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经营巨子们的恻隐之心

王育琨 王育琨频道 2023-04-04

经营巨子们的恻隐之心

恻隐之心,是人类行为最高或者说唯一的准则。

——陀思妥耶夫斯基

宇宙间,流淌着促进万物进化发展的“气”或“意志”。每每叩问“作为人何谓正确?”,随顺宇宙潮流,经营就会舒畅。

——稻盛和夫

做企业就是磨好豆腐给最亲的吃。

——任正非

“作为人何谓正确”、“磨好豆腐给最亲的人吃”,两位经营巨子说透了做企业恻隐之心的宽度、深度、广度和敏锐度。那是要从这片土地上人世间深切的痛出发,敏锐地捕捉当下一抹灵明,击穿一技通万有,以随顺宇宙意志。
——王育琨

“恻隐之心,是人类行为最高或者说唯一准则”。陀思妥耶夫斯基这句话,已经把恻隐之心的意义说尽了,我全然接纳。从“老娘说”开始,我们探讨研究了地头力的一系列特质与案例,现在进入地头力的原点——恻隐之心。我们还是从“老娘说”开始。


INSPIRE 

THE BEST

01

老娘筑基恻隐之心

“人得对得起自己的良心”。“人敬我一尺,我敬人一丈”。“人要将心比心。”

老娘大方。过节亲戚们都要走动,吃完饭后,每次他们带走的东西,都要比带来的东西多。这让人感到了温暖。我们家也穷,也吃不饱肚子。每年只有收地瓜的时候,能够吃饱。结果一直到现在我看到地瓜就反胃。可是我老爹老娘过生日,亲戚朋友来家里聚聚,午饭后,我都要端着一碗碗寿面,给街坊邻居送。老娘知道,邻居有出去讨饭的。日子很艰难。她常说:

“人得对得起自己的良心”。“人敬我一尺,我敬人一丈”。“人要将心比心。”老娘对儿时的我常念叨这些口头禅,是要从小给我筑基“同情心”或“恻隐之心”。恻隐之心,还是老娘的底色。因为这个底色。5毛钱救了她一命。

1959年初,有一天半夜里,一家人已经熟睡。老娘从队里开会回家后把大哥叫醒说:“孩子快醒醒,我因为照顾重病的奶奶(那之后不到1个月奶奶去世了),耽误了出工,队长开会批判我,说我反对大跃进。干活我从来就不怕累,但是精神上的折磨,我受不了啊……记住,我们还欠东邻居家五角钱。要还他们呀!”说完抹着眼泪离开了。大哥一激灵,赶紧穿上衣服,追了出去,发现老娘正拿着一根绳子。大哥把绳子一下子夺过来,撕心裂肺地大声哭着说:“娘!你不能这样呀!我们不能没有娘呀”!

母子俩满脸流着泪。天刚蒙蒙亮,大哥安排姐姐照看着老娘,就赶紧到乡下供销社,将家里发生的事告诉了父亲。父亲很震惊,立即同大哥一起回到家里,听老娘详细介绍了事情的经过。老爹马上找到队长。见了老伙伴,队长支支吾吾,做了点解释。原来老娘曾给他提过意见,这件事纯属找茬。老娘惦着借了东邻5毛钱,这才叫来大哥嘱咐还钱。要是没借5毛钱,说不准老娘就走了!

古希腊大哲苏格拉底也曾有类似的举动,当他在被雅典城邦判处死刑的生死关头,也曾喃喃地说给他的徒儿克利托说:

“克利托,你过来,我们曾向克雷皮乌斯借过一只公鸡,请你不要忘记付钱给他。”

说完,这位伟大的哲学家合上了眼,安静地离开了人世。老娘在命悬一线的纠结时刻,最后记住的是欠邻居5毛钱。

这是老娘根性中的东西。我们家再穷,我们家再潦倒,也得知道感恩,也得知道敬畏,也得对得起他人的好!这是老娘的地头力之“道德情操论”。当然,老娘睁开眼看看六个孩子,没有娘他们怎么活!就只有忍受了。

