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敬天爱人”:打开生命的无限可能性!

王育琨 王育琨频道 2023-08-06

走出抑郁——“敬天爱人”

打开生命的无限可能性!
当下一种焦虑抑郁正在席卷,如何在诸多不景气环境中,打开生命的无限可能性?这是每个人的课题。
世界卫生组织的视频【我有一条叫“抑郁症”的黑狗】很棒。多希望李玟可以看到这个视频!凡病由心生,百病由气而得。
抑郁,也是一种孤独思考。尼采惊天一问:“孤独,你配吗”?抑郁的根本出路,还是跳出一己的束缚,融入自然,敬天爱人,打开生命的无限可能性!
你也许永远会独立思考,你也许永远摆脱不了抑郁,但是我们可以尝试把往深处思考性的抑郁,与广袤的自然气息连接,在“天地人”的宇宙生命结构中,找到自己的方位。
当然,作为普通人,我们可能没有直接融入天地的觉悟。那也不要紧,这是本文的主题:暂停你的思考,专心做一件小事,争取功夫到家,“击穿一技接通万有”,你就可以明了事物的第一性原理,经此你可以达到“至诚”,至诚干嘛?请接着读下文,你会有不一样的收获。
育琨小记
2023.7.7

稻盛和夫指着南洲先生的手书“敬天爱人”很开怀,他悟道“敬天爱人”,立刻把公司的目的改成:为员工物质和精神的双幸福。由此开启了他“尽其性”、“尽人之性”、“尽物之性”的生命无限可能性。

“敬天爱人”——
打开生命的无限可能性!
王育琨|文
“敬天爱人”大家都懂,但却无法去实践。那是因为没将其深入灵魂,没有将其作为使命镌刻于心,没有深入我们的生活,没有变成我们的血肉,为此我甚是担忧。

——稻盛和夫

天命之谓性,率性之谓道,修道之谓教。

自诚明谓之性,自明诚谓之教。诚则明矣,明则诚矣。

唯天下至诚,为能尽其性。能尽其性,则能尽人之性;能尽人之性,则能尽物之性;能尽物之性,则可以赞天地之化育;可以赞天地之化育,则可以与天地参矣。

其次致曲。曲能有诚,诚则形,形则著,著则明,明则动,动则变,变则化。唯天下至诚为能化。

——《中庸》

读懂了“敬天爱人”,就读懂了大地“气息”和宇宙“意志”。稻盛和夫也是用了一段时间,才真正读懂“敬天爱人”的。

SPIRE 

THE BEST

01

《中庸》完美诠释了“敬天爱人”

稻盛和夫以“击穿一技接通万有”初抵“敬天爱人”,“一技通,万技通”,让他达到了大觉悟者的至诚(一刻者稻盛和夫:“一技通,万技通”)。

他至诚于“尽其性”,把自己还没有存在的天赋潜能,充分发掘出来,创造了一个又一个半导体大美绝活,贡献了社会。由此他懂得了激励每个人绽放天赋潜能,“尽人之性”、“尽物之性”,不断创造大美绝活,赞天地之化育,给天地补缺。正是这个不断的创造性过程,让他一步一步读懂了“敬天爱人”(稻盛和夫:跳出成功者炼狱稻盛和夫:敬天爱人是一个领袖的基本资质将“敬天爱人”贯通成功方程式)。

随着读“敬天爱人”越来越丰富,稻盛和夫实现了在逆境中崛起的巨匠,实现了从技术员到经营者的跨越,实现了从一个经营者转变成一个受世人推崇的经营之圣,最后成为启迪了世界上几代人的大觉悟者。

这里,我们放下稻盛和夫如何读懂“敬天爱人”(稻盛和夫如何读懂“敬天爱人”)的具体过程不说,只说我最近的一个体悟:《中庸》完美诠释了“敬天爱人”——打开生命的无限可能性!

SPIRE 

THE BEST

02

“敬天爱人”打开了一种

无限可能的生命状态!

