡政坛中,从来就是以含着金钥匙的路径而出现的。32岁时,他就成为新加坡史上最年轻准将,第二年就当选议员,并马上开始担任贸工部部长。1984年李光耀开始计划辞去总理职位时,李显龙已经被视为下一届领导团队的核心成员。1990年,吴作栋接任总理时,不到40岁的李显龙就成了副总理。这条路径,自然也被黄循财完美复刻了。李光耀交班给吴作栋时,就有人质疑他想把自己的位置移交给儿子。李光耀很大度地说,李显龙想要获得政治上的成功,要依靠自己的能力和努力。在30多年的政治生涯中,李显龙显然成功地摆脱了父亲的政治阴影,建立了纯属于他自己的政治风格。如果说李光耀给世人的形象是铁腕治国的话,那么李显龙呈现出来的就是绅士治国的表象。他比李光耀更加长袖善舞,更能在强权环峙的格局中找到新加坡的位置:他一直努力并且成功地在大国博弈格局中维持着平衡。在新加坡国内,李显龙得到的评价也十分正面。他治下的新加坡所取得的经济成就,并非依靠李光耀遗留下来的荣光就能自动获得。▲李显龙(图/视频截图)但如果你真的以为李显龙是一位“温吞”的政客,那就大错特错了。另一个李显龙所暗藏的“凶猛”,或许可从下面两个案例中看出端倪。李显龙的第一位夫人早故,第二位夫人何晶和他结婚时是一个公务员,婚后立即成为淡马锡控股公司的执行董事兼CEO。这家公司是新加坡政府全资拥有的投资公司,它从来没有披露过任何财务信息,是全世界最神秘的公司之一。何晶上任以来,对于她的质疑和挑战从来就没有断过。但迄今为止,她依旧稳固地坐在这个位置之上,未曾动摇。还有一个案例发生在2017年,李光耀的另一个儿子李显扬和女儿李伟玲公开发表文章,指责李显龙并未遵从父亲的遗嘱——拆除李氏家族的老宅。根据他们的叙述,李光耀并不想留下故居,不想它成为个人崇拜的物件,但李显龙显然想利用这座房子,加强自己的政治影响力。李显龙的应对动作无情而决绝,他指令有关部门开始调查并起诉李显扬。李显扬的儿子李绳武是哈佛大学经济学教授,也曾公开批评新加坡政府利用法律打击异见人士:他立即遭到新加坡政府起诉,最终缺席被判藐视法庭,罚款和剥夺竞选权。022023年,在一个全球权威智库的报告中,新加坡首次成为世界排名第一的“自由度最高的经济体“。它的评判标准包括了政府规模、法律制度及产权、货币稳健、国际贸易自由和监管。这对新加坡自然是一个好消息,但只是一个结果、一种追认。2022年,新加坡GDP4668亿美元,人均GDP8.28万美元,全球排名第五。2022年,迁入新加坡的百万(美元)富翁有2800名,而在新加坡设立家族办公室的富豪已达到1200家,管理的总资产超过6000亿美元。这跟亚洲领先的地区相比,还有一点差距(相差大概2000亿美元),但这种情况正在发生变化——最近两年内,有超过200个超级富豪,正在申请设立办公室、取得新加坡永久居民身份。家族办公室反映的是新加坡一贯的政策取向:不断地加大对于投资和营商环境的自由度,取代其他地区的亚洲金融中心位置,变成亚洲金融、货物与技术的中转站。这就是新加坡的历史与现实:一个港口城市,人口和人才都十分欠缺,资源几近于无,周边生存环境恶劣,夹杂在几个超级大国的利益博弈中。只有成为自由港,成为所有人的中转站,它才有生存下来的可能性。依靠着港口,新加坡最初的产业是港口贸易、造船和石油加工,逐渐演变成服务业(包括金融)、贸易和制造等新兴产业为主的产业格局,而其中服务业的占比已经达到了惊人的70%。可以说,要不是依靠自由港及其所衍生的服务业,新加坡也就没有了生存的空间。▲新加坡港口(图/图虫创意)不过,自由是一体两面的,与之对应的另一面,让新加坡显得并不那么性感。2018年,新加坡在全球媒体自由度榜单上排名第151名。全球知名媒体都曾在新加坡吃过大瘪,《经济学人》和《纽约时报》都曾刊发过道歉启示,承认对李光耀和李显龙做过“诽谤“——只有向新加坡妥协,才能取得许可证,继续在新加坡运营下去。新加坡所有媒体资源都控制在政府手中,像《联合早报》和《海峡时报》,享誉世界主要靠的是国际政经报道与分析,而不是国内政治。从李光耀到吴作栋到李显龙,“忧患意识“一直是新加坡政治的主流话语。他们认为,新加坡非常容易丧失现已取得的经济成就和独立地位,继而沦为外国的附庸和贫困的地步,要求新加坡国民团结一致、努力发展。黄循财在被指定成为下一届总理的时候,就已经提出”携手共进的新加坡“,宣称只有团结一致,新加坡才能前进。在《新加坡的非典型崛起》中,美国学者约翰·
4月17日 下午 1:23
其他

打工人又一次集体破防,调休方案不改不行了

假日经济的官方叙事,跟打工人的切身感受之间,温差变得越来越大了。撰文丨熊志调休又又又上热搜了,打工人又又又破防了。清明节刚调休完,接下来的五一假期,又要调休了。为了凑成一个五天小长假,只能向前后一周的周末各借一天,有网友吐槽“调休快把四月调成单休了”。6月10日的端午节,终于不用调休了,但在“端午节放三天不调休”的热搜下,依然是打工人的一片哀怨——“端午本来只放一天,为什么说是三天”“有没有可能端午连着周末,根本没啥可调的余地”……打工人苦调休久矣,这种东拼西凑、凑出个小长假的制度安排,是否已经到了不改不行的时刻?01调休安排被吐槽上热搜,近年来几乎已经成为一种常态。假不够长,那就找周末来借。在假期安排的官方叙事中:调休凑出一个长假,为人们远距离出门旅游、探亲创造了条件,假日经济的繁荣能有力促进消费、拉动内需。小长假期间,景区、车站人山人海的热闹景象,似乎也坐实了调休拼假的“正确”。尤其是文旅行业爆火的当下,一些网红城市平时投入大量资源营销宣传,就指着小长假客流爆发、暴富一把。▲重庆夜景(图/视频截图)在不少地方的宣传报道中,诸如清明节劳动节假期的旅游数据、旅游人次、旅游总收入等,都会作为一项重要政绩被公开展示。这些似乎也在强化着调休的合理性。事实上,假日经济的官方叙事,跟打工人的切身感受之间,温差变得越来越大了。对很多没有出门安排的打工人来说,假日经济的繁荣,更像是与己无关的热闹。加上强制调休又没有拒绝的余地,面对工作节奏被打乱的状态,大家的感受往往只剩下两个字:心累。像即将到来的五一长假,看上去足足有五天,实际只有一天。为了凑足这五天,五一长假的前后一周,周末都被借走了一天,进入单休模式。调来调去,不过是朝三暮四的数字游戏。五天的班已经够难熬,两周的“六连暴击”,把一个放松的小长假夹在中间,打工人不得不在单休、长假、单休之间切换,一会要收心投入工作,一会要松弛地嗨起来,精神状态来回跳跃,个中的煎熬谁人不懂?02打工人对调休的吐槽和不满,最近几年越来越强烈。其实,通过调休来凑长假,这样的制度性安排已经存在二十多年了。1999年,官方修改假期制度,增加了三天法定假日,五一劳动节从一天假延长为三天,国庆从两天延长为三天。在实施过程中,通过前后借周末的方式,在春节之外,凑出了两个长假,这才慢慢有了黄金周的概念。调休形成黄金周,本意是让劳动者有一个更长的休息窗口,并通过形成长假,鼓励出游,推动旅游等行业的发展,促进假期消费。就数据来看,调休形成的黄金周,确实起到了重要的拉动效果。公开数据显示,1999年的第一个国庆黄金周,全国的出游人数就达到了2800万,旅游综合收入141亿元。这样的安排一直延续到2008年,五一的三天假被拆分,清明和端午成为新的法定节假日,同时增加了中秋节的一天假期。法定节假日打散了后,调休变得更加频繁了。像清明、端午等假期,只要没有挨着周末,几乎都会调,凑出一个三天小长假来。于是,春节、国庆两个黄金周,加上几个三天小长假,就成了我们的常规假期组合。同样是鼓励出门旅游,提振消费、拉动内需,同样是以连上六、七天班的煎熬为代价,二十年前的调休,和今天的调休,为什么造成的感受不一样了?如果将调休的安排,放在近二三十年的经济进程之下来看,其实可以理解这种心态的变化。在黄金周确立后的很长一段时间,我们都处在一个高速增长的经济环境下,GDP平均增速一度逼近两位数。与之对应的是,人们的收入水平也在不断提升,兜里更有钱了。物质富足之后,消费意愿增强,长假出行成了重要的减压、释放窗口。那时候很多人都是盼着长假到来,对收入增长的良好预期,让劳动者有休长假的动力,有敢放心花钱旅游的底气。图/图虫创意但最近几年来,全球经济增长不确定性增强,为了应付未来的各种不确定风险,很多人从花钱变成存钱,消费观念趋于保守化。某种程度上,经济增长是一切问题的解药。当经济和收入增长时,调休凑长假拉动消费,就是顺势而为;当经济减速和收入增长趋缓甚至不升反降时,人们花钱的意愿减弱。硬凑而来的假期就会显得“面目可疑”——我的钱包已经很干瘪了,为什么你们还要想着掏空它?调休的安排,原本是让劳动者更好地休息,现在变成了一种撬动假日经济的杠杆。在长假的激情和新鲜感衰退之后,越来越多的打工人,逐渐认清了事实真相:我们的假期安排,被功利化地编排进促进消费的宏大叙事中时,我们也被工具化了。逢调休必吐槽,拒绝自己的假期被工具化,自然成了当代打工人意料之中的舆情反应。03假期到底如何安排,该不该调休,是一个众口难调的问题。吐槽调休的声浪再大,也挡不住有不少打工人,就等着凑一个小长假,出远门旅游或者探亲,好好放松一下。根本原因还是在于,假期天数有限,所有的调休都是存量的腾挪,本质上是数字游戏。更糟糕的是,打工人对强制性的假期安排,没有反抗的余地。尽管出门就是拥堵和涨价,长假扎堆出游的体验感在变差,这有限的假期,还是要被剥离休息的原始意义:小长假出游促进消费,释放内需潜力,这样的官方叙事,仿佛在我们耳边说,放假你不能在家休息,你得出门旅游,你得消费,为经济增长添柴加火……在大、小长假期间,旅游景点的火爆,高速公路的拥堵,很容易造成一种调休备受欢迎的错觉,似乎大家是“嘴上说不要,身体很诚实”。其实,调休新闻跟帖下的吐槽,藏着的才是打工人的真实感受。反正,作为一个自由职业者,我的感受是,这几年越来越不敢休假了,休假就意味着收入受到影响。所以别说出远门旅游,就算是在家歇着、个人支出最小化,都有点底气不足。别说调休打乱既定的工作生活节奏了,随着社会心态发生变化,大家放假只想躺着休息,这种情况下,动不动就硬凑一个小长假,只为让你出门花钱,到底又有多大拉动效果呢?别看现在的文旅行业火爆异常,一到节假日,景区就人山人海,其实它对经济增长的拉动效果比较有限。在绝大多数城市,旅游业都不是核心的支柱产业。图/视频截图站在全国来看,假日经济的正向效应,也未必有我们想象中那么大。清华大学假日制度改革课题组前些年有过一次调查,结果显示:自1999年实行黄金周以后的七年中,旅游收入的增长率与实行黄金周前的11年相比并没有明显变化,前后20年间(1986至2006年)的复合增长率均为22.59%。个中的缘由不难理解。对不少人来说,长假出门大手大脚地玩一趟,平时就得省一点,可以支配的收入是固定的,要么花在平时,要么节假日集中花出去罢了。假日经济的繁荣,到底是创造了消费增量,还是把平日里的消费存量抢过来了?是窗口期集中花钱,还是细水长流更有利于提振消费,拉动内需?如果这些问题本身存在争议,那么在普遍不敢花钱的当下,靠调休拼假来鼓励出门,创造消费,实际效果就更加要打上问号了。所以,当打工人对调休的不满变成一种日益强烈的集体情绪,而功利化调休安排的经济效应又存在疑问时,对调休方案作出调整也许该正式提上议程了!▼2024年4月21日(周日),冰川思想库团队将在杭州晓风·明远BOOK举行成立八年来首场线下读者见面交流会,欢迎旧雨新知前来一聚。嘉宾:冰川思想库团队(陈季冰、连清川、魏英杰、任大刚、关不羽)特邀嘉宾:李天扬(新民晚报高级编辑)主持人:西木(知名书评人)活动时间:4月21日(周日)14:00-16:30活动地点:晓风·明远BOOK杭州市西湖区体育场路533号弥陀寺公园点击图片,立即预约▼冰川思想库视频号上线欢迎大家点赞、关注、转发!*题图来源于图虫创意*本版编辑:冰小乐*投稿邮箱:bcsxk2016@163.com*商务微信:lhellohm【往期精选】汇聚思想
4月16日 上午 11:49
其他