生命中唯一的财富,是活过并经历痛苦,而还保持一种向上的心态。一旦你用这样的视野看苦难,苦难就无影无踪了。

或许是老娘的大爱救了她自己,或许是我们这一张张嗷嗷待哺的嘴巴救了她。经历过那一次的折腾,无论生活再多么艰苦,老娘再没有过轻生的念头。她意识到,她是这个家庭的柱子,要负责守护孩子们的未来!柱子一倒,房子就塌了。

老娘用生命筑牢儿女们的恻隐之心。“将心比心”,“人敬我一尺,我敬人一丈”,老娘的口头禅春风化雨在我幼小的心灵里筑牢了恻隐之心。后来,我意识到,做企业无非就是恻隐之心宽度、深度、广度与敏感度的拓展;无非就是知道在每个当下清静、智慧、通透、理解、耐心、觉知自己的大我。

INSPIRE 

THE BEST

02

作为人何谓正确?

宇宙间,流淌着促进万物进化发展的“气息”或“意志”。我们每个人都以充满着“爱、真诚与和谐”之心去生活、去工作,那就意味着与引导万物向好的的方向发展的宇宙的潮流相一致,这样我们的经营就会顺畅,人生就会美满。
我的经营哲学是立足于宇宙本源以及人性的本源来展开经营活动。我在必须做出经营判断时。总要扪心自问:“作为人何谓正确?”坚持把作为人应该做正确的事情以正确的方式贯彻到底。

——稻盛和夫

稻盛和夫读懂了宇宙的“气息”和“意志”,找到了和合于宇宙本源与人性本源的人生哲学与经营哲学,提出把“作为人何谓正确”作为稻盛哲学的原点。读懂了这一段,也就读懂了稻盛和夫的宇宙观和世界观。诚可谓:道法自然,自然而然。

一个朋友刘韩很牛,他也读懂了宇宙的“气息”,顺应宇宙和合的意志,他把微信签名定格为:

开悟就是与万物亲密,就在此时此刻。

现在他依然是个玩0-1建构的码农。这个“码农”,对宇宙“意志”了然于胸。没有日积月累,没有冥想渐悟,就是当下此时此刻的顿悟!没有当下的一抹灵明,他不可能是一个0-1的建构者或造物者!本来他想做一个增强版的chatGPT已经成型,可是昨天他又根据新进展重新出发。3月15日他给我短信:

我一直敬佩、一直喜欢、一直在用、一直研究chatGPT,本来希望能作一个增强版的chatGPT,解决它有时“Ai幻想”(编造事实)以及数学不好的问题。今天OpenAI发布了GPT-4,这些问题已有了重大进展,我的研究要重新开始。

此时此刻的顿悟,不受既成的东西拘押,一切缘起都是当下的出发点,刘韩牛!

“作为人何谓正确”,这是稻盛哲学的原点,也是地头力的原点。这也是“恻隐之心”之另外一种表达方式。我认为:

每每叩问“作为人何谓正确”,就是每每叩问当下事物的人性本源和宇宙本源,是在叩问当下事物的第一性原理。而许多稻盛哲学的粉丝,却常常把这句话当作“好坏”、“是非”、“善恶”标尺的考究,而错失了第一性原理,这就有点偏了。


毕竟,稻盛和夫的底盘是一个科技发明家。他所敬重的日本明治维新前辈西乡隆盛的书写的“敬天爱人”,是稻盛和夫的经营理念。

西乡隆盛的《南洲翁遗训》被誉为《日本论语》,专门有一条写不鄙视小人:“采用人才,而君子小人之辨过酷时反生害也”。一切都因缘反转,一切都因缘生成。

谁能想像得到,稻盛哲学的原点“作为人何谓正确”,却是孩提时稻盛和夫柿子树下的感悟。说起来,这还是我的独家故事。

我们去传道吧!