“敬天爱人”之于稻盛和夫,不是一个简单的经营理念,也不仅仅是一种灵魂血肉一体的生命,而是他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是一种适应性很强的底盘思维逻辑。“敬天爱人”的根柢在于敬畏天道,敬畏万事万物的第一性原理,敬畏每件事的无穷可能性,敬畏每个人、每件事、每个当下的无穷性。
“敬天爱人”,并不是出自中国某一部经典,这种世界观与价值观在中国历史上有着悠久的传统。尊重自然、敬畏天地、敬畏万事万物,同时也要以恻隐之心关爱人和物,敬畏每个人的无穷可能性。这是儒释道三家都特别推崇的价值。“敬天爱人”可以说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敬天爱人”,实际上是打开了一种无限可能的生命状态,“敬天爱人”不是以争胜负为目的竞争性商业,而是以人类的精神延续愿景创造无穷可能性的商业,是“天长地久”的商业。

跟随稻盛和夫学习体悟“敬天爱人”,同时也是一个不断走进中国传统文化的过程。2010年10月31日,我曾经当着稻盛和夫解读“稻盛成功方程式”,直接用“场域的智慧”替代“思维方式”,并且指出假设“头脑的智慧”(“能力”)为1,“场域的智慧”就是无穷大,以此显示敬畏人的巨大无穷性潜能极为重要。这些说法,得到了稻盛和夫先生的首肯(将“敬天爱人”贯通成功方程式)。他说:

“育琨先生的诠释,深深扎在中国文化的土壤里面,很有韵味。日本一般人还没有达到这样的体悟和认知,所以我暂时没有用这样的视角。”

当晚稍后他在说“敬天爱人”的新含义时,就直接说:

“一般人说敬天爱人是敬畏天道以仁爱之心爱人,浅了!敬天爱人要懂得敬畏员工的无穷性潜能,敬畏一线关键岗位的大头兵之无穷性潜能。”

稻盛和夫勇猛精进。这是他最重要的特质。他这个人特喜欢反思,总可以在他人没问题的地方,提出疑问当下精进。正是这个特质,我跟他在一起时,常常感受到这个世界都是属于他的。这个敬畏员工无穷性维度的“敬天爱人”,在他之前以及最后2017年12月最后一次主讲“敬天爱人”时,我没见到提及。
我一直受着中国传统文化的滋养。现在感受到,对“敬天爱人”最直白、最透彻的诠释,还是本文上面引言中《中庸》的几段名言。

SPIRE 

THE BEST

02

“敬天爱人”之“天命之谓性”

《中庸》,历史上是一部综合了儒释道三家智慧最终修成的一部书。开宗明义提出:

“天命之谓性,率性之谓道,修道之谓教。”

这三句话很有力量,一下子就把天道和激发人的潜能作为纲。而且指出天道就是激发人的潜能,把人还没有存在的天赋潜能拿出来让它们以物理形式存在。人的天然禀赋叫做“本性”,顺着本性行事叫做“道”,按照“道”的原则学习实践叫做“教”。中国唐代思想家李翱为诠释《中庸》在《复性书》中指出:

人之所以为圣人者,性也;人之所以惑其性者,情也。喜怒哀惧爱恶欲,七者皆情之所为也。情既昏,性斯匿矣。性者天之命也,圣人得之而不惑者也;情者性之动也,百姓溺之而不能知其本者也。

百姓之性与圣人之性弗差也,虽然,情之所昏,交相攻伐,未始有穷,故虽终身而不自睹其性焉。

情之动静弗息,则不能复其性而烛天地,为不极之明。故圣人者,人之先觉者也……此非自外得者也,能‘尽其性’而已矣。

李翱牛,简单的几句话,就把“天命之谓性,率性之谓道,修道之谓教”说得清楚明白。还说出了大觉悟者与一般民众的区别。人的天性都是丰富而又有无限可能性,大觉悟者可以直接至诚“尽其性”而不惑,然而一般百姓为情所困,无法直接意识到“尽其性”上去,于是有了学习体悟实践的路径,而达到通明。

古罗马皇帝哲学家马可·奥勒留在《沉思录》中曾经写下了这样一段话:

“人最智慧的生活,就是顺应自己的天性去生活……”

而依据《中庸》理论的“尽性说”,做人便是觉醒到自己的天性或天然禀赋,把自己还没有存在的天赋符潜能发掘出来让他们存在,发挥出自己的无限潜能而对解决人世间的痛点有所作为。

《中庸》把“尽其性”视为至诚的根本,视为完善外部世界的起点以及思想源头,视为人之精神的基础和原动力。作者对人性的光明怀有坚定的信念,认为至诚至性的人,具有无限的可能性,是一切创造力的根源。这里的“至诚”,依据通达“至诚”的方式不同,可分出两种人:一种是大觉悟者,另一种是普罗大众。