别喷“老婆可查老公财产”,否则女生真不敢结婚了

最新出台的《福建省妇女权益保障条例》,更多是约束相关机构的,规定了他们配合“老婆查老公财产”的义务。撰文丨侯虹斌最近,一部地方法规引发热议。福建人大常委会办公厅4月9日透露,在3月27日通过的《福建省妇女权益保障条例》(下简称“条例”)中,第45条明确规定:妇女持身份证、户口本和结婚证等证明夫妻关系的有效证件,可以依法向房地产行政管理、车辆管理等单位申请查询配偶的财产状况,有关单位应当受理,并且为其出具相应的书面材料。用通俗的话来说,就是“老婆可以查丈夫的财产”。图/网络这个话题很快登上热搜,网友嬉笑怒骂,说好、说坏的都有。01福建立法明确“妻子可查询丈夫财产”,这个消息是真的。关于婚姻内的共同财产,《民法典》第一千零六十二条,有这样的规定:夫妻在婚姻关系存续期间所得的下列财产,为夫妻的共同财产,归夫妻共同所有:(一)工资、奖金、劳务报酬;(二)生产、经营、投资的收益;(三)知识产权的收益;(四)继承或者受赠的财产,但是本法第一千零六十三条第三项规定的除外;(五)其他应当归共同所有的财产。可以说,夫妻双方在婚姻存续期间,查阅、核定对方的这些财产,是在《民法典》法律框架之内,合乎规则,无可指摘。《民法典》既然有相关条款,为什么还要在地方性的《妇女权益保障条例》中提出“女性可以查丈夫的财产”,且还要求相关机构配合?是不是多此一举?《民法典》中“夫妻共同财产、平等处理”这一条,是针对婚姻内部而言。遇到老婆查老公财产这种情况,银行、房地产管理机构等,有没有义务配合女性、把其配偶的经济情况如实相告?这些机构应该遵循为客户保密的行业条款或惯例,还是遵循《民法典》的条款?帮查询者出具配偶的资产证明,属于这些机构的业务范围吗?从这个角度看,福建最新出台的条例,更多是约束相关机构的,规定了他们的义务。至于在执行层面效果如何,那就得看机构之间的角力了。图/图虫创意舆论争议的一个点在于:为什么这个条例只提“妻子可以查丈夫的财产”,却不提“丈夫可以查妻子的财产”?地方法规强制要求相关机构要为“妻子查丈夫财产”提供服务,反过来却没有提要求,这合适吗?事实上,这个条例真正影响的是大家对婚姻中财产归属的看法,当然,也间接影响了大家对婚姻的看法。02条例推出的背景,是我们逐年下滑的结婚率和生育率。近年来,我国结婚登记人数呈现持续下滑态势。结婚登记人数从2014年开始逐年下降,2022年跌破700万对大关(683.5万对),创下民政部自1986年有相关统计数据以来的新低;另一方面,离婚率却呈现持续上升趋势,从2000年的0.96‰上升到2020年的3.1‰,暴涨三倍多。变数出现在2020年《民法典》的“离婚冷静期”出来后,离婚率暴跌,离婚登记环比减少41.6%;与此同时,结婚登记环比减少为44.7%。显然,离婚率降低不是想离婚的人少了,而是离婚受限制、不自由了;结婚率跌得比离婚率更低,说明在婚人数比例还在下滑。我们知道,当今社会里,结婚不单纯是个人感情问题,而是跟双方家庭财产有莫大关系。尤其是在大城市,一套婚房可能掏空六个钱包。双方都有房,房子自带的资产值就相当于两个公司的合并。结婚,不能不慎;婚姻,也很难不功利。要多少彩礼或嫁妆,是否共同出资购买婚房,婚房是否加名、由谁装修,婚宴由谁出钱……这是事关终身项目的重大谈判,既考验对方也考验对方家庭的人品。太难了。图/图虫创意两性的婚育意愿都在下降。相比之下,女性更不愿意走进婚姻。这是因为,当下的性别结构兼具现代社会和传统社会的特点:女性需要去工作赚钱,一个家庭主妇不管是在自己内心、丈夫、婆家还是社会层面,都很难获得良好评价;与此同时,一个职业女性就算赚钱多、雇得起保姆,如果完全不顾家不顾孩子,也会心怀歉疚——既要赚钱又要顾家,才配称“现代女性”。反观男性,只要有一头做得好,那就是“完美人夫”。此外,当今很多企业对女性并不友好——这种企业往往提前假设她会生三胎,提前假设她无法认真工作。男性则完全没有这个问题,无论家里有多少个孩子,都几乎不会影响一个父亲的职场生涯。前几年,《婚姻法》合并到《民法典》时,就有不少关于婚内财产方面细则的解读。比如,从房产的归属划分来看,其法律精神被阐释为更多地照顾夫妻中资产方的财产,阻止另一方分享财富。那就意味着,婚姻中只有资产能保值,生育、养育与照顾家庭是很难换算成婚姻资产的,女性这些“劳动”和“生产”,在法律意义上难于得到承认。方方面面的因素指向一个结果:女性不想进入婚姻围城。司法大数据专题报告数据显示,在全国离婚纠纷一审审结案件中,73.4%的案件原告为女性。主动起诉离婚的女性占比接近四分之三,算是这个问题的一体两面。03回到正题:为什么福建要出台“妻子可以查丈夫的财产”细则?难道它对促进女性走进婚姻有什么帮助吗?每一条新法规的出台,实际上都是民政机关和法务机关遇到过无数问题个案,意味着此前的法规可能存在漏洞。比如,“夫妻双方共同财产”——在很多家庭中,妻子并不了解丈夫拥有多少财产,根本无从行使法律赋予自己的“财产权”。请注意,这里的财产指的不是私房钱,不是传说中的几百几千元零花钱,而是那些常常带着隐匿性质的房产、汽车、公司、股份、债券等资产。不可否认,我们依旧是一个男权社会。虽然女性纷纷参加工作,但整体而言,男性的社会化程度远远超过女性,男性获取社会资源容易太多了,他们也更有意识地把自己的资产扩大化和分散化。到了一定程度时,他们未必想把这些财富都分享给妻子——隐匿和转移财产,是不少有钱男性的常见操作。他们的妻子,除非拥有丰富的专业知识,或者一直是公司的重要操盘手,才有能力有资格在“共同财产”方面跟他们撕。而多数妻子,是担当全职主妇或清闲工作的人,缺乏专业知识和足够认知,又怎能跟商界强人斗智斗勇?离婚时,丈夫不让她们背上巨额债务就算有良心了。他们可能会分一点给孩子,但真正的核心资产很少会让妻子知情,更不用说让她们插手。女性中当然也有女强人,但比例较少。而且,她们的伴侣哪怕是赚钱少,但社会化程度并不低,精明程度一点也不逊色,分钱时绝不会手软。比如近两年,有几个女网红离婚,她们的前夫就把财产分走甚多。两性之间对待财产的这种态度,不一定是道德水平的高低,而是传统力量下不同性别社会化程度的差异。整体而言,女性掌握财产少、对财产不够敏感,在婚姻中是很难掌握家庭财产动向的;而男性即便赚钱不如妻子,他们也本能地更明白财富的意义,相对锱铢必较。图/图虫创意正因如此,在某些地方,比如福建,为更好地保护婚姻中的女性权益,出台了《福建省妇女权益保障条例》,特意规定“女性可以查丈夫的财产,相关机构应予配合”。这是一种进步的尝试,是对现行法规的一个补丁。至于为什么不专门出台“男性可以查妻子的财产”法规,我认为,很显然是因为在实践中婚内女性吃亏的案例实在太多了,相关机构受理太多这类案例却有心无力、束手无策,女性在其中吃了太多血泪教训;而男性这方面吃亏的案例,在实践中则非常罕见。至于“老婆可查老公财产”条例是否会稳步推进,其他地区是否也会跟进效仿,那就得看实践过程中的效果检验了。▼2024年4月21日(周日),冰川思想库团队将在杭州晓风·明远BOOK举行成立八年来首场线下读者见面交流会,欢迎旧雨新知前来一聚。嘉宾:冰川思想库团队(陈季冰、连清川、魏英杰、任大刚、关不羽)特邀嘉宾:李天扬(新民晚报高级编辑)主持人:西木(知名书评人)活动时间:4月21日(周日)14:00-16:30活动地点:晓风·明远BOOK杭州市西湖区体育场路533号弥陀寺公园点击图片,立即预约▼冰川思想库视频号上线欢迎大家点赞、关注、转发!*题图来源于图虫创意*本版编辑:冰小乐*投稿邮箱:bcsxk2016@163.com*商务微信:lhellohm【往期精选】汇聚思想
4月15日 上午 11:59
其他