2009年11月2日,中外管理恳谈会年度论坛请来了稻盛和夫与张瑞敏对话。二人先每个人讲一个小时,再互动一个小时。我被安排在第一排椅子上,向嘉宾提问题。

临时规定只能写纸条。我在两个经营大师发言后,写了一个问题:“我听你们一个讲阿米巴,一个讲自主经济体。感觉大同小异。那么,你们各自是如何考核员工的呢?”

我跟两位大师都对过话,知道他们之间的区别,或许这个问题可能是对台下企业家最有启迪的部分。可惜,前边大多数问题都是问稻盛和夫的,我这个问两个人的问题,被主持人杨沛霆直接推给了张瑞敏一个人。

张瑞敏思考了一下,简单地说:“我们就是简单地提成加奖励。比如,根据前几年规定有个核算基数,员工完成一定的基数,可以拿到一个定数。把利润留给公司的部分扣除,然后再直接奖励给员工。”

中午跟稻盛和夫一起吃饭。先把我10月份出版的《答案永远在现场》恭敬地递给他,对他为我作序《现场有神灵》表示感谢。当时我还不知道,这是唯一本稻盛和夫作序的中国管理专著。我接着告诉稻盛和夫,上午那个问题是我问的。本来我问他们两个人,可是主持人只给了张瑞敏。

稻盛和夫一听就兴奋了,他说:

上午的问题我最喜欢的就是那个真问题。张瑞敏先生回答后,我本来想站起来说,‘给员工提成加奖励是毒药!会把一个公司撕裂,不是正向激励!阿米巴经营是激励员工集体,个人贡献不跟当期收入挂钩,更多激励员工“一技通,万技通”,绽放自己的天赋潜能,以推动发现真实的自己,会产生更大的聚集力量。每个员工都把工作当作自己的命,他们更在意长远的成长和升迁,而不会去计较当下的利益得失。可是,张瑞敏先生在中国太有名了,主持人也不让我插话,我就不好意思打扰。

稻盛和夫的反应在我的意料之中。我所以提出这个问题,就是因为我知道中国企业家着眼点在个人的即期奖励,而没有顾及一个奋斗团队的整体,没有激励每个人“一技通,万技通”这个生命本源问题。这个灵魂问题不解决,再好的制度流程,都会有不少漏洞导致不经济甚至滋生贪腐。

我又给稻盛和夫的心火“添柴”说,我还报告了新近媒体披露,海尔集团几个空调的高管,跳过严密的进出库管理,把几千万元的空调给卖了,自己分了,被判入狱了。稻盛和夫这时有点兴奋,一下子就站起来拉着我的手说:

“育琨先生,我们俩以后不要干别的了,我们就端着钵,拄着拐,走遍中国城市乡村去传道吧!”

经营之圣诙谐的语言,逼真的态度,逗得大家都笑起来。宽松的氛围,每个人都开始提出自己想问的问题。但是,当天对于“致良知”与“稻盛哲学体系”等宏大问题,稻盛和夫一律都笑笑,不在意。空气有点尴尬。

我的一个问题让经营之圣爽了

看着谈话空当,我提出一个问题:“稻盛先生,你能不能给我们讲一个你小时候的故事,这个故事跟您后来经营理念又有很大的关联。或者说,今天您之所以成为今天的您,跟儿童时期哪一件事的触动有关?”

稻盛和夫冲着我笑笑,开心地说:“香烟呢?香烟拿过来!”。

看上去他对这个问题有兴趣儿!一会儿,香烟拿过来了,他点上一根烟,吐了一个烟圈,慢慢抽着,品着茶。他沉静下来,少儿时的青葱岁月一下子拉进他的脑海里。

妈妈、和夫与哥哥利则

儿时稻盛胆小怕事,喜欢跟在大4岁的哥哥利则身后出去玩。哥哥上学去了,他自己出去玩,一出门就常常哭着回家给妈妈告状,说别人欺负他。每当这时,妈妈既不安慰他,更不跑出去找人吵架。妈妈常常随手摸一根棍子递给他说:

“你是男子汉,自己去摆平!”