SPIRE 

THE BEST

03

至诚的大觉悟者:自诚明谓之性

唯天下至诚,为能尽其性。能尽其性,则能尽人之性;能尽人之性,则能尽物之性;能尽物之性,则可以赞天地之化育;可以赞天地之化育,则可以与天地参矣。

大觉悟者至诚于自己的天命,而且知道“至诚”于“尽其性”(“成己”)、“尽人之性”(“成人”)与“尽物之性”(“成物”),即他们主动把自己还没有存在的本性或天赋潜能让它们存在,把启发、激励他人的觉悟、发挥他们的潜在可能性放在最重要的地位,充分开发利用“尽物之性”,以“赞天地之化育”,真正解决人世间的痛点,创造大美绝活给天地补缺,以丰盛这个宇宙。

与宗教把上帝说成是造物主完全不同,《中庸》的作者,相信觉悟了的人是世界的主体,觉悟者的思维精神和创造力是无限的、神奇的。至诚于“尽己之性、尽人之性、尽物之性”,“则可以赞天地之化育”,创造大美绝活给天地补缺。这就将觉悟者的理想人格描绘为类似于造物主,是世界的创造者。理想人格不是神,而是觉醒了的人。由此宣布了一个重大人类发展的总纲领:

觉醒的人是世界创造力的主体。对这样的人之造物与创造力崇拜超越了对造物主的崇拜。

这样一个总体纲领,在中国传统文化甚至在世界文化之中都很罕见。这种哲学,极其有利于发挥人的主体精神和发掘人的创造力。这一理念的根柢和逻辑,就是“敬天爱人”的底盘和逻辑:

《中庸》最美妙的就是明确了“敬天爱人”的指向天命——激发人人的潜能创造大美绝活解决人类的痛点,“赞天地之化育”,才是顶天立地的大人。

而且还指出了现实路径——“尽其性”~“尽人之性”~“尽物之性”;还画出了路标:“看见小我情昏性匿”~“遇见大我至诚”~“迎见无我天命”~“洞悉上下同欲”~“了然天地造化”。

这里的逻辑很坚实。第一句就说出了逻辑的原点:“至诚,为能尽其性”。性本至纯,只有至诚的人,才能见性,才能够完全发挥出自己的天赋潜能,从而完成自己生而为人的天命。至诚,是心性修养达到的最高境界,不是纯粹只在精神上、心灵上得以体验,而且要体现在行动上,在社会生活中发挥其功用来,这才能叫作“为能尽其性”。
《史记》记载:“尝困于宋。子思作《中庸》。”子思与人辩经胜,却惨遭牢狱之灾。脱困后,大为感慨,便生著书之意:“文王困于羑里,作《周易》。祖君孔子屈于陈蔡,作《春秋》。吾困于宋,可无作乎!”于是,撰《中庸》之书四十九篇。第23篇即讲普罗大众何以“至诚”。

SPIRE 

THE BEST

04

普罗大众:自明诚谓之教

其次致曲。曲能有诚,诚则形,形则著,著则明,明则动,动则变,变则化。唯天下至诚为能化。

民众还没有达到觉醒者“尽其性”,这些人需要“至曲”,即从小事物的微妙功夫开始,“击穿一技接通万有”,也可以达到通明,从而达到至诚。
佛家通常说不“着相”,所有相即生即灭,一“着相”就死了。然而人生一世,又不能不通过具体的“相”来显现内心的丰度,而走向至诚。而且,这里的几个联动特别有意义。实际上给出了“明心见性”的路径:

“诚~形~著~明~动~变~化”。

因为至诚造物,才可以显现出“形”,“形”成后其“诚”就会随着“显著”,随着“通明”,随着“流动”,随着“变易”,随着“化转”。所以“诚则形,形则著,著则明,明则动,动则变,变则化”,这恰恰是“造物”过程中,一个动态“化”的过程。

相即生即灭,如果停留在“击穿一技”一个相上,就进入不了大觉悟者之至诚,必须把“击穿一技”升华到“接通万有”的高光,才可以“一技通,万技通”,这样就接近了万有的天道或规律,接近了事物的第一性原理,就可以举一反三,就通过明了创造机理,程达到了大觉悟者的“至诚”。唯天下至诚,能够化转世间的一切人和一切物。

