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第908期【大象聊学习1027】孩子为什么变化了,关键在于这三个字......

2017-07-04 项恩炜 成为学习者

成为学习者,做专业的、接地气的、学习过程实证研究者。


 


孩子为什么变化了,

关键在于这三个字......


口述   项恩炜

语音整理稿,未经作者审核


各位伙伴,大家好!


这一次的大象聊学习,又与大家见面了。今天聊的一个话题:孩子的变化,关键在于哪三个字?这个话题,先从今天所遇到的一个真实的个案开始说起。


今天参加了上海市黄浦区一个名叫非青艺术工作室组织所开展的一场少儿话剧表演。在这个表演中非常特殊的几个点是:所有的演员都是孩子,从幼儿园到小学四年级不等。所有的道具都是由孩子自己来涂鸦,制作完成的。所有的台词都是孩子原生态的语言由老师帮忙记录下来,进行组织。所有的角色分工都是孩子在日常的学习体系过程当中有兴趣的那些人物。老师做的工作是引导孩子们把这些看似不相干的信息组织到一起来。


今天晚上是正式的公演。今天下午、昨天晚上都进行了彩排。今天晚上的公演非常的成功。然而中间有一个小细节,让我特别的印象深刻,当然这个细节是一个例外。


所有的孩子在排练的时候总是显得漏洞百出。但是一到今天晚上正式公演的时候却配合的无比默契。很有意思,这个似乎我们都能够理解。然而现场有一位小朋友,在今天下午我提前去的时候,她正在那边闹脾气,为啥呢?因为她不想演躺在地上装睡着的这个小婴儿,她想有更多的语言,更多的台词,更多的动作。但是却没有机会,所以她特别不开心。


后来,等着她的爸爸妈妈来了之后,她就趴在妈妈的怀里面说:我不想演了。


怎么办呢?其实在排练的时候,就有一位扮演梵高的孩子自告奋勇地来替她扮演这个躺在地上、不说话的、只睡觉的这个婴儿。到了正式公演的时候,果然那个原本应该扮演婴儿的小女孩儿,坐在妈妈的怀里当成观众。而台上的孩子们按照远近排列,按部就班的往下演。有趣的事情发生了,快到需要这个孩子,需要这个婴儿出现的时候,坐在台下的这个孩子突然蠢蠢欲动了,该我了,该我了


于是,就出现了非常有意思的一幕。这个小演员从观众席当中爬到了舞台上面,舞台上幕后的老师们很开心,赶紧把她迎了过去。然后用被子把她裹起来,让她躺到了这个舞台上,进入了角色,开始演了起来。而且整个过程非常的敬业,真的都一动不动喔!


等到她的戏份结束之后呢,她爬了起来。从台上走到台下的时候,大家都给她热烈的掌声鼓励她说:哇,你真敬业,真的一动都不动,特别的棒。小家伙当时眼神都是放光芒的。


然而,有意思的事情后面还在继续,等整台戏表演结束了。有家长,有其他的小朋友,开始为台上的演员送花的时候。结果这位扮演小baby的小演员竟然没有花,大家都把她忘掉了,少买了一朵花。哇,结果哭得那个伤心,趴在妈妈的怀里面。妈妈没办法只能把她抱出场外,安抚她。台上有一位小演员非常的懂事,他赶紧冲了出去,把自己的花送给了这个小妹妹,才安抚了下来。


那花了这么多的时间,来讲诉今天晚上这个小演员的变化的过程:为什么一开始不想演,后来又主动上去演,最后很开心的,但最后又开始哭起来。这背后的原因在什么地方呢?我认为核心就在于这三个字:被看见


一开始,她想演更多的戏份,不想只躺在那边。因为她觉得是不是……可能我的猜测,她觉得被看见的感觉是很好的。然而她一个人躺在那边,是没有人能够被看见的,她是不会被谁看见的。而后来随着这么多人,都目不转睛地盯着台上。上面的小朋友表演得这么棒的时候,她也有想上台被看见的冲动了。无论如何在台上是能够被看见的,在台上是个演员。这么多小朋友都没有机会上台,而她原本是应该站在台上的一个角色呢,这一瞬间她又愿意去演了。最后为什么又哭起来呢,因为她那一瞬间觉得她事实上又没被看见了,没有人记得她,所以她非常难过。