00后整顿导师,家丁式师承关系早该抛弃了

那种曾建立于默契和小范围内、坐而论道式的师生关系,面对规模化、工业化生产的教育体系,多少有些无能为力。撰文丨青柳又有一个大学老师被学生举报。4月9日晚,北京邮电大学15位研究生联名举报导师郑某,称其存在师德师风问题。北邮的回应也来得很快,仅一天时间就发布调查结果通报。从通报可以看出,学生的举报基本属实,学校决定取消郑某研究生导师资格,停止其教学工作,给予降低岗位等级行政处分,岗位等级由副教授七级降为讲师十级。▲北邮的情况通报(图/网络)此事或许折射出:人身依附式的师承关系,已经被一些老师玩坏了,也被学生彻底抛弃了。01公开信息显示:郑某,北京邮电大学副教授,在该校信息与通信工程学院工作。15位研究生联名举报称,郑老师情绪极其不稳定,常常破口大骂;差遣实验室同学去做许多科研以外的事情,如长期代取大量快递、替其开车接送朋友和家人、到其家中打扫卫生,再如帮其女儿做作业、接送其女儿上学放学,甚至要在其女儿参加重要考试时代为作弊……举报中还提及郑老师强迫学生加班,无视学生身心健康。学生们说,经过长期高压、加班熬夜、昼夜颠倒、作息紊乱的生活,大部分郑老师指导的学生出现了或轻或重的生理和心理问题。希望校方能够明察秋毫,为所有举报学生更换导师,并保护他们直到毕业。▲网传举报文件部分页面截图(图/网络)从这些描述来看,这个老师确实过分,学生就像是她的家丁,处理各种私事,且通报还提到,她未按学校相关规定给学生发放助研津贴。可见,这就是一种纯粹的剥削,激起学生的反抗也是自然的。类似事件近年可谓时有发生。今年1月,华中农业大学11个学生实名联合举报导师学术造假、打压学生、克扣学生劳务费、教材编写造假,长达125页的PDF举报文件和印有手印的举报信在网上疯传。2020年,天津大学一个退学硕士生举报导师、该校化工学院教授张裕卿,称其在2011年到2020年间所做的实验、发表的论文多次造假,并多次帮助其女儿发表论文,“多次把其研究生的实验成果、论文内容,稍作修改,署上其女儿的名字发表出来”。教育部发布的《研究生导师指导行为准则》,明文提到“不得要求研究生从事与学业、科研、社会服务无关的事务,不得以研究生名义虚报、冒领、挪用、侵占科研经费或其他费用,不得侮辱研究生人格,不得与研究生发生不正当关系”。规定居然细到这个程度,可见乱到了何种程度。曾有人在知乎提问“研究生都会帮导师干活吗”,一个高赞回答是这样的:帮?你太高估自己了,你跟电脑,桌椅,鼠标之类的性质是差不多的,就是一个财产或者工具,哪里配得上‘帮’这么人性化的词汇?话说得扎眼,但真实的情况,只怕是更扎心。02其实,帮导师干点私事,至少在我十多年前读研究生那会儿并不陌生,甚至学生也不反感。就像我和我的师门同学,其实和导师的家人都认识。至于日常帮着处理点事,像带导师的孩子一起打球,帮着辅导一下作文,这些都很正常。师门兄弟姐妹也没有觉得有什么不妥,相反,这倒更像是一种加入师门的仪式——学术融进生活,师门融入家门,那是导师真正把你当成自己人了。当然,这么说并非大家都是受虐狂,而是师生之间一种心照不宣的默契,导师也要有导师的样子。我还记得,当时有一位同学因家人重病请假回家,导师二话不说给了他一笔钱;那会儿想找实习,我和导师发信息说起,他回了一个“好”,10分钟后,他一位朋友就联系我安排实习事宜。至于授课,我觉得很多时候是在餐桌上完成的。导师组个局,大家吃吃喝喝,这过程中听导师谈天说地。就这样,至少我个人是度过了一段相当愉快的研究生时光。也可能是我们比较幸运,恰好遇到了一位颇知进退的导师。但那会儿,我们普遍都是这么一种认知:选了导师,就像拜入师门。师门就是学校之外的第二个标签,如果学生有志于学术,导师很可能是要跟随整个学术生涯的,比如,开会遇到同行肯定会被问“哪位老师的学生”?这或许更像是导师制最初的模样。导师制其实是很古典的设计,在十四世纪,牛津大学就实行了导师制,其最大特点是师生关系密切——导师不仅要指导学生的学习,还要指导他们的生活,这就是今天导师制的雏形。图/图虫创意可见,导师制本来就有些边界模糊,与其说是一种纯学业的教导或帮助,不如说它更像是人生的教导引导。比如我的导师,别说教导学生写论文、帮大家找工作,就连学生终身大事也“负责”,常常帮学生介绍对象。然而,这样一种古典的导师制,现在似乎很难维系,也不再轻易被认可和接受。春节时,我遇到一个读研的亲戚,他说自己申请一个奖学金,需要导师手写一段材料,导师不太乐意,说不太了解他的情况。这个亲戚因此愤愤不平:“学校收那么多学费,老师连这点事都不愿做?”这让我有些恍惚。一来,我不知道一位导师可以用这样的理由拒绝自己的学生;二来,我也没想到学生看待自己和导师的关系,用的是“学费”视角。03这种变化,不知何时产生。我猜,可能和连连扩招的研究生规模有关。特地去翻了一下统计资料,我读研时,全国硕士研究生在校人数规模大约150万;到2023年,这一数字高达327万。这种迅速的扩容,我想,或许也摊薄了师生之间的情谊。读研越来越像流水线生产,学生源源不断地进来,导师则在这短暂相逢的几年里,把他们标准化地捶打加工一下。师生之间,因此不再有过多的留恋和珍惜,也没有太多情感上的沟通,看待彼此的视角可能都是工具化:一个是帮我打工的劳力,一个是发我学位的老板。人身依附的师承关系开始破裂,人们对师生关系的期待更像是一种契约式合同关系:一切都按约定来。在这种大背景下,乱象也就出现了。老师对学生冷漠,想着在有限时间尽可能榨干学生;学生也不会平白受气,反手就是一套举报。相信很多师生看到这类新闻,只是希望这几年能平安度过、各自安好。那种曾建立于默契和小范围内、坐而论道式的师生关系,面对规模化、工业化生产的教育体系,多少有些无能为力。图/图虫创意这可能是教育发展的宿命,同时也会让人有那么一点点怀想和留恋:那种纯粹的、“泛家庭化”的师生关系,变得愈来愈稀缺和珍贵。联想起最近看过的一个教授吐槽:研究生毕业后,要跟自己“断亲”。他的这个学生很果断,很有代表性:当“合同”到期,导师不再“有用”,关系便可结束。我觉得,这确实很干脆,但也有点乏味。▼研究生和导师最舒服的关系应该是怎样的点击下方小卡片分享你的故事和观点▼冰川思想库7年精选《不服软的时代》正式上架陈季冰、连清川、魏英杰、任大刚张明扬、关不羽等知名评论人倾情奉献胡舒立、景凯旋、鄢烈山、吴晓波徐达内、十年砍柴联袂推荐独家发售冰川创始人签名本(随机)点击图片,立即购买▼冰川思想库视频号上线欢迎大家点赞、关注、转发!*题图来源于视频截图*本版编辑:冰小乐*投稿邮箱:bcsxk2016@163.com*商务微信:lhellohm【往期精选】汇聚思想
4月12日 上午 10:19
其他

楼市向左,文旅向右:得年轻人者得天下

如果说2023年同期文旅行业的增长,是因为前一年基数低,以及报复性反弹,那么,今年的爆发,或许意味着文旅行业的复苏已呈现长期向好的势态。撰文丨熊志我们的经济,到底复苏得如何了?如果把视角从楼市转向文旅,可能会有截然不同的观感:清明假期3天,全国国内旅游出游1.19亿人次,按可比口径较2019年同期增长11.5%;国内游客出游花费539.5亿元,较2019年同期增长12.7%,收入增速好于出行人次增长。这意味着,出游需求旺盛增长,而且大家更舍得花钱了,游客客单价首次超过疫情前。与之对应的是,从淄博到哈尔滨,从天水到开封,一个又一个网红城市爆火出圈,吸引了大量年轻人前往打卡。不买房不结婚、不敢大件消费的年轻人,在出门旅游这件事上展现出强烈兴趣,在带动文旅复苏、促进消费的同时,也衍生出一个疑问:当下超出市场预期的文旅热,是否只是昙花一现?01哪怕你不是说唱文化的爱好者,这两天也一定关注到了成都“迪士尼”的话题。说唱歌手诺米一首“diss”(网络用语,意为看不惯、轻视或鄙视)导师谢帝的歌曲MV,让成都武侯区玉林七巷一处健身器材区成了网红打卡点。年轻人聚拢于此,排队体验“迪士尼”唯一项目骑马机,呼喊着“谢帝谢帝我要diss你”的歌词,场面火爆到当地不得不安排志愿者限流取号,让打卡者“排队diss”“错峰diss”。▲成都“迪士尼”的骑马机(图/视频截图)如此疯狂又抽象的画面,是年轻人精神世界匮乏的一个缩影。他们通过游玩打卡,来缓解内心的沉闷无聊,也正是对打卡文化的痴迷,让他们排队涌向那些网红城市和景点。这两年来,文旅热成了一个现象级事件。淄博、哈尔滨和天水,再到现在的开封,一个个城市仿佛排队走红。一条龙式“宠客”服务,成为城市迎客标配;加上社交媒体上火爆的旅游画面,进一步驱动更多年轻人扎堆前往。年轻人一茬接一茬,像季节性迁移一般,不断转移阵地,从一个网红城市到另一个网红城市。爆炸式流量,在热门城市的旅游目的地,转化成实实在在的旅游收入,带动了“吃住行游购娱”的增长。今年清明的三天小长假,是一个有代表性的观察窗口。旅游人次超过2019年同期,人均消费同样超过了2019年,据测算,同期人均消费比2019年多了45元左右。如果说2023年同期文旅行业的增长,是因为前一年基数低,以及报复性反弹,那么,今年的爆发,或许意味着文旅行业的复苏已呈现长期向好的势态。我们很可能迎来了一个转折点。02文旅行业的快速复苏,会让我们在观察经济形势时,出现一种分裂的错觉。以房地产市场为例,尽管各地救市措施不断,但成交量整体依然没有明显回升。至于大件消费,比如汽车,2023年产销量同比增长均超过10%,但这跟行业价格战息息相关,“以价换量”背后是车企普遍承压。不只房产和汽车,在白酒行业,甚至连硬通货茅台,现在都有些卖不动了。最近有消息称,飞天茅台的市场价格已跌破2600元/瓶。茅台价格下探,成了高端消费萎缩的一个缩影。房地产、汽车等行业,跟文旅行业的冷热不均,似乎在印证那个经典的经济现象——口红效应。有美国经济学者发现,每当经济不景气时,口红销量反而会直线上升。“低价产品偏爱趋势”的出现是因为,人们的消费能力下降,消费意愿保守化,更多通过低价商品来平替奢侈品,达到安慰的效果。当下我们的经济复苏进程加快,但不确定性挑战依然不小,大家更喜欢存钱了,花钱则普遍更加谨慎。过去一年,国有六大行存款总额合计达133.61万亿元,与2022年相比,增长14.34万亿元,增幅12.03%。这两年,有不少年轻人似乎突然“悟了”:只要不买房不买车,不喝茅台不吃钟薛高,甚至不结婚不生娃,没有大额支出和高端消费的压力,生活原来可以过得很好。被称为接地气版《非常勿扰》的“王婆说媒”,以一己之力带动开封出圈。“王婆说媒”为什么火爆?一个基本前提是,待婚待嫁的单身男女越来越多了。图/视频截图没有婚姻和孩子的压力,年轻人花起钱来,更加底气十足。在这种前提下,文旅行业的火爆也就不足为奇。出门旅游,体验外地的风土人情,本身能带来巨大满足感,更重要的是,它并不是一项开支巨大的活动,完全可以低成本地“及时行乐”。清明节假期出游数据显示,国内出游1.19亿人次,花费539.5亿元,客单价450元左右,短途出游为主——比起买房买车的大额消费,几百元的短途旅行支出,几乎不值一提。像成都人去打卡“迪士尼”,甚至都不用花销,只需带上手机,就能打卡体验一把流行的网络热梗,跟上时尚潮流。文旅热也许在揭示一个事实——越来越多不买房不买车的年轻人,正在将旅游当成高端消费的平替。网红城市、景点层出不穷,成了年轻人为数不多愿意花钱的地方。03对地方政府来说,文旅行业的火爆,尽管对GDP增长的贡献有限,但它是一种“看得见的政绩”。所以,现在的文旅营销才会彻底“卷”起来,为了吸引游客,各地奇招迭出。如果我们观察几个热门的网红城市,不难发现,宠客套路虽已套路化模板化,但城市走红出圈的偶然性相当高。哪个城市会火,就像随机抽奖一样,很难预测,而且网红城市那些爆火的点,也常常出人预料。比如淄博的走红,是因为烧烤,而烧烤本就更出名的地方并非淄博,而是东北;再比如,天水的走红,不是因为麦积山石窟、伏羲庙等知名景点,而是一碗麻辣烫。图/网络开封的走红,就更出其不意了。这座“八朝古都”,号称北宋时期“世界第一大城市”的历史文化名城,走红竟然是景区的一档说媒节目。如果代入年轻人的视角,其实可以更好理解网红城市走红的这种偶然性。现在的旅游市场,主力早已年轻化。有在线旅游平台的数据显示,今年清明假期期间,平台上18-25岁群体旅客占比超20%,是最活跃的出游群体。传统的旅游出行,就是奔着目的地最知名景点去,但现在的年轻人,对这种千篇一律的出游选择,已经越来越审美疲劳了。他们的目的地选择偏好更新潮,更加个性化。相较于传统景区,那些没有被充分挖掘的宝藏目的地,更能激起年轻人兴趣。我们能观察到一个现象,在文旅行业火爆、网红城市接连出圈的当下,一些传统的古镇似乎变得越来越冷清了。更重要的是,社交媒体时代,尤其是短视频的流行,让那些有辨识度的小众目的地,或者新奇的旅游消费产品,能够更快速地传播出圈——对年轻人来说,出游打个卡,在社交媒体分享,一趟旅行才真正算得上是完整的。于是,网红城市、景点才能一个接一个地出圈爆火。看似莫名其妙,其实这种意外爆火带来的出其不意的惊喜,恰恰是年轻人旅游消费满足感的重要来源。从这个层面看,各地文旅部门纷纷放下身段,去讨好作为出游主力的年轻人,不失为明智选择。得年轻人者得天下,接地气地营销和宠客,当然要比死板地按照传统思路,搞一些景区的八股营销宣传片要强。当然,话说回来,很多年轻人愿意花钱旅游,深层逻辑仍然是,旅行是高端消费的一种平替。地方文旅部门抄网红城市的作业容易,要让年轻人更舍得花钱,提高客单价,创造更多GDP,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提升服务质量,完善基础设施,丰富旅游产品,这些都需要长期的耐心投入。▼文旅行业持续爆火意味着什么各位的答案是什么欢迎大家点击下方“问一问”小卡片阅读或回答▼冰川思想库7年精选《不服软的时代》正式上架陈季冰、连清川、魏英杰、任大刚张明扬、关不羽等知名评论人倾情奉献胡舒立、景凯旋、鄢烈山、吴晓波徐达内、十年砍柴联袂推荐独家发售冰川创始人签名本(随机)点击图片,立即购买▼冰川思想库视频号上线欢迎大家点赞、关注、转发!*题图为“王婆说媒”,来源于央广网*本版编辑:冰小乐*投稿邮箱:bcsxk2016@163.com*商务微信:lhellohm【往期精选】汇聚思想
4月11日 上午 11:13
其他

马云,为什么这个时候发声?