佛家强调不着相。“着相”,“相着”。“不着相”,但是一般人又必须借助“相着”,才可以不断走向觉悟。至诚是一个自我发展的无限过程,所以它说“至诚无息”。一个事物的本质方面最初看似简单微小,但是如果始终如一、坚持不懈地无限发展下去,最终就会产生不可思议的结果。“其为物不二,则其生物不测”。这都在进一步强调“至诚”之“天长地久”,即其功用悠远、博厚、高明,其神奇作用可与天地的功用相媲美。

我看普通人基本有两种方式“尽其性”:一是功夫到家,“击穿一技接通万有”;二是贯通本质,“击穿临界点接通万有”。前者是绝大多数人要经历的,是“功夫到家”在行动上落地,并且能“一技通,万技通”,进入一种尽展天性的自由状态。后者是科学家、艺术家或哲学家,他们只为一个攻坚点焦头烂额,终于击穿一个临界点(阈值),获得艰难的突破,从而接通万有。

我可以想象到的,最好呈现普通人由“击穿一技接通万有”,从而达“至诚”的案例,马斯克、黄仁勋、稻盛和夫等都很典型。这里以稻盛和夫为例。

SPIRE 

THE BEST

05

“击穿一技通万有”的大头兵

稻盛和夫很长时间在徘徊,他不是一个先知先觉者。他命运多劫难。高中考了两次,大学考了两年,大学毕业后又一时找不到工作,他痛恨这个不公正的社会,徘徊在武馆门前,想加入黑社会铲除人世间的不公。稻盛和夫为普罗大众走向觉者的“至诚”打了个样。他演讲时常常说:“我这样资质平平的人都可以成功,你们人人都可以成功。”

在找不到工作的关键时刻,他大学毕业论文的辅导老师内野正夫教授,给他介绍了京都松风工业的工作。

稻盛和夫等5个风华正茂的大学生毕业,兴高彩烈地加入松风工业。但是,松风工业被银行托管了,公司发不出工资,现场工人都在罢工。没法工作的五个大学生一商量,辞职算了!稻盛和夫也考取了日本国民卫队。他向家里要户籍本办手续时,哥哥利则回复了一个电报:

我不上大学,让你考大学。你大学毕业在京都找到了工作。可是你在没有人干活的地方,都干不出点名堂,你不就是一个逃兵,不就是一个废人吗?!

一棒敲醒梦中人。稻盛和夫立刻顿悟,抱怨环境,就是给自己的惰怠找借口!人生从哪里都可以开始,关键看你的心态,看你是否珍惜自己的生命。稻盛和夫重重地拍了一下自己的脑袋,立刻收敛心神,废寝忘食地投入了研发。

可是,罢工的工友骂他“工贼”,一天深夜他从实验室回宿舍,被几个工人跳出来打得头破血流。第二天,稻盛和夫无处可逃,头上用白纱布绑好伤口,第二天堂堂正正地走进实验室。甚至,他干脆把铺盖卷和锅碗瓢盆都搬进实验室。稻盛和夫自己都发出了感叹:

在那样的逆境中,为了真正做出色的研究发明,那是需要怎样的心理状态呀?!

1956年初,还在松风工业打工的稻盛和夫,接到一个影像管的镁橄榄石陶瓷的开发任务。在合成镁橄榄石的过程中,碰到的最大困难就是矿物原料全都是干燥的粉末,难以成型。如果采用黏土这一传统工艺的话,就会混入杂质,无法获取纯净的物性。稻盛日夜都被这一问题所困扰。

有一天他经过实验室时,好像被什么东西绊了一下,险些摔倒。结果发现是鞋底上粘了类似于茶色的松脂般的物质。原来是在实验中使用的松香。就在要摔倒的那个当下,灵感不期而至:

“松香,有粘度?!如果在粉末原料中投入纯净的松香作为黏合剂,是不是可以成型?就是它!”