你看,被看见的力量是如此之大。让一个一开始本不想上台的孩子,因为这个力量发生了变化,她主动愿意上台,甚至珍惜这次上台的机会。为了没有拿到演员应该有的这束花,而感到难过。而与此同时,就在这个台上面,也有一位孩子,原本是拉小提琴觉得很痛苦,很痛苦,都不想主动拉琴的。因为有这个演出,这几天不断的拉琴,反复的拉琴,主动的拉琴。就在今天下午在排练现场,我还听到楼上传来她一个人躲上去,偷偷练习的这个琴声,因为这个琴声是要被大家看见的。


如果这个话题继续往下探讨就更有意思了,是被谁看见呢?


比如说:一个,是被旁边的人看见;一个,是被更多的旁边的人看见;一个,是被自己看见,这三种被看见还是有差异的。如果要被旁边的人看见,小女孩在一开始表演自己这个婴儿的时候,睡觉的婴儿的时候。旁边的人肯定看见的呀,为什么她还不愿意?还要在舞台表演的过程当中,突然之间觉得想演了。我理解旁边的人还太少了,这个场、背景还不够大,她需要有被更多的人看见,那个动力,才有让她学习,才有让她变化的动力。


而在我们成人引发一个孩子学习的过程当中,是否也可以借助这样的一个力量,让旁的人看见,让更多的旁的人看见,孩子的一个绽放的状态。然而这肯定不是我们的最终想要有的一个结果,因为最终,人本质上还是要倾听自己内心的声音。


由被旁的人看见,转向被自己看见。自己认可自己的价值,自己看见自己的努力,自己接受自己的现状。这是一个非常强大的能力,也是自我成长的一个螺旋式的一个阶段。然而,在孩子还处于幼儿园到三四年级的过程当中,当然是一个笼统的一个感觉,还是处于一个被旁人看见,需要更多的旁人来鼓励,由外部的反馈来建立起学习的习惯,这样的一个阶段。而孩子的自我的成长,慢慢慢慢的成长,是需要经由这样的一个阶段,穿越由被外人看见,最终抵达被自己看见,接纳的过程。

第二个问题,是被看见什么?或者说是什么被看见?这个话题也非常的有意思。我在现场,看到拉小提琴的这个小男孩儿,你看他这边拉的时候在现场,我听到台下有个妈妈在说,什么什么哥哥也拉小提琴的,那么在这一瞬间这个妈妈是在哪个程度上在看见那个拉小提琴小男孩呢?我理解那是在环境上面,或者行为上面,发现原来也有一个谁谁谁和她一样,都会有这样拉琴的动作发生。


这个台上的小孩子在拉的时候,他很在意我是会拉小提琴的,我是拉小提琴的。我很好奇,为什么你不学钢琴,而拉小提琴呢?他说学钢琴的人多啊,小提琴难啊!这个很有意思,在他看来拉琴不仅是一个能力的问题,还是一个与其他人有区别的,一个非常独特的,一个身份的存在。


而旁边的老师会说:哦,你会拉小提琴啊!关注的是会还是不会,这是一个能力层面的看到。我看到了你有拉琴的能力,很有意思。


就在参加这个戏剧表演之前,这小男孩儿特地去请教了他的小提琴老师,给老师演奏这一段。结果没想到小提琴老师大为赞赏说:你这个是很有灵感的一个创造。因为这个曲子是他把听到过的一个曲子做一些改编而成的。小提琴老师看到的是他的这个灵感,是超乎于能力之外的一个东西。当然也可能也是一种能力吧,音乐上有音乐上的一种灵感。


你看不同的人,可以看到的是不同的层面。那么哪一个层面,可能对孩子的学习带来更深刻的影响呢?或者说,哪一个层面,会更可能被看见之后,带给孩子发生积极变化的可能?


答案我不知道。但是事实上我们可以留心一下,我们自己是在哪个层面,让孩子感受到了被看见。

我们聊的是学习,为什么要从被看见开始呢?

