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史上最大力度降价,阿里云被迫回归“熟悉”的领域?|风暴眼

凤凰网科技 凤凰网科技 2024-04-13

凤凰网科技《风暴眼》出品

作者|陈梁

编辑|蒋浇

微信编辑|姜凡
2024年刚开局,各行各业好像都在“掀桌子”。

2月29日,阿里云公布了史上最大力度的降价,其云产品官网售价全线下调,平均降价幅度超过20%,最高降幅达55%。

从官网消息看,本次降价涉及100多款产品、500多个产品规格。其中,云服务器ECS最高降36%、对象存储OSS最高降55%、云数据库RDS最高降40%,而这三项都是用户使用频率最高的核心产品。

图|阿里云智能集团资深副总裁、公共云事业部总裁刘伟光

当谈及本次大幅降价的原因,阿里云智能集团资深副总裁、公共云事业部总裁刘伟光向凤凰网科技等媒体表示“中国公共云渗透率仍大幅低于欧美成熟市场”,“通过降价带来更多中小企业上云的规模,能够把降价产生的收入损害补回来,这是我们的战略选择”。

虽然刘伟光在阿里云战略发布会上表示“我们不是在打价格战,而是瞄准剩下的72%”,但毫无疑问,降价将起到实质性的连锁效应。

阿里云为何选择现在降价?降价是否能带来新一轮公有云增长?

频频后退,无奈回归“熟悉”的领域

在本次大幅降价之前,阿里云一度遭遇了不少难题。

阿里云的巅峰期需要追溯到消费互联网时代。彼时,凭借着粗犷发展的互联网市场,阿里云以先发优势获得了高额增速。

据IDC中国2017年上半年的数据,阿里云以47.6%的市场份额高居第一,几乎占据了一半的公有云IaaS市场。而在2018年下半年,阿里云在公有云IaaS+PaaS市场占比高达42.7%。

但随着互联网增速放缓和一众厂商的紧逼,阿里云的市场份额连年下跌。根据IDC发布的《中国公有云服务市场(2023上半年)跟踪》报告,阿里云市场份额降至29.9%,紧随其后的华为云、天翼云、腾讯云等展现出了迅猛的发展态势。

从IaaS+PaaS市场来看,2023上半年同比增长15.9%,为近三年来同比增速新低,其中很重要的原因是互联网用户见顶,各中小企业在指定业务需求时更加谨慎。

面对这一境况,阿里云曾试图将目光转向数字化需求更大的政企客户。

然而,相较于天翼云、移动云和联通云这三大“国资云”,以及政企市场更为老道的华为云,阿里云显得处处掣肘。究其原因,做惯了互联网生意的阿里云,对定制化、长周期的服务并不擅长。

据财经杂志数据,从2022年3月到2023年3月,三家运营商拿下了全国绝大多数的1亿元以上政企数字化大单,具有压倒性优势。

而据业内知情人士透露,华为云更是在政企关系上“十倍投入”,专人负责从调研到交流的每一个环节,团队规模是其他厂商的数十倍,“集团化作战,每个团队配备了充分的预算,核心是做好服务”。

意识到差距的阿里云曾在2022年底空降前华为EBG中国区总裁蔡英华“救火”,任M7职级,这种层级的空降在阿里内部并不多见。

然而,从结果上看,截至2023年12月底离职,单枪匹马的蔡英华并没有将局势扭转。

从技术上看,政企客户更偏向于定制化解决方案、私有云或混合云服务,这与阿里云在公有云服务领域的技术优势存在错位。

一位云服务行业的高管从客户角度反馈,阿里云在to B领域理解不如友商,习惯于用做互联网的方式做to B市场,导致其一直水土不服,主要的优势还在于线上中小微企业和个人用户。本次大幅降价和去年底的蔡英华离职,都标志着阿里云重心逐渐从to B市场退让,转向自己“熟悉”的领域。

对此,有业内人士认为,阿里云也在市场变化中摸爬滚打了很久,但采取的措施收效甚微,在营收增速连年下降的情况下,已经不得不抓住公有云这最后一片领域,这是一场不得不打赢的仗,降价当然也舍得下成本。

财报隐忧,亟需新增长极

据阿里集团财报,自2018年Q4高达84%的巨幅增长后,阿里云业绩几乎连年下跌,尤其是2022年下半年以来增速一度在2-4%之间徘徊,2023年一季度出现亏损。

据2月8日发布的阿里集团财报,2023年Q4,阿里云营收280.66亿元,同比增长3%;经调整EBITA利润23.64亿元,同比增长86%。3%的营收增速如果不计入阿里集团贡献的收入,则云业务收入同比下降。

数据来源|阿里集团财报

面对近段时间持续低迷的营收增速,刘伟光在发布会上的表述是希望通过降价,用短期营收承压换取长期规模增长。

就实施效果来看,有云服务行业的高管表示有待检验。对企业方来说,一部分客户更希望通过云服务于自身更具竞争力的方案,对成本的重视不如稳定性和定制化服务的关注程度,更何况一系列混合云的方案同样帮助不少企业完成了降本目标。

事实上,2023年4月26日,阿里云已经宣布过一轮降价,一系列核心产品价格同样全线下调15%至50%,存储产品最高降幅达50%。

但阿里云表示这次降价并未达到预期目标,随着战略收缩至“AI驱动,公共云优先”,阿里云降价求增长已经是箭在弦上不得不发的举措。

让利普惠,市场花落谁家

当然,就当前公有云的市场环境看,业内人士表示仍然存在不少价格较高的现象,阿里云此次降价可以普惠市场。但就最终的市场份额看,是否能使其产生明显增长有待进一步观察。

从公有云的发展趋势看,降价并不稀奇。在此之前,除阿里云之外的各家厂商都有过多次降价,至于降价的早晚,与各家的节奏有关。

2023年5月,紧跟阿里云之后,腾讯云多款核心云产品最高降幅达40%;移动云全线产品最高降幅达60%;天翼云部分产品给出了1折的优惠力度。在经过多年发展的公有云领域,降价对厂商来说并不能构成持续的核心竞争力。本次降价之后,其它厂商是否有进一步的跟进尚且不得而知。

据知情人士透露,各家厂商其实已经有自己的优势领域。移动云、天翼云、联通云本身在政企客户上表现优异,华为云在to B市场经验丰富,腾讯云则与腾讯生态和游戏业务密切相关。

在这一基础上,他们将持续对阿里云的公有云市场造成冲击。最终的局面是普惠市场,但份额花落谁家有待对后续动作的进一步观察。

此外,有业内人士认为,在当下这一节点,能否有效提升公有云渗透率尚且未知。尽管从国外的终极形态看,公有云是最终的大趋势,但目前大部分服务器资源仍然是自持自建的,云计算观念通过降价来改变能否做到、需要多久都还是未知数。对阿里云来说,这是当下把握其大盘的必经之路。

值得一提的是,在当下云计算观念尚未普及时,对于强依赖公有云的厂商来说,如何提升对系统稳定性的信任程度至关重要。

阿里云却因一年内两次发生重大故障而登上热搜,这不利于打消部分企业上云的顾虑,而剩下的市场份额仍需综合考量AI算力的需求阶段和友商的跟进措施。

随着公有云市场的逐渐成熟,如何打好降价和业务吸引力的组合拳对阿里云至关重要。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