于是他马上行动,将原料和松香放入锅里,一边加热一边混合,然后再放入模子里进行成型,结果1000多次的试验,后来取得了圆满成功。而且,通过这一方法成型的物体放入炉中烧结后,连结部分的松香在烧结过程中全部烧尽,成品中没有留下任何杂质。这一意想不到的成功好像是得到了“现场神灵”的启示。

一个员工的偶然失误,把松香掉在了地上,没有及时打扫干净。结果把稻盛和夫绊了一跤。这一跤,意外打开了稻盛和夫的通道,直觉到问题所在。“坏的东西”往往引发“好的东西”!如果稻盛和夫被绊了一跤,就在那里破口大骂,发誓一定要找到那个冒失鬼,以正公司纪律。那么,灵感就会随着稻盛和夫的怒火和抱怨,一并消失了。

“现场有神灵”!只要你日夜思索的全是你的工作,只要你把生命的全部都交给了当下这个工作,你就会处于一种潜意识紧张动员的状态,任何一个刺激,无论正的反的,都会调动潜意识来为当下的工作寻找突破口。只要至诚于当下的工作,或早或晚晚都会有惊喜出现!这个闪念让稻盛和夫欣喜若狂。

稻盛和夫对什么事都愿意去反复追问反省总结。对这次不平常的成功,他甚至想发表一篇有关这次合成的专业论文。但后来发现在陶瓷协会的杂志上已经刊登了一篇关于镁橄榄石陶瓷合成成功的论文,作者是工业技术院名古屋工业技术实验所(现名古屋工业技术研究所)的杉浦正敏课长。在杉浦先生论文发表的当天,稻盛赶到了名古屋的会场。

仔细聆听之后,稻盛发现他们两个的方法完全不同,而且对方离实际应用还有很大的差距,而自己已经做出产品来了!稻盛和夫信心大增,主动要求与杉浦见上一面,详细地向他介绍了自己的研究,杉浦听后很是感佩。通过这样一次机缘结识的杉浦,后来稻盛和夫创立京瓷时,成了稻盛和夫的得力干将。

稻盛和夫把这次“击穿一技接通万有”的经历,反复总结提炼,最终写成了一篇有影响力的论文,为此后的半导体研究提供了范例,也使得自己在这个微小领域的突破,接通了“万有”,为此后不断创新打下了基础:“一技通,万技通”。

京瓷公司或日航公司,有稻盛和夫这样至诚之人在位,他会“穷理尽性,以至于命”,他已经“尽其性”发挥出他自己的天赋潜能,他就懂得“尽人之性”,他会去激发人人“穷理尽性”,激发人人去发挥出自己的本性和天赋潜能。只有尽展自己天性之人,才可以去动员激发人人“尽人之性”和天赋潜能;只有“上下同欲形”成人人尽展自己天赋潜能的局面,才可以尽展每一物的天赋潜能;由此达到“赞天地之化育”以给天地补缺的目的。稻盛和夫只身拯救日航的故事,我已经说了多遍,就不再重复了(稻盛和夫如何“击穿一个点”,塑造公司的集体潜意识?)。

首次体悟到“击穿一技”之第一性原理,“一技通,万技通”。稻盛和夫领导的京瓷沿着这个维度,不断创新。以至于他早就退居幕后的2013年,任正非在跟我喝茶时说:

“由京瓷研发的氮化镓,可以引领未来10-20年的新材料革命。没有这些扎实的科技创新,稻盛哲学就不可能走出日本走向全世界”。

很感恩当年任正非对我的当头棒喝,让我知道了经营哲学和理念的底盘。任何离开大美绝活底盘的“话术”翻新,都是对“敬天爱人”的背道而驰。

SPIRE 

THE BEST

06

敬天爱人的核心与底盘逻辑

《中庸》,非同一般地全面诠释了什么“敬天爱人”。“敬天爱人”,不是哲学、不是理念、不是道德,而是事关是否可以每一人每一物尽展天性,形成巨大的效应,创造出不同凡响的大美绝活,以给天地补缺。“敬天爱人”有了这样的天命立意,当然就首先要敬畏,敬畏天道,敬畏规律,敬畏第一性原理,敬畏每个人巨大的无穷性,敬畏每一物巨大的无穷性,敬畏“上下同欲”的巨大无穷性,敬畏诸多无穷性结合在一起,所形成的的非凡的造化。这样整体把握的“敬天爱人”,是稻盛和夫一生在努力去探索的和实践的。