退休后,马云不再在内网发长帖了,但在公司发展的关键时刻,他还是愿意好好聊一聊自己的想法,这对阿里而言弥足珍贵。撰文丨艾川今天(4月10日),马云在阿里内网发帖。这是马云退休五年来,首次在内网长篇幅分享观点。在这篇帖子里,马云高度肯定了蔡崇信和吴泳铭领导的新管理层的变革勇气:这一年最核心的变化,不是去追赶KPI,而是认清自己,重回客户价值轨道。我们向大公司病开刀,从一个决策缓慢的组织重新回到效率至上、市场至上,重新让公司变得简单和敏捷。图/网络退休后的马云云游四海,主要关心粮食和蔬菜,不再参与公司日常管理。那么,马云为何要在此时发布千字长帖呢?01创始人的担当。创始人对于一家公司的意义不言而喻,对科技公司尤其如此。从微软到亚马逊,从比尔·盖茨到贝索斯,无论是完全退休还是半退休,创始人始终都是压舱石一般的存在,在企业发展的每一个关键节点,发挥自己不可替代的影响力,凝聚共识、鼓舞士气,助推企业翻山越岭。最典型的是比尔·盖茨,他退休后主要干了两件事,一是开创了公益事业的新天地,在全球范围内收获了专业度口碑;二是协助继任者找到了云计算和AI这两条新的增长曲线,让微软创造了超越过往的新辉煌。回到马云,他退休后环游世界,投身公益和农业,还和老同事一起创办了一家规模不大的渔业公司,名字取得很好玩,叫“一米八公司”。据我所知,在很多人的心目中,马云和阿里是可以画等号的,无论他怎么置身事外,都不能不管阿里、也不可能不管阿里,事实上,他也一直在以创始人的身份关心阿里的发展。巧合的是,阿里巴巴传统业务——电商的份额虽然有所下降,但云计算和AI却搞得风生水起,从这个角度看,阿里和微软、马云和盖茨都有着有趣的相似性。02肯定改革成果,力挺新管理层。一年前,阿里启动新一轮公司治理变革。9月10日,阿里新管理层成型:蔡崇信成为集团董事会主席,吴泳铭出任集团首席执行官;12月20日,吴泳铭兼任淘天集团CEO后,立即开展大刀阔斧的组织调整,进一步完成了管理团队年轻化;
4月10日 下午 5:58
被用户删除
社会

最高检迅速核准!但追诉邯郸“小恶魔”的刑责并没那么简单

邯郸初中生被害案,因未成年、共同犯罪、有预谋、校园霸凌、留守儿童等多种标签,引发了广泛关注和讨论,如今最高检的核准决定使之成为“法定最低刑事责任年龄”的第一案。撰文丨陈碧(中国政法大学教授)邯郸初中生被害案传来后续报道,最高检于近日依法对三名未成年犯罪嫌疑人核准追诉。本案从3月10日案发、3月11日嫌疑人被全部抓获,到3月21日当地公安局提请检察机关核准追诉,再经过检察机关层报,最后到最高检依法核准,只用了不到一个月时间。这个核准决定,从最高检在三月下旬的一系列调研中可见征兆。在对一些基层检察院的公开调研中,最高检检察长应勇频繁提到未成年人犯罪的预防和治理。比如,“预防就是保护,治理也是挽救”;以及“未成年人实施故意杀人等重罪,符合核准追诉条件的,要依法追究刑责”。很多人认为这是在回应河北邯郸初中生被害案,也意味着在此案中适用《刑法修正案(十一)》“法定最低年龄刑事责任”条款成为可能。此条款于2021年生效,虽然对已满十二岁不满十四岁的未成年人具有一定的威慑性,但并未阻却此类恶性行为。在过去三年,最高检十分低调地核准过几起追究低龄未成年人刑事责任的案件,但不为公众所知。邯郸初中生被害案,因未成年、共同犯罪、有预谋、校园霸凌、留守儿童等多种标签,引发了社会的广泛关注和讨论,主流的声音都是不可姑息、依法严惩。如今,最高检的核准决定,使得本案成为被媒体报道的“法定最低刑事责任年龄”的第一案,那我们就应该格外关注实质条件和正当程序:什么样的案件能够满足追究低龄刑事责任的核准条件?核准过程中应当如何保障未成年犯罪嫌疑人的基本权利呢?这些思考将使我们的讨论超越个案。
4月9日 上午 10:16
其他

这次动真格了,金融业告别高薪时代

无论金融业本身赚不赚钱,最起码,从业者不能再这么赚钱了。撰文丨陈白如果要问哪一行收入最高,相信许多人的第一反应都会是金融行业。这种印象并没有错,但谁能想到,多年来牢牢占据着所有行业年平均工资最头部的金融业,现在也开始大规模降薪了。随着年报披露,2023年证券公司员工薪酬水平浮出水面。数据显示,目前披露年报的25家券商中,4成券商的薪酬总额缩水,半数券商的人均薪酬下降,头部券商的降薪更是明显。图/网络相比券商,银行业要更惨一些。据报道,上市银行向员工“反向讨薪”的队伍也在持续扩容。目前,中国银行、招商银行、天津银行、威海银行、哈尔滨银行、甘肃银行等10家银行,相继在年报中披露了“绩效薪酬追索扣回”相关情况,合计向打工人“反向讨薪”近亿元。其实,2023并不是金融行业的降薪元年。证券业协会2022年发布《证券公司建立稳健薪酬制度指引》,要求证券公司健全薪酬激励约束机制、平衡不同职位不同岗位人员的薪酬水平。当年,券商薪酬就开始下行。到了2023年,站在人均收入金字塔尖的金融业,更是开启了一场关于分配的风暴。自从权威部门发文要求破除“金融精英”“唯金钱论”“西方看齐论”等错误思想,整治过分追求生活“精致化”、品味“高端化”的享乐主义和奢靡之风开始,金融行业逐渐进入一个全新阶段——无论金融业本身赚不赚钱,最起码,从业者不能再这么赚钱了。01很长一段时间以来,金融业在外界看来几乎等同于这样一种生活——日常住在五星级酒店,出行都是航司飞行金卡VIP待遇,穿着Prada的女魔头,弹指一挥间都是上亿的交易……这种刻板印象,主要源自影视塑造,但也并不完全是凭空想象。据《中国统计年鉴2021》,在按行业分的国有单位就业人员平均工资排名中,金融业位居第一;在按行业分的城镇私营单位就业人员平均工资排名中,金融业排第二,仅次于信息计算机软件业。换句话说,金融业和信息科技行业是目前绝大多数普通打工人能接触到的“天花板”职业。这是经济增长“王冠上真正的明珠”——金融业代表着钱的流动,而计算机软件意味着技术红利的爆发。前几年,我们还经常能在新闻热搜中看到那些大秀高昂工资单、消费小票的“炫富”打工人。比如,2022年,有知名金融机构的员工被其妻子在小红书晒出“90后券商交易员月入超8万”相关截图;而社交媒体上此起彼伏晒出的大厂高昂年终奖,更是让人心向往之。图/网络然而,这两年很明显的一点是,这一类爱秀爱晒的人,或主动或被动,慢慢消失了。A股长期陷入低估值洼地,想必是主因之一,而日益减少的韭菜、不赚钱的资本市场,也使得财富的效应逐渐消失。无论何种原因,我们当下看到的一个现实是:在以互联网为代表的信息科技行业经历了多轮裁员之后,风暴最终还是通过钱的流通,传导至金融业这一收入比较市场中的最后一座堡垒。从监管层面看,对金融业的薪酬限制可以理解为试图矫正错位的价值创造和分配机制的一次努力。但现实的心理反馈是,当金融业都开始降薪了,其他行业怎么办?02金融业本身并非没有问题。每一次说金融行业薪酬高,都有人跳出来说自己被平均了。这当然是现实,金融行业是“二八效应”极度明显的行业,高管和基层员工之间的收入差距过于悬殊,缩小这种差距就成了监管和政策对于金融行业薪酬指引的主要方向。比如,财政部此前就发通知明确要求,国有金融企业高管及重要岗位员工基本薪酬一般不高于薪酬总额35%,绩效薪酬的40%以上应当采取延期支付方式。问题是,如果跳出金融行业来看就会发现,即便是在这个行业中认为自己被平均的那些人,相比其他行业来说,也是好得多。金融行业中,员工平均薪酬最低的是保险业,但平均年薪也多能在20万元以上,这对大多数人来说,依然属于高薪职位。图/图虫创意从塔尖来比较,更能发现这种差距:根据Wind数据统计,2018年至2021年(以下简称“统计区间”),金融业员工年度平均薪酬是制造业的2.35倍、是其他行业的1.69倍;证券行业高管的薪酬水平(选取薪酬排名前三高管对比)则在金融业中处于峰顶,是其他行业高管的2.62倍、制造业高管的2.83倍。金融业确实是一个高薪行业,这不是问题,问题在于,其所创造的价值是否和其收入相匹配?这不好回答,是一个极为宏大、直到现在也没有标准答案的命题。03金融业高薪是一个全球现象,一直备受争议。早在2011年,美国爆发声势浩大的“占领华尔街运动”;三年后,《21世纪资本论》风靡全球。这些年来,人们对于金融业薪酬过高的讨论和争议从未休止。许多人都对莱昂纳多主演的那部经典电影《华尔街之狼》有深刻印象。影片讲述了华尔街传奇人物乔丹·贝尔福特的故事,这个股票经纪人曾在三分钟内赚取1200万美元,31岁时拥有亿万家产……莱昂纳多在影片中精准还原了金融大鳄原型的纸醉金迷生活。▲电影《华尔街之狼》海报(图/网络)这部影片之所以在美国本土取得极佳票房,也是因为在社会情绪中充满了公众对华尔街的厌恶与不满。在美国,金融业与其他行业的收入差距更大——在纽约市,证券业的平均工资为43.8万美元(约合280万元人民币),是其他私营部门平均年薪9.2万美元的近五倍。从各国来看,面对金融业跟其他行业特别是制造业之间的悬殊收入差距,目前都没有太理想的解决方案。这与行业属性有关——作为掌握市场经济中最为重要的资源配置能力的行业,金融业天然就有别的行业难以企及的套利空间和机会。尽管如此,从结果来看,足够开放的资本市场还是会自发通过看不见的手,在分配进程中重新筛选出那些真正的财富创造者。以上市公司为例,在2023年度A股上市企业市值排名中,前十名有5家金融机构,严格意义上的科技公司只有1家(宁德时代);而美国上市公司市值前十名只有1家金融机构,剩下的都是生物医药、互联网科技等领域的高精尖科技公司。在这一进程中,看得见的手能做的事情相对有限。因为它意味着投融资机制、财务审核制度、创新创业环境一系列的系统性支持,能够解决这一复杂问题的只有市场的力量。从这个角度说,强制要求金融业降薪固然能够暂时化解“不患寡而患不均”,但我们追求的是共同富裕而非共同贫穷,当下真正需要解决的问题是:如何让资源能够通过无形之手,更有效地转移到那些真正创造价值的行业中去?▼冰川思想库7年精选《不服软的时代》正式上架陈季冰、连清川、魏英杰、任大刚张明扬、关不羽等知名评论人倾情奉献胡舒立、景凯旋、鄢烈山、吴晓波徐达内、十年砍柴联袂推荐独家发售冰川创始人签名本(随机)点击图片,立即购买▼冰川思想库视频号上线欢迎大家点赞、关注、转发!*题图来源于视频截图*本版编辑:冰小乐*投稿邮箱:bcsxk2016@163.com*商务微信:lhellohm【往期精选】汇聚思想
4月9日 上午 10:16
其他