稻盛和夫将信将疑。出门拿着棍子,小朋友一看就跑了。拿棍子这个细节,赋予了小和夫斗魂和毅勇。久而久之,小和夫就不害怕了,以至于后来变成了孩子王。

当了孩子王,稻盛和夫尝到了差使人的快感。可小伙伴们也灵光得很,一旦发现头头有私心,第二天就不跟你玩了。如何团结这些小伙伴,给稻盛和夫提出不少挑战。当头头可不能光靠蛮力,还需要人格魅力。

所谓人格魅力,他发现需要有气势、魄力、智慧、勇敢、担当,当然最重要的还要有正直、正义和公平。有私心的人,当不了孩子王。小伙伴们的反应更直接,你若只考虑自己,伙伴们说走就走了。有时,为了保护伙伴,稻盛和夫明知不可为也要出面,即使被人打得趴下也不能躲着走。

想起少年这些往事,稻盛和夫不由得露出了惬意的微笑。他讲了至今印象深刻的一件事。

柿子树上的欢乐

那是初中一年级,一个小喽啰一直追随稻盛和夫这个孩子王一起玩。他跟稻盛说:“我家里有棵大柿子树,爷爷知道您对我很好,想让和夫与伙伴们去摘柿子吃”。小和夫说:“你们家太远,来去2个小时,不去,不去!”

过了两天,这个小喽啰又来邀请,稻盛和夫还是回应:不去,不去,太远了。

又过了两天,小喽啰跑过来说,“和夫,我爷爷说了,柿子树就要收了,再不去今年可吃不到了!”

稻盛和夫看他爷爷真诚,不好意思辜负了老人家的好意。就说:“既然你爷爷这么热情,那就今天放学后我们去吧!”

下午放学后,稻盛和夫就带上7、8个小“喽啰”上门去吃柿子了。一进门,满树的柿子,把小伙伴们乐坏了。几个人爬上树,把柿子树上的柿子一顿狂扫。临走还揣上两个带回家。

小伙伴们可高兴了。他们一路欢歌,一路回家。纷纷说自己家里也有好东西,要与小伙伴们分享。约好以后还是要一起去同学家里玩。

欢乐瞬间沦为灾难

没想到,第二天稻盛和夫一进校门,就被叫进校长室。昨天那个喽啰的爷爷正在冲着校长发火呢!爷爷气势汹汹地跟校长兴师问罪:“听我孙子说了,有一个叫和夫的小子,不听劝阻,带着几个小坏蛋,擅自到我家摘柿子,真是太不像话了!”

听了这话,稻盛和夫当时愕然了。老爷爷的指责、老师的批评,都不起什么波澜。关键是小喽啰的言不由衷让他惊愕。

人性,太人性了!有些人虽然口口声声地说“Yes”,但其实心里想的可能是“No”。语言中并没有其独立的含义,而是说这话的人在一个特定环境中的人格反映。一个“孩子王”从这件事中学习到了人生哲学第一课。

稻盛和夫暂停叙述,看了我们一眼笑着问:

“你们如果是我的话,你们当时会咋办?”

真是好问题。你先别往下读,停下来问问自己,该咋办?

我们七嘴八舌,说不到点子上。稻盛和夫笑笑。

当时,那个可怜的喽啰,正恨不得找个地缝钻进去。显然他不是腹黑,就是想讨好和夫,可是毕竟他做不了爷爷的主。稻盛和夫看明白了这一层,就直接担当下来,对着爷爷和校长承认错误:

对不起爷爷,我是领头的,是我带人去您家的,这是我的错!我现在很惭愧!愿意接受任何处罚,爷爷说怎么样罚都行。

自己孙子羞愧难当的别扭,爷爷早就注意到了,知道其中必有隐情。爷爷看小和夫鞠躬90度,说话也诚恳,又教训了几句,也就不追究了。校长也批评了几句,就送爷爷出校门,回头给孩子们说,“回去上课吧。”

孩子王的反省

爷爷和校长放过了小和夫与孩子们,小和夫却没有放过自己。事情过后,他躲开众人,一个人陷入了深深的反省之中。

为什么是他这个孩子王错了呢?他到底错在哪里?为什么他会误读小伙伴的信息?