2007年,京瓷驻京办事处首席代表山田正晴先生邀请我去办公室叙谈,并请我吃日餐时对我说:他看到中国国内研究稻盛和夫文章的最多是我。他感受到了我的进境。当时,他还很遗憾地说:“如果你懂日语就太好了,你可以更好地抓住稻盛哲学的魂魄。”

我现在好想对稻盛和夫说:“稻盛先生,您懂中文就好了,您可以读到《中庸》与《复性书》对‘敬天爱人’全面的阐释,这个诠释更符合您倡导的创造心流。”我相信,稻盛和夫先生会很欣慰听到这样的话。

稻盛和夫给“敬天爱人”打了个样,他活出了“敬天爱人”血肉灵魂一体化的生命。他却一直很谦虚地认为,连他这样的普通人都可以活出一个有创造性的大生命,那么,人人都可以是觉悟者,人人都可以尽展每一人每一物的天性与天然禀赋,创造大美绝活,奉献给人类。这种无限可能性的生命,人人可以拥有,只要别忘了“功夫到家”:“击穿一技接通万有”,“一技通,万技通”。“术之极为道,道之初为术”。
愿稻盛和夫的话,每一人、每一物都可以听得到!

阅读精选:

传达心灵|声音比文字更好

李嘉诚蜕变为领袖的转折点

任正非的“美国梦”醒了?

乔布斯:创造伟大的产品

稻盛和夫:把坚实的哲学血肉化

地头力34| 任正非是稻盛和夫的知音

地头力33| 97岁获诺奖·“盗火者”锂电池之父勇往直前的传奇人生

地头力32| 可怕的德国精美技术

地头力31| 王育琨:大美绝活是一种信仰

地头力30| 刘强东非凡的“35711”梦想!
地头力29| 孩子们击穿一技接通万有!
地头力28| 父亲的承传:击穿一技通万有
地头力27| 英伟达之伟大不能被预测!
地头力26| 当下如此困难民企该咋办?
地头力25| 易中天老师这一回错了!
地头力24|“身土不二”的企业家之信仰
地头力23| 将“敬天爱人”贯通成功方程式
地头力22| 承传人曹晖站起来了!
地头力21| 马斯克任正非等的绝对信仰
地头力20| 祥儿撞醒了我“一刻者”的意识
地头力19| 沈南鹏:做强做多中国
地头力18:我是问题的终结者!
地头力17:任正非一棒敲出一个绝对信仰
地头力16:ChatGPT:答案永远在现场!
地头力15:稻盛和夫如何读懂“敬天爱人”
地头力14:经营巨子们的恻隐之心
地头力13:李强——答案永远在现场
地头力12:一刻者稻盛和夫:“一技通,万技通”
地头力11:稻盛和夫——跳出成功者炼狱
地头力10:稻盛和夫如何“击穿一个点”,塑造公司的集体潜意识?
地头力9:头拱地击穿一个点接通万有
地头力8:直觉力:当下原力觉醒
地头力7:罗红|此心如野马 奔向少年时
地头力6:孙宏斌:从来就没有死局!
地头力5:如何拨拉“变化之轮”
地头力4:如何配得上自己所受的苦难?
地头力3:庖丁解牛说尽了庄子哲学
地头力2:充盈组织末梢的创造力
地头力1| 林可济:人的伟大与尊严在于思想!
任正非是稻盛和夫的知音
2022 打磨深度思考力
2022:向正在发生的未来学习
稻盛和夫:答案永远在现场
—— End ——

大美绝活是一种信仰
如何让我还没有存在的天赋潜能,真正存在的时候,真正的富足和丰盛才会出现。深入把握这片土地上中国人的痛点开始。拿出解决这些痛点的大美绝活,给消费者创造真正的价值,才能发现真实的自己。“接近美,接近神”。“大美绝活是一种信仰”!与众不同的绝活或好产品,造福消费者的宽度、广度、深度和敏感度,决定了“与众不同的绝活”之“大美”的程度,也决定了个人和企业的未来。因为,在市场经济中,每一个消费者的每一笔购买,是对企业的投票,决定了企业的前程。

让我们跟着任正非一起走一个过程
打开思维,打开心灵,打开意志

王育琨频道 商务合作
微信 | gao940716

QQ:2116117593

投稿:2116117593@qq.com

2020全新奉献,线上线下全上市

2019全新奉献,线上线下全上市

地头力=喜爱{目标}×专注{死磕}×做好{绝活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