虐猫考生南大被刷,压力到了兰大这边

虐猫大学生被南大研招复试刷掉,于个人而言是一种惩戒,于社会而言则是不得已的及时止损。撰文丨龙之朱一刷之后,该二刷吗?这些天,大学生徐某某在南京大学研考复试被刷掉的新闻爆火。专业成绩第一,却在复试中被刷,据说与其被举报虐猫有关。这当然不是最终结果,勉勉强强算是个节点。这不,当网友发现此人又出现在兰州大学复试调剂名单时,兰大官微留言区迅速被“洗版”,不少人喊话兰大慎重、慎重、再慎重。而新浪微博一项有数万人参与的调查显示,90%的网友认为,研究生招录应增加品德考核比重。图/网络兰大则回应称,是否录取会综合考量,不“唯成绩论”。两轮“追杀”,剧情热辣,火力全开。有人说,求锤得锤,干得漂亮;也有人忧虑别搞成“媒体审判”“道德绑架”,认为犯错的学生已经受到惩罚,真要“赶尽杀绝”吗?01到目前为止,南京大学并未明言,徐某某复试被刷掉就是因为虐猫。因为虐猫,所以被刷,更像是公众的脑补。反正结果就是南大关上了大门,过程自己填。人家的表述很专业、很圆润,滴水不漏:面试也有一个合格线,如果该考生复试不合格,应该就是面试没有达到合格线。有人扒出南大2024考研复试要求:面试及格线150分,而该考生面试成绩137.78分,低于及格线,所以淘汰没毛病。不过,好像也不能说与虐猫没有一点关系。毕竟,南大也承认,学校对虐猫风波是知情的。而考研复试,思想品德也是考核的一部分。图/网络不少网友由此开始“知识考古”,试图从字里行间、蛛丝马迹里面找到该生被刷与虐猫的正相关性。干啥?把这样的逻辑联系提供给兰大“抄作业”呗。你看你看,南大都因品德问题刷掉他了,兰大还肯当“接盘侠”么!只关门,不解释;只讲技术操作,不谈道德人性。南大的做法,或多或少也折射出当下公共机构对大学生虐猫的微妙态度。态度很坚定,但表述很平静;出手不含糊,却没有硬刚。专业成绩第一又怎样?且不说为国抡才确实不能“唯成绩论”,入3选1,录谁汰谁,只要在规则范围内,学校当然有自主权。大学如此柔性处理,可能与当下制度法律等对虐杀动物缺乏明确规定有关。既然这方面难以借力,只好避谈。当然,也不排除有避免陷入“泛道德化”舆论泥沼的考量。现在这个话题已经够火爆了,继续喊打喊杀,只会让原本已经焦躁的网络情绪更加焦躁。大学应该讲求理性,不能任由情绪主导。02只是,所谓情绪化种种,并非无中生有,更非平地波澜,而是其来有自,不得不然。郁积久了,啥心情都会变成坏情绪;一味推阻,情绪只能叠加发酵,堰塞成湖。这个时候,当然很难“好好说话”了。这也是当下很多争议性话题的惯常运行轨迹。比如徐某某虐猫事件,很多人其实并没有认真看过虐猫视频,或者虽然看过但后来产生了选择性遗忘。视频大家可以自己去找,手段之恶劣,做法之残忍,建议看完以后克制一下、别骂粗话。当然也要搞清楚,这可是他本人自己虐杀自己录下的。不仅如此,有网友扒出这名考生的微博动态,这位徐同学,在网上自称“血肉艺术家”。随便选摘两条:这个作品已经完成,昨日捕捉三只流浪猫,今宰杀去内脏去脊椎后将身体上的肉做成了红烧猫肉。分别送给了一个无家可归露宿街头的老太,一对双目失明的卖场夫妻,一个患有小儿麻痹症的青年。四个人都说我是大好人。”(2023年5月14日)杀动物这件事情上我的感性和理性是统一的,首先我喜欢,其次我认为这样没有错,理由我在别回复里写了很多。(2023年9月5日)图/网络看了这种“血肉艺术”留言,再看看南京市公安局此前就此事件的回应:“徐某某已认识到错误,并写下悔过书,承诺不再有类似情况发生。”你觉得悔过的可信度有多大?你觉得能平复你的情绪?我们固然很难揣测一个人的内心世界,但总归能从其言其行做出一些基本判断。不然,就归入神秘论、虚无论了。我当然相信,一个学业优秀的青年,若一再被拒,从普遍情感上讲,或许有些残酷;而从生命个体来说,或许会耽搁一个人才。但人之为才,并非仅仅意味着学业优秀。这个世界有小道理,也有大道理,而大道理是要管着小道理的。德才兼备、品学兼优,从来不是絮烦的说辞,而是一个社会对人才的历时性经验。性情可以凉薄,人心不可残忍。一个“表里如一”把虐杀当成艺术的青年,就是在挑衅这个社会的容忍底线,确有必要接受社会性矫治。至于说其“已经悔过”,层层严实的保护层包裹之下,何以验证?如何取信于人?实际上,纵览此前多名虐猫大学生,邪恶的齿轮一旦启动,一般的通识教育、道德劝谕、师长箴言,已经很难起到作用了,他们中不少人已经形成了极端的,反社会的人格。被大学刷掉,于个人而言是一种惩戒,于社会而言,则是不得已的及时止损。仅仅如此,还远远不够。03回到惩戒的话题。不得不说,当下对于虐杀动物、传播虐杀视频的人,惩戒并不到位。大学生徐某某公然在学校宿舍虐杀猫,并录制视频上传网络,也不过是被公安机关约谈,所谓“处分”,只是“写下悔过书,承诺不再有类似情况发生”。这连“罚酒三杯”都算不上。当一个社会在虐待动物问题上,尚未形成制度化约束、惩戒机制的时候,不能把宝押在大学上。南大能做到关上大门禁入,已经很不易了。至于兰大会不会作此选择,恐怕还是得依据现有的规则框架,并不完全取决于舆论的影响。倾听网友的声音是一回事,实际操作是另一回事。图/网络无论如何,如今的大学在与民意互动时,更加熟练了。很多人翻出多年前清华大学生伤熊事件。2002年2月23日,清华大学大四学生刘海洋,向北京动物园的5只熊泼硫酸。据说,此举是为了证实“熊的嗅觉敏感,分辨东西能力强”。其后,刘海洋也没有受到伤熊事件的严重影响。在案件审理过程中,刘海洋所在的班级和清华大学一面积极在校内展开募捐为黑熊治疗,一面师生集体公开请愿希望从轻判处,理由是“他读书好”。▲刘海洋当年接受警方调查(图/网络)20多年过去了,如今的大学显然更加接受珍爱生命、爱护动物的理念,生命教育、众生平等的价值也越来越深入人心。不然,围绕虐猫的讨论就不会如此热烈。不过,之前困扰刘海洋时代人们的问题,并未得到解决。这个社会对于人们虐杀一般动物,并无刚性的保护规定。你可以不爱,请别伤害。数数这些年有多少起虐猫事件就可知道,这句话至今仍停留在“文青范儿”,没有进入普遍的认知和行为层面。时至今日,对于虐猫等行为,我们仍只能依据《治安管理处罚法》《网络安全法》等法规的相关条文予以干预,对虐猫人常见的处罚方式多为批评教育、警告、写保证书、道歉等。一旦法治跟不上社会期待,则舆论声量往往就会沸反盈天,由此也造就种种网络奇观。比如极端化的“绝不宽恕”论,“南大拒录只是开始,接下来只要他去应聘哪个单位,我们就去哪里举报”;或者同样不切实际的“宽容”论,“我们的社会要给这个年轻人改过自新的机会,不要让他从此处处招人嫌,各个机构对他唯恐避之不及”,等等。凡此种种,均属“无根游谈”。看似热闹,其实都是口水。惩戒要有法的依恃,也要精准到位,这当然不是“追杀”,不是“赶尽杀绝”。当务之急,我以为,除了类似一刷二刷这样的社会性碰壁之外,还是要把制定反动物虐待法纳入立法议程,用法律给人与动物之间划一条警戒线,不得恣意越界。无论如何,爱的教育、生命教育,以及依法矫治,都是人之为人的必修课程。▼冰川思想库7年精选《不服软的时代》正式上架陈季冰、连清川、魏英杰、任大刚张明扬、关不羽等知名评论人倾情奉献胡舒立、景凯旋、鄢烈山、吴晓波徐达内、十年砍柴联袂推荐独家发售冰川创始人签名本(随机)点击图片,立即购买▼冰川思想库视频号上线欢迎大家点赞、关注、转发!*题图来源于网络*本版编辑:冰小乐*投稿邮箱:bcsxk2016@163.com*商务微信:lhellohm【往期精选】汇聚思想
4月8日 上午 11:35
其他

郁亮害了万科?时势没有给他对的选项

万科处于困境中,郁亮免不了被质疑“做错了什么”。然而,真有“做对了”的选项吗?撰文丨关不羽春节至今,万科接连遭遇暴击,债务疑云、评级下调……险象环生,最新一击更是直接打脸——董事会主席郁亮被举报了。4月1日,烟台市百润置业等10家企业,联名向国家税务总局递交了一封题为《关于郁亮操控万科谋取私利有关情况的反映》的举报信。尽管万科方面回应此举报内容“严重失实”,次日万科港股还是大跌12%,相当惊悚。图/“烟台万林企业管理咨询有限公司”公众号在我看来,这事真的算不上什么“大瓜”。今天房地产行业的“瓜”,就像俄罗斯套娃:整个行业是最大的瓜,里面装着万科,万科里装着郁亮团队。在这个套娃组合中,郁亮被举报的那点事,充其量就是颗瓜子。01那封举报信的细节很丰富,表达很精准,却也免不了一个通病——冗长。说来说去,举报信主要内容就三点:郁亮团队搞了“影子银行”;以体外循环方式搞财务运作中饱私囊;涉嫌偷税漏税。这三条,没有太多新意。“影子银行”听上去神秘兮兮的,其实在我们的大型企业中司空见惯。讲白了,就是拿钱容易的企业把钱借给拿不到钱的企业赚利差。原理也很简单,我们的商业银行长期坚持“歧视性”贷款服务,正规渠道的银行贷款不是谁都能拿到的。处于“歧视链”底部的企业,就算有优质资产、良好的经营业绩、过硬的信用记录,也很难拿到正规贷款。反之,“歧视链”顶端的企业,拿块石头说是翡翠王当抵押品,也有金融机构会笑脸相迎。这样的环境,没有“影子银行”才怪。干这“钱生钱”生意的,有政府信用背书的央企、大型地方国企无疑有先天优势。大型房企很长一段时间也忝居其间,这多少有些“乱了家法”——“歧视链”从来不是凭空而来的,也有相应的秩序逻辑。作为资金密集型行业,房地产业务确实离不开这些“影子银行”的润滑,否则大小包工头、供应商上哪儿去找钱垫资呢?因此,说万科搞“影子银行”,我觉得连新闻都算不上。而且,这种“口袋罪”也很难坐实。如上所述,房地产行业的资金密集属性,财务运作规模很大、非常复杂,合理性、合规性的边界很模糊,裁量空间很大。较真查,人人违规。要放过,也没多大障碍。“危害性”的判断标准也是条橡皮筋。大面上讲,影子银行赚了差价,抬高了市场融资成本,是一宗罪过。可是,细品一下就会发现这个逻辑不对。产生额外融资成本的是“歧视链”,影子银行赚利差只是这一歧视成本的市场化呈现。如果真如举报信里说的,强行要求项目合作方“借高利贷”,那的确不讲武德,也明显触犯了法律规定。但是,举报方相关表达并不硬气。说是“高利贷”,但40%是“资金成本”,而不是借款利率。图/图虫创意其实不用想就知道,就算郁亮团队赚这个钱,也不会傻乎乎地把违规的高利率写进合同文本里。所以,40%的资金成本即便是真的,也很难坐实“高利贷”的指控。都是老江湖,还不至于在这种阴沟里翻船。“影子银行”毕竟属于灰色地带,万科是上市公司,当然不可能“体内循环”。“体外循环”是必然的。至于郁亮团队有没有“中饱私囊”,举报信里并没有确凿证据。有也不奇怪,没有也正常。大企业偌大的摊子,灰色利益的分配,外人是很难看清的。至于偷税漏税,那就是纯粹的官方事务,不在“吃瓜”范围。总之,举报信里并无多少有足够冲击力的内容。这事要是搁在前些年房地产如火如荼时,无非就是一件茶余饭后的小谈资,可是在万科和郁亮正处于刀尖浪口的当下,仿佛就成为一颗“重磅炸弹”了。02被举报之前,郁亮和万科已经深陷舆论暴风眼中。“企业经营出问题,一定是企业家出了问题”,是常识性的思维。而且,郁亮的经营决策确有可探讨之处。让很多人看不懂的是,郁亮从2018年第一次高喊“活下去”,2021年再提“活下去”,2022年又提“黑铁时代”,危机感十足。但是,他带领的万科似乎并没有及时果断地踩刹车,经营决策和市场判断背离的违和感,的确值得复盘。2016年,宝万之争尘埃落定,郁亮接班王石执掌万科。万科随即开始大举扩张。彼时中国房地产的风向已经非常微妙,华夏幸福等大型房企已经出了问题,万科成了年度接盘侠,大手笔接过了华夏幸福、海航等“问题企业”名下的大项目。这年11月,万科耗资超80亿元并购,创下其历史纪录。2018年9月初,郁亮“活下去”首秀,但话音未落,万科负债总额达到12163.30亿元,首次超过万亿,资产负债率超过80%。当年年底,万科加冕年度“拿地王”。2019年3月,郁亮表示要“收敛聚焦”,万科总裁兼首席执行官祝九胜还说“万科过去几年对规模的依赖变得不那么严重,不再在规模上做线性的比较”。没想到,年底一结账,万科蝉联年度“拿地王”。郁亮是有危机感,但是直到危机真正爆发时,才转化为收缩的行动。2021年恒大爆雷,全行业不景气,万科才真正开始“节衣缩食”。全年四大一线零拿地,20年来头一回。拿地金额排名从此一路下滑,2023年,万科拿地金额在房企中排名第8。图/视频截图事后回顾,郁亮接掌万科后加速扩张的做法无疑值得商榷。然而,以扩大规模应对危机,是中国房地产企业的普遍做法。要么在困境中彻底退出,要么做大规模抗风险。尤其是考虑到当时的房地产政策环境,一头是一线强二线城市强调控,优质资产稀缺;另一头是低线城市棚改,引导房企进入下沉市场。资产质量下降、利润空间缩小,“活下去”不就得做大规模堆脂肪吗?所以,那一拨扩张是时势使然,头部房企步调一致。万科也未能独善其身。收缩,不是“活下去”,而是退出,的确有房企选择离场。但是,头部房企的庞大规模,抽身而去谈何容易?何况万科才换了第一大股东,更没有退圈的选项。其实,就算是真要收缩了,也不会好到哪里去。2021年万科是真收缩了,又如何呢?四大一线不拿地,退而求其次选择二线。2021年万科获取的土地中,近四成来自二线城市,权益地价占比更是超过一半。三线以下的坑避开了,收缩也到位了,算得上是最优选择吧?今天复盘,万科的收缩其实也不理想。三四线是坑,二线就不坑了吗?行业整体下滑,坑大坑小,五十步笑百步。这样的收缩举措,就算早一两年,也改变不了什么。扩张自救,是明知有坑也得跳;收缩自救,是在坑里怎么爬都出不来。万科处于困境中,郁亮免不了被质疑“做错了什么”。然而,真有“做对了”的选项吗?现实中的选择不是标准化考试,没人保证选项里一定有正确的答案,即便有正确的解题思路,也是枉然。万科已经不再是房企优等生,不是因为郁亮做错了什么,而是我们的房企已经没有优等生。03“企业经营出问题,一定是企业家出了问题”的确是常识。但是,常识得在正常环境下才能生效,不正常环境就超出了常识的有效范围。几百亿、上千亿的决策,都成了怎么做怎么错的无解题。区区“中饱私囊”的仨瓜俩枣,真真假假,无关痛痒。当然,正当举报无可厚非,郁亮个人的命运也无需吃瓜群众瞎操心。图/图虫创意只是房地产的大戏还得演下去,不要误把龙套当成了主角。“许家印害了恒大”,解释不了恒大爆雷;万科不再优等,也不是“郁亮害了万科”。房企高危名单很长,不是“房地产圈无好人”就能解释的。这些企业家可能的确有这样那样的问题,但病根不是这些企业家。只有直面房地产行业的真问题,才能找到走出困境的正确路径。真要吃房地产行业的大瓜,要挑大的吃,还得好好吃。▼冰川思想库7年精选《不服软的时代》正式上架陈季冰、连清川、魏英杰、任大刚张明扬、关不羽等知名评论人倾情奉献胡舒立、景凯旋、鄢烈山、吴晓波徐达内、十年砍柴联袂推荐独家发售冰川创始人签名本(随机)点击图片,立即购买▼冰川思想库视频号上线欢迎大家点赞、关注、转发!*题图来源于视频截图*本版编辑:冰小乐*投稿邮箱:bcsxk2016@163.com*商务微信:lhellohm【往期精选】汇聚思想
4月7日 上午 11:10
其他