人的一生不知要经历多少令你错愕与惊慌恐怖的事件。每个事件都是一个内省价值的契机,可惜被我们轻易放过去了。小和夫的这个反省,价值很高,或许一个人后来是否可以成为经营之圣,就在于是否善于反思了。

自己是孩子王,出了这样的事,当然是自己错了!反省到心悦诚服说自己错了。就不会再抱怨了。这个反省一般可以打100分了,但是在稻盛和夫那里,远远不及格。这个还不够!还要追问错在哪里?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错误?!

稻盛和夫恍然大悟。那是个经济匮乏的年代,没有哪个家庭是富裕的,自己没有站在那个同学的爷爷的角度上想问题。作为一家之主,他要照看家计的方方面面。他会喜欢别人来糟踏柿子?

自己家里也有棵柿子树,上面结的柿子都是有数的,有些要分给邻居,有些要给亲戚。自己为什么不邀请同学到家吃柿子呢?为什么自己作为头头,就没有想到这一层呢?我怎么会没有同情心呢?我怎么没有跟同学共情呢?妈妈常常念叨要有同情心,要想人家所想,我怎么都忘了?!想到这里,稻盛和夫的脸红了,他很惭愧。

这件事一直在稻盛和夫心里发酵。他盲目!他混蛋!他目空一切!这是秃子头上的虱子明摆着!每个人每时每刻都面临着一系列抉择,干这个不干那个。可是,抉择背后的价值罗盘到底是什么?那个指引你决策选择的价值是什么?这样一思考,柿子树的事件就不是个小事件了,它关乎抉择的一个重要枢纽或审美。

共情最重要,其它一切都是载体!说一千道一万,在那个当下,就差一个妈妈提到的问题:作为人何谓正确?!

作为人何谓正确?!

稻盛哲学的核心理念是“敬天爱人”。而作为“敬天爱人”的原点却是“作为人何谓正确”,就是一刹那接一刹那地叩问当下第一性的原理。儿童时一个偶然的柿子树事件,却让小和夫走上了致良知的大道。

每个人分分钟都会有1000个念头。每一个当下,都有万千种力量来撕扯你,到底哪一个渴望来当家?是跟着情绪走,还是在每一个当下,按一下暂停按钮,真诚地追问:作为人何谓正确?去找到当下那个时空交汇点上的第一性原理。

常常有人把“作为人何谓正确”,简单化贴上标签“仁爱、利他、无私”,其实有点误解。稻盛和夫每个当下叩问“作为人何谓正确”,远不止叩问“公私”、“爱恨”、“好坏”,而是在叩问事件的本质,在叩问事物第一性原理在当下的具体呈现,即人之所蹈。

对稻盛和夫来说,从经营公司开始,每一天每一日都是挑战的连续。他的父母不是经营者,亲戚中也没有一位是经营者,同学中也没有经营者。他无法向其中任何一人请教经营的问题。对于经营一窍不通的我,就不得不思考这样的问题:“要经营好企业,究竟应该以什么为基准才对呢?”

起初,稻盛和夫是因为没有经验,没有人请教只好自己慎独问自己。当后来有了经验和哲学,有了千万次成功和失败的体验,他还是喜欢放空了自己:

“一切从零出发,就会发现个体生命成长的路径,会发现企业成长的路径。”

只有“空碎,碎空”,叩问“作为人何谓正确”?叩问当下发生第一性的原理,不为过去的已知和成功经验捆绑,以保持一个纯粹清新,每个当下都活出一个鲜活的自己。诚可谓:

接纳,担当,反省,致知,行动。谁能想象得到,一个全然意外的柿子树事件,竟然让小和夫早早“悟道”了。牛顿苹果树下悟道万有引力定律,小和夫柿子树下悟道“作为人何谓正确”?这是在叩问每个当下事物第一性原理,这是一个超级连接器,连接万物一体之真善美。

一个不经意的柿子树事件,居然在稻盛和夫那里发酵发酵发酵,一切从零出发,不断叩问“作为人何谓正确”,方可以随顺宇宙意志,立起一个大写的人。真令人匪夷所思!

