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上海大学,全国荣誉+4!

请收藏 上海大学 2024-05-05



近日,《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公布第四批全国党建工作示范高校、标杆院系、样板支部培育创建单位名单的通知》(教思政厅函〔2024〕7号)和《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公布第三批全国高校“百个研究生样板党支部”和“百名研究生党员标兵”创建名单的通知》(教思政厅函〔2024〕8号)公布。

我校悉尼工商学院研究生经金党支部、力学与工程科学学院固体力学研究所党支部、国际部国际合作处党支部入选“全国党建工作样板支部”培育创建单位;文化遗产与信息管理学院研究生第一党支部入选全国高校“百个研究生样板党支部”



全国党建工作样板支部



悉尼工商学院

研究生经金党支部

悉尼工商学院研究生经金党支部现有党员36名,其中教师党员1名、研究生党员35名,由全日制在读区域经济学学硕和金融专硕纵向联合组建。



支部秉持“创新、合作、引领、服务”的工作理念,构建了“四横+四纵”党建工作矩阵,打造了“支部共建聚合力,同心共融促发展”“党建提质强引领,专业增效谋进步”两大特色党建工作模式,构建了党建与业务工作、人才培养深度融合的工作机制。



支部共建聚合力,同心共融促发展。党支部以共建为载体,深化组织管理内涵,通过和院内经济金融系教师党支部、院外嘉定区离退休第一党支部联建共建,实现组织联建、人才共育、活动互联、资源共享、教学相长,厚植爱国情怀,赓续红色血脉,形成老-中-青党员共建的新局面。联合沈启华工作室、嘉定镇街道办事处共同成立“启华爱心基金”,持续定向资助江西希望小学的学生,并在学业、心理等方面重点帮扶。常态化关怀离退休老党员,开展尊老、敬老、爱老、助老活动,帮助青年党员锤炼党性修养,实现个人成长与支部发展的有机统一。



党建提质强引领,专业增效谋进步。“党建+专业”双融双促,成果显著,活力四溢。党支部结合学生专业特点,按照“党员主体、全员参与、专业为主”的工作思路,开展“经济半小时”“科研共奋进”和“实践出真知”等品牌活动。组织开展乡村振兴主题调研,并在江西省景德镇昌江区丽阳镇政府挂牌成立了上海大学悉尼工商学院研究生工作站,利用所学专业知识,为新时代乡村振兴贡献青年力量,以实际行动践行了经世济国、服务社会的理念。支部创新“4S工作法”,积极探索“互联网+党建”工作模式,设立数字化宣传阵地“青春心向党”“悉研Star”等专栏,利用立体宣传和言传身教等方式,弘扬主旋律,开辟“主渠道”,占领“主阵地”。



自2016年成立以来,党支部获评上海高校“百个学生样板党支部”,上海大学“研究生样板党支部”、上海大学“研究生优秀主题党日活动”等荣誉。近三年,支部党员在学术科研、志愿实践、综合发展方面取得了数十项国家级、省部级荣誉成果。党员服务并引领带动了广大青年,党建带团建、带动班级建设取得了良好成效,得到学习强国、中国青年网、凤凰网、澎湃新闻、文汇报、新民晚报、上海教育电视台等多家媒体报道。


力学与工程科学学院

固体力学研究所党支部

力学与工程科学学院固体力学研究所党支部现有党员18人,其中教授6人、副教授6人,国家级人才3人次,省部级人才10余人次。近年来,支部成员先后发表高水平论文70余篇,获评国家级、省部级项目等40余项;固体力学研究所所长江进武与支部党员张田忠、郭兴明获2022年上海市自然科学奖二等奖。



固体力学研究所党支部是典型的建在科研教学团队“最活跃细胞”上的党支部。支部贯彻落实高校党组织“对标争先”建设计划和“七个有力”目标要求,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激活基层组织细胞,先后荣获上海大学“先进基层党组织”(2021),第二批上海党建工作样板支部培育创建单位(2022)等荣誉。



以高水平教学科研团队,赋能党建科研双融双促。近五年,支部成员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重点项目2项、中国科技期刊卓越行动计划重点项目1项,参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重点项目2项。支部成员积极投入上海市高地大项目建设,助力能源工程力学实验平台、多场多尺度力学实验平台建设。2022年11月,支部党员张田忠领衔的上海市力学信息学前沿科学研究基地正式获批,为支部持续服务国家重大战略需求,人才培养和高水平团队建设提供了坚实基础。


聚焦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坚守育人初心与使命。党支部秉承学科创始人钱伟长先生的教育理念与爱国主义情怀,持续推进三全育人,落实本科生全程导师制。在学院党委的带领下,党支部积极促进党建工作与科研工作深度融合,支部成员在国家和上海市一流课程建设、学生竞赛指导等方面取得丰硕成果。



坚持“走出去”与“引进来”相结合,发挥样板支部辐射效应。主动对接国家重大需求,支部协同中国电信、高校兄弟院系推进“攀登引领”系列党课,联合院内师生党支部前往学科重点领域、行业关键技术企业调研交流,以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为核心,助力关键领域科研创新与重大技术攻关。组织邀请多名院士与专家学者出席钱伟长力学学术思想研讨会;组织召开全国力学学科样板支部交流会,邀请学科内全国及省部级样板支部、标杆单位共享示范培育经验与资源,助推深度合作共建。



支部将以党建“双创”为契机,按照《新时代高校党建“双创”工作重点任务指南》要求,推进支部建设,并在能源工程力学和力学信息学领域持续发力,为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和学校争创世界一流学科建设作出贡献。