“提灯定损”火了,地域黑江西是一种失焦

轻浮的地域黑除了让不同地域的网友互撕之外,还会让本应更深入更理性的讨论偏向失焦。撰文丨张明扬2024年第一热梗诞生了。近日,江西省上饶市一女租客发视频称:租房不满一个月,退租时房东拿着高瓦数“探照灯”对全屋无死角检查,用黄色标签纸标出了墙上、家具上细微的磕碰,最终列出了高达10884.95元的赔偿清单。对此,社交媒体还专门发明了一个新词——“提灯定损”,网友言之凿凿地说,“提灯定损”注定要进入未来的汉语大辞典。01这一行为当然恶劣,房东不仅涉嫌讹诈,还有传言称房东对租客实施了人身威胁,从房东娴熟的操作手法来看,他可能是“讹诈界的惯犯”。当地一开始对此事的处理方式也有和稀泥之嫌。当地村委会曾回应称:租客本身也有问题,不能单说房东有问题,屋内设施确有损坏,不存在讹诈租客。最后的三方协调方案是,房东拿到了数千元赔偿款。房东讹诈也好,人身威胁也好,终究不是什么恶性案件,无论从哪个角度看,都不具备举国关注的可能性。但“提灯定损”还是震动全国了,一个比较合理的解释是,这件事很快被关联上了江西。从社交媒体上那些高赞热门评论来看,网友对江西的“兴趣”,甚至要远远大于“提灯定损”事件本身。很显然,网友似乎对江西“积怨已久”,他们相当娴熟地在各处跟帖总结近年来江西的“黑点”:南昌周公子、指鼠为鸭、中央挂职女干部被猥亵、高额彩礼,还有紧接着“提灯定损”发生的天价修车。▲近日发生在江西新余的“天价修车”事件(图/视频截图这些事件凿凿有据,网友的批评也是正当权利,当地当然也有值得反思之处。但是,批评归批评,一种网络潜流也随之出现了:对江西的地域黑。在围绕“提灯定损”事件的社交媒体评论中,随处可见对江西居高临下的嘲讽,似乎人和省都分三六九等。甚至有人揶揄称,这是“江西新文化运动”。“提灯定损”发酵后,上饶当地文旅部门的工作人员曾回应称:“人渣嘛,一个县里肯定有个把的。”工作人员这么说自然是在为自身开脱,但这话大体是对的,哪里没有人渣呢?批评与地域黑之间,本没有什么明确的界限,地域黑也远不是什么罪大恶极的行为。但当某个地方的负面新闻爆发时,愤怒可以有,质疑精神更可以有,而轻浮的地域黑除了让不同地域的网友互撕之外,还会让本应更深入更理性的质疑偏向失焦:“这个地方的人就是这样的”、“这个地方一言难尽”、“愧对各省”。合理的批评不应充满优越感,更不应如此浅薄。真的痛心疾首,绝不会以地域黑的形式来表达。类似的地域黑,类似的居高临下,集中喷向一个地区,已经不是第一次了:二十年前的河南,近十年来的东北,想必感同身受。外界的关注和批评是一种压力,本地人往往也能受惠于此。我想,无论是江西人、河南人还是东北人,对此是心里有数的;但他们也明白,关注和地域黑终究是有区别的。02江西如此为何招黑?难道天生有招黑体质?招黑,原因之一自然是自身有问题,某些观念滞后,但一个往往被人忽视的重要原因是:江西经济欠发达,以至于存在感不高。网上有一个著名的江西梗叫“环江西经济带”。这个梗乍一看是正面的,其实是说江西的周边省份几乎都是经济发达和次发达地区,唯独江西茕茕孑立。与江西相邻的省份有六个:浙江、福建、广东、湖南、湖北、安徽。与之相比,江西的GDP总量和人均GDP都是倒数第一。浙江、福建、广东这三省是发达地区自不用说,2023年,湖北GDP为为5.58万亿,湖南为5.001万亿,安徽为4.71万亿,而江西仅为3.22万亿,只有安徽的68%。值得一提的是,江西的经济增速也是七省中的倒数第一:3.16%。在省会方面,相邻六省省会皆入围全国GDP前十,排名最末的合肥堪称国内近年来发展最为迅猛的明星城市,而南昌GDP不到合肥的60%。经济上缺乏亮点,经济数据被周边省份碾压,江西的存在感又怎会高?这恐怕就是江西招黑体质的根源。▲江西省南昌市(图/视频截图)但你说江西经济有多差吧,其实也不见得。从全国范围来看,江西是中游水平,GDP排名全国第十五,人均GDP和四川、辽宁在一个水平线上。可以这么说,江西的治理水平,基本与其经济发展水平匹配,所谓负面新闻高发,很大程度上因为地域黑江西已渐成风潮,甚至是流量的源泉,网友对江西各类事件过于娴熟、如数家珍罢了。如果较真做个详细统计,谁又比谁更好?又哪里说得上“愧对各省”?这就像前些年地域黑东北的风潮一样,到了这两年,网友们不是又开始说:质疑东北、理解东北……03从某种程度上说,黑江西的风潮,就是“捏软柿子”的逻辑罢了。你黑安徽试试看,人家分分钟拿出合肥“风投之城”的金字招牌,喷你一脸;你黑湖南试试,长沙“夜宵之都”的盛名岂是浪得虚名,足以秒杀北上广;而黑那些发达省份,则又是另外一种“羡慕嫉妒恨”的逻辑了,和黑江西这种居高临下不是一回事。我以往对江西无感,的确是太普通了,连江西菜除了米粉瓦罐汤白糖糕以外也乏善可陈,但最近我对江西有“路转粉”的心理转变。为啥?因为江西网友面对批评时那种“憨憨”的独特气质。正经点说就是:不护短。这次全国齐喷“提灯定损”,江西网友虽说有点被殃及池鱼的忧患感,但大体上还是和全国网友“同仇敌忾”的。这一现象在“南昌周公子”事件中更有目共睹,江西网友在事件中扮演了率先揭发的先锋角色,很多周公子的料,如果不是本地网友的钻研,恐怕不会那么快暴露。如果放在其他地方,类似事件中很可能会出现大批“护城宝”、“护省宝”,睁着眼睛说瞎话也要维护本地尊严。但江西网友似乎有些“见猎心喜”的意思,超越了狭隘的本地主义,将非地域黑的外地网友视作为本地除害的强援,与之守望相助,这境界,啧啧。江西网友还有个我们这里极其罕见的品质,那就是不吝自黑。“提灯定损”发生后,上饶灵山景区主动玩梗,打出宣传口号:没有磨损费,只有29.9元门票。图/视频截图虽然网友对此冷嘲热讽,斥之为烂梗,但那些喷的人不妨扪心自问:你们的家乡发生被网友地域黑事件时,会有这样好的心态么?会不仅不急着挽尊,还配合着网友自黑吗?事实上,以上提到的“环江西经济带”,不仅很可能是江西网友发明的,在网上也是他们用得最频玩得最溜。每当有江西经济的相关新闻出现时,江西网友总是乐呵呵地率先甩出这个神梗,自我批判精神之热烈,有时弄得外地网友都有些不好意思再进一步“落井下石”了。江西如此招黑,原因可之一能就是江西网友太好说话了,不仅不太反击,还常常加入外地网友一方。就算碰到那些带有恶意的地域黑,很多江西网友往往也就是弱弱地说上一句:哪里没有个人渣呢?我们江西老表还是好人多。对于这样有好脾气大格局的江西网友,你们还好意思地域黑人家么?人家的格局,比我们很多地方的人高太多了。当本地有负面新闻出现时,“护城宝”“护省宝”密集出现,抛开事实不谈、对外地网友的正常批评群起而攻之,那才是不体面,那才是“愧对各省”。自黑(自我批评)是一种真诚,这是面对批评时的唯一必杀技。向江西网友学习,如何面对批评,他们给全国人民上了一节遥遥领先的课。我们还好意思地域黑?先回家照照镜子吧。▼冰川思想库7年精选《不服软的时代》正式上架陈季冰、连清川、魏英杰、任大刚张明扬、关不羽等知名评论人倾情奉献胡舒立、景凯旋、鄢烈山、吴晓波徐达内、十年砍柴联袂推荐独家发售冰川创始人签名本(随机)点击图片,立即购买▼冰川思想库视频号上线欢迎大家点赞、关注、转发!*题图来源于视频截图*本版编辑:冰小乐*投稿邮箱:bcsxk2016@163.com*商务微信:lhellohm【往期精选】汇聚思想
4月4日 下午 1:10
其他