行文到这里,我体会到当年稻盛和夫所以对我的问题有兴趣,甚至还诙谐地说要跟我一起去传道。对于和合上“宇宙意志”的问题,经营之圣给予此等褒奖,诙谐之中自有深意。我要记住并一生践行恩师的嘱托:

“育琨先生,我们俩以后不要干别的了,我们就端着钵,拄着拐,走遍中国城市乡村去传道吧!”

INSPIRE 

THE BEST

03

恻隐之心 宽度·深度·广度·敏锐度


“做企业就是磨好豆腐给最亲的人吃”!把这个大白话贯彻到底,考验一个企业家恻隐之心的宽度、深度、广度和敏锐度。

2019年美联社记者问:美国的打压与2000年前后小灵通危机比,哪一个更为深刻?

任正非回应:感谢你提出这个问题。迄今为止还没有人问到这么个核心问题。这次美国举全政府之力打压,我们有人、有技术、有资本,美国打压的压力,连2000年前后小灵通危机的1/10都不到。那时,华为面临的是生死存亡的危机。

90年代末,中央政府只给小灵通发牌照,UT斯达康与中兴,投资都赚了100亿元,而华为却坚持投资3G标准线产品。任正非认为,90年代中期,小灵通作为家庭局域网,在日本都被淘汰了。我们为什么要投资这样的技术?最终消费者不需要,为什么要浪费资源?难道为了赚钱连消费者的利益都不顾?一个公司的技术战略,要管20年,怎么可以建立在投机上呢?他坚持技术战略不可以松动。一旦松动下来,华为就不会几十年如一日轰炸一个城墙口了!

任正非答记者问真实而动人:

“外部的压力,我们一点都不害怕,反正坚决不做;内部的压力,如果说不做,万一华为公司真的由于我判断失误栽跟头,死掉了怎么办?当时华为公司处于很大的生存压力中,在那种情况下,我们还是聚焦做2.5G和3G标准产品。这个过程经历了8年,内部有很多人都在写报告要做小灵通,他们是想多赚一点钱,觉得小灵通很简单,完全可以上的。我每看到一次报告,就是一次内心的纠结折磨,痛苦得无以复加,可能抑郁症也是那个时候变得严重的。直到8 年以后,中国确定放3G牌照,我们的心才真正放下来。”

8年!UT斯达康与中兴投入小灵通赚了大钱,华为一分钱没赚,还要投入搞3G标准产品开发,而电信部门只给小灵通发牌照,却不给国际标准产品发牌照。华为被逼只能从零开始国际化。开始时,设备白送人都没人要!

世道艰难,任正非写出了《华为的冬天》。一般人看不懂,孙亚芳看懂了。对他说:

“老板,你不能这样写,太悲观了,你不能问华为要关门了怎么办?你要给大家鼓劲。你必须修改这篇文章。”

后来,终于八年以后给标准产品发了牌照,华为才活了下来。至今,小灵通案例在华为大学还是失败案例,因为技术战略只考虑技术情结,而不考虑市场环境。我曾经就这个问题,当面请教过余承东。他当时正好负责无线,知道内情。我问:“小灵通在华为大学被定格为失败案例。你怎么看?”

余承东坦诚地说:

“不上马小灵通是对的。我们自己赚钱了,但是对最终用户没有任何好处,国家资源也浪费了。这样的事,我们不能干!我的意见跟大家不一致,你不要对外面说。”

我反问他:“你怕啥?公司政治?”

他一笑说:“随你吧。没什么可怕的。”

投机的机会遍地皆是,真正按第一性原理造物太难了!我常常拿华为小灵通案例,作为课程上的互动案例。大部分企业家学员不理解:

先赚到钱,免得倒闭,再投资搞研发没有什么不妥呀?