国际部国际合作处党支部

国际部国际合作处党支部现有21名党员,是一支具有坚定信念、国际视野的高校外事战线党员队伍。支部立足“七个有力”,筑就坚强堡垒,以高质量党建推进高水平教育对外开放。



夯实党建根基,锻造过硬队伍。支部始终与国际化战略紧密结合,强化“政治三力”,提升国际化能力。加强业务培训,连续四年举办国际化能力提升培训班,努力塑造“想干事、能干事、干成事、不出事”的外事干部队伍。打造学习研究型团队,多个党建研究课题获得校级立项,并荣获基层党的建设“好项目”二等奖和“弘扬伟大建党精神,传承百年红色荣光”主题征文大赛一等奖。



党建与业务同频共振,服务一流大学建设。积极践行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持续扩大世界“朋友圈”。支部党员占全体合作处在岗在编人员84%,活跃在国际交流的前沿阵地,实干创新,积极以党建促中心工作,在国际合作、境外办学、海外引智、学生培养等方面作出了突出贡献。推动学校与54个国家的249所高校,“一带一路”沿线33个国家的63所高校建立合作伙伴关系。积极稳妥推进教育“走出去”,助力办好泰国、土耳其、爱尔兰、巴林、巴西五家孔子学院和日本东京学院,建设国际交流和国际传播的阵地。倡导国际师资事业共同体理念,实施“外国人才校园融入计划”,并积极推荐外专申报各类奖项,服务学校11位外籍教师先后荣获上海市“白玉兰”纪念奖。以培养具有国际视野,跨文化交流能力和全球竞争力的学生为目标,构建本硕博贯通的国际化人才培养体系。



筑牢坚强堡垒,汇聚先锋力量。充分发挥党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不断提高国际化服务学科、服务教师、服务学生的水平和能力。持之以恒地开展“国际化进学院”主题活动,主动上门宣讲教育外事政策,解决国际化工作问题,提供便利化服务。坚持群众路线,以“我为群众办实事”为主线实施了一系列的专项国际化服务,针对外籍专家群体开展个税清缴、科研项目说明会和中华文化体验活动,针对学生群体开展海外学习交流咨询日和宣讲会,针对教师群体简化因公出国(境)办事流程,不断提供更优质的服务。



近年来,支部先后荣获上海市教卫工作党委系统“先进基层党组织”“党支部建设示范点”,上海大学基层党组织“溯源创优”计划样板支部等荣誉。国际合作处党支部将继续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服务国家战略,服务一流大学建设,服务师生发展,为建设“国际化的上海大学”不懈努力!



全国高校

“百个研究生样板党支部”


文化遗产与信息管理学院

研究生第一党支部

文化遗产与信息管理学院研究生第一党支部现有党员23名,立足信息资源管理与历史学学科交叉融合特点,由档案学、图书情报与档案管理、文物与博物馆专业“博士+硕士”研究生党员组成。



党支部荣获上海高校“百个学生样板党支部”、上海市青年五四奖章(集体)、上海大学“十佳学生党支部”,并多次获得学校基层党的建设“好项目”立项和表彰。党支部成员获省市级荣誉26项、校级荣誉95项,累计19人获国家奖学金,用专业服务国家文化传承发展,担负起新的文化使命。


支部以“赓续文化薪火,探寻历史文脉,传承中华文明”为宗旨,作为国家文化遗产保护和文化事业发展的后备力量,依托与中共一大纪念馆共建的“国家革命文物协同研究中心”,积极发挥“馆校合作、协同育人”作用,持续深化大思政研究格局,不断提升支部凝聚力、战斗力,打造“文化传承+红色服务”的“青春名片”。




筑牢思想根基,推出“初心讲堂”。支部严格对标“七个有力”,以“三会一课”为抓手,创立“七学模式”,以“翻转课堂”形式打造“探寻红色上海,联通党史校史”品牌主题党日18期,举办学习党的二十大精神之“不朽的先驱”“无言的文物”主题微党课大赛,形成10堂精品红色理论微课程,推出12部优质红色媒介作品,融入中共一大纪念馆“思政大课”,特邀中国文物学会会长、故宫博物院学术委员会主任、文信学院名誉院长单霁翔作大师讲坛主旨报告,切实增强党性修养、专业使命。依托学科交叉融合特色,开展“博文约礼,学而无界”“文述当下,信向未来”硕博联动系列讲座沙龙11期,有力推动研究生学风建设。



躬耕田野实践,讲述“何以中国”。举办“我在三星堆挖文物”“探寻、追寻、浸寻——钱伟长文化遗产保护思想”等系列品牌文化活动12期;与文博教工党支部结对共建深度参与山东滕州岗上遗址、河南偃师古城等重大考古发掘工作,参与“长江口二号”古沉船打捞、保护和展陈,同时加入“硅酸盐质文物保护教育部重点实验室”,用专业为保护文物、再现历史贡献力量;依托学科优势守正创新,支部党员加入“萤火之光”中共一大纪念馆志愿服务队,讲述党史故事,传播中国声音,参与出版13万字口述历史档案汇编《我在“党的诞生地”当讲解员》,相关事迹获《中国教育报》《中国青年报等媒体报道,被“学习强国”平台转载。



未来,支部将以全国高校研究生“双百”创建活动为契机进行探索,推进研究生党建工作质量整体提升,持续在学思践悟中坚定理想信念,在奋发有为中践行初心使命,用专业服务国家文化传承发展,担负起新的文化使命!



【上海大学融媒体中心】

来源:组织人事部、各相关单位

责编:周婷南


往期推荐

上大这些天,太精彩了‼️

全!员!上!岸!上大宝藏寝室的秘诀是?

粉了!在上大,有这样的“星”!


点个“赞”和“在看”,和上海大学一起加油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