 

因为我理解,看见背后其实可以换一个词语,看见的背后是被关注。


而我们在学习当中,尤其学科学习当中。当我在算一个5+2=7;当我在背一个单词d-e-e-r,deer;当我在背首古诗;当我在看一篇文章的时候。我作为一个学生,我的这个状态被谁看见了,我的这个状态被谁在哪个层面看见了,这就显得相当的关键。一方面表示我有被关注。第二方面表示,我被关注到的这个质量到底有多高。


比如说,当我在做算术题的时候。可能爸爸妈妈根本就不会关注到我在做题目,他们只关注到我的是我在做完题目之后开始玩了,他们就关注到了。其实要知道我在玩游戏同时,能够鼓起勇气来坐下来写这么几个题目,对我而言已经是很不容易了,我希望是被看见的。


当然,除了这个行为层面的被看见,我还希望有更高层级的一个被看见。你看,我为了算那个5+2=7,我是动了脑筋的,我是扳了手指头。我以前要算那个5,1、2、3、4、5,五个手指都扳一遍的,再扳一个1和2,加上去一数,哦是七。但这一次我是有努力了,我前面那个五个手指头,我就知道就是一个拳头就可以了,我根本就没有算那个1、2、3、4、5。我直接在拳头的基础上,伸出另外一只手,伸出两个手指头,数了一个6、7。你看,我这是在能力上面,学习能力上是有突破的。至于我的创造力的,我希望被看见,我希望被关注到。有多少个爸爸妈妈,或者课堂当中有多少个老师会关注呢?还是说大家都看不到我这一点。


还有的小朋友可能就是当他听到5+2等于几的时候?他脑子当中“蹭”的就蹦出来五个工作日,加礼拜六、礼拜天两个休息日,马上就说出7。这个过程可不是说数手指头这样具体的运算、具体的数数,它和前面又完全不一样,是不是很特别呢?这样的一种创造性、这样的一种理解,有没有被关注到呢?


看,就是一个小小的、简单至及的5+2。当一个孩子在做这道题的时候,或者一个老师在面对一群孩子,在做这个5+2的时候,我们是不是很可能错过了很多值得关注的,值得被看见的精彩呢?


从一个具体的孩子而言,他那一瞬间的行为层面的、能力层面的、身份成面的,各种的努力一旦被看见,一旦被更多的人看见,一旦被一个他在乎的人,在更深层次上被看见,是不是就有可能带给他向光、向善、向更美好的地方,做出一点改变,这样的一个动力呢?


最后,我们再次重温一下这个我认为是孩子发生变化,非常非常核心的这三个字,叫做被看见。被看见也可以翻译成另外一种语言,叫做被关注,叫做被爱。


这种被看见、被关注、被爱,可以很深层次的、每时每刻都可以发生在非常具体的、非常日常的、非常琐碎的、非常傻不拉几的,这个学科学习的过程当中。因为它太常见了,所以就在这个最常见的时刻,有谁去看见、有谁去关注、有谁去爱,在哪个层次上被看见、被关注、被爱,就显得尤为重要。学习的过程,也是一个爱流淌的过程,因为秘密在于三个字:被看见。

 

附:往期大象聊学习微信
第907期【大象聊学习1026】掉耳朵所引发的思考
第906期【大象聊学习1025】希望孩子发生怎样的事实, 就让这个最美好的事实亲近孩子

第905期【大象聊学习1024】设计与反设计
第904期【大象聊学习1023】一块饼,分两次,为啥是三份?

第903期【大象聊学习022】生活,因为知识而幸福!

第902期【大象聊学习1021】学历史,题目读不懂……

第901期【大象聊学习1020】小学生学用尺量物的一个盲区

第901期【大象聊学习1019】让事实发生(设计的力量续文)
第900期 【大象聊学习1018】孩子学习,好像一塌糊涂,怎么办?


口述:项恩炜

编辑:珍   珍

冬   兰

成为学习者,是一个民间教育实践研究组织。

是致力于:

做专业的、接地气的、学习过程实证研究者。

我们致力于:

朝向成长:关注成长中的点滴片段;

专注学习:关注学习中的真实问题;

读行双叙:通过实践叙事双重方式;

互为背景:成就彼此各自精彩绽放!

喜欢我们的文章吗?你可以这么做:

----微信订阅成为学习者

----点击屏幕右上角“...”分享转发我们的文章

----登陆成为学习者网站

www.52xx.net www.beingalearner.com

----加入成为学习者练习QQ群176834581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