也有些企业家学员认为:

技术战略确立,一旦开了投机的口子,就没有办法再合拢了。机会永远是无穷尽的,跟着跑了人心就散了,就难于再聚焦了。

我倾向于后面少数企业家的说法。华为小灵通案例,真正诠释了商业世界恻隐之心的宽度、深度、广度和敏锐度。庄子说过,“有涯随无涯,怠矣!”以有限的生命追随无限的知识或欲望,并且还自认为理直气壮,那就是自找死路。反过来,确定聚焦标靶,反而可以去寻求和聚集无穷的资源,来击穿一个点,拿出与众不同的好产品,从而奠定一个企业的立足之本。于是,就可以把庄子的话反转过来:“以无涯随有涯,妙哉!”这也就是任正非常说的:

“力出一孔,利出一孔。”“几十年对着一个城墙口猛轰。”

当然,任正非的许多话,都特别具有恻隐之心。2013年见面时,当我向他请教:现在许多中国中小企业很难,华为已经走过了艰难,您有什么建议可以给中小企业家借鉴呢?

任正非看着我说:

“50亿以下的中小企业,不要去讲究模式、理念、套路,最简单的就是一句话:做企业就是磨好豆腐给最亲的人吃!”

十年过去了!“做企业就是磨好豆腐给最亲的人吃”,这句话经过十年的发酵,我越来越感觉到:

这句大白话不仅仅把在空中飘着的“以客户为中心”拉到了大地上,而且真正体现了中国企业家恻隐之心的宽度、深度、广度和敏锐度。说尽了地头力的意蕴。

任正非的这句话对我价值很大。在此基础上,我提出了一个中国企业的绝对信仰:

“大美绝活就是一种信仰”!

此是后话。

精选阅读:
地头力12:李强——答案永远在现场
地头力11:一刻者稻盛和夫:“一技通,万技通”

地头力10:稻盛和夫——跳出成功者炼狱

地头力9:稻盛和夫如何“击穿一个点”,塑造公司的集体潜意识?

地头力8:头拱地击穿一个点接通万有

地头力7:直觉力:当下原力觉醒

地头力6:罗红|此心如野马 奔向少年时

地头力5:孙宏斌:从来就没有死局!

地头力4:如何拨拉“变化之轮”

地头力3:如何配得上自己所受的苦难?

地头力2:庖丁解牛说尽了庄子哲学

地头力1:充盈组织末梢的创造力

任正非是稻盛和夫的知音

稻盛和夫:把坚实的哲学血肉化

北大报告|中美科技脱钩展望

为何美国的科研既能得诺贝尔奖,又能产生高科技产品?

凯文·凯利:科技想要什么?

李政道与杨振宁决裂事件

张益唐:我若在中国,无法取得这样的学术突破

中国芯片往事

吴敬琏:育人育才的逻辑

乔布斯:创造伟大的产品

领悟《三体》80句话可封神

吴明山:“无依”,打开一个无穷性世界!

吴明山:人的100多种死法

钟承湛:灾难打开了新边界

2022 打磨深度思考力

2022:向正在发生的未来学习

稻盛和夫:答案永远在现场

传达心灵|声音比文字更好

王育琨:大美绝活是一种信仰

林可济:人的伟大与尊严在于思想!

—— End ——

大美绝活是一种信仰

如何让我还没有存在的天赋潜能,真正存在的时候,真正的富足和丰盛才会出现。深入把握这片土地上中国人的痛点开始。拿出解决这些痛点的大美绝活,给消费者创造真正的价值,才能发现真实的自己。“接近美,接近神”。“大美绝活是一种信仰”!与众不同的绝活或好产品,造福消费者的宽度、广度、深度和敏感度,决定了“与众不同的绝活”之“大美”的程度,也决定了个人和企业的未来。因为,在市场经济中,每一个消费者的每一笔购买,是对企业的投票,决定了企业的前程。


让我们跟着任正非一起走一个过程
打开思维,打开心灵,打开意志

王育琨频道 商务合作

微信 | gao940716

QQ:2116117593

投稿:2116117593@qq.com

2020全新奉献,线上线下全上市

2019全新奉献,线上线下全上市

地头力=喜爱{目标}×专注{死磕}×做好{绝活}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