车圈江湖有多险恶,雷军现在知道了

暗地里,一场赤裸裸针对小米汽车的商战已经打响。撰文丨陈白小米汽车发布上市引发了一波现象级关注,无数争议也随之而来。比如定金“不退”、车还没卖就被拍到事故图,还有车评人因测评小米SU7被认为是故意抹黑而删除了的和雷军的合照。图/网络3月31日,小米汽车副总裁李肖爽在回应近期一系列风波时称,不少假借米粉名义搅动舆论的现象背后,有一些不怀好意的人一直在挑弄是非,有人公然向KOL派发抹黑小米SU7的商单。小米已初步掌握部分证据,将坚决追究其法律责任。700分进入武大、28岁成为金山总经理,落魄时账户里只剩下“冰冷的40亿”,创办小米之后又吸引了大量米粉,最终小米手机破圈成为中国手机代表品牌之一……小米创始人雷军被网友戏称拿了“开挂人生剧本”。图/视频截图这位“爽文男主”现在算是尝到些许挫折的滋味。在电子产品营销界所向披靡多年的雷军和小米,汽车上市后还不到一周,就已经深刻体会到什么是江湖险恶。雷军在小米SU7发布会上动情地说:“造车真的太难了。”那一刻,雷军当然指的是要打造一台好车非常难,但相信经历了刚过去的这一周,他对在中国造车的难度会有更深的认知。01许多人都注意到一个细节:国内多家车企大厂的老大,在小米SU7发布会当天都被请到了现场。图/视频截图面对这位新入场的选手,比亚迪、理想等新能源品牌还列队在社交平台表示欢迎,看起来光风霁月、和谐友爱。不过,在暗地里,一场赤裸裸的商战已经打响。有科技媒体报道,早在小米新车上市之前,小米汽车APP的商店评价里,就出现了“开了一年了”、“底盘松散”、“油耗高”、“动力不行”等评价,一看就是有意为之。到底是谁请的水军难以考究,但这足以表明,有竞争对手预感到小米汽车会对车市格局带来影响,因此提前布局。事实上,小米汽车副总裁在回应中所提到的汽车圈黑公关问题早已经不是什么行业潜规则,早已一而再、再而三地被各路车企和品牌创始人拿出来血泪控诉。从燃油汽车的春秋争霸到现在电动汽车的战国时代,中国汽车行业一直竞争激烈,攻击抹黑对手的黑公关现象时有发生。车企在饱受黑公关困扰后,甚至还自发形成过专门针对黑公关的车企联盟。但有利益的地方就有江湖,起码从结果看,“反黑联盟”的收效一直不大。比如,数周之前,理想汽车的创始人李想认为理想新款汽车被P图,背后就有黑公关的“毒手”;在此之前,还有过好几轮的汽车品牌法务部联合发文抵制“网黑”事件。图/网络上述多案到底是不是黑公关所为暂不得而知,但汽车厂商之间关于“黑公关”的猜忌层出不穷,不少厂家为此专门开设企业层面的不实信息举报中心来应对,几乎每隔一段时间,国内汽车企业就发布联合声明来反对黑公关。不夸张地说,如今国内车企的法务部几乎要成为公司最核心的市场部门。只是,以目前车圈出现的舆情频次来看,中国车企很多精力都要忙于应对黑公关上了。02客观地说,跨界而来的小米汽车,对于已经处于恶性混战状态的国内车圈来说是一件好事。小米的出现,意味着行业的新可能性出现。经过了十余年的发展,当前整个中国新能源产业链已经非常成熟,车企之间的差异主要体现在品牌认可度上。小米自带流量优势,加上品牌、技术、雷军影响力、资金以及团队优势,小米都不缺。更重要的是,小米一直非常擅长洞察消费者需求,没有几家企业能比小米更懂得什么是互联网思维了。从小米SU7的设计被认为学习保时捷的诸多细节中,你能找到过去小米诸多产品的影子,其核心逻辑无非是用最具有性价比的价格提供最具有设计感的产品。图/视频截图小米汽车可能给汽车圈带来鲶鱼效应的另一个关键点在于,它有强大的供应链改造能力。复盘小米过去在消费电子各领域的战绩会发现,它已经形成了强大的上游产业链组织整合能力。比如充电宝、扫地机器人、家电等,哪怕是存量市场,小米也总能做到后来居上,进入行业前列。这也意味着,虽然新能源汽车行业已是存量红海,但小米的进入还是会带来巨大的改变。现在的问题是,小米汽车带来的产品力固然可圈可点,但这种产品力能够强大到改变车圈黑公关泛滥的现象吗?这一点,目前连特斯拉也没有做到,相反还几度深陷泥沼之中。03当然,小米SU7在营销策略上并非没有漏洞,比如,广为诟病的是它在参数上不断跟特斯拉比较。许多人不知道的是,中国新能源车企之所以能在短时间内就取得巨大飞跃,一个重要原因恰恰来自于他们在发布会上总喜欢diss(轻视,不公正地批评)的特斯拉。早在2014年,马斯克就在特斯拉官网宣布开源特斯拉所有专利技术,其中还涉及到纯电核心的三电系统,将特斯拉的技术全部公之于众。马斯克曾表示,专利是弱者的游戏。去年11月,特斯拉还进一步全面开源初代Roadster的一切文件。到目前为止,特斯拉官网已对所有初代Roadster的原始设计和工程进行完全开源,所有人都可以访问其研发文件。换句话说,你只要拥有一个汽车制造产业链,就可以基于特斯拉的开源文件,制造出一台新能源汽车。这也正是在2014年前后,中国新能源车企忽然如有神助般开启突飞猛进的产业进化史。中国本身的电动汽车产业政策助推固然功不可没,但作为新能源汽车标杆的特斯拉的底层技术开源,无疑是推动行业发展的最为重要的变量之一。图/图虫创意当然,正如此前多轮创新在全球的扩散周期一样,中国企业常常能在竞争中进化成为最重要的跟随者,并藉由超大规模市场优势不断验证和试错,从而打造出更贴合市场需求的产品。虽然国产新能源汽车后来被特斯拉嘲讽核心卖点是“冰箱彩电大电视”,但这并不妨碍这种设计确实能够捕获一大批对舒适度有高阶需求的用户。过去这些年来,从互联网到手机再到新能源汽车,本质上都是类似的逻辑。问题是,当我们已经发展到了一定的阶段,并且在外部市场遭遇越来越大的不确定性时,中国企业可能失去继续做跟随者、待在舒适区的机会。在这种情况下,保持谦逊的态度,对创新保有耐心和决心,把更多资源真正投入到长期的研发创新,而不是盲目浪费在无谓无聊的口水战上,对于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来说才是长久之道。有些巧合的是,在小米SU7发布前一天的3月27日凌晨,马斯克与他人讨论如何正确地评价一项技术时发布了这样一条推文:对任何技术评分的正确方法不应该是和竞争对手进行比较(因为这太容易了),而应该和其物理极限进行比较。国内有人误传这是马斯克对小米SU7的回应,且不说这段推文是发在小米发布会之前,它其实只是马斯克关于星链的思考,与特斯拉或小米都毫无关系。尽管如此,马斯克这段话,还是值得包括小米在内的中国所有车企好好听听。▼冰川思想库7年精选《不服软的时代》正式上架陈季冰、连清川、魏英杰、任大刚张明扬、关不羽等知名评论人倾情奉献胡舒立、景凯旋、鄢烈山、吴晓波徐达内、十年砍柴联袂推荐独家发售冰川创始人签名本(随机)点击图片,立即购买▼冰川思想库视频号上线欢迎大家点赞、关注、转发!*题图来源于雷军微博*本版编辑:冰小乐*投稿邮箱:bcsxk2016@163.com*商务微信:lhellohm【往期精选】汇聚思想
4月3日 上午 10:35
被微信屏蔽
其他

摔死孩子的母亲,可以同情绝不能共情

2017年,北京左安门内左安浦园,一个妈妈带着女儿跳楼,女儿哭喊道:“妈妈,我不想死!”可是,妈妈面对女儿的呼喊无动于衷。女儿最后甚至喊出“妈你别拽我,我自己跳”,让不少网友听得泪奔。
4月2日 下午 12:04
其他

外卖小哥说不想交社保,网友可以拿下“苦情滤镜”了

如何解决灵活就业者的社保之惑?不如给他们更大的空间,让他们选择最适合自己的保障。撰文丨艾川“我来自农村,社保对我来说,意义不大,我是不愿意缴纳的!”前不久,一场别开生面的立法大讨论在上海举行,主题是“新就业形态劳动者权益”,这是一位90后外卖小哥在会上的发言。所谓“新就业形态”,通俗的理解就是包括网约车司机、外卖配送人员等在内的劳动者,他们多数属于灵活就业者。这场讨论会非常难得,其最大亮点在于,邀请了一线从业人员参与讨论,他们中的很多人都是第一次有机会在公开场合为自己发声。这位外卖小哥虽心直口快,但也有理性经济人的一面:我了解到,如果缴社保,每个月我个人要出700元,这700元相当于我要送100个订单。这700元我寄回老家,给我女儿买点玩具不好吗?而且我在老家已经缴了新农合(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缴社保的意义就是,等我老了会有保障,但是我不一定会在大城市待多少年,而社保能退吗?退不了!▲讨论会现场(图/上观新闻)在这次会上,一位外卖平台代理商也表示:“我身边有几百个骑手,我和他们聊过,85%以上都不愿意缴社保。”很快,这场新就业形态劳动者权益大讨论就冲上了热搜。01事实上,不只是外卖、网约车、快递等行业,这很大程度上也反映了新生代农民工的心态。据2020年发布的《流动的“新市民”:新生代农民工生活与心态调查报告》显示,受访对象中不缴社保的占比51.3%,缴了公积金的仅有17.4%。当这场讨论会以#90后外卖小哥称不愿缴纳社保#的词条冲上热搜后,一层“苦情滤镜”之下的窗户纸骤然被揭开了。关于新就业群体的生存境况,长久以来都深陷于某种“中产凝视”:外卖骑手(灵活就业者)孜孜以求固定工作而不果,被迫选择灵活就业;外卖骑手被“系统”困住,难以自拔;外卖小哥苦无社保久矣,求之而不得……尤其是“外卖小哥苦无社保久矣”,几乎成为了一种政治正确,各种带有“中产凝视”的个人或群体急不可耐、如坐针毡地为此发声,自以为拥有天然的正义,自以为他们代表了外卖骑手的呼声。直到外卖小哥在这次讨论会上发出自己的声音,直到新就业群体的真实声音登上了热搜,很多人恐怕才恍然大悟:原来他们是这么想的,原来他们对社保有自己的想法。图/图虫创意一位来自行业协会的参会者,对小哥的发声,就颇有感触地说:有一种冷是妈妈觉得你冷,有一些我们自己认为你们需要的东西,但你们可能感受不深,今天就特别好,我们听到了你们真实的声音,听到了你们真实的需要。荒诞背后,原因也不复杂。很多人其实并没有真正听取骑手和灵活就业者的内心诉求,只是凭着“我觉得应该如此”的自以为是,以及书本上的一些条条框框,而无视新就业形态劳动者的特殊性,以至于成为这个时代的“何不食肉糜者”。02外卖骑手为什么不想交社保?应当看到,社保制度设立之初,并没有面临新就业形态风起云涌的时势,社保制度和外卖骑手等群体的需求本来就处于错位。或许有人说,那之前有农民工啊,但他们忘了,在那个时代的经济发展水平以及社会集体认知水平的影响下,社保制度并没有充分考量农民工作为社保参保群体的可能性。说白了,现行社保制度就是基于传统就业形态劳动者的诉求而设计的。从上述讨论会的发声中至少可以得到以下几点信息。其一,现行社保设计与灵活就业并不十分相容。养老金有最低15年的最低缴费年限,医保甚至长达25-30年。且不说相当一部分外卖骑手和网约车司机已人过中年甚至年近五十,本身就不可能达到最低缴费年限;即使是那些90后骑手,也面临着何时不干了回老家等不确定性问题,15年在不确定性面前是一个过于漫长的人生计划。很多人往往忽视的是,灵活就业天然具有流动性特征,虽说有社保跨省迁徙,但其程序并非我们想象中的顺滑,转移的过程常常意味着一部分缴纳金额的损失,而且各地区缴费水平与享受金额不一,新就业群体很可能面临“缴发达城市的高额社保,拿老家的中低额养老金”的窘境。图/图虫创意其二,大多数青壮年劳动者最需要的是医保和工伤,但目前的五险一金必须捆绑缴纳,这意味着劳动者缴纳医保和工伤,还要为自己不需要的其他项目付费。比如在有的一线城市,目前社保最低缴费基数已经达到六七千元,这意味着缴满五险需要支付2000多元,就算是有公司给交一部分,劳动者也要付近千元,对于手头本来就不宽裕的灵活就业者来说未免过高。其三,社保纵有千般好,终究是面向几十年的储蓄或保障,从本质上是一种“延迟满足”。可以说,中产及以上群体有足够的收入“冗余”以参保面向未来,而灵活就业者因为其收入的不确定性,更倾向于保障当下生活的需求。对此,批评灵活就业者只顾眼前利益,可能过于轻浮了。03如何解决新就业形态劳动者的社保之惑?这里需要重视两个基本前提。第一,无论新就业群体对社保有多少想法,人终究需要一定程度的社会保障。这符合劳动者、用户、平台、监管方,乃至全社会的长远利益,目前看来,各方对此都达成了基本共识。第二,任何社保上的制度演进都必须基于新就业群体的真实诉求,而不是舆论的自以为是。如何改,怎么改,改进的幅度,充分改进之前是否暂时不交社保,都要符合这个大原则。这是一个庞大与繁杂的问题,需要极大的耐心和时间,我相信没有任何人短时间内可以提出一个一揽子解决方案。针对新就业群体的痛点,切实的点滴之功大于口头上的狂飙突进。需要强调的是,外卖骑手并非是毫无社会保障,他们只是需要更大的空间去选择适合自己经济状况的保障。事实上,他们中很多人选择的“新农合+职伤险”的保障组合,已经体现出未来社保制度可以探索的一个方向。图/网络根据外卖行业相关调研,目前超过9成骑手在老家购买了新农合,也就是农村地区的基本医疗保险,这种保险的费用远低于职工医保,每年只要缴纳三四百元,但待遇跟职工医保相差不大,因此成为绝大多数骑手的选择。此外,2022年7月,人社部在北京、上海、广东等地开展职业伤害保障试点,相当于是面向外卖骑手的工伤保险,保费由外卖平台全额承担,保障待遇基本对标现有的职工工伤保险。人社部数据显示,目前职伤险已经覆盖731万人,支付待遇4.9亿元。新农合费用低,职伤险完全免费,也就是说,现在外卖骑手已经可以通过支付远低于普通职工的保费,来获得基本对标普通职工的医疗和工伤保障。这种“按需参保”的方式,比起捆绑缴纳五险一金,无疑更适合职业流动性更强的灵活就业者。还需要看到,如果是捆绑缴纳五险一金,无论是平台和劳动者共同支付还是劳动者单独支付,都势必会对骑手目前可观的收入水平造成影响,乃至动摇目前外卖行业生态各方利益均衡,从而压缩市场规模和就业机会。与其一定要把骑手的饭碗和五险一金对立起来,不如给骑手更大的空间,让他们选择最适合自己的保障。比如,可以进一步优化新农合的参保和待遇支付机制,允许劳动者在工作地参保,简化异地报销流程,并在不大幅提高保费的前提下,适当扩大报销范围。对于职伤险而言,目前当务之急是把更多职业和平台纳入试点范围。如卡车司机、快递员、家政工等,这些职业出现的时间比外卖员更早,工伤风险也不亚于送外卖,仅仅是因为没有外卖员自带的高关注度,其保障情况长期得不到重视,他们是职伤险下阶段试点需要重点覆盖的人群。事实上,在社保之外,新就业群体面临着一些更有关他们利益的挑战,但这些议题或许缺乏话题性,难以引起关注,反而被社会忽视了。比如,蓝领灵活就业者的工作年限问题。很多60岁以上的农民工,仍然具备一定的劳动能力,也有着这样那样的家庭现实压力,但往往面临着被清退的命运。再比如,灵活就业者其实更介意收入问题。他们的很多现实无奈,并非是缺乏社保造成的,而是收入水平造成的。如何提高他们的收入,这当然需要平台企业的主观努力,但更有赖于平台企业经营状况及盈利水平的全面提升。图/图虫创意这其中另一个往往被忽视的问题是,从网民到用户,中国社会对劳动力的价值存在低估的倾向。在这方面,快递员和货运司机等职业面对的问题尤其严峻,网购用户对“免运费”等互联网服务充满执念,这在很大程度上也限制了快递从业者收入的提升。这些问题都长期存在,只是因为社会对外卖员的关注远高于其他职业,才一直处于舆论盲区。舆论对于外卖小哥生存境况的关注,可以理解为一种社会观念上的整体进步,毕竟,灵活就业群体的人数已超两亿。但这种关注尤其应当警惕“苦情滤镜”与“中产凝视”,倾听灵活就业者的真实诉求,将他们作为理性经济人来看待,尊重他们的保障选择。同时,公众的注意力是稀缺的,当外卖骑手成为“流量密码”后,社会对其他灵活就业者的关注度自然就会下降,但这不代表他们没有困境,他们同样需要被注意到。在这个意义上,不只是我们的社保制度需要更包容,我们的社会也需要打破信息茧房,少一点自我感动,多一些独立思考。*题图来源于CFP*本版编辑:冰小乐*投稿邮箱:bcsxk2016@163.com*商务微信:lhellohm【往期精选】汇聚思想
4月1日 下午 7:03
其他

这是今年最恶心的“塌房”事件,没有之一!

把镰刀伸向了最没钱的老百姓,这就是职业闭店人所做的最大的恶。撰文丨桌子先生不知道你有没有经历过这样的场景:上周刚充值的健身卡,这周再去健身房已经人去楼空了。刚给美发店充了会员,下次再去却发现连店铺都没了。周末才借着兴趣班的“店庆大优惠”给孩子买了课,却发现机构已经关门了。你想要找他们的麻烦,却发现没有任何办法,谁会为了几百几千块钱跑到法院劳神费力去起诉?最后,你只能无可奈何地看着他们骗走你的钱,自认倒霉。因为跑路之前可以打着大优惠的套路,骗取民众大量预支费用,而跑路之后就不需要任何成本,这属于无本万利的暴利,于是很多同行纷纷效仿。这里面的巨大利益也让不少资本和机构蠢蠢欲动。于是,一个名为“职业闭店人”的职业应运而生。顾名思义,这个所谓的“职业”,就是专门帮那些准备跑路的商家策划如何更好地“闭店”,甚至可以职业背债,这属于是“收脏钱,干脏活”。就比如前些日子上了热搜的南京金宝贝事件。3月19日,知名早教机构、高端早教品牌“金宝贝早教”的南京分部,3家门店突然同时宣布关门。可恶心就恶心在,他们甚至在关门前两天,还在怂恿家长大量买课。按照一节课三四百块钱来算,很多家长因此损失了价值上万元,甚至有的人还剩127节课没上。然而他们毫无征兆地闭店,就是简单往玻璃门上贴了一封告家长信和几个微信群二维码,再在微信上通知一声,这就是他们整个“闭店”的流程了。很多孩子在闭店的当天,都还有课要上。这就是属于纯纯的欺诈了。记者介入调查后,他们给出了三个方案:一是退钱,但是不好意思,我们资金链断了,退完所有的钱,要等30年。二是家长众筹,把老师请回来上课,这就更离谱了,我都已经花钱买课了,凭啥还要再花?三是分流,把课转到其他机构去。这个看着靠谱,可是要不要再花钱?到底是怎么置换课程,他们都没有落实好。总而言之,三条方案,没一条是真正想解决问题的。01不光是南京,其他城市的金宝贝,也同样出现了这样的情况。大量的门店,这一系列状况同时出现,于是很多家长猜测,他们可能碰上“职业闭店人”了。然而,并不是“金宝贝”这一个个例。最近几年,在各大城市的早教机构、健身房和面包店、奶茶店、美发店等等,都已经出现了“职业闭店人”的身影。而他们的“套路”,全都出奇地一致。“职业闭店人”通常是有一个专业的团队,有一条完整的行业链,分工相当明确。首先,找到那些资金链断裂,背上欠债无法运营的企业老板,声称要帮助他们止损上岸。因为有债务,接烂摊子当然是要收费的,但收费只有欠款的10%—15%,相对来说,还是比较划算的。图/中国新闻周刊成功接手后,团队就会找一个职业背债人来更换法人,把债务全转嫁给他,让原来的老板和企业完全“安全”。这个新法人,一般都是七十多岁的老人,或者没有任何收入的“三和大神”,即便债务再多,他们也无力偿还。随后,店铺就会交给团队继续运营,看似一切正常,但其实背地里早就开始转移一切能转移的资产。这个时候,他们还会正常经营3到5个月,然后开始大搞促销,骗消费者大量充钱,这个时候也是史上最便宜的时候,趁着顾客狂欢,他们割完最后一波韭菜。等到时机成熟,职业闭店团队就会闭店,清场消失。至于那些发现被骗的消费者,职业闭店人能拖就拖,能不回复就不回复。等到相关部门介入了,事情闹大了,他们也会尽量不让事态进一步扩大,出面“解决问题”。对顾客进行专门的安抚,说尽各种好话,给他们开空头支票。很多人看到他们佯装诚恳的态度,就真的以为他们会给自己解决问题,殊不知这一切都是他们用来应付消费者的成熟“流程”。这样一来二去,应付几次,很多消费者早就疲惫了,懒得管这个事情,于是就不了了之。“职业闭店人”他们游走在法律之外,即使你知道他们的套路,但你依然拿他们没有办法。首先,这个事情是经济纠纷,要追回钱只能起诉,报警也没有办法。然而为了那几百几千块钱起诉的话,律师费都不够,这就劝退了一拨人。好,可能有人会说,我就是咽不下这口气,我就是不顾一切要搞赢,或者集体请律师,但是你想过没有,即使你官司打赢了,又能怎么样呢?他们的法人代表是完全没有还债能力的“三和大神”和年迈的老头老太太,又或者是癌症病人,你能拿他们怎么办?要钱没有,要命一条,你自己看着办吧。于是,这样一套操作下来,职业闭店人赚得盆满钵满,而那些商家老板也可以快速从债务中抽身,换个赛道继续割韭菜。唯有消费者,被收割得体无完肤,欲哭无泪。也难怪很多人把“职业闭店人”叫成是“关门狗”。干这种靠着收割老百姓发财的缺德行业,不是“狗”又是什么?02被“职业闭店人”暗中操作的行业,实在太多太多。中国新闻周刊就曾报道过一个职业闭店人帮助健身房“跑路”的新闻。云南昆明一个办了卡的消费者,在深夜发现自己刚充了钱的健身房正在往外搬器材,意图“跑路”。他赶紧报警,警察也迅速赶到制止,并且叫来了健身房的其他会员对质。会员们这才发现,之前健身房“换老板”、“停水”、“促销”的情况,竟然全都是为了跑路而做的准备。不仅如此,根据业内人士的透露,为了寻找目标,“职业闭店人”们甚至卖起了课。在网上,最便宜的“安全闭店教程”线上课,只要29.8元就能买到。但,你要是以为他们只想赚这29.8,那可就大错特错了。进入线上课之后,所谓的“讲师”就会用各种资料对这些入坑的老板大肆洗脑,吓唬他们背负债务会如何如何惨。一旦有老板动摇,他们立刻就会开始推销自己的“安全闭店”服务。线上线下同时开展,就这样,职业闭店人有接不完的业务。这样的骗局,在全国各地正在不断上演。有的老板,不断开店,不断闭店,圈完了钱就跑,赚得盆满钵满。有的老板,为了把利益最大化,他们甚至连器材都是租的,房租是欠的,器材还可以抵押贷款,一个流程操作完,他能赚到整整“0.2个小目标”。简直是暴利中的暴利!更可气的,还有老板直接化繁为简,有样学样,连职业闭店人都不请了,直接把法人转给老6,自己跑路。美发店、游泳馆、游乐园......只要是能预先充值的机构,全都可能存在类似的陷阱。什么都是假的,只有自己预付进去的钱才是真的。03写到这里,我简直是又气又恨。骗子们只知道自己赚得盆满钵满,却不知道会带来怎样恶劣的影响。首先,是让那些真正勤勤恳恳做生意的人,变得更加艰难。职业闭店人出现后,某教育机构的老板,为了能有生意,把自己之前的交费模式,改成了月付。之所以出此策,是因为那些被“闭店人”掌控的机构,总是能用所谓的“大促销”吸引到无数客源。而当他们关店之后,不光孩子课上不了,家长的钱被骗跑了,自然也就不会再轻易信任其他机构,让勤勤恳恳做实事的人,变得异常艰难。这样做最可怕的后果就是,让社会最基本的信任消失。所有人都在输,只有最可恶的那个骗子把腰包赚得鼓鼓囊囊。其次,被骗子骗得血本无归的,都是最广泛最基层的老百姓。想要充值省钱,每个月为了生计奔波,精打细算,恨不得从牙缝里省下钱来的人,基本都是最普通的老百姓。而把镰刀伸向了最没钱的老百姓,这就是职业闭店人所做的最大的恶。那么,如何避雷?如果你遇到的机构或店铺出现了以下征兆,那就要当心了:一、老员工突然大量离职,店员频繁更换。二、经常“停水停电”。三、毫无征兆地开始加大力度搞续费,而且费用低到了突破底线。四、公司突然变更了法人。在我们选择缴费时,务必擦亮双眼,审慎选择。一定要对“预付卡”小心小心再小心,千万别用自己的钱,去赌别人的人品。▼西木读书生活(视频号)对话冰川思想库团队“不服软的时代,我们该如何表达”主持人:西木(西木读书会创始人、资深出版人、时评作家)嘉宾:陈季冰、张明扬、关不羽时间:3月30日(周六)19:30直播平台:视频号(识别图中二维码预约)▼冰川思想库视频号上线欢迎大家点赞、关注、转发!*题图来源于视频截图*本版编辑:冰小乐*投稿邮箱:bcsxk2016@163.com*商务微信:lhellohm【往期精选】汇聚思想
3月29日 上午 11: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